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3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0]
2012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2012 年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5 月3 日上午9 : 00 一11 : 30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 ,答题使用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 4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 .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缺空部分。(6 分)
( 1 )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 氓》 )
(2)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 饮酒(其五)》 )
(3)五陵年少争缠头, 。(白居易《 琵琶行》 )
(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苏轼《 赤壁赋》
(5) ,梳晓鬃也。(杜牧《 阿房宫赋》 )
( 6 ) ,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 一5 题。
顾恺之
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人。多才气,尤工丹青,傅① 写形势,莫不妙绝。谢安谓长康曰:“卿画自生人已来未有。”又云:“抑画苍苍,古来未有。”曾以一橱画暂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封题之。其后玄闻取之,诳云不开。恺之不疑被窃,直云:“妙画通神,变化飞去,扰人之登仙也。”
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又尝悦怜一女,乃画女于壁,当心钉之。女患心痛,告于长康,康遂拔打,乃愈。又尝欲写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辞。长康曰:明府②无病,若明点瞳子,飞白③ 拂上,便如轻云蔽日。”画人物,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貌,正在阿堵④ 之中。”又画裴楷真,颊上乃加三毛。云:“楷俊郎,有鉴识。具此,观之者定觉殊胜。”嵇康赠以四言诗,画为图。常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又画谢幼舆于一岩中,人问其故,云:“一丘一壑,此子宜置岩壑中。”
长康又尝于瓦棺寺北殿内画维摩居士,画毕,光辉月余。《 京师寺记》 云,兴宁中,瓦棺寺初置僧众,设刹会,请朝贤士庶宣疏⑤ 募缘。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长康独注百万。长康素贫,众以为大言。后寺僧请勾疏,长康曰:“宜备一壁。”闭户不出一月余,所画维摩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乃谓僧众曰:“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观者,请施五万;第三日观者,可任其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及百万。
刘义庆《 世说》 云,桓大司马每请长康与羊欣讲论画书,竟夕忘疲。
(选自《 太平广记• 名画记》 )
【 注】 ① 傅:涂抹。② 明府:眼睛。③ 飞白: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④ 阿堵:这,此处指目睛。⑤ 疏:祝祷文。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多才气,尤工丹青 工:擅长
B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蚩:通“媸”,丑
C .及开户,光照一寺 及:等到
D .每请长康与羊欣讲论画书,竟夕忘疲 竟:竟然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顾恺之讲求绘画构思的一组是(3 分)


浏览完整试题① 乃画女于壁,当心钉之
② 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便如轻云蔽日
③ 又画裴楷真,颊上乃加三毛
④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⑤ 一丘一壑,此子宜置岩壑中
⑥ 长康又尝于瓦棺寺北殿内画维摩居士,画毕,光辉月余
A .① ② ⑥ B .① ③ ④ C .② ③ ⑤ D .④ ⑤ ⑥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桓玄将顾恺之的画偷走,却骗他没打开过柜子,顾恺之毫不怀疑,认为好画能通神,幻化成仙飞走了。
B .顾恺之家境清贫,他却为寺院募得百万钱。这百万钱是他以画维摩图吸引众多观看的人向寺里施的;可见他绘画的吸引力。
C .文章多角度表现顾恺之绘画精湛,不仅有正面描写,还有通过谢安的评价、桓大司马请他讲论书画等侧面描写。
D .顾恺之的人物画有独到之处,他画人物从不点睛,因为如果画上眼瞳,会如同轻云蔽日,影响绘画的传神写意。
5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 l )曾以一橱画暂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封题之。(3 分)
