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6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4]
兴国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兴国一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郭 爱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4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2分)
A.禁锢(gù) 诘责(jí) 文绉绉(zhōu) 正经危坐
B.黝黑(yǒu) 一绺绺(lǚ ) 颔首(hàn) 暗然失色
C.解剖(pōu) 畸形(qí) 诱惑(yòu) 翻来复去
D.滞留(zhì) 粲然(càn) 脊背(jǐ) 文质彬彬
2、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B、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某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C、通过学习三周前学校发的《消防安全 关爱生命——致家长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能否刻苦勤奋是中学生学业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莫衷一是。
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凡是优秀的演员,总能把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肖。
4、将“不仅皇家建筑如此,民间建筑中也频繁出现狮子的形象”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2分)
(A)在古代小品建筑中,人们最熟悉的形象莫过于狮子。(B)我们参观北京故宫,从天安门进去,首先见到的是天安门前金水桥左右的两只石雕狮子;进了紫禁城,在太和门两旁又可以见到两只铜铸的狮子;内廷的入口乾清门左右也有镀金的铜狮子。(C)在民间,稍微富有的人家总喜欢在门口的抱鼓石上雕两只小石狮子。各地城乡的寺庙、衙署,农村的祠堂门口,都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狮子。(D)狮子为什么折磨受欢迎呢?大概是因为人们喜欢狮子守门所带来的喜庆与安详,喜爱“狮子狮子,事事如意”所蕴含的意义吧。
5、综合性学习(6分)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乡想家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是我们最坚实的感情依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1)班上举行“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晚会,你会唱一首什么歌曲。(1分)

(2)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句。(1分)

(3)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给自己的母亲发一条短信,说出自己对母亲祝福的话,要求语言简练、得体,富有创意。(2分)


(4)(1)、《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下面是两则获奖作品: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请你也为母亲献上一句话: (2分)
二、 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6分)
(一)默写:(12分)
6、(1) ,天山共色。 (2) ,天涯若比邻。
(3) 东风不与周郎便, 。 (4)不戚戚于贫贱, 。


浏览完整试题(5)抽刀断水水更流, 。(6) ,坐看云起时。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诗句是“ , ”。
(8)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道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历来为世人传唱。
(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明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取代的两句是:
            ,              。
(二)古诗阅读(3分)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7、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 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1分)
8、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2分)
(三)文言文阅读(11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⑤,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第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承摄:继承掌管。②优文:意思是专门下文,给是仪优厚的待遇。③黄武:年号。④皖:地名。下文“建业”也是地名。⑤进达:举荐人才。
9、将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
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既定荆州,都武昌 既:既然 B.后从太子还建业 从:跟从,跟随
C.权遂舍之 遂:于是 D.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11.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休到,大破之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吾欲之南海 D.彼竭我盈,故克之
12.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是仪被派遣到皖县见将军刘邵,准备引曹休出战。
B.当众官因害怕吕壹而诬蔑刁嘉诽谤国政时,是仪不畏权势,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经常举荐人才,勤政为国数十年,不曾有过失。
13、翻译(4分,每小题2分)
(1)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 (2)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三、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萧萧池塘暮(18分)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展开余下试题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4.本文作者按照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 _____的特点。(4分)
15.下面语句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其中一种,说说它的表达效果。(4分)
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16.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6分)
17.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4分)
(二)从“尺素书”到“伊妹儿”(12分)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8.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通信方式的演变 不同时期 出现的通信方式
文字发明以前 实物信
书写材料改进后 (1)
尺素书
纸发明后 (2)
(3) 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等
19.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2分)

20.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1.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①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⑤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之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⑥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四、作文(50分)
22、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二)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兴国一中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卡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4分)
1、( ) 2、( ) 3、( ) 4、( )
5、(1)(1分)
(2)(1分)
(3)(2分)

(4) (2分)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6分)
(一)默写:(12分)
6、(1) (2)
(3) (4)
(5) (6)
(7) ,
(8)           ,             


展开余下试题(9)            ,              。
(二)7、   (1分)
8、        ,           (2分)
(三)9、典 校 郎 吕 壹 诬 白 故 江 夏 太 守 刁 嘉 谤 讪 国 政(1分)
10、( ) 11、( ) 12、( )(各2分)
13、(4分)(1)             
(2)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         ,         (4分)
15、             
           (4分)
16、             
             
             (6分)
17、             
             
             (4分)
(二)18、 、 、 (3分)
19、             
             (2分)
20、(1)             
(2)             
21、( )(3分)
四、作文(50分)
参考答案:
一、1\D 2、D 3、B 4、C 5、略
二、(一)6、1、(1)风烟俱净(2)海内存知己(3)铜雀春深锁二乔(4)不汲汲于富贵
(5)举杯消愁愁更愁 (6)行到水穷处(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含情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7(1分)酒 8(2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三)9、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 10.A 11.D 12.C
13.(1)是仪自己认为没有才能,坚决推辞而没有接受。
(2)孙权把(吕蒙图袭关羽)这件事拿来问是仪,是仪认为这个计谋很好,就劝孙权听他的。
三、(一)(18分)14.第一空:季节(或时间,或四季,或春夏秋冬)
第二空:鲜活(或充满活力,或充满快乐)
15. 【示例1】这句话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
16.答案要点:(1)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生态的恶化。
(2)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永远失去了。
(3)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古典乡村之美永远逝去了。
17.答案要点:(1)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
(2)关注保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事物。
(3)关注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12分)18.(3分)(1)尺牍书(2)纸质信(3)信息时代(每空1分)
19.(2分)因为“据考证”准确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意对即可)
20.(4分)(1)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2)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增添了文学情趣。(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21.(3分)D
四、按2011年江西省中考要求评分 (218.87.158.13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兴国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