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03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3]
广东梅县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广东梅县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命题老师:王金祥 审核老师:谢荣华
(20120822)
本试卷共六道大题, 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必须使用黑色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作文纸交回。请监考老师把答题卷和作文纸分开装订。
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诽谤/傍晚 供认/供不应求 模棱两可/装模作样
B.绯红/扉页 茁壮/弄巧成拙 签订契约/锲而不舍
C.省亲/反省 强制/强词夺理 塞翁失马/闭门塞听
D.偌大/诺言 宁愿/息事宁人 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答案】D【A.bàng|gòng gōng|mó mú;B. Fēi|zhuó zhuō|qì qiè;C. Xǐng|qiáng qiǎng|sài sè;D. ruò nuò|nìng níng|jiān jiàn】
⒉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每到“3•15”,广大消费者都有一腔“冤屈”要述说、投诉。当下的消费维权生态和现实图景不容乐观,这是无庸置喙的。尚且不论现有的消费维权法规是否完善,单说不少地方相关执法部门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的不诉不理,甚至沆瀣一气、为虎作伥,已使消费者消费维权程序烦琐劳神费时、成本高企,维权之艰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可以说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A.无庸置喙 B.尚且 C.为虎作伥 D.当务之急
【答案】C(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A项无庸置喙:喙,嘴;不容许插嘴,指不让人有说话的机会。此处应用“无庸置疑”。B项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往往用“何况”呼应,表递进。此处应用“姑且”或“暂且”。D项的“当务之急”本身意思就是指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和“目前的”重复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B.校园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协调,科学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使大学生感受到文化力量和大学生活的和谐。
C.“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答案】A(B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项句式杂糅,应改为“靠的是……共同奋斗”或“是……所取得的”。D项表意不明,语句中无法确定究竟是王冰的观点值得商榷,还是赵亮的观点值得商榷。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


浏览完整试题⒋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
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
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漩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
【答案】A (按空间顺序,由天空到地面排列。另外,题中文字的基调是清新浪漫的,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的基调与之相符。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小题。(22分)
尚志斋说
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逾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 苟 不 立 虽 细 微 之 事 犹 无 可 成 之 理 况 为 学 之 大 乎 昔 者 夫 子 以 生 知 天 纵 之 资 其 始 学 也 犹 必 曰 志 况 吾 党 小 子 之 至 愚 极 困 者 乎 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 ① 正鹄:靶心。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良尔弓 良:优良
B.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 偶:配偶,伴侣
C.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 穷:推究
D.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尚:高尚
【答案】C(A“使……优良;B朋友;D崇尚,重视。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⒍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况乎弛焉以嬉      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
B.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
C.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 志不为慑
D.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 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
【答案】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语气词;C介词,替/介词,表被动;D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本题重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
⒎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明作者认为为学“尚志”重要性的一组是
①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
②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
③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
④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⑤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⑥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答案】B(①是说明射箭中正鹄的过程;④是作者的引证;⑥说明题书斋名的原因。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⒏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阐述了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用来比喻做学问时目标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恰当、直截、鲜明。
B.文章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只要立志了,就会拥有众多的朋友。
C.本文通篇以尚志为中心,取譬设喻,从正面论证,阐述了“尚志”的重要和“有志者者事竟成”的道理。
D.本文是作者应大司寇的上客开封人黄先生的请求,为其题写书斋名,并赠言相勉而作。
【答案】A(B立志与交友的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C应为“正反论证”;D应是“应弟子黄济也之请”而作。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
⒐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4分)
志 苟 不 立 虽 细 微 之 事 犹 无 可 成 之 理 况 为 学 之 大 乎 昔 者 夫 子 以 生 知 天 纵 之 资 其 始 学 也 犹 必 曰 志 况 吾 党 小 子 之 至 愚 极 困 者 乎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


② 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


【答案】(10分)⑴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每错两处扣1分。共4分。)
⑵①善于学习的人,如果知道了这个道理,恐怕也可以凭借这个道理稍稍警戒自己吧?(得分点:“苟”、“其……乎”句式各1分,大意1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②平时闲居没有事情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懈怠。(“平居”、“未尝”、“慢”各1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参考译文】
(你们)曾经见过射箭吗?箭靶的中心,是射箭的人的目标。于是要使你的弓好,使你的箭直,养好你的精神,蓄积你的力量,使你的身姿正.遵守你的射箭方法,来面临箭靶。拉弓一定要拉圆,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果决,求得射中箭靶中心就可以了。如果不设立箭靶,就没有专一的志向目标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强大的力量,茫然的你将要施箭何处呢?况且对于那些以松弛弓箭来嬉游,漫不经心地射箭,起初没有固定目标,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君子与他断绝往来,不和他结为朋友,因为他们没有志向。善于学习的人,如果知道了这个道理,恐怕也可以凭借这个道理稍稍警戒自己吧?


