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385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5]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
班 级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 分 数__________
寄语: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
一、语基检测站——细心动手做做看。(24分)
1.以下是最近学过的词语,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⑴ 家yù__户晓 ⑵ 义愤填yīng___ ⑶ 惩_ _ 罚 ⑷ 人声dǐng__沸
⑸ 鲜___为人知 ⑹ 谰_____语 ⑺ 九曲_____ 连环 ⑻锲_____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
B 我们要尽可能的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 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确凿( zuò ) 哽咽(gěng) 蟋蟀( shuāi ) 锲而不舍(qì)
B.祈祷(qǐ) 踱步(dù) 炽痛 (chì) 鲜为人知(xiān)
C.云鬓(bìn) 书塾( shú ) 可汗 (kèhán) 肿胀(zhǒng zhàng)
D.哺育(pǔ) 骊歌(lì) 胡骑(qí) 人迹罕至(hàn)
4.选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组( ) (1分)
A.借旁近与之 B. 卒之为众人 C.余闻之也久 D. 传一乡秀才观之
5.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正确判断,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入横线上。(2分)
爱心是____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有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A. 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 一泓沙漠中的清泉
C. 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 一片冬日的阳光
6.上了初中,你一定读过许多中外名著中,在你读过的中外名著中,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2分)
你喜欢的人物: 理由: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功名的诗句是: (2分)
⑶ 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1分)
⑷《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告诉我们,在漫漫人生途中,会遇到各种选择,面对选择,我们的态度是:
(1分)
8.仿照下面一句话的形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2分)例句: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共3分)
(1) 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1分)
(2) 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探析宫——等着你来显神功。(31分)
(一)(8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0.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⑴ 或以钱币乞之 ( ) ⑵ 即书诗四句 ( )
⑶ 邑人奇之 ( ) ⑷ 环谒于邑人 ( )
11.指出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1分)
A. 仲永生/五年 B.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⑵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1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
14.方仲永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2分)
(二)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8分)
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暨南大学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郑振铎神情肃然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得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
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不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
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定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12.选文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从中表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2分)
13.第3段中写道:“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认真起来。”对其原因,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4.第2段中写到郑振铎的“抽噎”,第五段中写到几个女生的“啜泣”,这是否有损于师生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文中说“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你认为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是什么?(2分)
(三)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11)
(1)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 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2)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3)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 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4)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我又闻到花香了。”我才猛然记起。
(5)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7)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8)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展开余下试题
(9)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 .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2)
2 文章第(4)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2)
3 .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
4.请结合第(7)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2)
5.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题李凝幽居————贾岛 (4分)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22. 这诗以 。一联著称。全诗写了 事。
23.诗中写出那些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综合展示台——显出你的才华来。(5分)
22.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黄河的知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⑴ 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⑵ 写出两条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包括作者和诗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3.作文(40分)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使我们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经历和见闻,对这些道理也会有自己的认识。请以“做人要_____________”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⑴ 须从以下10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与上面题干中“做人要”组成一句话(如“做人要诚实”)作为文章中心。这10个词语是:诚实、真诚、守信、宽容、正直、尊重他人、有责任感、有孝心、有主见、有合作精神。
⑵ 记叙必须写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中心,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语基检测站——细心动手做做看。(23分)
1.⑴ 喻 ⑵ 膺 ⑶ cheng ⑷ 鼎 ⑸ xiǎn ⑹ lan7qu ⑻ qiè
2.B3. D 4.学生自己写,能说出理由即可(2分)
5.⑴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2分)
⑵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分) ⑶扑朔迷离 (1分) 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分)
6. 仿句: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欢乐的旋律,少一些单调的音符;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人生如一杯咖啡,应该多一些浓郁的苦涩,少一些混喂的白糖;
人生如一瓶美酒,应该多一些纯正的甘甜,少一些无益的酒精。(写出两句即可)
二、阅读探析宫——等着你来显神功。
(一)7.⑴( 求取 ) ⑵( 写 )⑶( 以……为奇 )⑷( 拜访 ) 8.(D)9.(B))
10.(4分) ⑴ 译文:与以前的传闻不相当。 ⑵ 译文: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
11.答:其父“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2分
(二)12.(2分)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 表现了人物沉重、悲哀的心情。
13.(2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震动。
14.(2分)他们为国土的沦丧而感到屈辱,极度的悲痛正是他们爱国主义的表现。
15.(2分)这将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南大学乃至在他教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这节课将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三)1.慷慨大方,乐于助人2.表现家人心灵的美丽3.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和送花的过程中增进友谊4.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5.我曾在它的枝干上••••••享受风的摇摆 对人要有爱心
22.⑴(3分)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九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
⑵(2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13.140.232.98)
上一篇:
江西省兴国县将军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篇:
2012年春期星江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七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