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956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56]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及答案
单元练习
【知识整合】
1.学会用略带抒情的口吻朗读叙事散文,把握文章主旨。
2.掌握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
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品味含意丰富的句子。
4.体会人物描写的表达效果及作用,把握文中主要人物的品格。
5.掌握课后标明的57个词语,积累有关母爱的资料。
【思维点拨】
揣摩句义的方法:1.紧抓关键词语。句子由词连缀而成,句子中有些关键词语是句子表意的核心,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也就能正确理解句意了。2.结合语境。句子的深层含义往往与文章的上下文有关,品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时一定要与具体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才能领会其深义。3.结合文章主题。作者遣词造句是为中心思想的表达服务的,那么在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时,有必要考虑该句子是否与主题有关,从而作出正确的分析。4.结合写作手法。有些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或是修辞手法,使句意含蓄,耐人寻味,因此结合写作手法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也是一种重要途径
【综合示例】
1.(2004年无锡市中考题)[题干]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的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剖析]答题时要做到“三要”:一要明确写作对象:教师;二要突出学科教师的特点:三要注意所仿写例句的特点。
[答案]答案丰富多彩。示例1:你文思泉涌,像一本无所不知的词典,引领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语文老师)示例2:你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音乐老师)
[易错分析]读题时要清楚,要求要明确,不要忽略了题干中提供的任何信息。
2.(2004年,兰州市)[题干] “奋斗需要立志高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真抓实干。”在“友谊”“理解”“创新”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代替“奋斗”写一句话。(不得照抄原句内容)
[剖析]这个题其实要求定一个排比句。从原句的表达来看,“立志高远”指志向,“真才实学”指本领与学问,“真抓实干”指有力的行动,这三者之间是由“虚”到“实”的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仿句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联系。
[答案]答案不惟一。如“友谊需要信任,需要交流,需要呵护”即可。
[方法提炼]必须分析所写的分句之间逻辑关系,把语序排列正确,这样才有全对的把握。
【单元达标】
一.(4分)全卷书写分。
二.(22分)完成下面1—8题。
1.按照课文内容填写汉字。
这副劳动者的忧( )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 )留着愚( )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 )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2.选词填空。
似乎 竟然 居然 不过
(1)他( )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2)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 )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
(3)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 )是没有落第。
(4)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选择成语填空。
繁花似锦 颔首低眉 翻来覆去 暴殄天物
(1)要尽量发挥这件珍宝的作用,不要( )。
浏览完整试题
(2)冬天到了,春城依然是( )。
(3)他心事重重,( )睡不着。
(4)他们对这位文坛泰斗( ),敬重有加。
4.请给下列广告成语“消毒”。
(1)某软件广告:码到成功、无网不胜
( )( )
(2)某服装广告:百衣百顺、别具一格
( )( )
5.填写词语,构成比喻。
(1)它像 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 切开了玻璃。
(2)这张脸平淡无奇,不是传播智慧的 ,而是禁锢思想的 。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 。
(4)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 。
6.修改下列病句。
(1)邪气压不下去,正气就树不起来,任职期间,这位老校长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想的。
(2)作为化妆师,江虹十分酷爱化妆艺术,每次化妆,她都看作是艺术创作的具体实践。
7.根据加点字仿写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8.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听着特别刺耳。以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醉酒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选自《藤野先生》)
(1)表现日本学生狂态的动词是__________。
(2)反映我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损的词是
_。
(3)揭示中国人精神麻木的一个偏正短语是
。
(4)“无法可想”一词表达了我
的心情。
三.(8分)完成9—12题。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③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故④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孝成王的母亲。惠文王死后,孝成王年幼,由威后执政。②岁:年成、收成。③恙:病,灾祸。④故:旧,指按照旧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书未发
(3)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4)使者不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
11.齐国使者对赵威后的问话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
12.“舍本而问末者耶?”在威后看来,什么是“本”?什么是“末”?
四.(36分)完成下面13—25题。
(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选自《藤野先生》作者:鲁迅)
13.概括选段所叙述的主要事件。
14.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15.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6.品味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二)
有一幅漫画非常引人入胜:爱因斯坦的脸被画成一把小提琴,琴弦上颤抖着音符,还曼舞着那道著名的物理学公式:E=mc.一个天才的临世,总要伴随着一些异乎寻常的征兆。据聂运伟的《爱因斯坦传》介绍,爱因斯坦呱呱坠地,后脑就大得惊人,而且头骨呈棱角状,令人害怕。母亲不禁担心他的健康,老祖母看到孙子,也低声嘀咕:“太重了!太重了!”她不是说孙子的体重,而是这个大而怪的头颅让她不安。
这个大而怪的头颅,最早疯狂吸收的也是音乐。爱因斯坦3岁迷上了音符的舞蹈,6岁练习拉小提琴,稍长又练习弹钢琴。再而后,才是数学、物理。涵容千汇、超拔万籁的艺术和严格规整、一丝不苟的科学,组成了他鹰击鹏翔的双翼。传说他与另一位要好的物理学家,常常就相对论展开争论,逢到双方旗鼓相当,谁也说服不了谁时,他们就自动休战。这时,爱因斯坦拉起小提琴,朋友则弹起钢琴,那真是美妙绝伦的配合。然而,当一支乐曲刚刚奏到一半,爱因斯坦会突然停下,拿弓使劲敲击琴弦。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优美的旋律激发了灵感。朋友心有灵犀,也立即停止弹奏。争论于是重新开始。如果依然水不落石不出,双方僵持不下,爱因斯坦又会示意暂停,然后径直走到钢琴旁,用双手弹出三个清澈的和弦,并反复击打这三个和弦。
这三个和弦,犹如在敲上帝的大门:“镗!镗!镗!”
