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6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4]
广西梧州市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三册期考试题
梧州市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考
高二语文(试题卷)
试题卷1至8页,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卷9至12页。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12小题,1~9小题每题2分,10~12小题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编纂(zuǎn) 勾当(ɡōu) 一暴十寒(pù) 肆无忌惮(dàn)
B.浸渍(zì) 落蕊(ruǐ) 长歌当哭(dànɡ) 追本溯源(shuò)
C.修葺(qì) 菲薄(fēi) 怆然泪下(chuànɡ) 人头攒头(cuán)
D.粗糙(cāo) 创伤(chuānɡ) 怏怏不乐(yànɡ) 恬不知耻(t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国粹 暇疵 愤世嫉俗 豆蔻年华
B.干燥 敷衍 大煞风景 穷途潦倒
C.罪蘖 睿智 出类拨萃 恍如隔世
D.暮霭 嘈杂 暝顽不灵 根深蒂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也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至此,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我国“义务教育”终于实至名归。
B.行走在东京街头,可以发现中国元素俯拾即是,特别是汉字,从店铺名称、广告到交通标志,说满目都是汉字也不为过。
C.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2011年一幕幕难忘的情景还栩栩如生,可我们的脚
步已经跨进了2012年。
D.为了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人事部门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的考核内容,
以防止一些身无长物的人蒙混过关,这种做法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以“建设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综合功能”为目标,重点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力求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
D.近期由于气候异常,温差变化大,极端气候条件时有出现等原因,部分地方的中小学学生普遍患冻疮,国家和省疾控中心均做了通报,并对防治工作进行了部署。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设立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张海迪在回答提问时特别介绍,“‘生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
B.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举办了以《智慧女性精品阅读》为主题的系列图书展示活动。
C.尽管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还是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习惯了这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后,还能不能适应那里相对封闭单调的生活?
D.转入空军某飞行学院后,姑娘们要学习初级教练机的航空理论、掌握各种机载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练习飞机操作程序、熟悉机场和空域环境,还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能训练,旋梯、滚轮和空转、地转、坐转等平衡机能训练。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浏览完整试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段落。
① 其中充盈着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着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
② 年复一年的过年仪式,积累成过年习俗,形成年俗文化。
③ 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群龙无首了。
④ 如果失去“年”的概念,一切年俗文化也就失去了中心和灵魂。
⑤ 年是大的自然段落,一年中分的若干小段落叫节,年是统率节的。
⑥ 岁末年初的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的主题,是年俗的核心。
A.⑥①⑤③④② B.⑥④⑤①②③ C.⑤③④②①⑥ D.⑤③⑥②①④
二、(6分,每小题2分)
7.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 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②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使动用法,使……病
③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山的南面
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B.①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②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③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④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不同寻常
C.①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② 比去,以手阖门 阖:扶
③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旌:表扬
④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发:拿出
D.①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②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清
③ 暴泰之欲无厌 厌:厌恶
④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前例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② 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C.①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②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组是
A.①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②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②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C.① 此余之所得也 ② 此三者,吾遗恨也
D.①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时代相去越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0. 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11. 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


展开余下试题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1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3分。
四、(43分)
13.将下列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译文:
14.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少而所与亲旧 与:给予 B.终身不造其门 造:到
C.素号难治 素:一向 D.乃徙公治之 徙:调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 饥民赖以全活 ②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① 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② 他植者则不然
C.① 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② 恍惊起而长嗟
D.① 决狱之术多如此 ②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①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3分)
译文:
②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3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第一、二句中的“都”“惊”二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答: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要求:正楷书写,工整美观。(14分,每空1分)
(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苏洵《六国论》)
(3)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4)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
(5)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6)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      ,铁马秋风大散关。(杜甫《登高》)
(8)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1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12)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杜牧《阿房宫赋》)
(13)      ,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五、(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展开余下试题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8.第一段中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9.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20.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4分)
答:
21.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5分)
答:
六、(4分)
22.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答:①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梧州市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考
高二语文(答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13、14 15、16 17
得 分
第I卷
分值 每小题2分 每小题3分 得分
题号 一 二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第Ⅱ卷
四、(43分)
13.(3分)
译文:

14.〔10分,(1)(2)题每题2分,(3)题的①②小题各3分。〕
(1)( ) (2)( )
(3)①译文:
②译文: 15.(8分)
(1)答:

(4分)
(2)答:

(4分)
16.(8分)
(1)答:

(4分)
(2)答:

(4分)
17.(14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评卷人

五、(16分)
18.答:
(3分)
19.答: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广西梧州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