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155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5]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
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
四川省简阳市涌泉镇初中 罗正兵 邮编641408手机:138829878113邮箱:591766915@qq.com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4 分)
一、(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轻) B、何苦而不平 (痛苦)
C、桓侯故使人问之 (特地) D、谨食之,时而献焉(喂养,饲养)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苛政猛于虎也
C、吾与汝竭力平险 D、殚其地之出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黑质而白章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聚室而谋曰。
4、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望洋向若而叹曰 以为莫己若者 B、又安敢毒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谨食之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吾尝疑乎是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官场还是职场,不孝者纵然凭着他们的“厚黑”学,谋得好处,风光一时,但最终都必然落个身败名裂,贻笑大方的下场。
B、一个没有“愤青”的社会,就如同讳疾忌医的病人,它会在无人指责中一点点地病入膏肓。
C、金戎、嘉禾市场分别截获“问题猪”,自上月毒倒70位广州市民以来,“瘦肉精”一直搅得猪肉市场鸡犬不宁。
D、凝望着孟浩然远去的帆船,李白望洋兴叹地脱口而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当一项是( )
A.《秋水》的作者庄周,战国时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成语“贻笑大方”“望洋兴叹”就出自这篇课文。
B.王维,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他和孟浩然一起合称“王孟”。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出边塞奇特壮丽的景象。
C.《扁鹊见蔡桓公》的选自《韩非子》,全篇的主要内容可用成语“讳疾忌医”来概括。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
D.《捕蛇者说》的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捕蛇者说》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7、一个地方的文化思想,往往有一种保守或顽固的性质,虽受外力压迫而不退让,所以文化移植的时候,不免发生冲撞;又因为外来文化必须适应新的环境,所以一方面,本地文化思想受外来影响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因外来文化思想须适应本地环境,所以本地文化虽然发生变化,还不至于全部放弃其固有特性,完全消灭本来精神。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保守、顽固地坚持其自身特性而与外来文化发生冲撞。
B、文化的冲撞中地方文化及外来文化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C、地方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对彼此的适应。
D、地方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过程中完全消灭彼此的本来精神。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86 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9分)
1、根据提示按原文填写古诗文句子。(7分)
① ,千里共婵娟。
② ,夜吟应觉月光寒。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④龚自珍《 己亥杂诗》 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的“ , 。”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浏览完整试题
⑤“月”是古代诗人笔下的爱物,它承载了诗人的厚重的情感。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用“ , 。”的诗句道出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用“ , 。”抒发了自己的孤独之感;苏轼在中秋之夜把酒问青天,悟出了“ , , 。”的人生哲理。
2、仿句式造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神话的魅力是永恒的。在《盘古开天地》中我们感慨于先人探索宇宙起源的超凡勇气;在《后羿射日》中我们领略到洋溢其中令人神往的英雄气概; , 。
3、涌泉初中九年级一班将举行“‘愚公移山’之我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跟着大家完成下列的活动。(8分)
①活动筹划:请您你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激发大家的参与激情。(不少于60字)
②参与感悟:下面是同学收集来的两则材料,请你给“愚公精神”下个定义。
材料一:听起来是奇闻,谈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摘自歌曲《愚公移山》
材料二:17年前,唐卓琼的小儿子掉下悬崖而死。从那时起,他决心修一条“接”儿子回家的路。12年来,为了修路,86岁的母亲死在山上,老伴与他形同陌路,跟他一道修路的大儿子妻子也选择离婚……“鸡公岭上通大道,和尚岩脚变坦途。”人们说,修路不止的他,完全是现代版的愚公。(《重庆晚报》2008.11.06)
③视点新说:下面收集的是同学们在《愚公移山》的学习过程中“你说我说”环节的不同观点,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吗?请写出一条来。
【诗情画意】:学习了这篇文章,觉得愚公的做法不可思议。从环保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不值得提倡。
【梧桐细雨】:愚公其实根本不应该去移那大山,而应该直接把家搬到山前面去,这样要比移大山省事得多,也用不着花祖祖辈辈那么多代人的时间去移一座大山。相信和愚公同样住在山后的人都会选择搬家,而不是选择去移山。
【我的见解】:
④热点论辩:
事件 湖北省上演现代版“愚公移山”: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村子的乡民为了改变闭塞的环境,用五年时间在大山里打通一条几百米长的隧洞。为了圆梦,乡民们倾其所有:原本打算盖房的,暂时不盖了;还有一位七旬老妇将自己的棺材也卖了。(《东莞日报》 2008-11-13)
【网友看法】:人定胜天这种精神值得颂扬。(搜狐烟台网友)
【媒体看法】:现代“愚公移山”除了让我们感动,还暴露了一些部门的失职。(《厦门商报》2008.11.13)
【我的看法】:
4、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农夫和狗》(《索寓言》)说说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农夫持续被风暴困在自己家里,粮草都没有了,又无法出去为自己弄食物,迫于无奈,他吃掉了绵羊。可是风暴仍继续不停,山羊也被他吃掉了。后来,风暴丝毫没减弱,他又吃掉了那耕田的牛。那些狗看见主人的所作所为,互相说道:“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主人连帮他一起辛勤耕作的牛都宰了,又怎能放过我们呢?”