又像是在叩问大地:“怎——么——办?”
弹着,弹着,大自然的心弦被拨动了:上帝的大门敞开了:创造的火花如漫空星斗闪烁。两个好朋友笑了,悠扬的乐曲又开始在房间里回荡。
展开余下试题
每当我读到这一段,眼眶常盈满泪水。艺术的美与科学的美,如日月双星,互为映照,如高山大海,一脉相连;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的非凡发现,正是建立在和谐、统一的宇宙美学原则之上。
(节选自《犹太三巨星》作者:卞毓方)
17.漫画表现了爱因斯坦
18.“一个天才的临世”一段是为了表明:
19.“每当我读到这一段”,请概括“这一段”所描述的内容。
20.摘录最能揭示选文主旨的句子。
21.用横线标出写“反复击打这三个和弦”这一细节的有关文字,并回答:
(1)这个细节的作用是
(2)这个细节美在
(三)
妈妈在山冈上
我12岁的时候,妈妈让我读《西游记》。同样是12岁那年,妈妈教我“反叛”老师:“老师让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为什么不能写得和老师不一样?”我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反叛”:用一首诗去完成了一篇作文。结果我得了2分。“如果我是你们老师,我就表扬你。你不是偷懒。按老师的思路一点儿不差地写那才是偷懒呢!”——其实妈妈也是个老师,多少年后我才明白敢让学生“反叛”老师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妈妈的苦心在我考高中时得到了回报,那试卷的作文题是《我为什么要考高中》。我开始耍小聪明。富于戏剧性的是,妈妈恰恰是那次中考的阅卷老师。阅卷归来,眉飞色舞地夸奖有那么一位考生如何聪明,用书信体写成了这篇作文,成了全考区公认的一份富于独创性的试卷,为此被加了分。讲完了“别人”,开始数落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不开窍。我等她唠叨够了,才不无得意地告诉妈妈:那位因封卷遮盖而使她不知姓名的答卷者,便是我。为这篇作文,我的下巴颏儿足扬了一个夏天。
不过,对于我来说,最为铭心刻骨的,还是作文以外的事情。
我的学生时代,家境并不宽裕。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给年龄尚小的妹妹买来苹果增加营养,我和姐姐只能等在一旁,吃削下来的苹果皮。我的裤子穿短了,总是由妈妈给接上一截。当接上两三截的时候,妈妈就笑着对我说:“看,你这模样简直像个少数民族!”
我读书的学校,是一个高干子女集中的地方。那些政治地位优越、衣食无愁的同学,每逢假日,坐着“华沙”、“胜利”翩然来去。我辈寒士子嗣,自尊心岂有不被伤害之理?我永远忘不了班上一个高傲的女同学,穿着一件蓝灯心绒面的羔羊皮大衣,雍容华贵,使我不敢直视。每当看见那件皮大衣的时候,我都要想起自己的妈妈穿的那件旧皮袄。那是妈妈从南方调来北京和爸爸团圆时,为了抵御北方的寒风,在旧货店买的。那是一件由无数块一寸见方的碎皮子拼成的皮袄,每年冬天,我都看见妈妈小心翼翼地在那些碎皮子间穿针走线。我常常伤心地想,我妈妈穿的衣服,都不如这些女同学们啊。这感受,被写进了我的日记,它是不可能不被妈妈看见的,因为她每周都要对我的日记作一次评点。
“你怎么这么自卑?你想一想,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吗?”妈妈问。
我想了想,我说当然不是,我的书读得比他们多,作文也写得比他们好。
我哭了,妈妈也哭了。
我告诉妈妈,我错了,我不该跟他们比。
“那你觉得怎么想才对?”“比读书,比学习。”妈妈笑了,说:“这当然不坏。不过慢慢你就明白了,读书、学习也不是怄气的事,干吗老想着‘比’?你得学会把读书、学习、思考、创造,都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我这话你大概理解不了,以后再说吧!”
我当时的确是似懂非懂,只有当我18岁以后,一个人在自制的床头灯下,偷偷读《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又偷偷开始写一点什么的时候,才渐渐领会了妈妈这段话的深意。
(选自《在心灵最微妙的地方》作者:陈建功, 有删改)
22.文章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
(2)
23.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24.“我渐渐领会了妈妈这段话的深意”,“我”领会了什么深意?
25.文章的标题为什么拟为“妈妈在山冈上”?
