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综合训练

阅读:2019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总复习 日常综合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19]
初中七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语文综合秘题G卷
一夯实基础: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xiāo( )的人海,也可以座落在冷竣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chuí( )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写的故事。
① 请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婆娑( ) 嘈杂( )
②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喧xiāo( ) chuí( )击
③ 找出上段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 改
2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3下列四首古诗各吟咏一种花,选出判断准确的一项。  ( )
 ①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②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里藏。
 ③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④翠盖亭亭好护持,一枝艳影照清漪。鸳鸯家在烟波里,曾见田田最小时。
 A.梅花、菊花、荷花、桂花
 B.菊花、梅花、桂花、荷花
 C.桂花、梅花、菊花、荷花
 D.菊花、荷花、桂花、梅花
4下列句子运用借代的句子是:( )                            
A.我就知道,我们班获得的成绩是麦场上一堆尖尖的谷物。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这海滨的小小侨村呵,简直是喧腾的海洋。
D.洱海,这面光洁的梳妆镜,南北长百余里,东西宽十余里。
5.下面是上下联弄混之后的四副对联,请仔细品味,然后分别将上下联组合起来。
a日照花如锦  b青山一鹤归  c青山一片云  d碧水双鸥静
e暮烟明月暗  f白水千层浪  g残雨夕阳收  h风吹柳似丝
6.根据已有的提示,补写句子。
青春是春天的一颗种子,充满希望;是夏天的 , ;是秋天的 , ;是冬天的 , 。      
7你知道奇妙数字还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吗?试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次,有几位中国人在法兰克福向一个德国人问路,问路怎么走,大概要多长时间能走到。这个人根本不理,他们认为这是日耳曼民族的傲慢。没想到这几位往前走了几步以后他追上来告诉说,大概往前走1500米左右,再往右拐75米是你们要找的单位,时间估计需要11分半。问为什么刚才你不答复?他说,你们刚才不光是问怎么走,还问多久走到,我必须要看你走路的快慢,据此我才能算出时间。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德国人:
8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1)勇救公交车司机的女大学生杨艳艳的先进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2)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浏览完整试题二文言文阅读
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9、解释下列句中被加上了括号的词。
(1)(昔)有一人:
(2)有一老人来(语)之:
(3)(汝)莫愁:
(4)即用(其)语:
10、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翻译句子后要添加句子的主语)
(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翻译: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翻译:
11、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缩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其次是什么?
12、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语文综合秘题H卷
一夯实基础: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cuǐcàn的中华文化,几千年来一直在yìyì闪光,无论是在战事频发的年代,还是歌舞生平的时期。尽管有些人的目光被迷雾遮挡,还看不清,但它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事实。我们毋须为有些人的偏见而费尽心思地去反驳或批判,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后来人要为它继续争光辉、添光彩,这样,在迷雾散去后,人们会惊呼:好一颗神奇瑰丽的东方明珠。
① 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Cuǐcàn( ) yìyì( )
毋须( ) 瑰丽( )
②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改
② 语段中cuǐcàn一词的意思是: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绘画艺术是要 人的,它应该用自己的全部手段去 观众的心。特别是油画,应充分发挥它那色彩、线条和构图的主动作用,以画面的全部魅力去激动观众,就像音乐以它的音调、节奏和旋律去激动听众一样,使观众从中得到一种 的美感享受。
A 感染 争取 不可思议
B 感动 征服 不可思议
C 感染 征服 不可名状
D 感动 争取 不可名状
3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加以修改。
(1)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2) 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不久前有位玩车人搞了个自行车收藏展,在展品介绍说明中使用了“国内惟一”“自行车收藏之最”等字眼,引来众多玩车人的贻笑大方。
B、 明星做广告本无可厚非,但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是否也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
C、 我看见就在那一瞬间,大黄狗忽然戛然而止,不再跟车追赶。
D、 反学,就是把别人的毛病当做反面教材,而引以为戒,勿蹈覆辙
5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6.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    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    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    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    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7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 。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 ,外围是一条护城河,四周是3400米的城墙。城墙上开有4座城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 。
①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②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③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③②
8.我们平时要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来捍卫自己的生存环境。在楼道处,在花园里,在厕所里,在餐厅里,在垃圾箱旁,我们都可以用我们的文字作武器,或劝戒,或警告,来对一些不文明行为来进行教育。请各写出一条在下列几种场合下所能运用的文明警示用语。
①在学校自行车库:           ②在公共厕所:             
③在花园里:            ④在垃圾箱旁:             
二 文言文阅读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jì.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乐 钧《耳食录》)
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腥膏:鱼和肥肉。毡罽(jì):毯子。率:大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某恶鼠 ②厌以腥膏
③猫既饱且安 ④遂不复蓄猫
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① 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
② 某恐,遂不复蓄猫
3这个人是怎样对待猫的?老鼠为什么越来越猖獗(用原文回答)
4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人家中被老鼠严重破坏,于是养了一只猫,本想让猫来制止老鼠的猖獗。
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地供养它,还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
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
D某人最终明白,天下不是没有好猫,他家猫不捕鼠是他一手造成的。
5阅读了这则故事后,你想对养猫人说些什么?
