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39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6]
辽宁省盘锦市高中高考模拟题
盘锦市高中2012届高三模拟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不可让英雄缺席
如今,无论是电子传媒还是纸质媒体,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趋于单一,经济英雄成为作家在商战小说、反腐小说、官场小说还有其他现实题材作品里经常被塑造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地带有商品社会的印记,成为物化的财富象征。的确,文学艺术作品不能够让英雄缺席,英雄形象的塑造是每一位作家的必修课。然而,如果作家仅仅拿出这一类英雄形象,实在不能说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文学高度。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经济衰败,战事不断,政治黑暗,但在宗白华先生看来,这个时代“却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也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时代。各种类型的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这些“新变”,跟那一时期作家思想解放的程度与他们的精神高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他们以一种新眼光看待世界,以一种新情趣体验人生,在思想意识、艺术表达上显现出新追求,使文坛呈现一幕幕新的文学景观。与这文学成就一同让历史铭记的,是“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还有陶渊明、陆机、刘勰、钟嵘等名字。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英雄。他们和他们的文学共同铸造了一个文化英雄的时代。这一切,皆因他们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
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家要为人类创造出一个精神家园。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塑造仅有社会现实基础是不够的,英雄人物的身上更要折射出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不仅是引领社会潮流之先的一面明镜,而且也是超越现实奔赴社会理想的一面旗帜。他不仅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更重要的是存在于文化意义上的。作家要有前瞻意识,要做思想的先驱。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不仅要富于时代色彩,更要成为精神标杆,引领社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刻画一个叱咤风云的经济英雄相对容易,塑造一个指向人类理想的文化英雄就难得多。这是对作家的挑战,也是一名作家之所以为作家的本质所在。
事实是,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越来越难以高于生活了。目前文学作品产量喜人,但数量的繁荣并不能遮蔽一切。虽然不敢轻易断言,这个物化的社会对作家的戕害有多大,但作家呈现出来的作品,未能普遍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却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未能在思想上给人以启迪,在精神上给人以提升,那么就只是装潢精美的一个物件,只剩下价格没有了价值。
当下的文学作品中树立的英雄形象,让读者耳熟能详的寥寥无几。况且,就算是经济英雄,也还构不成文学作品中典型塑造的主流趋势,他们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文化价值结构单一。在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中,非英雄化写作还在继续。作家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不好不坏,不痛不痒,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和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所以就写他的七情六欲,写他的善恶混杂,写他的渺小与低下,让人不由得感叹,当代文学艺术作品中英雄难得一见,凡夫俗子遍布其间。
在已有的英雄谱系中,体现了明显的“族群化”倾向,是所谓的“经济英雄”,他们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面镜子。也许,这些经济英雄人格独立,精神饱满,具有济世情怀,但是把他们放到整个当代文学人物谱系里,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里,这英雄的分量还嫌轻浅,不足以成为人们精神的楷模,道德的典范。


