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1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1]
2012高考模拟试题
奉化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一)
本试题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10(IB)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婵媛(yuán) 掺杂(chān) 揣着书(chuāi) 奢靡之风(mí)
B.凌侮(wǔ) 压轴(zhòu) 枸杞子(qí) 云谲波诡(jué)
C.拓印(tuò) 削夺(xuē) 晕车药(yùn) 戛然而止(jiá)
D.请柬(jiǎn) 坐禅(shàn) 一 溜烟(liù) 一塌糊涂(tā)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最近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潮汹涌澎湃,就在新贵们觥筹交错、兴高采烈之时,另一些被潮水拍在沙滩上的落魄者却胆战心惊、张皇失措,终日为能不退市而废尽心机。
B.《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
C.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上,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表示,相对于薪酬而言,他们更看重行业经验和日后的发展空间,而那些有潜力的毕业生往往被用人单位优先看重。
D.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功名路上的古代文人如过江之鲫,谁不知候门一入深如海,只有到了碰壁之时,他们的内心深处才恍然浮现出一个世外桃源的幻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产业链中棉价的变动可能使中间串联的各个环节面临一定的成本风险,正如今年高企的棉价,使得中游企业陷入困境。
B.从司法实践看,律师收费没有原罪。某种意义上看正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它是需要购买的,“光许愿,不烧香”,说的就是购买正义不掏钱的人。
C.同为首善之区,伦敦在建造奥运场馆上采用了和北京不同的策略,伦敦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园区,旨在体现关注环保和民生的理念。
D.二胡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拉弦乐器,这张专辑的演奏者非常善用弓弦,将熟悉的老歌拉得娓娓动听、丝丝入扣,每段旋律、每个音符都十分到位,直让人如醉如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调结构的关键在于启动内需,而启动内需的关键不仅是要让老百姓敢消费,更要老百姓有钱消费。
B.由于我国义务教育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在买单,国家应该在宏观层面出台相关法律与措施,比如按接受外来务工子弟给农民工接受地发放一定数量的义务教育费等。
C.外国友人突然到访我公司,亟需现场翻译,而在场的所有人当中,只有高启明跟陈璐学过德语,能不能完成任务,还真不好说。
D.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 出现,是中国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崭新尝试,提高了自主招生笔试环节的效率,但同时也使得自主招生的笔试更像另一次高考,存有不少争议。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组是( )
古人写评论,大致三类: , 这三类,未必概全,但纵有遗漏我想也无损于以下事实,即:古代的文学评论一直以私人性,兴趣和偶然为特色,兴致有便写一点,如没有,则可能一辈子也想不起来写,没有谁处心积虑当什么批评家。
①读了好诗文,好词曲,好小说,逢着妙处,就忍不住批解一番,后来整理出来,好教别人,也知道妙在何处,
②为所编的作品集写一些说明,或出于情谊而替别人的书写推荐文字,


浏览完整试题③创作之余,有些敝帚自珍的心得,体会,或不得不吐,或值得总结,或欲与友人交流,
④于是借书简,诗词,短论而发。
⑤是为点评。
⑥是为序跋类。
A.①⑤/②④/③⑥ B.②⑥/③④/①⑤
C.③④/①⑤/②⑥ D.①④/②⑤/③⑥
6.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辐射,中国大陆一些人担心被辐射影响,他们听说盐中有碘,可防核辐射;一说,此后食用盐有可能有核污染,于是一夜之间超市盐架一空,一时间,一盐难求,形成盐慌。于是网上有对联云:“日本是大核民族,中国是盐慌子孙。”试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副对联。(4分)


