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试卷

阅读:255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59]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下列括号前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侯(hòu)门 彘(zì)肩 煤屑(xiè) 聘(pìn)请
B、花卉(huì) 镣(liáo)铐 折(zhē)罪 掐(qiā)牙
C、草窠(kē) 模棱(líng) 潦(liáo)水 戕(qiāng)害
D、拎(līn)着 麦糟(zāo) 轧(gá)票 阙(quē)秦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荡漾 推敲 异曲同工 集思广益
B、捷径 彷徨 峥嵘岁月 世外桃源
C、肄业 袅娜 放涎无礼 穿流不息
D、酝酿 桀骜 守株待兔 碎琼乱玉
3、下列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沈从文——《边城》——翠翠
B、罗贯中——《三国演义》——林冲
C、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
D、海明威——《老人与海》——桑地亚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败的关键。
C、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我并非没有未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狭小的牢房,有些惨遭疯狂的迫害和打击。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目,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
①这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②比如欧洲国家的圣诞节,为的是纪念耶酥的诞辰。
③而中国的节日主要来源于时令,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④复活节则是为了庆祝耶酥复活而产生的。
A、②④③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浏览完整试题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6、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泛指学术文艺)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在“送去”方面改变了策略,比以往前进了一步)
C、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只有“几张”却用“挂”字,显得寒伧可怜)
D、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用“催进”“传道”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国媚态)
7、对以下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是闭关自守的政策。)
B、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现代的、时髦的”的意思,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带有讽刺意味。)
C、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D、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碰了一串钉子”是比喻的手法,指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相继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B、“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揭示出“拿来主义”的含义及“拿来”的方法,观点鲜明突出。
C、 全盘否定,毁坏文化遗产的是“昏蛋”;欣然接受文化遗产中有害成分的是“废物”。
D、 以尼采“发了疯”进行类比推理,如果某些人仍然执迷不悟,妄自尊大,他们的结果也将如尼采一样。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2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陵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9、下列句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扶辇下除 除:殿阶 B、劾大不敬 劾:弹劾
C、何以过陵 过:超过 D、信义安所见乎 见:看见
10、下列各组语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久之,单于使人至海上 ②空自苦无人之地
B、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②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C、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②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D、①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②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11、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B、惶恐饮药而死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且陛下春秋高
1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们和苏武分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全一样。
B、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
C、“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等语言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
D、“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
二、非选择题(第13至22小题,共76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共6分)
(1) 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1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4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中“貂锦”一词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指的是______,“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活着的幸运
范晓波
这段日子我的内心经历了两场地震。
8月中旬,悲伤浮出巴伦支海冰冷的水面,118名优秀的俄罗斯青年被
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活埋在一百多米深的海底。灾难上演的那些昼夜,我生活的这座火炉城市正承受着夏天的最后一波热浪。但是坐在荧光屏前,我的嗅觉却捕捉到了冰山的气息,它们随着那些无望的救援信息从北冰洋漂来,一阵比一阵寒冷的撞击着我的胸口。在确认全部官兵已因艇内缺氧窒息而亡时,俄罗斯电视台播放了阵亡官兵演习前受阅的录象资料。那是一些大都比我年轻的面孔,英俊强壮,并且面含微笑,远眺的目光下闪耀着水一样的光泽。
上下班的路上,我邂逅了许多普普通通的城市青年,他们不少人在自己的心事里皱着眉头——因为薪水,因为升迁,因为一份咖啡味的浪漫爱情。而在我看来,他们是多么幸运。能够走在铺满阳光的大街上或认真、或矫情的烦恼,是多么幸运。
秋天将近时,一位姓陆的癌症患者用他在网上发表的死亡日记异常真实的膜拜了这种幸运。当这个年轻人获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100天时,他开始敬重每一天中那些平常的分分秒秒;和最爱自己的人朝夕厮守;去一些最想去的地方度假;用文字记录下每一缕阳光与清风。陆先生用平静和坦然证明了自己可能是世界上最能正视厄运的那种人,可是,面对愈走愈近的死,这位信奉唯物主义哲学的高级知识分子居然想抓住“来世”这根虚幻的绳索:来世再活一次,哪怕是作为一棵无语旁观的树。
有人把对于死亡的认识分成了几个层次:哲学家听说陌生人死了便能感到震撼;聪明人看到亲人死去开始热爱生活;普通人直到自己快死时才懂得珍惜生命。
我不知道陆先生是何时开始彻悟人生的。但大多数人是等到彼界的大门已经洞开才开始进入第三个层次的。他们并不知道,活着的幸运并不只是活着,而是在你健康的活着时便懂得了活着的幸运。
16、作者所说的两场“地震”是指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对死亡的认识的层次的角度看,作者究竟认为陆先生属于哪种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写全艇官兵窒息而亡后,为什么要写他们受阅时的 “微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城市普通青年的“烦恼”也是“幸运”的原因是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日常生活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参照示例中的加点字在横线上写出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或谦语。(3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①很长时间没有见到别人了,可以说“好久不见您了”,也可以说“___________”。
②与人在一起,自己中途有事先走,可以说“我先走一步”,也可以说“___________”。
③感谢别人的帮助,可以说“谢谢您帮了我的忙”,也可以说“___________”。
21、一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如果语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就有不同。参照示例,请根据不同的强调重点,调整下面的句子的语序。(4分)
王老师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示例】强调发短消息的地点:王老师今天上午是在语文组给我发的一条短消息。
(1)强调发短消息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调发出消息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承担,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担负,担当”。承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承担的可以是义务,可以是责任;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承担”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呢?请以“承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少于7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B A A B C D D C B A
(以上每题2分共24分)
13、(共4分)
(1)单于派李陵到北海边,(李陵)为苏武置办酒席,安排歌舞。(2分)
(2)臣子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2分)
14、(每空1分)
(1)何时可掇(2)哀吾生之须臾(3)枯松倒挂倚绝壁
(4)丛菊两开他日泪(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还顾望旧乡
15、(共4分)
借代 将士 对战争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惨痛悲剧的深切同情。
16、
118名优秀的俄罗斯青年被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活埋在一百多米深的海底;(2分)
陆先生在网上用死亡日记记录生命的最后100天。(2分)
17、 知道自己快死时才懂得珍惜生命的普通人(3分)
18、 反衬对年轻生命死亡的巨大的痛惜之情。(4分)
19、城市普通青年尽管“烦恼”,但他们至少拥有生命,活着是多么幸运。
(4分)
20、(每空1分)
①久违②失陪③鼎力
21、
(1)王老师是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的一条短消息。(2分)
(2) 是王老师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的一条短消息。(2分)
22、(40分) (218.75.145.21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2年湖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