( 2 )又尝欲写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辞。(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李商隐陷于牛党之争后闲居永乐期间。
( l )请简析领联中“送”字的精妙之处。(3 分)
( 2 )全诗意蕴深厚,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 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孙权想取回荆州,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刘备依照诸葛亮三个锦囊妙计行事。不仅娶得吴国太的女儿孙尚香,而且回到荆州。周瑜追赶不及,反而中了埋伏,损兵折将。周瑜也因此被人嘲笑“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国演义》 )
B .克洛德• 孚罗洛当上了副主教以后,难以抵挡世俗权力的诱惑。为了占有金钱,躲在密室里苦心研究炼金术,幻想“假如我炼成一些金子,那么法兰西国王就会是孚罗洛而不是路易了”,极大地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巴黎圣母院》)
C .为了与买办赵伯韬斗到底,吴荪甫收买赵的情人刘玉英、经纪人韩孟翔做内线。但阎军要打到济南,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威胁。此时,裕华丝厂工人正酝酿罢工,听到老板削减工钱的消息,开始消极怠工。(《子夜》 )
D .除夕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 罗亭》 读给他的哥哥觉民和表姐琴听。觉慧反复朗读小说中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家)) )
E .法院给玛丝洛娃定完罪后,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认为法庭的判决不公平。他去找律师上诉,还去找检察官,检察官认为理由充分,同意他的申诉。(《复活》 )
8 .简答题。(任选一题)( 5 分)
( l )根据《 欧也妮• 葛朗台》 的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 分)
每到新年,葛朗台都有一个习惯、这习惯是什么?一八二O 年的新年,葛朗台为何大发雷霆,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后来,葛朗台又因何故把女儿放了?
( 2 )根据《 红楼梦》 的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 分)
香菱在什么情况下被谁带进大观园?香菱学诗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选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①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 梁惠王下》 )
②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
③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论语• 子路》 )
( l )选段① 主要体现了孟子什么思想?( 2 分)
( 2 )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先哲对人的优劣的评判标准的异同。(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 一12 题。
警惕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文化的“过度商业化”,是指当前文化领域内一种一味追求商业价值,而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唯利是图攫取文化市场超额利润的做法。
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文人下海经商,其中有人因此被冠以“儒商”的推号。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径渭分明了。再接下来,许多地方为发展经济,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虽然文化本身不能赚钱,可是,当地的名人、名胜等文化资源,却能够大大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为招商引资、旅游开发等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更紧密了。再后来,文化本身也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都名正言顺地有了它的商业属性。应当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不是一件坏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改革开放给文化领域带来的勃勃生机,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
如果文化与商业结合有度,这将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可惜,好景不长。本世纪以来,随着文化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被忽视,“过度商业化”却愈演愈烈。与价值失范、信仰崩解、金钱崇拜与娱乐至上的风潮相伴,许多人精神空虚,偏爱感官刺激。“过度商业化”就是迎合了人性中的这些欲望,把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糟粕汇于一笼,打着“怎么都行尸的旗号,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主张玩世不恭,恶搞一切。各种齐化垃圾由此催生,低俗、恶俗充斥文化生活。