7.城市标志是城市独特文化和精神的直接展示,是城市品牌的形象代表,是城市的识别符号。以下两个图标都是杭州城标的候选图标,最终左边的图标在网友投票中胜出。请写出你认为左图胜出的原因。(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史书称《乐经》亡于秦。沈约称“《乐经》亡于秦”(《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乐类》)。“朱载堉曰:古乐绝传率归罪于秦火,殆不然也。古乐使人收敛,俗乐使人放肆,放肆人自好之,收敛人自恶之,是以听古乐惟恐卧,听俗乐不知倦,俗乐兴则古乐亡,与秦火不相干也”(《经义考》)。《乐经》是否因秦火而失,还是因俗乐兴而亡,这《乐经》何指,何以失传,千百年来成为两大疑案。
《乐经》应该特指在周代被奉为经典的、作为雅乐核心存在、备受推崇的“六代乐舞”,这里的“乐经”是“经典乐舞”的含义。秦代以下的统治者出于多种考量不再将周所推崇的六代君主作为必须承祀的对象。由于“六代乐舞”是国家祭祀在特定时间、场合,由特定承载群体所展示的乐舞行为,如果统治者将这种乐舞展示的环境和场合祛除,没有了专习并以致用的承载群体,用不了太长时间,这种具有明确指向性、对场所与环境有着强烈依赖性、只能在国家最高祭祀中所用、作为“小众”的乐舞失传也就势在必然了。特别是在当时尚未发明乐谱、舞谱,就乐舞这样一种具有强烈时空性质 的音声技艺形式说来,其传承均靠“活体”,没有了管理机构、教习人员、传承对象、使用环境、承祀对象,这种乐舞还会有整体意义上的存在吗?从这种道理上讲,如果说六代乐舞“毁于秦火”,那这火就是始皇帝膨胀之“火”,他从制度上祛除周公定制,这对六代乐舞的打击是致命的。我们看到,秦汉以下的文献中没有了将六代乐舞在各种国家祭祀场合集中使用的记载,这大概就是“乐经失传”的道理。出于对先贤的景仰和尊崇,周代制定的国家祭祀乐舞将前五代代表性的乐舞承继下来,周代甚至还保留了“商颂”,这在《诗》中可以显见。所谓“颂”,是为祭祀中所用乐章,周能够在国家祭祀中承载颂商之辞,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是始皇帝改变了这个制度、这个传统,秦汉以下祭礼用乐基本属于不跨代相承者,一旦改变也就“顺理成章”。所以说,秦是祭礼乐舞不跨代相承的分水岭。所谓“有帝王为治,礼乐不相沿”(《魏书》),“三王之兴,礼乐不相沿袭”(《宋史》),秦汉以下,这六代乐舞不再被统治者奉为经典,不再为“用”,这种观念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从这种意义上讲,《乐经》失传。
说《乐经》失传,主要是指“六代乐舞”这种有具体承祀对象的乐舞形态本身,但礼乐观念“未失”。《乐经》所指为祭祀所用的、在周代被奉为经典的六代乐舞,虽因始皇帝的膨胀之火使其失传,但六代乐舞所体现的那种礼乐文化观念却并未被“秦火”所灭。后世各朝各代依然有用于吉礼之乐,金石铿锵,干戚羽旄翩翩。当然,作为人之性情不可免者,俗乐也不可或缺,中国音乐文化恰恰是在这种礼乐(用于吉凶嘉军宾者)与俗乐并存与互动的状态下向前发展的。礼乐并未因俗乐之兴而亡,只不过是在理念的动态发展中,转而成为不相沿袭却自我尊崇的样式。何以如此?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既然祭有专祀,那么自始皇帝以降,更多是本朝制礼作乐以为祀者。赵宋绝对不会用李唐,如用,就意味着替别人祭祖,所以这种祭祀之礼乐——吉礼用乐总是轰然倒在改朝换代的门槛上,不相沿袭的吉礼用乐随着朝代更替必然失传。
(有删改)
8.下面对《乐经》失传的根本原因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俗乐的兴起,使得欣赏乐的审美心理发生了巨变,古乐曲高和寡,终于失传。
B.礼乐在理念的动态发展中,转而成为不相沿袭却自我尊崇的样式,不相沿袭的吉礼用乐随着朝代更替必然失传。
C.秦代以下的统治者不再将周所推崇的六代君主作为必须承祀的对象,祛除了六代乐舞展示的环境和场合,没有了专习并以致用的承载群体。
D.当时尚未发明乐谱、舞谱,而乐舞是一种具有强烈时空性质的音声技艺形式,所以就无法承继下去。
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评 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乐经》是否因秦火而失、是否因俗乐兴起而灭亡的“两大疑案”上,作者采取了重点突破的方法,解决了前一个疑案,后一个疑案暂时没有解决。
B.文中引用了秦始皇祛除周公定制给古代乐舞带来毁灭性破坏的文献资料,来证明是秦始皇直接导致了《乐经》失传。
C.文中划线句意味着礼乐观念将会像“乐经”一样失传。
D.《乐经》虽然失传,但是礼乐观念并未失传,因此,祭有专祀的传统得以沿袭,区别只是在于后代改为本朝制礼作乐以为祀者。
10.为反驳“《乐经》因秦火而失”的观点,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安排的?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梳理。(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共20分)
他 的 书
(法)德•拉贝
泰修斯在绝望地寻找他的书。多年来,他寻找大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却未曾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他翻看过所有的目录,可这些目录太不完整了。门生们在查阅目录时,没有一人找到过想找的书。这真是很大的遗憾,因为大图书馆是万国美学家联合会的附属机构。这一联合会的学者 组成学派,试图修成正果。他们毕生致力于探索:探索他们自己,和宇宙进行永恒的对话。