浏览完整试题回顾百年历史,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领潮流之先。文学精英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形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在读者的视野中从未走远。他们的经典作品穿越时光长河,历久弥新,鼓舞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他们本身作为文化英雄,当之无愧;他们塑造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社会需要回归经典,重读名家,但是更需要产生与这个伟大的时代相匹配的新的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
(本文摘自2012年1月10号 光明网—《光明日报》)
1、下列选项中,对“文化意义”上的“英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中英雄人物身上要折射出理想主义的光芒,他们应是引领社会潮流之先的一面明镜,更应是超越现实奔赴理想的一面旗帜。
B.一名作家只要有前瞻意识,做思想的先驱,勇于挑战自己,既能塑造叱咤风云的经济英雄,又能刻画文化意义上的文化英雄,就可以成为文化意义上的英雄。
C.作家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不仅要有现实基础,富于时代色彩,更要成为精神标杆,指向人类理想, 引领社会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才称得上是英雄人物。
D.回顾百年历史,一大批文化精英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领潮流之先,且以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文化英雄,鲁迅,郭沫若等就是其典型代表。
2. 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经济英雄这一类英雄形象,不能代表时代的文学高度”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作家在商战小说、反腐小说、官场小说还有其他现实题材作品里经常塑造经济英雄,但是他们是存在于经济意义上的,文化价值结构单一。
B.当下的文学作品塑造出的能让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形象寥寥无几,况且,就算是经济英雄,也还构不成文学作品中典型塑造的主流趋势。
C.在已有的英雄谱系中,经济英雄人格独立,精神饱满,具有济世情怀,是当代经济社会的一面镜子。
D.把经济英雄放到整个当代文学人物谱系里,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里,分量还嫌轻浅,不足以成为人们精神的楷模,道德的典范。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魏晋南北朝时期, 各种类型的体裁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这些“新变”,跟那一时期作家思想的深度与他们的精神高度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B.古有陶渊明,陆机,刘勰,钟嵘,今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他们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英雄,与他们占据了时代精神的制高点有密切的关系。
C.物化的社会,对作家一定是有戕害的,致使作家呈现出来的作品未能普遍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思想高度,成为装潢精美,只有价格没有价值的物件。
D. 在相当多的的文学作品中,作家着力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不好不坏,不痛不痒,不高不低,不上不下, 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当代文学艺术作品中凡夫俗子遍布其间,英雄形象难得一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同皎,相州安阳人,陈驸马都尉宽曾孙也。陈亡,徙河北。长安中,尚太子女安定郡主,拜典膳郎。太子,中宗也。桓彦范等诛二张①,遣同皎与李湛、李多祚即东宫迎太子,请至玄武门指授诸将。太子拒不许,同皎进曰:“逆竖反道,显肆不轨,诸将与衙执事刻期诛之,须殿下到以系众望。”太子曰:“上方不豫,得无不可乎?”同皎曰:“众将相毁家族以安社稷,奈何欲内之鼎镬乎?太子能自出谕之,众乃止。”太子犹豫,同皎即扶上马,从至玄武门,斩关入。兵趋长生殿太后所,环侍严定,因奏诛易之等状。帝复位,擢右千牛将军,封琅邪公,食实户五百。主进封讼主,拜同皎驸马都尉,迁光禄卿。
神龙后,武三思烝浊王室,同皎恶之,与张仲之、祖延庆、周憬、李悛、冉祖雍谋,须武后灵驾发,伏弩射杀三思。会播州司兵参军宋之愻以外妹妻延庆,延庆辞,之愻固请,乃成昏。延庆心厚之,不复疑。之愻子昙得其实。之愻兄之问尝舍仲之家,亦得其谋。令昙密语三思。三思遣悛上急变,且言同皎欲拥兵阙下废皇后。帝殊不晓,大怒,斩同皎于都亭驿,籍其家。同皎且死,神色自如。仲之、延庆皆死。憬遁入比干庙自刭,将死,谓人曰:“比干,古忠臣,神而聪明,其知我乎!后、三思乱朝,虐害忠良,灭亡不久,可干吾头国门,见其败也。”憬,寿春人。后太子重俊诛三思,天下共伤同皎之不及见也。睿宗立,诏复官爵,谥曰忠壮。诛祖雍、悛等。