以文学论,阿• 托尔斯泰说:“文学应该预见未来,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就像它是在拖着生活向前迈进似的。”然而,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文学逐渐迷失方向,主动弃置精神属性。一些写作者为迎合低级趣味,不断制造各种刺激感官的垃圾文字作品。
窃以为,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但是,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作时尚,无视是非,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它可能引发的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恐怕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展开余下试题大众文化领域如此,学术教育领域也不容乐观。“过度商业化”催生出学术产品低水平重复,甚至剽窃抄袭。本应属于文化发展高端、起引领作用的学术教育文化领域被如此侵蚀,后果令人担忧。“过度商业化”,正使“象牙塔”充满铜臭味,使耐得住寂寞、潜心守护学问的真学者愈加艰难,而使急功近利甚至品行低下者耀武扬威。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和教育使命。真善美是人类判断是非的底线。巴尔扎克说他写作的最高使命是:用笔深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民众的呼声,反映大众的疾苦和不幸,替他们呐喊;揭示社会的美与丑,唤醒正义感和良知。我想,这是每个文化工作者都应该时刻牢记的。
珍惜文化的羽毛,勿使其因“过度商业化”而被织成一团垃圾,空耗了精神,也容易消磨观者对文化的信心。
(选自《 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 日)
1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文人下海经商,虽然文人与商人之间,似乎不像从前那么径渭分明了,但还未走向文化的“过度商业化”。
B .文化本身成了一种产业,许多文化产品有了商业属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的繁荣景象。
C .文学应该追求“精神属性”, “用自己那最鼓舞人心的成果,跑在人民的前面”,而不是去迎合低级趣味。
D .把假恶丑的东西搬出来放大,视作自然,当作时尚,无视是非,必然引发社会道德水平的大滑坡。
11 .根据文中信息,请概括文化的“过度商业化”的成因。(3 分)
12 .作者为什么要提出“珍惜文化的羽毛”? ( 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

宋以柱
天刚上秋,陈大军家里出现了一条蛇。
那天,陈大军从地里回家,放下扁担、镢头,觉得院子里多了点什么,就四下里撒眸。媳妇勤快,院子里收拾得干净利索,陈大军没费事儿就发现了那条蛇。蛇很粗,蜷在北屋墙根硒太阳,宛若一盘冷艳绝伦的肉蚊香,让人心上直抽抽——针着眼摄你,青花皮,平头顶,肉鼓鼓的,蛇信子簌簌地响。陈大军努力稳了稳自己,僵着身子,倒退着,慢慢退回到屋里。
陈大军没有伤害它。陈大军心善。在坡里干活,见到蛇、青蛙、蜥蜴等,都不动它,任其不紧不慢地跑掉。
回到屋里,陈大军告诉妻子、儿子,墙根有一条大蛇,别惹它,或许有毒,也别伤它。妻子当即抖成一片风中的树叶,儿子却欢呼一声,弹出门去,去看蛇。
一时相安无事。
只有妻子有些神经质,去南屋里挖喂猪用的麸子、地瓜面,用木棍挑开盖子,远远地虚着,犹豫、哆嗦,生怕里面弹出一个带信子的花花脑袋。到院子里喂鸡、喂鸭,到猪圈里喂猪,也是看了地面,看墙角,确信蛇没出来,才去做该做的事。这哪像操持家务,简直是做贼!
隔三差五的蛇就要出现,只是蜷在那儿睡觉,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媳妇有两次央求陈大军把蛇赶走:咱不伤它,让它离开就行!陈大军给拦住了,让它在这儿吧,它又没有固定的去处,别招惹它就行。蛇在这儿,老鼠就没了。果然,晚上就少了老鼠打架的惨叫,啃门框磨牙的“咯咬”声,也没了。;
儿子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到处找蛇——蛇呢?蛇呢?老同学一样。有一两回,媳妇看到儿子蹲在地上,和蛇面对面的瞪眼,吓的差点尿裤子。儿子却小脸激动的通红,回头喊娘:“娘,娘,蛇吃什么? “吃鸡蛋。”儿子跑回屋拿一个鸡蛋,咕噜一下滚到蛇嘴边。儿子竟养上了。
嘿,养着!这又不是一头猪。现在农村人都不养猪了。
但陈大军还养猪。陈大军的一百多棵红富士,指着这两头猪攒粪。如今的农村,种小麦、玉米,栽果树,全靠化肥,把地喂死了,都快成石板了。所以,陈大军一直用土肥。养地。
每个月一次,把熟透的土肥,刨起来,从猪圈墙上的小洞里扬出去,晾干之后,推到果园里,堆一块,用稀泥封住,闷熟,备用。很辛苦,但是果树长得好,苹果个大,圆润,光泽好,嘎嘣脆,口感极好。
两头猪长到三百斤左右,就该卖猪了。现在的人嘴刁,鸡鸭鱼肉吃多了,也就有了讲究,专拣农村家养的吃,为啥?香,耐嚼,无激素,让人吃得舒坦。
精明的猪贩子,看准了这个市场,走街串巷,搜个敲门,猪和鸡都要,贩卖到城里,挣钱很足。杀猪的多肥头大耳,或尖嘴猴腮,走路噔噔噔,有劲,嗓门大,气也粗。
他们也收病猪、死猪。一头好好的猪,活蹦乱跳的,突然就病了,蔫头搭脑,不吃不喝。兽医也找了,村里的、镇上的,灌药,打针。忙活几天,扔上百八十元,还是吐着白沫死了。死猪身子还温乎呢,猪贩子就来了,会闻味儿似的,疼得自己掉肉的样子,唏嘘慨叹着,围着死猪转一圈,喊出一个价。女人就哭出声来。猪贩子咬牙跺脚,指天誓日地加上几十元,抬上车,走了。二百多斤的肥猪,就这样瞎了,白辛苦一年。
霜已经下过两回,有一天,陈大军从外面回来,碰到变了样的媳妇:“刚才有两个猪贩子来看猪,在猪圈里站了一会儿,嗷得一声出来,脸煞白,嘴直哆嗦,说是有蛇,跑了。”
“谁让他们看的?