展开余下试题治学的人想要达到圣贤的境界,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心一样。不把圣贤当作标准来学习的人,就和不设置靶心而射箭的人一样。没有固定的志向,就像在海洋里前行,没有固定的去处,他们不沦为庸人的很少!这是立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有了方向以后,就追求如何到达目标的方法,不是特别有志向的人不能做到。所以拜师、交友,读书、研究事理,都是追求达到目的的途径。平时闲居没有事情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懈怠;待人接物的时候,这样的志向也不曾杂乱;安逸舒适的时候,志向不被丧失;患难忧虑的时候,志向不被困顿胁迫;一定要求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才罢了。这就是立志始终不可改变啊。
因此如果立下志向,就算志向是做到圣人也是可以实现的。古人说过:“有志者,事竟成。”又说:“立志不变,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立志,就算细小的事,也没有成功的道理,何况做学问这么大的事呢?从前孔子凭着生而通晓的天才资质,开始求学的时候,还一定要立志,更何况我们愚昧至极的人呢?我们不能不把立志作为最重要、紧迫的事情,确实是这样啊。
如今大司寇的上客开封人黄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温和但有限制,严格但没隔阂。曾经让他的儿子黄济也跟从我学习,黄济也请求我给他的书斋题字来勉励自己,因此我给他写了“尚志”两个字送给他。有一天他暂时回到家乡,又来我这里求一篇说。我挥笔写出我想说的话,不感到黄济也的要求很厌烦。黄济也还要想想(怎么)立志吧!
⒑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⑴这首诗歌中“湿”、“满”用得很好,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答案】(7分)⑴ “湿”字描写菊花花瓣缀满露珠,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的神态。“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菊花幽幽清香。 一“湿”一“满”写出了菊花高洁的神韵风采。(分析“湿”“满”各1分,总写菊花特点1分。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能力。)
⑵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4分)