同皎子繇尚永穆公主,生子潜,字弘志。生三日,赐绯衣、银鱼。幼庄重,不喜儿弄。以帝外孙,补千牛,复选尚公主,固辞。元和中擢累将作监②。吏或籍名北军,辄骄墯不事,潜悉奏罢之,故不戒而辨。监无公食,而息钱旧皆私有,至潜,取以具食,遂为故事。
迁左散骑常侍,拜泾原节度使。宪宗与对,大悦,曰:“吾知而善职,我自用之。”潜至镇,缮壁垒,积粟,构高屋偫兵,利而严。遂引师自原州逾硖石,取虏将一人,斥烽候,筑归化、潘原三垒。穆宗即位,封琅邪郡公,更节度荆南。疏吏恶,榜之里闾,杀尤纵者。分射三等,课士习之,不能者罢,故无冗军。大和初,检校尚书左仆射。卒于官,赠司空。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注]①二张:张易之、张昌宗。神龙元年,桓彦范等策划迎立太子李显为帝,劝武则天让位,恢复唐国号。后朝廷又发生了惩治韦后、武三思之乱的事件。②将作监:官署名。
4.对下列句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与衙执事刻期诛之 刻:约定
B.上方不豫 不豫:不事先预备
C.须武后灵驾发 须:等到
D.籍其家 籍:抄没
5.下列选项所列事实分别都能表现王同皎祖孙二人有过人胆魄的一项是( )
A.遣同皎与李湛、李多祚即东宫迎太子/斥烽候,筑归化、潘原三垒
B.须殿下到以系众望/幼庄重,不喜儿弄
C.同皎即扶上马,从至玄武门,斩关入/ 疏吏恶,榜之里闾,杀尤纵者
D.同皎且死,神色自如/缮壁垒,积粟,构高屋偫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同皎与李多祚等迎太子于东宫,请太子至玄武门指麾将士。太子初拒而不许,同皎讽谕切至,扶太子上马,才使迎立一事得以继续。
B.在劫杀武三思的过程中,宋之问、宋昙、张仲之、李悛从中阻挠,使劫杀活动一度搁浅。


展开余下试题C.王潜系光禄卿王同皎孙,父王繇,母为永穆公主。王潜生三日,皇帝赐绯衣、银鱼。因系皇室外孙,授千牛将军。
D.将作监原来无公食,监内所得息钱为私人所有。王潜建章立制,规定息钱不得归私,而用来充当公食费用,从此遂成制度。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众将相毁家族以安社稷,奈何欲内之鼎镬乎?太子能自出谕之,众乃止(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三思乱朝,虐害忠良,灭亡不久,可干吾头国门,见其败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曾 觌
柳阴庭院占风光,呢喃清昼长。碧波新涨小池塘,双双蹴水忙。
萍散漫,絮飘飏,轻盈体态狂。为怜流去落红香,衔将归画梁。
8.结尾二句是全篇的警句,古人评为“大不俗”。试分析这两句有何“不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9.全词处处说“燕”,却始终不着一个“燕”字,正如邹祗谟在《 远志斋词衷》里说:“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 。” 联系全词赏析本词咏物的这一特点。(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茅飞渡江洒江郊, ,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
(5)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6)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道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不涂框或不用铅笔图框本题无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女巫的面包
欧•亨利
玛莎•米奇姆小姐在街道拐角处经营一爿小小的面包店(就是你上三步台阶,推门时门铃叮当响的那爿)。
  玛莎小姐四十岁。她有一个二千美元的银行存折和两只假牙,还有一颗同情心。许多人都结了婚,而他们结婚的家当却大不如玛莎小姐。
  有一位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她开始对他发生兴趣。他是个中年人,戴着眼镜,留着仔细修剪过的红胡子。
  他说带有浓厚的德国口音的英语。衣服破旧,有几处补丁,而且宽松皱褶。但是,他外表整洁、很有礼貌。
  他总是买两块陈面包。新鲜面包五分钱一块,陈面包五分钱两块。他从来不要别的,只买陈面包。
  有一回玛莎小姐看见他头上有一点红棕色的油渍,她断定他是个画家,而且非常贫穷。不用说,他一定是住阁楼,在那儿绘画,一边啃陈面包,一边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好吃的东西。
  当玛莎小姐坐在餐桌前,面对着肉排、松软的面包卷、果酱和茶,她时常叹息,希望那位举止文雅的画家能和她共享这些佳肴,不要在那四处透风的阁楼上啃干硬的面包皮。
  正如上面说过的,玛莎小姐富有同情心。
  一天,为了证实对他职业的猜测,她从屋里搬出一幅廉价买来的油画摆在柜台的货架上。
  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一座辉煌的大理石宫殿(画上是这么说的)占了主要画面,也可说是屹立在图画前面的水中。画中还有几条平底小船(船上有一位女子把手放在水中拖曳)、浮云和蓝天以及大量的光暗对比。画家是不会不注意到这幅画的。
  两天后,那位顾客来了。
  “请给两块陈面包。”
  当她装面包的时候,他说:“你这里有幅很好的画,太太。”
  “是吗?”玛莎小姐说,对自己的狡黠大为得意。“我特别喜欢美术(不,还不能过早说‘美术家’)和油画,”她改了口,“你说这幅画不错吗?”