“偷着进来的,我听到动静,已经在猪圈里了。”
陈大军飞身跳进猪圈。没见到蛇。地上只有一个干净纸包。打开,是白色粉末。拿到村卫生室找到村医,用手一捻,闻闻,说了一句话:“毒饵。慢性的,四五天就要命!”
陈大军脑袋“嗡”的一下,撒腿去找那两个猪贩子。空空荡荡的胡同里,只有风推着一堆枯叶… …
(摘自《 小小说选刊》 ,有删节)
1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第二段正面描写了蛇的形状“宛若一盘冷艳绝伦的肉蚊香”,这一出场使得读者对蛇的恐惧心理有所消减,为蛇吓跑偷猪贼的情节作了铺垫。
B .陈大军是一个善良、聪明、能干的新农民。他心地善良,护蛇,不伤害小动物;勤快智慧,养猪、养地、用土肥种果树。
“嘿,养着!这又不是一头猪。现在农村人都不养猪了”这一段承上启下,由描写发现蛇、与蛇相处,过渡到与猪有关的故事。
D .小说描写“儿子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到处找蛇——蛇呢?蛇呢?老同学一样”等细节,展示了人蛇共处的和谐场景,突出了动物保护的主题。
E .短小的篇幅里,当下的农村生活被作者编织得多彩多姿,人物外貌形象被刻画得活灵活现,叙事情趣盎然、洒脱飘逸。
14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妻”对蛇出现的行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 分)
15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人物不集中,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巧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巧题。
沈从文的另一面
史飞翔
沈从文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坚强、隐忍、谦卑、谨懊。他待人谦和、处事低调,尤其是晚年慈祥得简直像一位农村老太太。然而,我在阅读沈从文的过程中,总感觉沈从文骨子里有一种倔强、强大和自信。沈从文谦卑的外表难以掩饰他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那种自信。事实上沈从文确实是一个相当自信的人。
1923 年,21 岁的沈从文怀揣着青春的梦想以及对文学的满腔热忱,从遥远的边城投奔京城而来,加入到“北漂”的行列。当时他一下火车立刻就被眼前城市的景象所吸引。于是他站在月台上自信地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征服你的”京城米贵,居之不易。但此后沈从文硬是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成为京城大腕,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展开余下试题1934 年1 月18 日,沈从文在致张兆和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的所谓的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办法拒绝。”这段话充分地表明,沈从文是何等的自信。他不但认为自己的作品比别人强,而且天才般地预见了自己作品会长存甚至不朽。事实证明,沈从文说的没错。沈从文作为20 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他的作品《 边城》 、《 湘西》 等影响了至今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作家,这绝不是偶然的。
1947 年,沈从文在《 八骏图》 自存本上做出过这样的题识:“从这个集子所涉及的问题、社会认识,以及其他方面看来,它应当得到比《 呐喊》 成就更高的评语。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个小书必永生。”《八骏图》 是沈从末1935 年创作的一篇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都市题材小说。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通过在青岛大学暑期学校一位教授达士先生的观察,生动地描绘了几位教授病态的心理。这篇小说辛辣的嘲讽了中国现代知识阶层,与把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淋漓尽致的鲁迅先生的《呐喊》 确有一比。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将自己与鲁迅相提并论并声称自己的作品将永生,恐怕也只有沈从文这个“愣头”,才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
沈从文写文章常常是情之所至、信手拈来,根本就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他通过文字所透漏出的睨视天下的那种自信使得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处处掣时、难与世同,并为此吃尽了苦头。从1948 年12月31”在一张条幅上写下“封笔试纸”四字起,沈从文长达四十年无法真正地从事文学创作,他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苦闷。但是即便如此,沈从文依然是自信的,打骨子里的自信。
沈从文从生到死,自始至终都是自信的。1988 年5 月10 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碎发病逝家中。碑文同样写得很自信。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菇。碑石正面集沈从文自己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整个一圣哲姿势。
