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3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0]
双石中学高中语文基础积累复习材料三标点符号高考要点
双石中学高中语文基础积累自学复习材料三
标点符号高考要点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又分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两种。句末点号表示语气,有句号、问号和叹号3种;句内点号表示停顿,有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4种。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即标明词句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和专名号9种。
(以下例句中,加※的句子是相关的标点用错了的)
一、问号
1.反问句和设问句都是疑问语气,句末都用问号。
在战争时期,我们不是曾经来回地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菜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设问)
2.在特指问(含疑问代词)、是非问(只用是、非作答)中,每句问语后都要加问号。
除了他能去,谁能呢?你吗?您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吧?
3.选择疑问句(是……,还是……)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要用逗号。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4.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请你稍微挪动一下凳子行吗?
5.有的问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把问号放在句末。因为前面部分只是句子的谓语,
全句并没说完。 怎么了,你? 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祖宗?
6.问号使用上最大的问题
① 一看到表疑问的代词、语气词或“要不要”“是不是”之类的词,就在句末用问
号。实际上,这要从整句的结构、语气和意思三方面来考虑,尤其是语气。比如 谁知道他早就走了。 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问他姓什么。
党委进行了要不要实行考核,为什么要实行考核的讨论。 你别什么都想怎么样。
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些句子虽然形式上用了疑问代词,但说话人的语气是陈述的,他并不期望得到
谁的回答,因此不是向人提问的,而是表陈述语气的句子。
② 也有一些句子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确定它的语气。
甲 他今天家里有事,大概不会来吧?
(句中没有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但疑多于信,语气是期望得到回答的)
他大概不会来吧。 (信多于疑,语气是陈述的)
乙 这种方法是否对,值得研究。 (“这种方法是否对”是句子的主语。)
这种方法是否对?值得研究。
(“这种方法是否对”是独立的句子,语气是期望得到回答的。)
二、逗号
1.主语较长或强调主语时,主语后可用逗号。
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痛苦,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
2.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要用逗号。
你啊,真是不争气! 你呀,还是那个样子。
3.主谓短语作谓语或宾语时,它前面可用逗号。 这本书,我看过了。 (谓语)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宾语)
4.句子的宾语较长时,它前面可用逗号。 我认为,你不应该放弃这份工作。
5.各种成分倒装提前,相关成分之间用逗号。
怎么了,你? (主谓倒装) 她哼着一首儿歌,轻轻地。 (状语后置)
这里有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定语后置)
6.如果并列成分的结构较长或语气停顿较大,也用逗号。
侍弄牲畜,照料庄稼,经营买卖,全靠他一个人。
7.句中某些特殊成分之后、部分关联词之后可用逗号。


浏览完整试题老李,我们的班长,昨天进京受奖去了。 (同位语,主语)
花园式的建筑真美啊!据说,这里原来是片荒地。 (插说语)
他还不十分努力,但是,已经有大进步了。 (关联词)
眨眼间,他就不见了。 (句首状语)
8.复句内各分句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逗号使用不当会产生歧义或引起误解。
如,2004年宪法修正案有这样两个句子引起了代表的疑虑: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
给予补偿。” (“并给予补偿”前的逗号使“依照法律规定”理解产生歧
义,即只规范征收、征用行为,还是同时规范补偿行为,而立法的本意是都要
规范的。最后表决时将逗号删掉了。)
又如,下面的句子就引起了误解:
※ 针灸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广泛采用,
世界医学界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世界的评价是近期的,而非“自古以来”。改为句号。)
※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
映,好一派万紫干红的春光。(改为冒号)
三、顿号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主要用在并列词语之间。如:
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日、德等多种文字出版。
1.概数的中间不用顿号,否则,顿号就相当于“和”字了。
这个小城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2.并列词语本身结构简单,各部分间联系紧密,读起来并不停顿或停顿极小,又无
歧义,不必用顿号。 他们兄弟姐妹四人都先后上了学。 国内外 开学前后
各高等院校的录取结束。 老中青三结合 男女老少 大中小学
3.多个并列词语之间,前面的几处用顿号,后面一处多用“和”或“及”来连接。
古人作学问,讲究义理、考据和辞章。
4.虽为并列词语,但需突出强调时,可改用逗号。
祖国啊,愿你永远朝气蓬勃,繁荣兴旺。
5.并列词语作谓语,常用逗号。因为这样的并列词语在结构上比较松散了,可看作
承前省略了主语的分句。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母亲把饭煮熟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
(作补语时也可用逗号。如: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6.并列词语中间如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能再用顿号。
(前三个连词一般用在只有两项的并列词语间,或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间。)
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大豆和高粱的收购工作,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7.并列的各个成分长短不一,停顿较大,宜用逗号。
铅笔,橡皮,电子计算器,各式圆规,大大小小的塑料三角尺,占据了半张办公桌。
8.并列短语内部还含有并列词语,并列的各项之间就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那么,同
一层次(小的并列)之间用顿号,不同层次(大的并列)之间要用逗号来区分。
水稻、小麦、棉花 , 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 , 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
了新的水平。
9.并列成分之间已经有问号或叹号时,不再用顿号。
这时,教室里传出了响亮的口号声:“向战斗英雄学习!”“向战斗英雄致敬!”
