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221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1]
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25分)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3分)
_____tǐng而走险 人声dǐng_______沸 _____qiè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弥高(mí) 攒成(cuán) 玉簪花(zān) 鲜为人知(xiǎn)
B.泯然(mǐn) 环谒(yè ) 踌躇(chóu) 义愤填膺(yīng)
C.炽痛(zhì) 谰语(lán) 重荷(hé) 妇孺皆知(rú)
D.赫然(hè) 磐石(pán)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3、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来势凶凶 荒草萋萋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
B.九曲连环 一泻万里 奇趣横声 亦复如是
C.锋芒必露 截然不同 炯炯有神 秩序井然
D.当之无愧 杂乱无章 英雄气概 人迹罕至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以普法战争为背景所写的爱国主义名篇。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
C.《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诗人臧克家高度赞扬了闻先生作为学者的严谨刻苦和作为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愿为市鞍马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赏赐百千强 (4)但当涉猎
6、名著研读: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刮骨疗伤,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2分)
7、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 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入春风满洛城。(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 岑参《逢入京使》)
④木兰不用尚书郎,______________,送儿还故乡。(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⑤《木兰诗》中,表现征程遥远,木兰行军神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写:根据下列例句和提示,仿写动物物语(4分)
A:老虎:什么,摸我的屁股,试试!给钱,那还差不多。(提示:老虎屁股摸不得)
B:蛤蟆:天鹅肉是不再想吃了,只求人们不将我们剥皮吃肉就万幸了。(提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兔
狗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9—16题。(16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2分)
浏览完整试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世隶耕_______________ ②未尝识书具______________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 ④即书诗四句 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 传/一乡秀才/观之 B. 借旁近/与之
C.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余闻之/也久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1分)
A.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 B.未尝识书具
C.稍稍宾客其父 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3、下列句中的“之”字,哪两个所指代的内容相同?( )(1分)
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或以钱币乞之 ④于舅家见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事实上,方仲永最终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三,从方仲永本身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3分)
16、从方仲永的遭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17—19题。(9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孤:少而无父。 ②昏怠:昏沉困倦。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含义:(5分)
①少有大志 ②辄以水沃面 ③啖粥而读
④辄以水沃面 ⑤或夜昏怠
18、“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2分)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本文有一句同样的话,那么,这句话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2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0—24题。(10分)
乡土情结
柯 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悠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回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纹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在清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20、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第3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它使我们想起了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哪首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一句话,请你将它还到原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23、本文第4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称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表现为主体,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5—28题。(10分)
有一种爱叫放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独自漫步在幽静的花园里。美丽的花丛中,有许多自由自在的彩蝶尽情飞舞,那轻盈和翩跹的姿态,如天使般点缀着盛开的花朵。
我是那么喜欢花丛中的彩蝶,于是忍不住走上前去,企盼着能够捕捉到一只。不久,在我战胜了彩蝶的灵敏与机智之后,终于如愿以偿。看着自己手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来的彩蝶,我的心里就像有一股清凉的泉水缓缓注入,那是一种何等的兴奋与惬意啊!
离开花丛,我小心翼翼地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彩蝶,但它拼命地扑闪翅膀,纤细的腿到处乱抓,以至于我根本无法看它双翼的花纹,更谈不上欣赏,心中不免有些怅然若失。即使是这样,固执的我仍然不甘心,便一直不肯放手。我天真地以为,它微薄的力量支撑不了多久,用不了几分钟,便会乖乖地休战,供我观赏。可是我错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的手指渐渐发酸了,它居然没有“休息”片刻,仿佛要与我抗争到底……顷刻间,我分明感到手指间那股生命的力量,它虽不是很强大,但那种矢志不渝的决心和意志深深震撼了我。我的手开始颤抖,变得无力。我明白,这样僵持下去,我只能得到一只死蝶,一只没有生机与活力的枯蝶。
我终于投降了。与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喜爱的小生命如此饱受煎熬与折磨,不如就此放手,让它回归自然,去寻回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于是我手指一松,彩蝶便倏地从我的指间飞出,缓缓地飞向花丛。
放手的瞬间,我心里多了些释然,少了些沉重。那一刻,我似乎真的看到了彩蝶重获自由的愉悦与欢欣。仔细想来,其实世间的每一个生命体,无论它多么小,都有自己的意念和生活方式,由此迸发出的执著和坚韧程度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渐渐地,我意识到,我只能对我所珍爱的彩蝶放手。如果我抓住它,攥紧了它,那么适得其反,我就会为此失去我想要得到的;如果我企图改变它,便剥夺了它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如果我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它,便破坏了它对自己价值的实现。即使是出于善意或珍视,那种占有欲都无时无刻不发生着限制和伤害的作用。彩蝶并不是我的观赏品,它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有自我生存的空间,它喜欢花丛。既然我珍视它,爱护它,就更不应该约束它的自由,不应该强迫它。对它放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有一种爱叫放手。如果你攥紧了你的珍爱,那么朋友,请放手吧,还它自由,让它与你同行。那绝不是一种怯懦与无能,而是一种洒脱与豁达,一种超凡绝尘的爱与心境。
25、第二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26、仔细阅读第三段,说说是什么原因使“我”的手“开始颤抖,变得无力”。 (2分)
27、放手的瞬间,我心里多了些释然,少了些沉重”,你是如何理解这份心境的?(2分)
28、仔细体会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内涵,发挥想像,描写出一个生命体(彩蝶除外)是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顽强求生的。(想像合理,语言要生动)(2分)
28、“有一种爱叫放手”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要陈述一下对这句话的感受。(2分)
四、作文(30分)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你在学习与生活中有哪些新的发现?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春天的故事
要求:(1)要有一定的深意
(2)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25分)
1铤 鼎 锲(3分)2、C 3、 D 4、B 5、买 有余 粗略地阅读 6、关羽 7、①明月来相照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 ③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愿驰千里足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8略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9.并自为其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0.①属于 ②曾经 ③完成 ④写
11.D 12.B 13.C 14.①让他作诗,(他的才能)已经不能和从前的传闻相当了 ②现在那些没有天赋,本来就是平常人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岂不是比平常人还不如了15.其一,或以钱币乞之;其二,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6.后天教育对一个人的成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7少年时 就 吃 用,拿 有时 18、B 19、揭示主题,(点明中心)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20、(2分)第一眼看到的是“乡土”;乡土的一草一木都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在乡土中体会了爱;邻里乡亲早晚相见,呼吸同一空气,濡染同一风习。
21、(2分)有的是为了追求理想、荣誉,开创事业;有的是为了闯世界;有的是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让我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2、(2分)放在浪荡乾坤的前面。
23、(2分)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主题,深化了层次,乡土情绪更加突出。
24、(2分)( C ) ( A )
25、比喻、夸张, 生动地表现了“我”如愿以偿后的兴奋与惬意的心情。
26、是彩碟生命的力量深深地震撼了“我”(彩碟矢志不渝的决心和意志深深震撼了“我”(如果只答出 生命的力量,或矢志不渝的决心和意志只得1分)
27、因为“我”让自己喜爱的小生命在手中“饱受煎熬与折磨”,我不忍心看着它受到折磨,所以很“沉重”,让它重新获得自由,回归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所以多了些“释然”。(或抄写文中“与其……不如……”句,也可得2分,只解释“多了些释然”或“少了些沉重”的,只给1分)
28、只要能清楚地写出生命体在特定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的情景的,就可得2分,但不可以再写彩碟的事。
29、如:长辈的溺爱,老师的过分管教,束缚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只要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2分 (61.183.62.106)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下一篇:
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七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