展开余下试题泰修斯就是其中一员。73岁以前,他穷其一生寻找这本他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的书。不过他知道发现此书之时,他会得到感悟。在书架之间徘徊58年之后,他仍然抱有希望。他毕生都处在他只认识书脊的千万册书籍的监视之下。毕生都在探索科学的幽明之处,等待火花迸发,等待涤罪之火,等待启示。毕生没有其他视野,只有花花绿绿的封皮,发黄的纸张,芬芳的精制犊皮纸。毕生没有别人做伴,只有门生,这些被外边的啸聚之徒称为无能的修道士相陪。
由于万国美学家联合会,学士们可以免费住在肮脏、昏暗、发出霉味的地下室。没有学派的款项,就没有大图书馆;没有大图书馆,学派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这是相互依存的典范。图书馆是蘑菇,联合会是海藻,两者共同形成了一种新系纪的苔藓,眼看它越长越多。联合会培训出几百万门徒,这就使得大图书馆可以投资、发展、接收新书和新的学员。每天从第一时间开始,这里就挤满了身穿亚麻布长袍的忠实读者,他们低着脑袋,脚步拖沓,急切地奔向头一天尚未探索过的角落。由于经常有新的阅览室开放,所以他 们的辛劳永远没有尽头。
然而,在布满灰尘的书架之间,时不时会有成员——有时是最年长的,肯 定是最受人尊重的,终于遇到期待已久的书卷,遇到了他的宿命。他们达到了最高的荣誉,最高的学衔,还有至福的境界。那些年轻的学士常常想打听其中的奥妙,但是,他们中的某个人刚刚走近一个新近受启示的人,保安队便围住他,将他扔到图书馆外面,将他永远逐出万国美学家联合会。这是最高的侮辱。尽管如此,还是有最易冲动、最怯懦的人试图提前知道……
泰修斯一直是一个智者。从他参加学派之初,他就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才能,很快登堂入室,继而被赋予指引新学员的重担:不能随随便便就进入大图书馆;必须学习识文断字,接下来要学习数数,学习测定方位,学习走动;必须会看图书馆的全图,它最主要的展室,它的特殊楼层,它的秘密栏目,它的活动书架,永远处于变动中的整体。这是艰巨的任务。可是,门徒们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终于可以独立操作了,对他们唯一的叮嘱是只能看自己那本书。
清洁工每天要一次次将不服从的人、易冲动的人、犯罪、自我中心者从通道里清理出去,所有这些人都以为提前成为了上帝的选民。
泰修斯远远绕过了这些陷阱。他熬过来了,且大有长进。但是他始终没有找到那本书。他的书。于是,每日的两节课后,他继续以灼灼的目光扫视那些陈旧的天书的书脊。
接着,终于一切翻了一个个儿。
夜幕刚刚降临,大图书馆的门即将关闭。泰修斯一个人待在图书馆的一幢新楼里,他跑完最后一排书架,他的眼睛被一个最不起眼的书名吸引住。他戛然止步。他那颗曾经被最疯狂的希望侵蚀,被连续不断的失望撕碎的衰老的心,有一刻停止了跳动。他终于走到寻觅的尽头。
他的手颤抖地伸向那本朝思暮想的书。他忐忑不安。这真是他长久以来一直期待的那本书吗?如何能肯定呢?
只有一个办法能知道:将那本书拿在手中。如果成功了,则不会有任何问题。否则……
远处,大概在1340楼的第11层——泰修斯熟稔图书馆的声音——清洁工 的警报器宣布一个门徒犯了过错……
泰修斯犹豫了。他呼吸急促,满面汗珠,终于取下那本天书,拍打,抚摸,翻来覆去地查看。他成功了,他的寻觅到头了。大颗眼泪顺着汗珠流下的痕迹滴落在地上。
立刻,大约有15个持枪的保安 队员围住他。任何图谋不轨者将被处以死刑,这些机器人是不讲情面的。保安队员做了一个有力的手势,带泰修斯穿过图书馆曲折的通道,沿路驱散阅览室里最后一批门徒,他们用尊敬的目光看着大师。最终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走廊,出现了一个任何地图上都没有标记的出口,在星光下,另外一个门徒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老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很年轻。
他们两人被粗暴地由一扇小门推进一个金属房间。泰修斯的书从手上掉下来,他想再拾起来,但是一个枪托重重打在他的肩膀上,他痛得站立不稳,仰面倒在地上,昏厥过去。他还来不及抗议,无色的煤气就充满了狭小的房间,一切都燃烧起来。
外面,泰修斯的书在保安队员的脚下柔和地闪着光。如果机器人识字的话——当然这不可能——它们会从磨损的皮质书脊上辨认出书名:《泰修斯的一生》。
一阵讨厌的风吹开了它空白的书页……
(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5期)
11.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2.请简析文中画线处连用四个“毕生”的句子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分)


