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1721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21]
八下语文诗歌赏析专项练习
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李白,字 ,号 ,是我国 朝著名的 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 。
3、 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 ,“小谢”指 。 4、“建安骨”又称 ,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 、 、 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 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1.太白 青莲居士 唐浪漫主义 诗仙;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 谢灵运 谢眺;4、建安风骨曹操 曹丕 曹植 刚健清新;5、D6、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C、结尾两句说在这个社会里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将解除烦忧、获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这虽是一个渺茫的幻想,但表现了他那不甘沉沦的、豁达乐观的精神。
D、此诗开头两句用散文句法表达内心浓重的烦忧,诗的中间部分起伏跌宕,开阖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三)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___。
2.将开头两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最后两句表现出了诗人消极的态度,对此,你如何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愁 2.“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 3.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4.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5.李白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样做不免有些消极,但是他这样做也是在表示对恶势力的不屈服,表示与现实社会的决绝。
浏览完整试题
【链接中考】
(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6分)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这一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题是对写景句的理解,这一题相对较为简单;第二题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解题时就可以结合注释①提供的写作背景,联系前面的写景句和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所蕴含的情感,揣摩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对内容的理解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多练习,多思考。
【参考答案】(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二、《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阅读诗歌《渔家傲》,回答问题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3、选出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B.边塞风光在作者笔下苍凉悲壮。“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至“千嶂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C.“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无望。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D.“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塞下秋景、守边将士思乡报国之情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3、B4、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本题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二)根据课文填充。
(1)上片以“ ”字统领,描写了“ ”、“ ”“ ”三幅边塞特有的景色,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答:异 衡阳雁去 四面边声 长烟落日孤城闭)
(2)下片 , 二句,揭示全词的核心内容,表达了词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 ”是引发征人愁思的直接原因,“ ”是“归无计”的心理外现。词的意境悲凉、壮阔,真切感人。(答: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阅读下面古诗《渔家傲》,按要求回答问题。
1、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政治家、文学家,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岳阳楼记》。
2、这首词的上片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暗示出将士们的 思念家乡 之情;下片着重写边关将士生活的 艰辛 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
3、由“长烟落日孤城闭”你会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大漠古烟直, 长河落日圆”。另外再写出与“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意境相近的一句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
答: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感情。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为主,着力渲染边塞景色的 奇特 ,尤其是一个“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孤寂、荒凉 ;下片以抒情为主,其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表达了戍边将士的 爱国情怀 。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 思乡的苦闷 的矛盾心理。(2分)
6、用“/”划出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1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或 长烟/落日/孤城/闭
7、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C )
A、浊酒/一杯/家/万里 B、燕然/未勒/归/无计
C、羌管/悠悠/霜满/地 D、将军/白发/征夫/泪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展开余下试题
D、这首词感情悲壮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9.试分析评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亲人是人之常情,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塞军人的内心情感,真实合理。但抗敌大功尚未完成,回家的事也就不能去计议了,这突出表现了他们以天下为先、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10、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诗句:
理解分析:
答案略。
(四)赏析范仲淹的《渔家傲》并答题。
1、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抒情,“ ”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4、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表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不多于100字)
答案:1、雁去 边声 长烟 落日 孤城 2、将军白发征发泪3、 C 4、略
【连接中考】
1、(洛阳市)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1)D (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2、(遵义市)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答: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答:
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答案:19、睡觉(2分)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2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3、(泰州市)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答案:(1)本题2分,一点1分。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
(3)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4.(仙桃市)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然后答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1分)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点有分析诗歌内容、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等。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 “霜满地”不是指如霜的月光,是指满眼的白霜遍地,秋景之一。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通过比较,A项符合一般诗词的规律,B项“长”“大”表示无尽头或者广阔无边,范围广,跟D项的壮阔意境相一致,C项应该结合诗题去理解,霜应该是意象,不是月亮
答案:(1)雁去;(2)C。
三、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是元代的散曲家马致远。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深秋晚景图
3、 前三句用九个细节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4、“夕阳”照应上文中的“昏”字,见此情此景,自然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5、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6、本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突出了景色的 萧索、凄凉 ,诗中 枯、老、昏、古、西风、夕阳 (不少于三个)等字暗合了这种景色的基调。
7、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8、除了“夕阳西下”,词中点明时间的词语还有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等。(答出三个即可)
9、“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映诗人的浓浓乡愁。为什么?
答: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虽美,但却更能使游子想起自己的羁旅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这样以乐景写愁,表达效果则更好。
(二)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答题。
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2、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寓情于景 断肠
(三)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并答题。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答案:1、深秋晚景图 2、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B
(四) 选出《天净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枯藤”是秋初之景。“昏鸦”指黄昏时的归巢之鸦。见此景如何不动游子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 他人无家而我独有,使我没有一点思乡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荒凉,西风起而一年将尽。马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但人感觉良好。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出特定时间。“夕阳”照应上文“昏”字。最后一句卒意显志。
【链接中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一、(无锡市)《秋 词》与《天净沙 秋思》比较阅读
秋 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练习:①、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诗曲对比阅读。《秋词》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抒发了乐观明快豪迈高远的心境,打破了以往文人悲秋的惯例,表达颂秋的情意。
此题宜用联想法和筛选法做,通过联想,A项作者、作品与朝代有一定的关系,将唐诗宋词元曲一般规律与具体诗词相结合,BCD是对诗意象、意境和主旨的理解,同一首诗,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是情景交融的。BC两项都是颂秋,D项却说成悲秋,显然是错误的。
答案:D
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③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表达的是( 豪放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怀 ),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④默写表现思乡之情的名句三句。
二、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1). 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答案:“秋思之祖”〈 1 分 〉 思乡 (2 分)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 分)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答案: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3)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2分)
7.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
8.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
答案:6.坟墓海峡(1分,每空0.5分)家国之思(1分,意近即可)7.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分,句子0.5分,理由1.5分,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8.“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3分,每处1.5分,意近即可)
三、辽宁省(课改实验区)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
上一篇:
2012年中考模拟考试(九年级语文)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月度检测试题
标签:
苏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八下语文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