10.并列词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11.书名号连用时,其间不再用顿号;书名号之间加字则要用。
各体文学创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诞生了《边城》《雨巷》《子夜》《家》《大堰河
——我的保姆》《围城》等优秀作品。
胡适的《尝试集》、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等
作品为新文学起到了奠基和典范作用。
尤奈斯库写了40多部剧本,主要有《秃头歌女》(1950年)、《未来在鸡蛋中》(1951
年)、《犀牛》(1958年)等等。
12.并列词语加引号连用时,其间可不用顿号。
谈婚论嫁时有“见面礼”“订婚礼”,结婚时有“结婚礼”。
四、分号
1.分号,主要表示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但是,复句中至少要有一个分句内已经用了逗号时,才能用分号。因为它表示的停顿比逗号还大一级。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惨象,已使我耳不忍睹;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下面的并列分句就不能越级使用分号: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
扫落叶一样强劲有力,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分号也用于其他复句的第一层分句之间。(还不止以下几例)
未到北京,想的是长城;到了北京,就先去长城。(承接分句)
虽已深夜,也有点困乏;但他还是把课文温习了一遍。(转折)
他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且品德也有口皆碑。(递进)
3.句中有了句号,就不能再用分号。
※ 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学习贵在刻苦。要有锲而不
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4.总——分、分——总关系里的分项列举,可直接用分号。
上级领导对我们提出了三项要求:一、学习“三个代表”;二、坚持改革创新;
三、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 (总分)
一是绕,即卫星绕月球飞行;二是落,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
品返回地球: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这三步实施。(分总)
五、冒号 具体用于如下场合:
A.用于书信、演讲稿开头的称呼之后。
“亲爱的妈妈:…… ” “老师们,同学们:“ ……”
B.用于将要引用话语时的“问”“说”“道”“叫”“提议”“申明”等之后。
C.用于总提性话语之后,表总提后文。 材料不外乎两种: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
D.用于总括性的话语之前,表总结前文。
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紧密相关的。
E.用于解释、说明性的话语之前。
这儿还有些古风:天黑不久,大家都关门睡觉了。
冒号的用法,请注意以下三种情况:
1.冒号的提示作用只限定在一个句子内,即不能超出于句末号之外。它要能管到句


展开余下试题末或句首,不能只管到句中。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
站着纺。
这个冒号用在句首总提性话语后,表示对后面文字的总括,能管到句末去。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
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教师认真地改,学生认真地学;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这两个冒号用在句末总结性文字前,表示对前面文字的总结,能管到句首去。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推出了“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巴金七十年文选》《冰心七
十年文选》《夏衍七十年文选》《柯灵七十年文选》,这些书都是留给子孙后代的
精神财富。
句中的“当代文坛大家文库”包括不了最后一个分句的内容。
※ 鲁迅认为,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句中的冒号管不到句末,应改为逗号或破折号;还可在“鲁迅认为”后加冒号,因
为这四字能总领后面的全部内容。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
“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学好作文。
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我是……的问题”。
▲《史记•匈奴传》有如此记载:太初三年“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
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 (请问,句中冒号对吗? 为什么?)
