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6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8]
河北省五校联盟2012-2013学年上学期调研考试(暨2013届高三摸底)
河北省五校联盟2012-2013学年上学期调研考试(暨2013届摸底)
高三语文试题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第Ⅰ卷选择题(1—6小题)和第Ⅱ卷单选题(13—15小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其他题目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一直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都处于市场化程度偏低、管制偏多的状态,这不仅抑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未能满足社会正常的文化消费需求,而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这部分未能满足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会不断提升。因而,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前提下,当政策的东风吹起时,文化产业自然就成为了资本的投资方向。相应的,资本的这种预期和注入也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力。
  因而可以说,当下资本与文化的相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然而,能否把握将良机转换为文化产业的良序发展,文化产业却充满了忧虑。
  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追求的是短时间、高收益。文化的天性——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说是“透出人心”,其最为忌讳的恰恰是“急功近利”,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一个成功的文化产品固然能够为资本带来巨大的爆发式利润增长,但在取得成功之前,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更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懂得持续发展,愿意长期浸润在文化中,将打造文化精品的愿望优先于谋取暴利。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涌入文化领域的投资者普遍怀着淘金的情怀,高盈利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因而,很多文化公司面对的不仅是资本的快速注入,还有高回报压力。
以股权投资为例,一般来说,当风险投资对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会占有相应的股份。为了确保资本回报,投资者会与创业团队签署对赌协议,要求企业每年盈利需达到一定数额,如果企业不能实现定期业绩,风投所占的股份比重就会上升,直至获得企业的控股权。
  在定期业绩的压力之下,文化企业不可能以厚积薄发、精雕细琢、打造文化精品来作为发展目标,只能以快速发展、做大企业、尽早上市,以便赢得更好的投资方来接盘作为企业目标。为此,很多文化企业不得不放弃其产品的文化属性,而单纯以商业性来打造产品。
结果,在文化产业领域内,一方面,最能获得资本注入的仍然是电影、出版发行、演出等商业模式已然成熟清晰的企业;另一方面,为了获得资金的注入,新成立的文化企业会纷纷按照风险投资的偏好来组建企业团队、构建企业理念。这是文化与资本相遇时最容易出现的结果,而这一结果的最终结局是,文化企业因丧失了文化属性而被市场淘汰,被资本抛弃。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资本是水,文化产业是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理性长效的投资,可以帮助文化产业做大无形资产,形成战略优势,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升级。急功近利的投资,则会让文化产业摒弃缓慢沉淀和精雕细琢,放弃文化属性,最终失去文化企业的可持续。文化产业虽然借着政策的东风赢得了资本的大量涌入,但它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融合,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节选自《新产经》(2012.06)刘芳《当文化遇到资本》)
1.对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将不断增长,文化产业和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愈趋紧张。
B.现在,决策部门已经意识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出台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给文化产业松绑,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C.我国文化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放宽管制的政策必将提升资本的利润预期,吸引更多资本的注入,这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D.资本注入文化产业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良机,然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资本的天性是急功近利,而文化产业投资周期长,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是二者矛盾的焦点所在。
B.文化产业不属于高盈利的产业,它需要投资者和运营者懂得文化、热爱文化,把打造文化精品比谋取暴利看得更重。
C.很多文化公司由于定期业绩的压力,不可能把打造文化精品作为发展目标,而不得不放弃其产品的文化属性。
D.电影、出版发行、演出等企业之所以最能获得资本注入,是因为这些企业商业模式已然成熟清晰,资本容易实现盈利预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公司为谋取资本的垂青,很容易摒弃对文化属性的追求;这样,文化企业也就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会被资本抛弃。这是文化遇到资本时的尴尬。
B.文化与资本天然存在矛盾,如果不能找到恰当方式解决这一矛盾,无论资本盈利状况如何,文化产业都将可能失去其文化属性,并失去资本的青睐。
C.文化产业,特别是新成立的文化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怎样缩短投资周期,降低投资风险,是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D.当资本大量快速涌入时,文化产业如何与金融资本对接融合,实现文化精神与商业精神的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探索过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
C. 深乖昔旨 乖:违背。 D.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① 以惠政闻 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寐
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 ⑥ 哭之甚恸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②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 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戒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8.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5分)
9.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展开余下试题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 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表示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他从来没有这么放松地拉过琴,时而飞扬如瀑,时而沉滞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泪水、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
答:( )( )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6分)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永远的陈寅恪
富有诗人气质的陈寅恪,本是一个纯正的学人。他学问广博、精深,在宗教、史学、语言、人类学、校勘学、文学上的建树颇高,尤以中古史的研究卓尔不群。
1902年,十三岁的陈寅恪随兄陈衡恪留学日本,后赴美在哈佛学习梵文、巴利文,1921年又赴德国,在柏林大学研究院研究梵文和其他东方古文字学。他留学十多年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吴宓拟请陈寅恪为国学研究院教授。清华校长曹云祥问梁启超:“他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云祥又问:“他都有些什么著作?”梁答:“也没有什么著作。”曹听罢摇头表示为难。梁启超有点生气地说:“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嘛,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寅恪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梁启超列举了柏林大学、巴黎大学名教授对陈寅恪的推誉之词。曹云祥同意了。