语文综合秘题I卷
一夯实基础: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3分)
山是凝固的美,水是奔腾的美;直线是流(chàng) ⑴ 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fán) ⑵ 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有感(wù) ⑶ 美的心灵。
(1) (2) (3)


展开余下试题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在下面的方格内。
雀跃之心 新陈代谢 分道扬镳 魂牵梦影 浮想连翩 神色张皇
鄙夷不屑 昏聩无能 一筹莫展 通情达礼 直接了当 揠苗助长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棒,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
B.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人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
C.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4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热爱生命 ②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③既然钟情于玫瑰 ④既然选择了远方
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5.以下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                                 A.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                   ,光滑地躺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
A.像镰刀割过似的B.像用脚践踏过似的
C.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D.像用碾子压过一遍似的
77填成语,连古诗
请在下面括号里各填一个字,使竖排都组成成语,再把所填的字连成古诗,看看是哪两句诗。
好  蒸  心  开  滴  独  一  一  人  博  一  无  舍  白
高  蒸  惊  门  水  辟  溜  穷  云  大  无  中  己  手
骛  日  胆  见  穿  蹊  歪  二  亦  精  是  生  为  起
( )( )( )( )( )( )( )( )( )( )( )( )( )( )
8改对联
从前有个土财主,仗着有钱有势,欺压穷人,对待长工非常刻薄。
这一年,土财主六十六岁。民间有句俗话:“年纪活到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他天天求告神灵,希望平平安安过好这一年。
腊月二十八,这日正是土财主六十六寿辰。他想一年只剩下最后两天,只要过了这凶年,就可以延年益寿了。于是,他大摆筵席,举家欢庆,并把亲朋找来为他祝寿。有的送寿礼,有的送字画,他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副对联: 上联是:家大门大好出官; 下联是:年年岁岁官不断。
他叫长工把它悬挂在中堂上。谁知第二天,有个长工悄悄地将上联的一个字和下联的一个字,各加了一个相同的偏旁。土财主一见,活活地给气死了。 你可知道聪明的长工加的是什么偏旁?( )
二文言文阅读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察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溉汲:从井里打水。溉:音gà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国人:都城的人
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穿过 )B吾穿井得一人(应得)C国人道之(传说)D得一人之使(使用)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 宋之丁氏②有闻而传之者曰③闻之于宋君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⑤得一人之使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3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语文综合秘题J卷
一夯实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高(jùn) ▲ 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hàn) ▲ 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ì) ▲ ,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 yù ) ▲ 的脚步。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油光可鉴 胭脂褪尽 险象叠生 水波鳞鳞
B.引经据典 人迹罕至 天翻地覆 相形见绌
C.英雄气慨 鸡毛掸子 原弛蜡象 锲而不舍
D.津津有味 仙露琼桨 眼花缭乱 怨天忧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4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5)(6)(4)(1)(3)(2) B.(5)(1)(3)(6)(4)(2)
C.(1)(3)(2)(5)(4)(6) D.(3)(2)(5)(1)(4)(6)
5按前面的提示,续写两个句子。
在我们浩繁的古诗词中,很多诗歌是歌咏祖国风物的,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让人美不胜收。当我们读到“春城无处不飞花”时,会让我们联想起满城春花烂漫的绚丽图画;当我们读到“绿树浓阴夏日长”时,又会让我们联想到夏天青翠葱郁的树木,阳光明媚的美景;          , 。  
6打比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也许你很熟悉,但是想正确使用也不容易哦!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网络笑话,说某同学的作文里写道:“运动会100米赛跑终于开始了,同学们像一只只脱缰的野狗般奔了出去。”大家看后捧腹,说明都知道这个比喻不恰当。请看下面几个和棉花有关的比喻句,指出哪个属比喻不当。( )
A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轻快。
C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7改病句
(1)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七年九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善。
(2)课外阅读可以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很多启示。
(3)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治安的隐患都有了保障。


展开余下试题(4)自从他上学那天起,就认真地刻苦地学习。 
8你能写出下面十个所以“然”吗?  