2.A 冒号如果要管一段话或几句话,一般要用引号或序号标明。
他接着说:“最近这儿连降暴雨。老妈已到北京去了。小红也上了高中。……”
必须重申党的纪律:(一)个人服从集体。…(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B 冒号后是事项的分行列举,中间的各项末尾也可以用分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注:事项分行列举,也可用破折号取代序号。)
3. “XX说”“XX道”“XX问”“XX证明”之类用语的使用:
●它们放在引言之前,他们之后用冒号;
●它们放在引言之间,他们之后用逗号;
●它们放在引言之后,他们之后用句号。
① 他喊道:“啊,原来是你!”
②“同志们,”区委书记说,“党员登记表上的人,除去老赵和黄淑英同志,除去
叛徒黄有才,其余的都在这里。”
③“真不凑巧,店里已经坐满了。”老板娘歉意地说道。
4.冒号误用的情况主要有:
A.一看见“说”“讲”“问”等词就滥用冒号。
※ 老师给我们讲:“爱科学,用科学”的道理。
※ 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么身兼数职”。
B.在没有停顿的地方使用。(冒号是句内点号,只能用于句内有停顿的地方。)
※ 纪念碑上刻着:“永垂青史”四个大字。 ※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
※ 他站起来,客气地说了一声:“请坐。”便走了出来。
※ 刘公勇在《词话》里,极力称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认为“一‘闹’字卓绝
千古”。
C.同一句中用了两个冒号。
※ 会议开始,校长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省
里表扬,二是……
D.冒号与“即”“就是”之类的词语同时使用。
※ 这位“老中东”同意本报记者的看法:即协议虽签,但危机仍未消除。
六、引号
1. 表示特定称谓、专用术语以及节日、纪念日等的数字语言。
“左撇子”左顾右盼地走着。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 “3•18”惨案
2.表示某种特殊含义或感情色彩,包括有所特指或借代。
他大声说:“那个‘小灵通’又在班上发布新闻了。”
我们就是要做为民服务的“傻子”。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3.表示突出、强调,或者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突出、强调)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表着重论述)
4.表示讽刺或否定,含有“所谓”的意思。 在欧洲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他说:“这样的人还要让他‘流芳百世’吗?”
5.以下一些情况,也用引号。
“如坐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的春风啊! (成语)
经过“三个代表”教育,村里的局面大大改观。(简称)
他四肢伸开,形成一个“大”字。(摹形) 否则太“摩登”。(译音词)
即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仿拟。“他信力”由“自信力”仿拟而来。)
车轮“轰隆轰隆”地响。(拟声词,即象声词)]
6.使用引号要注意:
① 引文之内又有引文的,外用双引号,内用单引号。
她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肉正肥呢。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
灌肉七斤油’啊!”
“这题实在错得冤枉!”他恨得跺了一下脚,“下次再不能‘大意失荆州’了。”
② 反引号与引言末尾标点的位置有讲究。
A把引言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引言末尾的标点放在反引号里边。(前有冒号,
反引号在外) 我又联想到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B引言不完整或把引言作为自己话的一个组成部分,引言末尾不用标点。
请看以下几种情况。
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
(引言夹中,前无冒号)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引言在首)
写文章,要力争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
(引言在末。前无冒号,反引号在内。)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 (引言在末,前有标点但非冒号。)
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引言夹中,前无冒号)
C 如果引语末尾的标点是问号或叹号,那么即使作为作者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一
般也要保留。
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队伍便冒雨出发了。
入了这座山,真有“处于当中,不知该到哪儿?”的感觉。
③ 如果引言有连续的几段,每段开头都要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尾才用
一个反引号。 如《寡人之于国也》。
④ 如果只是转述别人话语的大意而不照原样引述,不用引号。
列宁说过,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⑤ 引言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说明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鲁迅掉转话头,亲切地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 我说。“哦,哦,”
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七、破折号
1.表示后面的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他对小王说。
我本不想去,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2.表示解释、说明。分两种情况:
A 单用 a 穿过…来到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展开余下试题 ——白居易 (标明作者)
B 双用 表示插在句子中间的解说,这相当于括号。
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
业,努力工作。
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出了问题。
▲但是,破折号和括号用法有不同。解说比较重要,是正文的一部分,即少了它句
意不完整,必须读出,要用破折号;解说是附属性的,可以不必读出,就用括号。
3.表示声音的延长。
“呜——”火车开动了。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4.表示意思的递进。
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提高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5.破折号前一般不用标点,但问号或叹号要保留。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宝库,这是智慧的源泉。
6.▲破折号表示解说时,不能与“是”“就是”“即”等同时使用。
※ 船长告诉他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八、省略号
1.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他指着正北方向:“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2.表示语言被人中断(即被人抢白)。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曹无伤言之。不然,
籍何以至此?”
