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53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34]
《劝学》基础达标与能力培养
《劝学》基础达标与能力培养
一、基础巩固(每题2分 共5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 靛(diàn)青 其曲中(zhǒng)规 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 埃(āi)土 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 舆(yú)马 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 须臾(yú) 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 C.善/假于物也 D.吾尝/跂而望矣
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露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 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省:忽略
5.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尽心焉耳矣
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2.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树之以桑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浏览完整试题C.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青于蓝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1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17、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18、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 D.量词;功能
19、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20.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停)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死) 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21.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壮) D.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迫)
22.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尝歧而望矣(向远处看)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C.先达德隆望尊。 (希望) D.适冬之望日前后。 (农历每月十五日)
2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嗅) B.以勇气闻于诸候。 (闻名)
C.不能称前时之闻。 (见闻) D.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24、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使……弯曲) B.金就砺则利。(接近,放到……上)
C.假舆马者,非利足了,而致千里(达到) D.上用心一也。 (因为)
25、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义相同的一句:( )
正中下怀
A.木直中绳 B.天门中断楚江开 C.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D.百发百中
26、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义相同的一句:( )
积土如山,风雨兴焉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B.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C.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D.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7、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8、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29、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性格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有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译文: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走得快,却能达到千里之外的地方。
D、(蟹)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没有蛇和鳝鱼的洞就不能寄居托身,这是它用心浮躁的原因啊。
二、拓展阅读训练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请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3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2)诸将亡者以十数
31、翻译:4分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32、后人根据这段历史故事概括出一个典故,它是 2分
33、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被拜为大将的原因 6分
三、高考在平时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常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来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投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战甚具。甫遽留山 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己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遂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满桂败殁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管,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芦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帅麾下营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逾一昼夜,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 注 ]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道人濒行 濒:临近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遽薄京师 薄:逼近 D.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步兵
3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遂言甫于朝 当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勇气闻于诸侯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3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4分
①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甫 ②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④权贵人俱不习兵
⑤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 ⑥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而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得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3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答 卷
班级 姓名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 项
题 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选 项
题 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4 35 36 37
选 项
3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2)诸将亡者以十数
31、翻译: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4分)

32、后人根据这段历史故事概括出一个典故,它是 2分
33、根据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被拜为大将的原因:6分


38、(10分)(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3)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3分)

参考答案
1、B(A.“中”应读“zhòng”, C.“镂”读“lòu” D.“参”应读“cān”。)
2.A(假/舆马者)3.D(A.“日”,名词作状语B.“上”“下”名词作状语,C.“水”,名词作动词
4.C(A.暴:晒干B.须臾:片刻D.省:反省)
5.A (A.定语后置句B.主谓倒装C.宾语前置D.陈述句)
6、 B7、A 8 C( A.“知”通“智”,B.“有”通“又”,D.“生”通“性”。)
9 C(A项中“輮”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10.B
11.B(A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D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12.C(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BD项为状语后置,
13.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
14.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转折
15C 16A 17B 18C 19D20.C(与世隔绝)。21.D(竭力 )22C (名望) 23.C 名声 24D因为25 A 26C 27D 28、A 29A
34.【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卒,通“猝”,仓猝。【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卒”的通假情况,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35.【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代词,代指“八阵图”;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都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C介词,凭……的身份,凭借。D代词,他,代指申甫;语气副词,大概。 【高考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易错提醒】C项意义在翻译上有略微不同,但属于同一义项。
【备考提示】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36.【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②④是说权贵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易错提醒】④是侧面表现,如果不看清题干,容易误选。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37.【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据原文第三段“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可知,应该是被皇帝召见后,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皇帝立刻授予申甫京营副总兵的官职。此处张冠李戴。


展开余下试题【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38、【参考答案】(1)(申甫)进入(隐居)嵩山,又遇到了过去(或“原先”)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2)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或“拜见”)各位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3)在这时权贵们争着责怪申甫,并且批评刘公、金公不能识别人(的优劣)。
【试题分析】(1)注意 “复”,“故”,“乞”名词用作动词,“师”名词作状语。注意全句的文意。每一个分句1分,没补出主语扣1分。(2)注意“数”“以”,“见”表被动。每个分句1分。(3)注意“于是”古今异义,“咎”“讥”。第一分句1分,第二分句2分。
【高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易错提醒】“故”原来的,过去的。“见”表被动。“于是”在这时。
【备考提示】文言文翻译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61.157.221.1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劝学》基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