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93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36]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近三年龙岩市中考试题:
(2009)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5分)
国庆阅兵,谁是观众
60周年国庆是一件大事。国庆阅兵和群众大游行尤其令人期待。这次阅兵和大游行主要是给谁看的,是给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这个问题十分有趣,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看国庆阅兵未必是一致的,外国人当然不会因为我们的骄傲而骄傲。但这个问题又是荒谬的,因为在大广场上进行的阅兵,注定是以全世界为观众的。种种迹象表明,这次阅兵很快就会像北京奥运会一样,成为一个热点。因此,阅兵不仅是对中国军力,也是对国人心态的一次检阅。
中国人无疑希望看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看到中国军人昂扬的斗志。中国人也愿意听到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赞扬、理解和鼓励。但外国人对中国的武器和军事现代化的心态肯定是复杂的。
这些年来,我们在与世界的交往中体验到,外界的反应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有时总想从外界得到一个简单的反馈,而且最好是我们愿意接受的反馈。但事实却常常相反:中国人的奥运热情曾被外界揶揄;恢宏壮丽的开幕式也被某些西方媒体诬成是“极权主义的表现”。
很多时候,无论中国人具有多么良好的愿望,又是多么的努力,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仍然会非常复杂。由于中国本身是复杂多样的,所以只要有外国人愿意,他们就能从今天的中国,为他们那套看待中国的传统思路找到证明。
世界很多人都想通过阅兵,从我们这个连续30年高速发展的国家中,把握世界经济、政治和军事的脉搏,看清楚我们的走向。阅兵和国庆大游行,给它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六十年的成就和进步将在这里定格;六十年的不足,或者别人认为的不足,也会在这里“露出马脚”。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国庆阅兵会出现怎样的新式武器,群众游行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国庆阅兵当然不可能完美无缺,可能会出点纰漏。所有这些,外界会怎样去评说呢?我们现在很难猜想得到,我们尤其不知道,国外媒体,特别是那些善于捕风捉影又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那么,对于这些来自外界的评说,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算了吧,还是别太累了。60年一甲子,这才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新中国奋斗了60年,经历了无数风雨,我们完全有理由给自己一个奖励,充分表达我们想表达的、展示想展示的、快乐想快乐的。至于外界怎么看,就让他们去说吧。中国30年来一直在适应世界,同样,世界也该对适应我们做一些努力了。 (本文有删改)
10.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国庆阅兵——让我们坚守信念,当好观众。
B.国庆阅兵——让别人说去吧,走我们自己的路。
C.国庆阅兵——让我们自己给自己一个奖励。
D.国庆阅兵——务必让全世界都来适应我们。
11.国庆阅兵“也是对国人心态的一次检阅”,作者认为国人对待阅兵的“心态”是怎样的?(6分)
12.有网民认为,在60周年国庆的阅兵和群众大游行队伍中,应该要有这样的方队代表:①抗震救灾子弟兵;②北京奥运会志愿者;③城市农民工。
你认为最应该出现的方队是哪一个?为什么?(6分)
(2010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3题。(7分)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 积雪草
一个朋友问我:“你爱自己吗?”我茫然地瞪了对方半天,才理所当然地回答:“爱!”其实,我的内心非常模糊且底气不足,我爱自己吗?
浏览完整试题
传统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爱别人。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导都是要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爱自己,会被别人当成自私自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自己,忘记了自己。身体微恙,小病小疼,忍一忍就过去了,否则会被说成娇气;工作不能放下,因为那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父母的事儿大过天,什么事儿都能放下,唯此不能放下……就像一只陀螺,我们一刻不停地旋转,终于有一天,轰然倒下。到此时,才发现爱自己是多么重要的事儿。
爱自己,就是不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不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一个人如果想要爱别人,就应该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健康,不和自己过不去。试想,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惜,怎么谈得上爱别人呢?健康的身体不仅仅是个人的需求,爱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爱别人。
荷兰学者斯宾诺曾对健康作过精辟的论述: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为了这个做人的责任,让我们学会爱自己,而且就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 (本文有删改)
1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3分)
13.“你爱自己吗?”,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4分)
(2011年)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4题。(8 分)
旁 观 自 己
孙君飞
①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我很早就熟悉,也从来没有多想过什么,后来读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常常会这样想:迷就迷吧,谁让自己是当局者和身在此山中呢?