  “宫殿,”顾客说,“画得不好,图画各部分的比例也不对。再见,太太。”
  他拿起面包,鞠一个躬,然后匆忙地走了。
  是的,他一定是个画家。玛莎小姐又把油画搬回屋里。
  他眼镜后面闪烁着那双多么温和而又友好的眼睛呵!多么宽广的前额啊!一眼就能判断比例失调——吃的却是陈面包!但是,天才在被发现之前常常有一个奋斗的过程。
  要是天才有两千美元的银行存款、一爿面包店和一颗同情心作后盾,对于美术和前景该是多么大的帮助——然后,好梦难圆呵,玛莎小姐。
  现在他时常来隔着柜台聊天。他似乎渴望听到玛莎小姐愉快的言谈。
  他继续来买陈面包,从来不买蛋糕和馅饼,从来不买她那美味的热茶点。
  她觉得他日渐消瘦和沮丧。她很想在他购买的微小食物里加上点好吃的东西,但是没有勇气这样做。她怕惹他生气。她了解画家的自尊心。
  玛莎小姐开始穿上她的蓝点绸背心站在柜台后面。在密室中,她煮制一种榅桲籽和硼砂的神秘复方剂。许多人一直用它润肤滑肌。
  一天,那位顾客像往常一样来到面包店,把五分硬币放在柜台上,买陈面包。在当玛莎小姐拿面包时,街上传来一陈急促的喇叭声和叮当声,一辆救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去。
  这位顾客急忙跑到门口观看,任何人都会这样。玛莎小姐灵机一动,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柜台后的货架底层有一磅新鲜的黄油,是送奶工人十分钟前放在那儿的。玛莎小姐拿起面包刀,将每块陈面包切一条深缝,塞进大量黄油,然后把面包压紧。
  顾客转身回来时,她正用纸把面包包起来。
  他们特别愉快地闲聊了一会儿,他走了,她暗自笑起来,但是心里多少有点忐忑不安。
  她是否太唐突?他会不会生气?当然不会。吃了人家的嘴软。黄油可不是痴情女人的信。
  那天她心里老是惦念着这件事,想象着他发现那小骗术时出现的情景。
  他会放下画笔和画板。画架上会有一幅他正在画的油画。其中各部分比例匀称,无可非议。
  他会准备午餐——陈面包和水。他会切开面包——啊!
  玛莎小姐脸红了。当他吃的时候,他会想到往面包里放黄油的那只手吗?他会……
  门铃一阵乱响。有人正走进来,吵吵嚷嚷的。
  玛莎小姐匆忙跑到前面去。那里站着两个男人。一个是年轻人,含着烟斗——她从没见过他。另一个是她的画家。
  他满脸通红,帽子滑到脑后,头发蓬乱,他握紧两个拳头,恶狠狠地向玛莎小姐挥动着,问玛莎小姐。
  “傻瓜!”他破口大骂;又用德语说“上千美元啊!”或类似的话。
  年轻人想把他拖走。
  “我不走,”他愤愤地说,“我非告诉她不可。”
  他重重地敲着玛莎小姐的柜台。
  “你毁了我,”他叫道,蓝眼睛在眼镜后面冒着火。“我告诉你,你是个爱管闲事的老猫!”
  玛莎小姐有气无力地靠在货架上,一只手摸着她的蓝点绸背心。年轻人抓住他同伴的衣服。
  “好了,”他说,“你说得够多了。”他把怒气冲冲的同伴拽到门外的人行道上,然后转身回来。
  “我想应该告诉你,太太。”他说,“这场吵闹是怎么回事儿。那位是布拉姆伯格。他是建筑制图员,我和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
  “他苦苦干了三个月,画出一份新市政厅的设计图,准备拿它参加有奖比赛。他昨天上好色。你知道,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画图,画好后再用一撮陈面包碎屑擦去铅笔画线。它比橡皮还好。


展开余下试题  “布拉姆伯格一直在这儿买面包。可是今天——嗯,你知道,太太,黄油不是——嗯,布拉姆伯格的图纸现在没用场了,只能切成块,做狭长的夹心面包。“
  玛莎小姐回到里屋,脱去蓝点绸背心,换上她过去常穿的那件深咖啡的旧哔叽,然后把榅桲籽和硼砂的复方制剂倒在窗外的垃圾桶里。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巧妙的谋篇布局、细致传神的心理描写、独特精妙的细节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多情反被无情恼”的故事,体现了欧•亨利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B.文章两次谈到两千美元的银行存款,既表现了玛莎小姐虽年已四十但仍有恋爱资本,也对比突出了布拉姆伯格的贫穷寒酸,同时也表现了玛莎小姐对穷画家的理解支持和对未来美好爱情的憧憬。
C.玛莎小姐的思想与行为有着一条她自以为是的爱情的轨道,而穷画家的思想与行为则沿着另一条路线运行,两条路线始终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
D. 玛莎小姐穿上她最美丽的蓝点绸背心,用润肤剂来润泽肌肤,甚至偷偷地在五分钱两块的陈面包中塞进大量美味的黄油,这一切都证明了玛莎小姐正在渐渐地一步一步地展开它温馨多情的爱情攻势。
E.小说意味隽永,发人深思,表达了对庸俗、浅薄、畸形病态的生活现象的否定,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层面,隐含着对人世间荒谬丑陋事物的愤慨与抗议。
(2)小说为何以“女巫的面包”为题,请结合作品做具体分析。(6分)
(3)小说结局体现了欧亨利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这一结局在前文有多处伏笔,请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6分)
(4) 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玛莎小姐,有人认为是布拉姆伯格制图员,你认为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记两弹元勋”朱光亚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2011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朱光亚的颁奖辞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宜昌,上中学时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学时,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叶企孙、吴大猷等著名教授,在学业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7月15日,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荒漠上,伴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原子之火冲天而起,人类进入了核时代。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想搞原子弹,他们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并要求每位科学家再推荐两名年轻助手去进修深造,吴大猷推荐了朱光亚和李政道。