1926年,陈寅恪执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上课喜欢用布包装着相关书籍资料,一进课堂便将布包摊在讲台上。异趣所在是他备有一黄一黑两只布包,凡上佛经文学、禅宗文学必用黄布包,讲授其他课程则用黑的。陈寅恪冬日喜欢穿长袍马褂,因体弱,有时严寒还加上件皮袍。凡引征重要文句或参考书目,他都亲自抄在黑板上。擦黑板本是脏活,学生要代劳,可他一概谢绝。讲课讲到入神处,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直至下课铃响,也不介意。他倘有新的论文发表,必将单行本分给每个同学研读。他上课从不点名,也不小考。他不欣赏问答式的笔试,倡导学生提问题、有创新,以期对史识有新理解、新发现。
他是一位“怪人”。国文 考试加试还是科举时代的方式——对对子,以此测试学生的读书博寡、语汇丰富与否及音韵学、逻辑学。此举虽毁誉参半,但“寓意甚深”,可“测试作者的联想力和美感力”以及“表现 文学的天才和造诣,而修辞的程度更可以从这里流露出来”。他既开风气也为师,一面向学生提示可走的新路,一面指导学生如何去做。那时陈寅恪不过三十多岁,还是单身汉。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他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他的勤奋令学生们脸红,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勤勉精神。
陈寅恪与王国维私交甚笃。1927年,王国维于昆明湖自沉。在向静安先生遗体告别时,研究院的学生们在先,行的是三鞠躬,而陈寅恪行三跪九叩大礼。他送挽联,撰《王观堂先生挽词》,赋诗言哀。次年,他又应研究院众学生之请为王观堂先生撰写碑铭,于碑文中阐发观堂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心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陈寅恪一家在香港,食品奇缺,没有吃的。一位日本学者写信给日军军部希望不要为难他。军部行文给香港司令部,司令部派宪兵送去好多袋面粉,陈寅恪与夫人坚拒,不吃嗟来之食,面临行将饿毙,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展开余下试题1945年,季羡林留德已经十年,正准备回国,听说陈寅恪在伦敦治疗目疾,便写信向他汇报学习情况。陈寅恪本不了解季的学业,一听说季的指导老师瓦尔德施米特竟是自己的同学,且季的师祖便是自己的导师,他马上复长函鼓励季羡林,并热情把他推荐给胡适,使季羡林一帆风顺地到北大当了教授。后来陈寅恪读了季羡林的论文《浮屠与佛》大加赞赏,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使季羡林“一登龙门,身价百倍”。
胡适曾说:“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傅斯年也说过:“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更有人在谈及他的受世之尊之地位时说:“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虽已被人称为“教授的教授”,但陈寅恪每周还要花两天时间进城跟人学西夏文和蒙古文,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学上孜孜以求的勤勉精神。
B.王国维可以说是坚守民族文化而死,向王国维先生遗体告别时,学生们三鞠躬,而陈寅恪三跪九叩,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C.梁启超认为自己虽然著作等身,可在治学的境界上依然无法与陈寅恪相提并论,这既是帮助陈寅恪顺利执教清华的理由,也是诚心之言。
D.文章灵活地运用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从不同角度塑造了陈寅恪特立独行的学者形象。
E.作者引用傅斯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这句话,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一代学术大师陈寅恪的至高成就进行了褒扬。
答:(  )( )
(2)在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记述的梁启超和曹云祥之间的对话,有什么作用?(6分)
(3)通过本文作者的介绍,你印象中的陈寅恪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6分)
(4)文章结尾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个人而已”“中国,只有一个陈寅恪!”。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B.一代伟人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而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思想对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世界观影响尤为深刻。
C.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联通版iPhone 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0月13日,广东佛山年仅两岁的小悦悦被两辆车相继碾压,18名路人先后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发现后施以援手,但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B.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起诉中国运动服饰生产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姓名权一案又有进展,此案日前已被中国法院正式受理。
C.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 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D.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最美妈妈”吴菊萍受到超级明星般的社会关注,无疑证明了道德之真与人性之美天然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主旋律作品未必很“热”, , , 。 , ,她构成了一个生机社会完形的精神规则。
①但她给人心灵的抚慰是不可替代的 ②她是社会浮躁时的一碗清水
③销量未必好、点击未必多、票房未必高 ④是经济火热、思维骚动时的一丝和谐
⑤主旋律作品观点未必极端,标题未必惹眼球
A.⑤③①④② B.②④③①⑤ C.③⑤①②④ D.⑤⑨①④②
16.“一群蚂蚁停在一根水中的枯枝上,突然,河流湍急,蚂蚁危急。而选择避险的方式决定了蚂蚁能否逃生”。——这样简单的一件事,明明白白的道理,却被下面的文字表达为高深莫测、不明不白的内容。
枯枝上的蚂蚁,(1)如果不能顾及各种动态与静态的综合效应,仅仅凭借观念史中原子化个人主义主张行动,群体的集体无意识将使自身解救活动趋于低效甚至完全失败。(2)如果借助其肢体语言建立集体的意识,并且实现新的规范层面的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的统一,进而得到狭义后果论意义上的集体的获救。
请你对上面的划线文字进行转换,使表达简单明白。要求:(1)化复杂为简单,化艰深为浅显;(2)每句字数在20字以内;(3)不要照抄题干内容。(6分)
(1)(3分)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___________________
17.高三的同学正处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大家都希望找到一种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阅读下图,试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就复习问题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不超过25字)(5分)

建议: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以“心要在焉”为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省五校联盟2012-2013学年上学期调研考试(暨2013届摸底)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1.A(“文化产业和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愈趋紧张”没有根据。虽然“随着经济发展的推进”“文化消费需求将会不断提升”,但“文化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B(“文化产业不属于高盈利的产业”错误,“热爱文化”没有根据。)
3.C(“缩短投资周期”错误。“好的文化项目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缩短投资周期”就等于放弃产品的文化属性,不能“打造文化精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B(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5.B(①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⑤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⑥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
6.C(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
7.(1)(5分)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
(2)(5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张弼拒绝不接受。
((1)“多”“衣冠”“破亡”“以……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2)“诸”“持”“推”“遗”,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五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