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19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9]
江西省寻乌中学2012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寻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
语 文 试 题 2012.3.1
本试卷共4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颠沛流离(pèi) 踯躅(chí chú) 溽(rù)暑 萦纡(yū) 迤逦(yǐ lǐ)
B.剡(shàn)溪 风驰电掣(chè) 会稽(kuài jī) 鹧鸪(zhè ɡū) 凝睇(dì)
C. 回眸(móu) 肤如凝脂(zhī) 馔(zuàn)玉 玉扃(jiōng) 云栈(zhàn)
D.眇眇(miǎo ) 寂寥(liáo) 扁(piān)舟 罗衾(qīng) 薜荔(bìlì)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B.劣质节能灯寿命短,浪费大量工业原料;玻璃壳里的汞金属,造成了环境污染;劣质灯还存在一定幅射,破坏人体生理系统,容易引发人体病变,诱发癌症。
C.火车站的嘈杂衬托出我身处异乡的孤独,尤其这样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陌生小镇,我显得无精打采,落寞愁怅。
D.2011年,吴楚已经40岁了,用“大气晚成”这个词来形容他的书法生涯再贴切不过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人类的火星探险之路困难重重,但大国还是坚持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美国就宣布在11月 26日发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B.有香港媒体评论称,内地63所大学将到香港免试招生的新政策不仅纾解了香港资源不足给学生带来的升学压力,教育接轨内地更为学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求学空间。
C.近年来,一些文化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很大,入驻的文化企业却寥寥无几,规模较大、较知名的企业更是门可罗雀,这都是在给文化产业敲警钟。
D. 如果放松调控,楼市还是会回到过去的轨道上,房价必然会大幅反弹,甚至超出前一次的水平,坚持两年的调控将前功尽弃。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湖北电视台除了《湖北新闻》栏目外,还开辟了《都市写真》、《百姓服务》、《综艺大观》等具有特色的栏目。
B.现在政府机关转变了工作作风,市民到有关部门去办事,一走进机关大门,就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
C.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D.环保部最近透露: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9项指标、《地下水质量标准》23项指标进行评价,全国城镇饮用水源近五分之一不达标。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代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时空观念的变化,它不但刷新了人类历史,而且改变了时空对人们交往的限制。
B.校车管理是否规范是学生安全的重要保证,针对近期校车事故频发的现象,温家宝总理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法规监管校车 运行。
C.不少中国人为了买房而终生成为“房奴”,尽管房子怎么升值,对他们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D.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不敌比利时名将克里斯特尔斯,与 个人职业生涯 的首个“大满贯”擦肩而过。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堂吉诃德》)
浏览完整试题
B.贝西小姐生性怪僻,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安妮斯结下情谊。(《大卫•科波菲尔》)
C.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如,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参加了向总督示威游行的队伍。(《家》)
D.加西莫多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克洛德终于认清了加西莫多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巴黎圣母院》)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7.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8.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约”、“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
亲 政 篇
(明)王鏊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 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①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 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 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 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闷,鲜有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展开余下试题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官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烂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注]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 特:只是,只不过
B.退适路寝听政 适:恰好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 禄:福气,福分
D. 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恨:遗憾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 策扶老以流憩,门虽设而常关
C.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D.正朝,象太极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2.对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
B.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
C.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
D.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
第 Ⅱ 卷
四.(28分)
13.请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4分)
(2)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4分)
(3)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临绝顶小亭【注】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 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离任隐居吴兴卞山,此词为作者59岁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当时宋王朝南渡已有八年。