②但又想:人确实很难做到时时事事完全清醒理智,但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局,自己旁观自己,也许就可以多一些清醒,少一些迷茫、糊涂甚至迷失。
③为什么我们需要旁观自己呢?累是自己的,愁是自己的,伤是自己的,自己怎么能够置身事外?自己承受的、感受的、接受的,别人既不能替,自己也不能逃避,只有勇敢面对,所有问题都由自己扛;人生随时都会碰到新的问题,每个人也并不是都很幸运,身边时刻站着旁观者,随时为你指点迷津,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当自己的旁观者,以另外一种心态、心情、心智来看待自己,哪怕换一种角度、眼光或思路也成;况且自己旁观自己可能比他人看得更清想得更明,因为只有自己才更知道自己所面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不为外人知道的秘密,旁观、反观、内观起来更方便更真实。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自己陪伴和旁观自己,而不应以当局者迷为借口,失去再思考、再寻觅、再担当的勇气和智力。
④那么,我们怎样旁观自己呢?我们可以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梳理清楚,然后把自己当他人,以他人之目光和他人之心智,理智地来看来想自己面临的一切。
⑤当局者迷,其实也是迷在自我,迷在内心。而旁观自己,也就是自己在陪伴自己,自己在帮助自己,自己在提升自己。做到旁观自己,当问题、挫折、痛苦甚至不幸降临时,我们就有可能做到虽然身在此山中,也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有删改)
13.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为什么我们需要旁观自己;解决问题(结论): 。(2分)
14.阅读第③段, 根据原文分点概述我们需要旁观自己的原因。(6分)
强化训练题:
一、 讲话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讲话,是传情达意、交流思想的手段。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快节奏社会生活中,确立相适应的口才观,在各种场合发表颇具吸引力的讲话,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现在不少人讲话太长,语言无味。听众对这种讲话不满意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某某来讲话。”所以,在我们的社会现实中,讲话不可少,但是讲话必须精。
精,首先就须主题突出,要旨鲜明。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邀请瞿秋白作报告。主持人介绍:请著名理论家、宣传家、曾多次见到列宁的瞿先生作“关于如何作好北伐战争宣传报告工作”的讲话。与会者认为机会难得,纷纷做好记录准备。不料瞿秋白登上讲坛,开口干脆利落“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讲毕下台,全场愕然。几秒钟后,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可见,讲话必须中心突出,明确准确。现在有些人的讲话,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想到什么说什么,叫人摸不着头脑,活活受苦。
精,要求话语简洁,惜语如金。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的讲话只有52个字。林肯在葛题斯堡的著名演说,上下台不到3分钟。简洁,并非一味求简,只是尽可能将信息内容简化,不要像一些人的讲话,拖泥带水,庞杂冗长。
精,还须力求新颖,活泼生动。幽默的谈吐,能使人容易接受说话者的观点,而且生动有趣,令人回味无穷。如果捧着讲稿照念,扳着脸孔,从头念到底,这样的腔调如何不让人沉闷难受?
讲话是一门学问和艺术。知识是口才的基础,言语乃有声的思想。正如古人所说:“一言知其贤愚。”如果你想把话讲得精,就必须注意丰富知识,重视严格的说话训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简析: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因此,论点应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2、作者针对哪种现象发议论?(3分)
简析:应明确论点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3、围绕中心论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加以阐述?(6分)
答:
简析:考查议论文的分论点。议论文往往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他们从属于中心论点,同时也是该部分的论点。
4、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有何作用?请举例简要加以说明。(3分)
答:
简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注意应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5、说说你对“一言知其贤愚”一语的理解。(3分)
展开余下试题
简析: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应结合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来理解。
二、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丁肇中)
1.中国传统教育里“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4分)
事例:
作用:
3.调动你的积累,写出一句能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名言。(2分)
4.请结合选文内容,以学习实际为例,说说我们学生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精神?(5分)
三
写好自己的“介绍信”
介绍信,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的一种文体。要想求得理想的就业或学习机会,同样得填好自己的“介绍信”。这里的“介绍信”是指学识、业绩、能力及特长等。
写好自己的“介绍信”,创造机会走上成功之路。唐代诗人白居易16岁时,带着自己的诗稿来到京城长安拜见老诗人顾况,想得到他的推荐,以获得显露头角和社会承认的机会。岂料顾况开始根本看不起他,对着诗稿上所署“居易”二字,嘲讽地说:“长安这地方米贵,在这里‘居’可是很不‘易’呀!”但是,当他翻开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的诗句时,惊奇不已,马上改变口气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居’下去是不难的,刚才我是和你开玩笑,不必见怪。”可见,白居易获得的宝贵机会,是他的“介绍信”争取来的。
写好自己的“介绍信”,“机会”也会主动找上门。当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一次翻阅《科学》杂志时,看到了年仅20岁的华罗庚发表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熊庆来发现这是位难得的人才,因而四处寻找,推荐华罗庚来清华工作,为他后来攀登科学高峰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写好自己的“介绍信”,寻找机会推荐自己的成果。机会总是有的,只不过在时间上有早晚,形式上不同罢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刘勰,由于家贫,出家当了和尚。在佛堂里,他发奋攻读,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他想请当时的文学家、尚书沈约看看书稿,可是封建社会的门第差别太大,他根本没有资格去拜见沈约这样的朝廷重臣。他思来想去,最后下定决心,每天捧着书,冒险地候在沈约门前,寻找使自己的成果得以被发现的机会。机会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将书稿送给了沈约,沈约看后,很是赞赏,并推荐给皇帝,他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这些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获得机会,就应具有真才实学,认真填好自己的“介绍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机会,一旦有了机会,便可以驾长风而破万里浪。