五.(50分)完成下面26题。
26.读下列文字,以“牵挂”为话题写篇文章。
牵挂是人类从幼到老贯彻始终的一种情结。它是感情的依托,心灵的闪电,精神的升华。正因为有了牵挂,人类才有了众多动人心弦的历史,也正因为有了牵挂,生活中才涌现出许多缠绵悱恻的故事。
【资源开发】
27.下列所选文段,内容是托尔斯泰晚年家庭的不幸。阅读时,将此文与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可以发现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开篇第一句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书中描写的第一个场面就是夫妻吵架,这是耐人寻味的。
在早些,托尔斯泰和夫人索非娅是一对恩爱夫妻。索非娅作为这个贵族大家庭的主妇,不仅料理着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睡,把家务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要起早贪黑为托尔斯泰抄写手稿。仅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的手稿,索非娅就帮助他抄写了七遍,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雇人抄写的。托尔斯泰一生中的创作高峰期,也是他们夫妇恩爱有加的最好时期。这个时期的托尔斯泰,大概只想到了那句名言的前半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但是不幸,托尔斯泰步入晚年后,他与夫人索非娅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夫人经常会在半夜里跑进托尔斯泰卧室去大吵大闹,弄得托尔斯泰通宵难眠,筋疲力尽,痛苦不堪。由于他们夫妇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之间差不多每一次争吵都留下了真实记录。
有一个时期,种种令人不快的事件接连向托尔斯泰袭来。追随他的信徒、朋友和助手,相继被沙俄政府逮捕、流放。他自己也因仗义执言、发表不同见解,遭到政府的监视,教籍也被俄国主教公会革除。他的两个善解人意的女儿塔尼娅和玛莎先后出嫁,使他感到孤独,加上姐妹俩的婚姻都不美满,更使他遗憾、牵挂、苦恼。他十分喜爱的小儿子伊万不幸夭折。
他不能容忍的是妻子索非娅与塔涅耶夫的亲密关系还在继续发展着……他们夫妻的争吵一直没有停止过。这种状况延续了十多年。
托尔斯泰对宗教、哲学、上帝、人为什么活着等等问题的苦苦思索,更加深了他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我的立足点崩溃了……”特别是托尔斯泰将版权的处置权交给了追随者契尔特科夫,更使夫人忍无可忍。发展到后来,她已失去理智,精神几近失常,经常在半夜里闯进托尔斯泰房间哭闹,大叫,歇斯底里。
1910年10月27日夜里,夫妇俩又大吵了一场。索非娅28日中午起床后,觉得家里气氛不对,不见托尔斯泰。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已带上仆人,坐一辆马车,在27日半夜里毅然决然地走了,他说他永不回来了。出门第三天就得了肺炎,几天后客死在一个荒凉的小火车站上。这是托尔斯泰丰富人生的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结局。
(节选自2003年第3期《美文》之《去看托尔斯泰庄园》作者:朱增泉 有改动)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
单元练习
1.郁 滞 钝 穹
2.(1)居然(2)竟然(3)不过(4)似乎
3.(1)暴殄天物(2)繁花似锦(3)翻来覆去(4)颔首低眉
4.(1)“码”改为“马”,“网”改为“往”(2)“衣”改为“依”,“革”改为“格”
5.(1)枪弹 金刚刀(2)庙堂 囚牢(3)轻云(4)航船
6.(1)将“这么想的”和“也是这么做的”调换位置 (2)删去“十分”
7.略。 导解:注意句式的特点,答案丰富多彩。如:大海能纳百川,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胸襟开阔
8.(1)拍掌欢呼(2)特别刺耳(3)醉酒似的喝采(4)满腔忧愤
9.(1)派遣(2)拆开 (3)低贱(4)通“悦”高兴
10.如果没有好收成,哪有老百姓?如果没有老百性,哪有君王?
11.不高兴,因为他认为赵威后问话时是先贱而后尊贵。
12.民为“本”,君王为“末”
13.赏樱花盘辫子 学跳舞
14.(1)“成群结队”写出了赏樱花学生之多(2)“油光可鉴”写出了辫子的油亮,可见清国留学生在辫子上用功之深,不学无术
15.(1)失望(2)厌恶
16.这是一个比喻兼夸张句,说明辫子盘得很有水平,讽刺了清国留学生腐朽堕落的生活。
17.所取得的辉煌的科学成就与音乐给予的灵感是分不开的。
18.爱因斯坦后脑相当发达,似乎有天才的成分 19.爱因斯坦从音乐中发现科学的灵感。
20.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的非凡发现,正是建立在和谐、统一的宇宙美学原则之上。
21.文字是“然后径直……闪烁”(1)表现爱因斯坦灵感的火石在科学与音乐(2)写出了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和谐的、统一的
22.(1)妈妈教“我”反叛老师(2)妈妈教“我”做人的道理
23.妈妈是一个不拘一格、有创造意识、有骨气、有见识的人。
24.要把读书、学习、思考、创造,都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被外物所迷惑。
25.这个标题表现了妈妈的识见和人格令人景仰,标题含蓄而有感情色彩
26. 根据答题实况评改。
27.略 (58.19.226.182)
上一篇:
八年级下册第5课《再塑生命》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广东教育版必修四文言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八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