带着满脑子的“原子梦想”,一行人从旧金山上岸后,顾不得欣赏这陌生国度的景致,就直奔普林斯顿大学,可却当头迎来一盆冷水:美国有关原子弹的各个科研机构均不准许外国人进入。
师生们考察的热望破灭后,决定分别进入美国的研究机构或大学,学习前沿科技。朱光亚不改初衷,1946年9月,他去了老师吴大猷的母校——密执安大学,专门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几年后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1950年2月,他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回到新中国。
回国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从事物理学教学工作。1957年,我国核武器研制机构急需一位科学技术领导人,钱三强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推荐朱光亚去担任中科院原子能所物理实验室的副主任,这样,他担负起了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
1958年秋,苏联援建的核工业反应堆和加速器正式移交给中方使用,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基地诞生了。然而,1959年,距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不到两年时间,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专家。35岁的朱光亚奉命调到二机部,担任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和第四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光亚提出,就从苏联专家所作报告中留下的“残缺碎片”研究起。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中国的原子弹设计理论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随着“起爆”那一声铿锵命令,大漠中骤然闪出一道强光,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成功了!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象,老成持重的朱光亚激动万分。当晚,在试验基地举行的庆功宴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朱光亚紧接着又开始组织实施机载核航弹爆炸试验和导弹运载核弹头爆炸试验,都分别取得了圆满成功。
根据毛主席“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的指示,朱光亚和同事们加快了研制速度。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强烈的冲击波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在1994年6月举行的中国工程院成立暨首届院士大会上,朱光亚以全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
朱光亚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1996年初,解放军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一套“国防科技科学家传记丛书”,他自然是必写对象之一。报请审批时,他提笔就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在有关国防科技历史的文献中,都有他撰写的文章,但字里行间他都只谈别人和集体,从不谈自己。他经常说:“核武器研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多种专业的高水平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通力协作。”他特别强调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周光召等科技专家在其中所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
1996年10月,朱光亚荣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元港币。颁奖的头一天,他就说要把全部奖金作为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身边的同志建议说:您是不是从中拿出一部分来捐比较合适?朱光亚的回答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工程科技奖助基金,现在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海外友好人士捐助的,如果我们也能捐一点,虽然为数不很多,也算是做一点工作和一份贡献。”
2004年,朱光亚80岁诞辰之际,为表彰朱光亚对我国科技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国家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小行星命名为“朱光亚星”。
2011年2月26日10点30分,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先生永远停止了思考,一代巨星就此陨落,夜空中那颗第10388号行星“朱光亚星”却依然闪耀。(选自“领导干部网”,有删改)
⑴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50年,已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的朱光亚毅然回到了新中国,因为他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B、1957年,钱三强推荐朱光亚担任中科院原子能所物理实验室的副主任。从此,朱光亚担负起了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的重任,也开始踏上了伟大的“原子梦想”之旅。
C、1959年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了专家,给中国刚刚起步的原子能科学技术研究带来了困难;朱光亚没有被吓到,他及他所领导的核武器研究完全没有依赖苏联,他们独立自主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盘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