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123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3]
七年级第四单元试卷
第四单元检测
姓名 班级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归 省( ) 晦 暗( ) 颤 栗( ) 挣 脱( )
jī qiè zhà jiá
( )绊 ( )意 叱( )风云 ( )然而止
2.选词填空。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 (A.伸展 B. 舒服 C.舒畅 D.舒展)地说不出的大。
②到晚饭时,外祖母也终于 ( A.觉悟 B.觉察 C.感觉 D.知觉)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
③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 ( A.竭力 B.努力 C.尽力 D.费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3.《社戏》里写“我”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那名角小叫天出场,“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有谁像这样说话、作文,那真是啰嗦到了极点。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却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周先慎《简笔与繁笔》)
①请你试用语言表达这种心理状态。
②你能不能再举一个象这样使用繁笔,甚至于借助“啰嗦”的例子。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口技》中的有关段落,回答问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加点词:
A.会宾客大宴( ) B.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
C.群响毕绝 ( ) D.不能名其一处也 ( )
2.翻译句子:
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找出文中表示很短时间的词:
4.为表现口技者技艺的高超,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社戏》段落,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岸的三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浏览完整试题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又港,于是赵庄使真在眼前了。
1.写出下面词语的同义词。
朦胧( ) 夹杂( ) 弥散( ) 自失( )
2.“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A.船确实走得慢。 B.孩子们换了四回手,没有力气摇船了。
C,“我”急于看戏。 D.两岸的景物太美了,我急于欣赏。
3.“然而又自失起来”“我”自失的原因是:( )
A听得出神 B.看得出神 C.吹得出神 D.想得出神
4.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分别举一例。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④触觉:
5.“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句话中用“似乎”“也许”“料想”的作用是( )
A表推测,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B表推测,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C表想象,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D表想象,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6.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 )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C.去赵在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D去赵在看社戏途中“我”的所闻、所见和所感。
(三)阅读理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
着你,烧的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经Ju见上。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解释词语。
(1) 叹为观止: (2)戛然而止:
2.如何理解第②段划横线语句的含义?
3.为什么说安塞腰鼓的舞姿能给人颤栗的浓烈的艺术享受?
4.第(9)-(11)段中反复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5.“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词语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6.文章最后写腰鼓“戛然而止”后人们的感觉来结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运用
狼虎谷的回声
刘修明
狼虎谷是个可怕的地名,可它却是泰山东麓、莱芜西南一块美丽的谷地,现在是莱芜市圣井乡的祥沟村。海拔600多米的草谷顶、虎山和像旗杆一样矗起的旗山,从东南、南、西三面环绕着这块谷地,一条季节河从中流过。古代这里是森林,有虎狼活动,故称狼虎谷。公元884年6月 17日,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兵败陷于此地,被统治者的虎狼吞噬,留下一个悲壮的故事,狼虎谷从此载入史册,声名远播。
历时10年、转战半个中国、一度占领长安城的黄巢起义军,是在粮食匾乏、屡战屡败的情况下,一路退到狼虎谷的。最盛时的百万大军,到这里只剩下亲故数人。面对追兵,黄巢知道大势已去。他对外甥林言说:“我想讨伐好臣贼子未成而失败。我自杀后你取我的首级献给朝廷,或许他们会烧你一命。”他壮烈地自刎,林言割下他的头颅,又残忍地杀了其他几位亲属,妄想用亲属的头颅向敌人乞命,可是,刽子手没有开恩,立斩林言的头,将他和黄巢的头一起献给了朝廷。( )是英雄黄巢还是叛徒林言,( )错误地估计了统治者的残忍。