1.文题中的“介绍信”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4分)
(4分。每点各2分)
简析:此题应是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做答。
2.作者举白居易、华罗庚、刘勰的事例进行论证,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简析: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都是为了证明论点。按此思路即可得出答案。
3.下列对作者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的概括,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写好自己的“介绍信”,是获得机会和成功的前提条件。
B.认真填好自己的“介绍信”,用实际行动去创造机会。
C.要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创造机会,获得成功。
D.只要创造机会,就能获得成功。
简析:应是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做答。同时注意推敲说法的合理性,注意正确、规范地表达。
4.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试比较韩愈与本文作者观点的不同。(4分)
简析:通过对比考查对文章论点的准确理解。
5.初中毕业是你人生的新起点,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将如何写好自己的“介绍信”。(不少于30字)(3分)
展开余下试题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3分)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鲁先圣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 。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 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于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
⑦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铁”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
(选自《意林》2011第5期)
15.作者由“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一俗语说起,以“铁”喻 ;接着用马克•吐温的事例及 ,阐释了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是 , , 。(5分)
16.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举了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印机失败的事例之后,又举了他投资出版公司失败的事例,这看似多余,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3分)
17.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感悟联想。(50字左右)(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17题。(8分)
小议“辨”
①在童话世界中,有美丽的丑小鸭、善良的灰姑娘、阴险的美女蛇和难辩真假的小红帽的外婆;在现实世界中,有真真假假的客套、虚虚实实的谦让、花言巧语的欺骗、取悦于人的迁就逢迎、良师益友的逆耳忠言。只有用心去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才能收获精彩的人生。
②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太多的人、事、物,太多的谤惑,太多的选择,太多的陷阱,太多的机遇,让我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几乎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于是,有人追追逐逐却徒劳无功,有人迷惘,有人堕落。于是,我们开始思索,拥有辨的能力,多么重要。
③辨以修身立世。庄子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用心去辩,坚守生命的自由和尊严;陶潜面对喧嚣浮躁的社会,用心去辩,毅然辞官,归隐田园,虽然生活清贫,却乐在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得到了他想要的内心宁静。
③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因为缺少辨的能力而误入岐途。韩寒、郭敬明因为写作而一夜成名,于是,许多青少年就以他们为榜样,放弃正常学习,从事所谓的“文学创作”;“超女”掀起了娱乐界的狂潮,于是就有许多年轻人频繁参加各种选秀活动,梦想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他们中的大多数未能实现明星梦却或多或少地耽误了学业;有些“富二代”生活奢侈、娇纵妄为,有许多家境平平的青年没有慧眼,辨不清人生应进取、自立、奋斗为本,对“富二代”骄奢的生活满心羡慕,进而不思进取坠入享乐主义的泥潭。
④有一首流行歌曲唱道:“曾经在纠纠缠缠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词作者一定是一个在现实社会中磕磕碰碰,最终懂得辨别,拥有一颗慧心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写得出这样的句子。我们也要学会辨别,在社会的浮尘中,修炼一颗慧心。
16.阅读全文,写出文章的论点。(3分)
17.文章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分析其作用。(5分)
参考答案:
2009年(15分)
10、D (不是文章主旨,语气太强硬)(3分)
11、心态:希望看到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看到中国军人昂扬的斗志。希望听到世界对中国发展的赞扬、理解和鼓励。(6分)
12、(6分)
示例一:最应该出现的是抗震救灾子弟兵方队。
因为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灾区的是子弟兵;面对余震临危不惧的是子弟兵;日夜奋战,风餐露宿的是子弟兵;轻伤不下火线舍己救人的还是子弟兵。他们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明证了什么是真正的90后。所以最应该出现的是抗震救灾子弟兵方队。
示例二:最应该出现的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方队。
因为他们用灿烂的微笑,高品质的服务,向八方来客传递着华夏儿女的热情好客、真诚友善,让不同肤色的人有了宾至如归的温暖,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所以最应该出现的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方队。
示例三:最应该出现的是城市农民工方队。
因为他们告别亲人,远离家乡;他们吃苦耐劳,扮靓城市。他们的汗水洒遍城市的每个角落,用双手让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他们朴实善良的品质尤其让人震撼、动容。所以最应该出现的是城市农民工方队。
2010年(7分)
12.(3分)比喻论证(1分)。具体形象地指出了忽略自己、不爱惜自己导致的严重后果(1分),告诉我们爱自己是很重要的(1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结合自身实际(2分);启示:爱自己是一种责任(2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我们喜欢上网,沉迷上网,经常不顾父母老师的劝说,结果把眼睛搞坏了,身体弄垮了,这是不负责任,因为爱自己也是一种责任。
(2011年)(8分)
13.(2分)要旁观自己(1分);怎样旁观自己(1分)。
14.(6分)
①自己的问题要自己勇敢面对,
上一篇: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下一篇:
诗歌赏析专题训练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中考议论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