(1)请结合上阕分析“笑谈独在千峰上”所刻画的形象特点。(4分)
(2)“少年豪放,莫学衰 翁样”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15.古诗文默写(5题任选4题,共8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2)、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屈原《湘夫人》)
(4)、李白 《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5)、韦庄在《菩萨蛮》中描写江南风景美和生活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姑 苏 看 水
张 宏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
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事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末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 ,不管你的车开得多 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你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笼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浪沧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团,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才能带来灵气,带来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征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 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得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曹孟朴、翁同龢、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展开余下试题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
17.文中第三段说“如果你住下了,就会慢慢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请结合全文,说说姑苏水的造化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来18.文章为什么说姑苏“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5分)
答:
19.文章在表现手法方面有哪些特色?试举例简析。(6分)
答:
六.语言综合表达题(15分)
20.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请你仿照这些方法,以“花园的春”为题,写一段描写性文字。
要求:(1)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来写;(2)情景交融;(3)用上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5)不少于200字。
21.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络上有这么一句流行语:“恨爹不成刚,怨父不双江。”有人说这是一个“比拼”的时代,“拼爹”“比富”成为潮流。当然,在其他领域也存在比拼的倾向。比如国际上卫星升空、导弹发射、战机试飞、航母远航、软件开发等各种科技领域的创新,再比如学生考试成绩、GDP增长、企业利润追求;以及各种排行榜的出现,如大学座次、商人财富、作家收入、明星出场费等等。到处都在比,到处都在拼。
请你选择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谈谈你生活中与“比拼”有关的经历或是对“比拼”的看法,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700字。
高二年级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踯躅—zhí zhú。 C、馔(zhuàn)玉 D、罗衾(qīn)
2.A.(B、辐射 C、惆怅 D、大器晚成
3. C(门可罗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此处不合语境,应换成“屈指可数”。)
4.D(A书名号全改为引号 B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C“表示”后的逗号改为冒号或引号内的句号移到引号外)
5.D(A“不但……而且……”引导的句子递进关系颠倒,应将其后的句子对调。B、两面对一面,“校车管理是否规范”与“安全的重要保证”无法对应,C、“尽管”与“怎么”搭配不当,可将“尽管”改成“不管”)
6.D(“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的是克洛德,而不是加西莫多;是加西莫多“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
7、解析: C.“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的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学生做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识别能力。
8、解析: D.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A、C项侧重写景,B项侧重言志。
9、解析: B项要体现的应该是“坚韧强劲”的审美感受。
10.B(适:到,回到)
11.A(两个“于”都是介词,“在”。B.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C.第一个“焉”是代词,“这里”;第二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此”。D.第一个“也”是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第二个“也”表判断)
12.C
13.(1)上下相通就平安,上下相互阻隔就不好,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是上下相互阻隔的弊病,没有比近代这样更厉害的了。(“交”、“泰”、“否”、“甚”各1分,句意1分)
(2)这没有其他的原因,是因为地位权势悬殊,人们所说的殿堂之上的天子比万里还要远,即使想进言,也无从说起啊。(“无它”、“地势”、“无由”各1分,句意1分)
(3)希望皇上远的效法圣祖皇帝,近的效法孝宗皇帝,完全铲除近代阻塞隔膜的弊病。(“惟”、“法”、“壅隔”各1分,句意1分)
14、(1)(4分)词人以年迈之躯独登绝顶小亭,谈笑于千峰之上,表现其豪放旷达、老当益壮的形象特点;(2分)而“独”字照应下文的“与谁同赏”,又刻画了词人苦无知音、报国无路的落寞形象(2分)。
(2)(4分)鼓励年轻人应当振作精神,积极为收复中原故土贡献力量(2分),同时也表现出了词人的爱国之情和因年老而难酬报国之志的遗憾、怅惘之情(2分)。
15.(1)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2)滟滟随波千万里, 月照花林皆似霰。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5)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16.水多(广);温柔;有灵性;执倔(刚韧)(每点1分)
17、(1)带给姑苏稻香鱼肥、丝锦之饶、商贾云集的繁华和富裕。
(2)浸润出姑苏人温柔、脱俗的气质和灿烂、张扬、执倔(刚韧)的精神。
(3)造化出姑苏名园胜迹、评弹昆曲、文人墨客等光辉灿烂的吴文明和吴文化。(每点2分,共6分)
上一篇:
高考名著导读之《欧也妮•葛朗台》
下一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提纲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西省寻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