1.(  )然而止  2.(  )然不屈  3.(  )然四顾
4.(  )然若失  5.(  )然而立  6.(  )然拒绝
7.(  )然无声  8.(  )然长逝  9.(  )然于心
10 (   ) 然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
利令智昏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yù)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出自《 吕氏春秋•去宥》鬻: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清旦被衣冠 ②攫而夺之
③殊不见人 ④徒见金耳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往鬻(yù)金者之所B攫而夺之C吏搏而束缚之D子攫人之金
3翻译下列句子
吏搏而束缚之。

4用最简短的话回答这个齐国人为什么“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G答案:2c3b4b5ah bd cf eg6是夏天的烈日,热情辉煌;是秋天的落叶,自由自在;是冬天的飘雪,浪漫无限…7.说明了德国人做事的精确性,严谨性 
文言文:从前有一个人,早先就把谷子存放到了瓮中。有一头骆驼把头伸到这瓮中吃谷子,头被卡在里面无法出来。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那个人为这件事而担忧。有一个老人来告诉他说:“你不要发愁,我教给你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应该把骆驼的头斩断,(它)自然就能出来了。”主人马上采纳他的话,不仅把骆驼的头斩断了,还打破了瓮。这样愚蠢的人,被天下人笑话。1.昔:从前,以往。
  2. 先:先前 3.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4.食:吃。
  5. 首:头。 6.以为忧:为此事忧虑。  7.语:告诉。 8.即:就。
  9.依:依照,按照。  10.其:那个。 11.用:采纳。
  12.得:表示情况允许,有“能够”,“可以”的意思。
  13.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这里指那个既杀死了骆驼,又打破了瓮的人。 14.汝:你。 15.复:还。
本文共涉及两个人物,其中对骆驼的主人盲目听信他人意见的行为进行了讽刺,同时也对那个老人不懂装懂的表现进行了嘲讽 。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1)(昔)有一人:以前,从前
(2)有一老人来(语)之:告诉
(3)(汝)莫愁:你
(4)即用(其)语:代词,代老人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因为他盲目地听从那个老人的愚见,虽然把骆驼从瓮中中拉出来了,但是骆驼也死了。
把翁敲碎就可以了。
在陶罐的边缘擦点油,减少摩擦力,应该可以试试。
H卷答案2C 4D 5A 6A 7B 8合乎题意即可,如:①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②自己方便,更要与人方便 ③当你伸手采摘我时,你我的美丽都已不存在 ④请别对我的存在视而不见 
翻译:有个人很讨厌老鼠,不惜倾家荡产买到一只好猫。他用鲜美的鱼肉喂养它,让他睡在柔软的毡子上。猫既然吃得很饱,而且很安逸,就不愿捕捉老鼠了,甚至和老鼠一起嬉闹着玩,老鼠因此闹得更凶了。这个人很生气,于是便不再养猫,以为天下没有一个好猫。
寓意:环境过分安逸,人就不想做事。不懂这个道理,就用不好人才。
某:某....有...。
  恶:厌恶,讨厌。  破家:倾尽所有的家财。 益:更加。
  餍: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罽(jì):毯子。
  率:全部。 蓄:养。 以为:认为。 暴:凶暴。 逐:驱逐,赶走。
  遂:于是;就。 故:原因 益:更加。
  天下无良猫也: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
  鼠以故益暴:老鼠因此更加凶暴。暴:凶暴。
  餍以腥膏:用大鱼大肉去喂它。
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没有想过安逸会削弱猫的斗志。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对动物也是如此。
I卷答案1 【答案】(1)畅 (2)繁 (3)悟 2影-萦;连-联;礼-理;接-截 3 A 4. A
5D 6D 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8棺
二2)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宋之丁氏家无井:“之”助词,的。   (13)有闻而传之者曰:“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4)国人道之:“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5)闻之于宋君:“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7)得一人之使:“之”助词,的。   (18)求能之若此:“之”定语后置标志。   (19)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3寓意: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总复习 日常综合训练
相关:关于“初中七年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