3.表示话未说完,启人深思。 救救孩子……
4.表示含糊其辞,欲言又止。 “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5.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①省略号前的标点
A 如果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句末的点号(特别是问号和叹号)应保留。
朝着胜利的目标,前进!前进!…… 他?……他能行吗?
B如果省略号前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句末就不用点号。
这商店有许多东西卖,如电视机,电冰箱,录像机……
②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因为省略是包括了文字与标点的省略,但问号和叹号可以
例外。 这未免太……! 这一位是……?
③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同时使用。
※ 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
人忍无可忍!
④并列项的列举,一般应在三项以上才用省略号。
在花市上,牡丹、水仙、菊花、墨兰、梅花……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这里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贤的人……
九、括号 括号表示注释和说明,分两种。
1.句内括号,是注释、说明词语的。它要紧贴在被注词语之后,即前括号之前和
后括号之前都不用表停顿的点号。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写文章应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白石诗说》)。
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都是他创办的。
※ 他们除了出版《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外(都因抗战爆发而停刊),还出版了若干译著。
▲句内括号里的文字末尾,除了问号和叹号,不能用其他点号。
※ 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自学《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之一。)。
这是注释“《古代汉语》”的句内括号,加线的句号应删除。
2.句外括号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
括号内的句末标点可用可不用。
“常”是“变”的基础,“变”是“常”的发展。(《写作》1981年第2期第20页) (括号内没用句末标点)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括号内用了句末标点)
十、叹号
1.有成分倒置于句末的感叹句,叹号也应放在句末。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主语和谓语倒置)
请收起眼泪吧,亲爱的、可敬的人民! (主语和谓语倒置)
十一、书名号(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影视名、歌曲名等。)
1.用书名号时,不要把后面的普通名词拉进去。
正:《大众电影》杂志 误:《大众电影杂志》
2.书名和篇名连用,写在同一书名号内,中间要用间隔号隔开。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3.书名、文章标题等后面的有些括注,要放到书名号内。
《琵琶行(并序)》 《红楼梦(节选)》 《教师法(草案)》
※ 现在使用的语文教科书,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试验修订本•必修”是对“教科书”的注解,应放到书名号内“语文”之前。)
4.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中国工人>发刊词》就是他写的。
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介绍了《围城》的创作过程。
今年《小说月报》第三期的“读者编者”栏里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发表<烟壶之
乱>一文的意见》的文章。
5.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的栏目名称,以及各种活动的主题等,不能用书名号,
而应该用引号。
※ 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
※ 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乒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 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完成。
※ 要想接受教育,可以去看《焦点访谈》。
十二、连接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也可占半字或两字)
1.表示时间、数目、地点等的起止。
鲁迅(1881—1936) 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北京——广州”直达快车(标明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行起讫点,要占两个字位置)
2.连接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秦岭-淮河以北 任-洛二氏溶液
3.在相关的字母、数字等之间,表示产品型号、文件编号、刊物代号以及电话号码。
(前三项用法读“gàng”, 后一种用法念“zhuǎn”)
HAW—4和TPC—3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国内代号7一45
统—刊号CNU-1260 010356-6443
4.表相关的词语,表事物的发展。 团结—批评—团结
5.表示几个相关项目的递进式发展。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十三、专名号
1.用在横行文字底下,表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一般用于古籍和文史著作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当人名用专名号后,接着提到其作品名时,则作品名可以用波浪线替代书名号。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十四、叹号
1.并不是叹词后都用叹号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双石中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