古人言:“书生留的一分狂”。读书人总须有一点个性、一点性情、一点棱角、一点风骨、如果一味的“乖巧”、“温顺”、“圆滑”、“中庸”,那只能是精神的侏儒。难得沈从文的自信。
(选自《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1 年10 月)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沈从文在生活中是坚强、隐忍、谦卑、谨慎的,待人谦和、处事低调,他的倔强、强大和自信的这“另一面”主要是体现在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上。
B .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不着痕迹地化用了白居易的典故,恰当地表现了沈从文凭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在京城站稳脚跟、成为大腕的经历。
C .沈从文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这绝不是偶然的。他的小说《 八骏图》 甚至可以和鲁迅先生的《 呐喊》 一比。
D .本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流畅有感染力,也增强了传记文的可读性和情感力度。
E .沈从文写文章“常常是情之所至、信手拈来,根本就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对此作者颇有微词,认为这使得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处处掣肘、难与世同。
14 .请简析本文引用沈从文的书信和古人的话的作用。(4 分)
15 ,文章另一版本的题目是“沈从文的自负”,并且文中“自信”之处皆为“自负”,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合适?(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 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 分)
① 日本是动漫输出大国,不少全球国家播放的动漫片,有很大的比例来自日本。② 日本漫画家一年绘制十册漫画单行本,仅仅在发行版税方面,就有2 . 8 亿日元的年收入。③ 这让中国的漫画家口口口口,也是日本的精英竞相投入动漫产业的原因。④ 但新人要得到认同很不容易,通常要拿着自己作品到处拜访出版社,或是参加各种zhēn ( )选比赛。
( 1 )第① 句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将 改为 ( 1 分)
( 2 )请在口口口口处填一个成语。(1 分)
( 3 )请在括号处根据拼音写一个汉字。(l 分)
17 .下图为某省“十一五”期间各类学校招生人数表,将提取的信息填写在横线上。(3 分)

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 , ,而中等专业学校 。
18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 分)
材料一:“我国有2 亿多的中小学生,按照现行的评价标准,其中5000 万属于差生,差生中80 %是男生。而且男生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在2012年两会上呼吁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
材料二: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曾出版了《 拯救男孩》 一书,他在书中列举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印证着男孩的“节节败退”: 2006 一2007 年、2007 一2008 年连续两个年度全国约5 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与此相对应,男性青少年网民. 上网成瘾比例为13 . 29 % ,女性为6 . 11 % ;男孩患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等方面的比率也比女孩高。。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 字左右).
五、写作(7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中国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早年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齐尔格特• 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责,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本身也是陌生人。”
对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你有什么思考?
要求:( l )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 )角度自选;( 3 )立意自定;( 4 )题目自拟;( 5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58.23.127.15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2年三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