这悲壮惨烈的一幕就发生在狼虎谷。村头一棵高大的三人合抱的唐代槐树,据说是黄巢拴马处,黄巢就在树下自杀。一千一百多年来,人民一直把这棵浸润了黄巢鲜血的槐树视为神树,没人砍伐它,孩子也不爬树,连赶集的人摆摊都离它一段路。无限的精神力量保护了这棵树,连大炼钢铁时都没被砍掉。一千多年来它始终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英雄的鲜血,滋润了唐槐的千年生机。
当地农民直到今天还记住黄巢自杀前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民间留下这样一个传说:黄巢看见一老姐在舀水喝,心中不忍,上前一步,用手中长枪在河岸旁边连捣了三个洞,清泉立即徊泪地流淌出来。这传说中的“一步三进”今天还在。这显然是为覆土遮盖的三个天然泉眼,被关心人民疾苦的黄巢用枪捣通了。想当年,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时,曾对欢迎的百姓说:“黄正起兵,本为百姓,不像李姓皇朝不爱你们。汝曹但安居无恐。”狼虎谷的“一步三井”,铭记着黄巢义军“本为百姓”的一贯主张。民间传说,包含着历史真实的颗粒。当地农民告诉我,每当朔风四起,狼虎谷就回旋着呼啸的大音响。村头的那棵唐槐的摇曳声,初浙沥似飒飒,忽奔腾而澎湃,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如金钱皆鸣,纷纷锋锋。这是狠虎谷的历史回声。它倾诉农民的苦难、反抗和失败的教训,也铭记着人民的业绩。同行的山东大学孟祥才教授对我说:“黄巢是我们山东的一条好汉。”黄巢起事于山东(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最后又壮烈牺牲在自己的故乡。他反抗到底,始终没有投降。统治者曾把狠虎谷的这个小村庄命名为‘将寇村”。可人民群众不答应,把它改为“祥沟村”,( )英雄黄巢壮烈牺牲在这里。汽车远离了狼虎谷的群山,我依然能听到狼虎谷的历史回声……
展开余下试题
1.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1)亲故: (2)汝曹:
2.在下列句子的话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 )是英雄黄巢还是叛徒林言,( )错误地估计了统治者的残忍。
(2)可人民群众不答应,把它改为“群沟林’,( )英雄黄果壮烈牺牲在这里。
3.“群沟村”史称狼虎谷并被载入史册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一千多年来的唐槐始终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5.从什么事例可看出黄巢起义军“本为百姓”?
6.作者所说的狼虎谷的回声包括哪几种声音?
7.文章末尾说,“我依然听到狼虎谷的历史回声”,其中的“历史回声”包含哪些内容?
8.下面这首诗是黄巢的《题菊花》,请回答诗中包含了黄巢的什么思想?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煤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四、作文:
音乐唤醒人的灵魂,绘画陶冶人的情操,舞蹈振奋人的精神。请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1.“我喜欢的 ”(横线上可填“一首歌”、“一幅画”、“一支舞”“一曲戏”等)2.“我的一次 经历”(横线上可填“看戏”、“唱歌”、“画画”等)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学习本单元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整句散句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写作特点。
第四单元检测
一、1.xǐng huì zhàn zhèng 羁 惬 咤 戛
2.①D ②B ③A ④A
3.①小伙伴们一开始看戏心情迫切,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戏的节奏缓慢,名角又不出场,
故而焦躁不安,索然寡味。②略
二、(一)1.A.适逢、正赶上 B.即使 C.消失 D.说出
2.A.在这时,宾客们无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两腿打颤,几乎要先逃跑。
B.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的声音。
3.少顷 俄而
4.①用正面描写来尽力渲染口技者的表演技艺;②通过宾客的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者的表演技艺;③突出道具的简单,以此衬托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二)1.模糊 混杂 发散 忘我 2.C3.A 4.①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③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④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5.A 6.D
(三)、1.(1)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2)形容声音突然中止。2.黄土高原生养了高原人民的粗扩、豪放和强悍。3.因为“每一个舞姿都充满力量,每一个……匆匆变幻”。让人受到强烈的感撼,痛快淋漓。4.写出了力量,写出了气势。5.不能。因为它们之间有渐进关系。6.腰鼓突然停止,使人感到“像来到了另一个星球”,原本熟悉的世界变得陌生了,反衬出在打腰鼓时的那种亲切。喜悦的感觉。
三、1.(1)亲人朋友(2)你们人(1)无论都(2)因为3.古代这里是森林,有虎狼活动,故称狼虎谷;后又因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兵败陷于此地,被统治者的虎狼吞噬,留下一个悲壮的故事,因而从此载人史册。4.因为人民视槐树为神树,自觉保护它,英雄的鲜血,滋润了唐槐的千年生机。5.①“一步三井”的传说②起义军进入长安对百姓说“汝曹但安居无恐6.①朔风呼啸的自然音响②黄巢起义军的历史回声了包含农民的苦难、反抗和失败的教训,以及人民在历史上创造的业绩。8.充满一种带领农民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也希望广大劳苦大众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体现了“本为百姓”的思想。 (118.182.219.65)
上一篇:
贺兰一中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七年级第四”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