【前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后两句以对比手法写池岸边的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全诗以菊花喻人,赋予菊花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结合诗句分析2分,“高洁”品质的概括2分。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⒒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⑵燕赵之收藏, ,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杜牧《阿房宫赋》)
⑶ ,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⑷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杜牧《赤壁》)
【答案】(6分) ⑴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⑵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⑶苟以天下之大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⑷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对1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4题都答的,按前3题给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1978年,我16岁,正当少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人一辈子的。所以,例如浮士德的永恒冲动,曼弗雷德的孤高厌世,还有哈姆莱特的不断怀疑与反省,成为我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我还非常想做文化基督山或社会罗宾汉,那种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的隐在冲动,是我30岁上起兴做游侠史研究的重要原因。
  当然,那样年代中的成长并不轻松。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贫瘠,都使人脆弱而易感。读书无疑加重了这种感触的分量。但当时的感觉,生命本来就需要伤感的滋养。这样认知着,当读到《呼啸山庄》,自然就有一种直想坐起的激动。其他如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深重叹息,读《德伯家的苔丝》的温暖记忆,都构成了个人宝贵的经验。当时,那种情绪转换带出的刺激与快感,尤难言宣。
  今天的孩子,二十多岁了,通常还幼稚率薄,听说狄更斯们可以为一个街区的拐角写几千字,就问:如此虚张声势,有什么意思?还有,像罗曼•罗兰,让克利斯朵夫与安多纳德错失在两列相向而开的火车上,一如自己玩剩下的小把戏,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创意的安排呀。但我要告诉他们,自己读到这些地方,就直想着欲添清泪,成其潺湲,甚至还幻想过独占这轻轻一声,与之相视莫逆。
  我已经不知道,对伟大的作家不总站在人类的经验之外审视人生,还站在人类的知觉之上悲悯人生,今天的孩子能体认多少。结果自然是糟糕的,许多人除了在中学课本上读过一些经典(通常是快读速读),在电视上看过一些经典(通常是戏说歪说),再没有开卷有益的经历。杜威比读书为探险,法朗士比读书为壮游,都是指书能丰富人的灵魂说的,但他们只拿它作消闲。孟德斯鸠说,读书可以将生活中的厌烦时刻变成美好的时光,他们把它全都变成了游戏的时光。以至于开目仅能上网,伸纸不能修函。欲传达一己曲曲心事,就只能借助于流行语火星文通俗歌曲广告词了。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将要到来的结果会如何的更加糟糕。那种情感的均质化与粗鄙化,或者均质的粗鄙化带来的认知的浅表,已经凸显了一个时代思想的贫薄与文化的匮乏。这种贫薄与匮乏,是必定会阻碍和延缓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的。
  该如何告诉他们,快乐满足的仅是感官,经典满足的才是心灵?尤其重要的,该如何使他们也有这种体验,说每次与经典相遇,其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如法国作家尤瑟纳尔所说,“它们”就是“我们真正的出生地”。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只有与书相视莫逆,才能让人经历劫难之时,既听得到绝望的呼喊,又看得到受苦的灵魂;既体认得到方死的夙愿,复更瞩望于未生的希望。但丁《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说:“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许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过迷失,借助于种种外力的帮助,最终都走了出来。但在我,读《神曲》本身,就是走出迷途的最好方法。因为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
⒓下列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年轻时想做“文化基度山或社会罗宾汉”,意思是希望像基督山或罗宾汉一样用侠义手段去改造.拯救文化或社会。
 B.读书可以弥补物质上的匮乏,让人忘怀忧喜,超然物外。
 C.“与之相视莫逆”意思是与书成为相互帮助、不离不弃的朋友。
 D.伟大作家的经典创造因缺乏普适性,使孩子们难以走近。
 E.书是“我们真正的出生地”,是就经典的启蒙意义而言。
【答案】A E(B.文中没有“弥补物质上的匮乏”的意思。C.文中没有“相互帮助”的意思。D.不是经典缺乏普适性,而是现在的孩子们只拿它作消闲,才“难以走近”。本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⒔下面对“阻碍和延缓一个民族的心智成熟”的“这种贫薄与匮乏”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的孩子即使读过一些经典也通常是快读速读一些中学课本上的“经典”。
 B.今天的孩子即使读过一些经典也通常是在电视上看过一些“戏说歪说”的经典。
 C.今天的孩子把读书的时光全都变成了游戏的时光。
 D.今天的孩子均质的粗鄙化带来了认知的浅表化。
 
【答案】D(D.这是思想贫薄与匮乏的具体表现形式而非原因。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⒕依据本文,概括阅读经典的作用。(3分)



【答案】增加情感体验,丰富人生阅历,美化生活,陶冶性灵,开启思想智慧等。(每点1分,只要概括三层意思即可得满分)(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内容要点的能力。)
⒖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5分)


【答案】⑴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阅读就是阅世,书生活就是真生活(或阅读经典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2分)⑵本文综合运用了例证(引证)和对比论证。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亲身经历,以及杜威、法朗士等名人开卷有益的体会,与今天青少年缺少经典阅读的现状进行对比,指出其将带来的恶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阅读经典的作用,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2分)(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15分)
窗外人生 王呈伟
①窗子里的人喜欢向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四季而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波秋水,看雨飘落,路上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②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种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是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种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③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的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正气被唐人尽收眼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上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的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来人满面含羞。
④宋人的天地似乎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鉴赏。“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经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方的目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颗敏感的心,从“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依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直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龙成凤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⑤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的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之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的更加率性,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中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够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蘸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⑥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紧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16.第5自然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答案】曹雪芹走出书斋,在广阔的天地间审视封建社会,他的小说反映了封建王朝兴衰成败的发展轨迹,融汇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注意突出“天窗”“沧海桑田”“风花雪月”的比喻意味)。(意思对即给分,4分)
17.临窗极目,“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唐人、宋人、清人临窗的气度。(每点不得超过12个字)(6分)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梅县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