13.泰修斯毕生寻觅的结果是找到了一本《泰修斯的一生》,最终“一阵讨厌的风吹开了它空白的书页……”,这个结局是全文精妙所在,请问妙在哪些地方?(6分)



14.小说除了塑造泰修斯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门生”这个群体,这是一群怎样的人?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一群人?(4分)


15.面对悲剧的结局,有人说小说主人公值得同情,有人说小说主人公不值得怜悯,你是如何看待主人公的呢?请结合小说原文进行探究,写出自己的理解,要求言之有理。(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18分)
学 校
黄宗羲①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 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④。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 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⑤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释】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③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④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⑤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闾阎之细 闾阎:民间 B.则群擿以为非 擿:指摘
C.不隐豪强 隐:隐蔽 D.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咎:责备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校,所以养士也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B.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 于其 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 今君乃亡赵走燕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提出了近似议会政治的设想,其“学校”的性质可以与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议会大致相同。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事例的目的,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 始 也 学 校 与 朝 廷 无 与 其 继 也 朝 廷 与 学 校 相 反 不 特 不 能 养 士 且 至 于 害 士 犹 然 循 其 名 而 立 之 何 与?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3分)

(2)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6分)
水调歌头
陈维崧
夏五大雨浃月①,南亩半成泽国,而梁溪人尚有画舫游湖者,词以寄慨。
翠釜一朝裂②,铜狄尽流铅③。江南五月天漏,炼石补仍穿。骤若淫龙喷沫,狂比长鲸跋浪,庐舍没长川。菱蔓绕床下,钓艇系门前。
今何日,民已困,况无年。家家秧马闲坐④,墟井断炊烟。何处玉箫金管,犹唱雨丝风片⑤,烟水泊游船。此曲纵娇好,听者似啼猿!
【注释】①浃月:整月。②翠釜:天空。③铜狄流铅:铜人泪如铅水。④秧马:农具名。⑤雨丝风片:和风细雨。
21.词的上阕突出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2.论者评收尾“此曲纵娇好,听者似啼猿”10字“有千钧之力”,请加以赏析。(3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平子、胡毋 彦国等人,都主张放纵任性就是‘通达’,有的竟然有赤身露体的现象。乐广笑他们说:‘注重名教的儒家自有欢乐之处,为什么竟至于要这样呢!’”
23.孔子多次谈论“乐”(欢乐),请你引用一处《论语》章句证明,并简要阐发该章句表达的是什么快乐。(4分)



现代社会鼓励每一个人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而孔子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4.以上两种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 不能, , 。(欧阳修《秋声赋》)
(2)四美具, 。穷睇眄于中天; 。(王勃《滕王阁序》)
(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论语〉选读》)
(4)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杜甫《旅夜抒怀》)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重建”可以有两个意思:一是强调复原,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二是强调重新建造和创造,是去旧迎新。 恢复原样的价值和拆毁旧价值的过程,都令人神往,两种建设都有其意义和价值。
请以“重建”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五、IB模块试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白洋潮
张岱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渐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1)试分析本文描写潮水来临情景的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2高考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