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409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0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专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南北朝时期北方乐府民歌《木兰诗》
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南北朝时期北方乐府民歌《木兰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8、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林嗣环《口技》
9、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0、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林嗣环《口技》
1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二)理解性默写
第10课 《木兰诗》 P68
1、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准备情形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诗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3、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雄姿的两句诗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将士们连年征战、出生入死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9、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得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诗句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0、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诗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1、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分辨。
13、诗中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浏览完整试题14、《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5、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与《木兰诗》中很相似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第20课 《口技》 P148
林嗣环
1、文中描写宾客听到失火时的反应的句子是“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文中描写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的句子是“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第25课 短文两篇 P198
《夸父逐日》
1、文中表现夸父无比英雄气概的句子是“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或“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或“弃其杖,化为邓林。”
2、后人常用“夸父逐日”一词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三) 迁移性默写
1、南亚海啸牵动着全球民众的心!灾害发生后,国际红十字会及各国派遣的救援人员十万火急地奔赴灾区。用《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一句来形容最为恰当。
2、站在长城脚下,遥想秦汉以来的战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想到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征夫们期待的仅仅是“回家”二字!就像《木兰诗》中所写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小明暑假参加科技夏令营,眼界大开,增长了知识。回校后与同学谈起收获,同学打趣地说:“你就像《孙权劝学》中的吕下阿蒙,真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二、课外古诗、词、文背诵默写
(一)填空式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8、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1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1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礼乐志》
1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1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1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9、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增广贤文》
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项羽本纪》
2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篇》
2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2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庄子•渔父》
2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
2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二)理解性默写
1、吴均《山中杂诗》描写了诗人住在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其中最有趣的诗句是“云从窗里出”。
2、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两句诗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王维的《竹里馆》意境优美高雅,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诗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向照”。(四句任意两句皆可),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诗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李白《峨嵋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诗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诗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诗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6、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韦应物《滁洲西涧》一诗中,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诗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蕴含诗人因多病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诗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诗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感慨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诗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1、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竹林寺的景色气氛,同时点明送别时间,且对仗工整的两句诗是“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展开余下试题12、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一诗中,写灵澈辞别归去,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情景两句诗是“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13、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季节清新幽静的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诗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4、赵师秀《约客》一诗中,常被用来形容江南梅雨季节的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的两句诗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5、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文字创作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的两句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16、赵翼《论诗》一诗中说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后人可以超过前人,不必一味泥古守旧的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7、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8、赵翼《论诗》一诗中有两句诗可以用来说明人才辈出,各个时代都有有才华有成就的新人出现,这两句诗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迁移性默写
1、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频频鸣叫,把声音分送给野外各种有耳无耳的生物。挑花听得入神,禁不住落了几点粉泪,一片一片凝在地上。划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上露台,我就有眺望的舒适,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的人渐行渐远,在暮色溟溟中消逝了。划线句子化用的诗句是“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3、“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句话化用的诗句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4、六朝山水诗在大谢、小谢手中时,大多还是繁缛之作,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只用短短四句诗,已经很有唐人五绝的风味。就境界而言,写出了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请写出这首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5、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相互影响的的著名例子极多,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许多描写自己“辋[wǎng]川别业”的诗歌,都兼在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两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其中一首名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在四川乐山市北约23 公里的平羌小三峡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陆出川的交通要道,峡区河道蜿蜒。自平羌峡以下至乐山一段江流,又名平羌江,沿江古迹甚多,久负盛名,站在此地你会想起李白哪句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其中“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中“惜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
8、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有一幅叫“马上平安”图案,也叫“马报平安”,古代交通不便,家人、行人,久未得书信,但得平安二字,以慰焦虑之情。此图表达时人对亲人或亲朋之良好祝愿。“马上”,匆促之意也。唐诗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据《名臣言行录》记载:“胡安定读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平安二字,即投涧中,不复展读。”
第二部分 古诗、词、文阅读理解
第5课《伤仲永》 P39
王安石
一、词语解释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隶:属于。
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尝,曾经。
3、父异焉。异:以……为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就:完成。
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怪。
6、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为宾客之礼相待。
7、父利其然也。利:以……为有利可图。其然,代词,这样。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 “扳”,读pān ,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
9、不使学。使:让。
10、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前时之闻:以前听说得(名声)。
11、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
12、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材人,有才能得人。
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至:没有到达(要求)。
14、伤仲永。伤:哀伤、伤感。
15、或以钱币乞之。或:有人。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
16、从先人还家。从:跟从,跟随。
1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
18、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固:本来。
二、句子翻译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
翻译:他才能完全消失,跟普通人一样了。
5、余闻之也久。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
三、简答
1、《伤仲永》中介绍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的句子哪些?并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答:“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
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堪设想的感触。


展开余下试题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
答: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第10课 《木兰诗》 P68
《乐府诗集》
一、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著名长诗《孔雀东南飞》合称为“双璧”。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二、生字注音
可汗(kè)(hán) 燕(yān)山 胡骑(jì)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jiān)鸣啾啾(jiū jiū)朔(shuò)气传金柝(tuò)
三、古今异义字理解
1、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2、走:古义为跑,;今义行走。
3、但:古义为只; 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4、郭:古义为外城;今仅用作姓氏。
5、户:古义为门 ;今义为人家,住户。或是指门第。
四、词语解释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2、万里赴戎机(赴:奔赴)
3、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4、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
5、著我旧时裳(著:穿) 6、关山度若飞(度:过)
7、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意思是粘贴。
8、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意思是同伙。
五、句子翻译。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翻译: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翻译: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翻译: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六、简答
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意近即可)
答: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
2、“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3、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4、第二段第一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答:排比。写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5、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什么?
答: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6、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7、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A)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9、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0、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1、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1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14、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答: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
第15课《孙权劝学》 P112
《资治通鉴》
一、词语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研究。“邪”,读yé ,通“耶”,语气词。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4、孰若孤。孰:谁。
5、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乃:于是。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二、句子翻译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人教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