二、诗词赏析:(4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
6、这首诗末两句描绘出怎样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理解:(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边的练习。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乙)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战国策》)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河伯欣然自喜( )东面而视( ) 是臣无罪 ( ) 王乃不杀( )
8、用“ / ”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三处)(1分)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可食乎?’曰:‘可。’”这里可以理解为两种意思,谒者理解的意思是: 中射之士理解的意思是: ;(2分)
12、甲乙两文中都表现出了人物的智慧,但侧重点又不相同。甲文中借河神见海神告的事,主要告诫人们 ,而乙文则赞扬了中射之士 的精神。(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边的练习。(10分)
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展开余下试题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韩非子》)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县帜甚高( ) 怪其故( ) 何故而不售( ) 或令孺子怀钱( )
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②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15、请用一个四字语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上文中韩非把 比作“沽酒者”,把 比作买酒的人,把国家奸佞的之臣比作 ,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出发并运用生动的譬喻来揭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道理: 。
四、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40分)
在通往寺庙的山路上,一块石阶在埋怨:我和寺庙里的佛像同出自一块石头,为什么我每天受人践踏,而它却高高在上,受人膜拜。佛听了,淡淡地回答:你知道吗?我是受了千刀万剐才雕成今天的模样,而你又经历了多少呢?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根据材料确定一个中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为了打动读者,请书写出你的真情实感②为了不留遗憾,请注意以下细节哦:选取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标题是作文的眼睛,请拟一个可心的标题;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为了让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 分)
1、B (“苦”古今异义的词语,意思为“愁”)
2、B( A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生存”C形容词作名词“险峻的大山”D动词作名词“出产的东西”)
3、D(例句中的“而”字表修饰。A句中表转折B句中表并列C句中表顺承)
4、D(A项中“若”的意思是“海神”、“比得上”B项中“毒”的意思是“怨恨”“毒害”C项中“食”的意思是“喂养”“吃”D项中“尝”的意思是“曾经”)
5、D(望洋兴叹的意思是比喻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此处望文生义)
6、A(A项中庄周应该是“道家代表人物”)
7、D、 在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冲撞”、“变化”及最后的“适应”协调都能在文中找到依据,A、B、C项正确,由最后一句可得,本地文化并不是完全消灭本来精神,故答案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84 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①但愿人长久②晓镜但愁云鬓改③似曾相识燕归来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在《嫦娥奔月》中,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梦想飞天的激情。(合理即可)
3、 ①同学们大家好!《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的一篇优秀的寓言,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受到愚公精神的鼓舞读了这则寓言,你有怎样的感想?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篇寓言的精神内涵,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哟!
②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③愚公让子孙后代 来移山,实际上是毁了子孙的前程,因小失大,谈不上“智”。(有理即可)
④这种方法不可取。在没有专业的指导下施工,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危险。虽然成功了,但不值得借鉴。(有理即可)
4、那些对于家人都要伤害的人,须要特别警惕。(有理即可)
二、诗词赏析:
5、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笼”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轻烟的飘渺和月色的朦胧。
6、歌楼酒树,灯红酒绿;抒发了对统治者不顾国家安危,沉醉于奢靡生活得愤慨,同时表达出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阅读理解:
7、 高兴的样子 向东面 这 就
8、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9、①我将长久的被得大道的人耻笑。②我因此吃掉了它,我这是没有罪的,有罪的是传递的那个人。
10、中射之士智破不死药的迷信。
11、这个药是可以入口食用的; 这个药我可以吃吗?
12. 不能圉于见闻而骄傲自大 机智善辩、敢于破除迷信
13、通悬 悬挂 感到奇怪 原因 有的人
14、①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②这就使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 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
15、狗猛酒酸
16、“万乘之主”(国君) 有道之士 “猛狗” 君主治国只有坚决铲除身边“猛狗”一样的奸臣,有道之士才能得到重用。
四、作文:
参照2012年中考标准阅卷。 (182.135.189.98)
上一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半期试题(语文版)
下一篇: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第六单元单”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