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37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1]
大连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
大连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 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高三备课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 第Ⅰ卷(阅读题)和第 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意象构成
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在对象化以后,即只有借助于“象”,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情感为生命,以象为构成。象,是中国美学又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美学的“象”,从来就不等于西方美学的“形象”,毋宁说是“有象无形”、“去形存象”。对于艺术来说,事物的实体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表象作为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它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复现,这就是回忆;也可以在人的头脑中运动、变化、重组甚至创造,这就是想象。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在回忆和想象时,往往伴随着情感。对于惯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区分了实体(形器)和表象(现象)的中国艺术家来说,就更是如此。于是,“象”在中国艺术这里,就不但不是“形象”,也不单单只是“表象”,更重要的还是“意象”。
意象是抽离了“形体”又蕴含着“情意”的表象,或者说是“有情感的表象”。但必须特别指出,意象决不是意与象的两两相加或简单契合,而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既非纯客观的如实摹写(如西方古典艺术),也非纯主观的自我表现(如西方现代艺术)。显然,这是中国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
意象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意象造型观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观念,而诗画艺术则是这种艺术观的集中表现。“赋比兴”作为中国诗歌的金科玉律,“传神写意”作为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都涉及到意象问题。前者讲意象的目的——传达情感,后者讲意象的特征——不求形似。因为不求形似,所以更注重笔墨;因为传达情感,所以要借助意象。情感靠意象传达,意象靠笔墨构成,情感—意象—笔墨,这就是中国诗画艺术的基本结构。无疑,在这里,意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一般地说,中国诗更重情感,中国画更重笔墨,但它们都离不开意象。正因为它们都以意象为美学构成,所以中国诗常有画境,中国画也常有诗意。这样,意象就作为一个中介,把诗和画统一起来了。如果说,西方美学讲究的是诗画对立,那么,中国美学追求的则是诗画一体的“诗情画意”,是情景合一的“诗画意境”。
所谓“诗画意境”,就是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对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对象的那样一种境界。中国的诗和画都追求这种意境。中国的诗论讲究的是“情景合一”,中国画论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哲学观,情景合一是中国人的艺术观。在这两种观念的主宰下,中国艺术家无论是以“移情”的态度看待自然,还是以“直觉”的方式把握对象,都不难达到这一境界。
所以,中国的其他艺术,也和诗画艺术一样,有了一种交融物我、综合时空的审美特征。比如戏曲。漫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仅仅表现为几个极其精彩优美的动作和身段。这和杜诗所谓“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和国画《百花齐放》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开放的花画在同一画面,是一个道理。显然,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就其化空间为时间而言,是音乐的;就其化时间为空间而言,是舞蹈的;就其融主观客观、对象自我、表现再现于一体而言,则是诗和绘画的。总之,它是中国艺术独有的一种境界。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易中天《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构成》,有删改)
1.下列关于“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象作为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可在人的头脑中复现,这就是回忆;也可在人的头脑中运动、变化、重组甚至创造,这就是想象。
B.所谓“意象”,就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它是中国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
C.意象,既非纯客观如实摹写,也非纯主观自我表现,更不是意与象的两两相加或简单契合,而是抽离了“形体”又蕴含着“情意”的表象。
D.作为以传达情感为主要目的的中国诗歌的金科玉律的“赋比兴”和作为不求形似的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的“传神写意“都涉及到意象问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借助于具体的物象,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意象为构成。
B.心理学研究证明,对于惯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区分了实体和表象的中国艺术家来说,在回忆和想象时,往往伴随着情感。
C.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对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对象的境界就是中国的诗、画都追求的所谓的”情景合一”的“诗画意境”。
D.国画《百花齐放》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开放的花画在同一画面上,这充分体现了中国?
上一篇:
浙江省2012年四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杭州学军中学)
下一篇:
襄州一中2012届211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大连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