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68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8]
广东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上)初三级中段检测语文
广东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上)初三级中段检测
语 文
命题:初三语文备课组 审定:陈全方 校对:陈铿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学号。
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6小题,共19分)
1.下列词语积累表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序号 词语
A 喑(yīn)哑 狡黠(xié) 一杯(póu)黄土 重蹈履辙(zhé)
B 陨(yǔn)落 宽恕(shù) 恪(kè)尽职守 咬文嚼(jiáo)字
C 诘难(nàn) 惩(chěng)罚 无与纶(lún)比 根深谛(dì)固
D 脊(jí)梁 诓(kuàng)骗 强聒(guō)不舍 吹毛求庛(c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 许多家长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 这位摄影大师极善于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 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甲型H1N1流感时期,要积极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
B.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C.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D.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缓解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对于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到底是参加奥数训练班呢?还是参加奥英训练班?
B.她的书橱里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朝花名拾》、《童年》……等名著。
C.一进校门,我们就看见了“省实因文明而闻名”的横幅标语。
D.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小沈阳、丫蛋以及《星光大道》的著名主持人毕福剑联合演出的小品“不差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6.请对下面几则材料进行探究,把你的发现写下来。(4分)
材料一:纽可伦发明了抽水式汽轮机;瓦特研究了纽可伦的发明,但没有沿着他的这条路往下走,而发明了热蒸汽机;狄塞尔研究了瓦特的外燃机原理,也没有沿着瓦特的思路研究下去,而发明了内燃柴油机。
浏览完整试题
材料二: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牛顿的一生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光学环、光微粒说、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他花了10年时间来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
材料三: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发现一:
发现二:
二、古诗文积累(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长江不尽滚滚流。
B.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D.池上碧苔一两点,叶底黄鹂三四声。
E.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F.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③ ,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 ,人际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4分)
①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有四个字成了后来中国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蕴含这一美学追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5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3)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6 分)
三、古诗文阅读(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出师表》的选段,完成9~11题。(9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B.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C.遂许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许寡人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以光先帝遗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2分)
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首句中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阕出猎的场面中就刻画出一个意气风发的人物形象。请联系词句说说他“狂”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到了“酒”,请简要说出作者在词中借酒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10小题,共4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4题。(6分)
能源新方向——细菌产石油
最近,美国科学家在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粉红色的霉菌。这种霉菌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可以让植物枝叶发酵,转化为燃烧值特别高的柴油气。这个发现为植物能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是科学家在寻找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发现。
在目前能源逐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可再生能源是各国科学家正在探索的事情,其中植物能源大受欢迎。因为植物可以再生,利用植物的枝叶生产能源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在2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植物发酵可以产生燃烧性气体,这种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俗称“沼气”。
展开余下试题
然而,沼气的密度小、燃烧值低,因此不是很理想的燃料。于是,科学家希望能够从植物废料中提取到更好的燃料。美国科学家加里·斯特贝尔就找到了这样一种原料,他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粉红粘帚霉,这种霉菌寄生在心叶船形果木树的树干上,会产生气体,而这些气体可以消灭附近的其他真菌,让它独享植物枝干的美食。斯特贝尔希望弄清楚这些气体为何可以作为粉红粘帚霉的武器,结果发现这些气体不过是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可让其他真菌窒息而死。
斯特贝尔等人在实验室内检验粉红粘帚霉的性能,用以燕麦为基础的果冻和纤维素培养它们。研究人员利用抽风机把粉红粘帚霉排出的气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如燃烧值很高的辛烷。与现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燃料工厂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这种气体燃烧效果更好。这个发现让斯特贝尔十分惊喜,他说:“地球上还没其他已知生物能让植物发酵出柴油气,这种气体混合物可以驱动发动机,直接作为机械的燃料。”
更令人振奋的是,粉红粘帚霉可以生长在纤维素上。目前,植物能源科学家要攻克的难题就是怎样利用植物的纤维素,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但是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都特别难分解。但是有人认为通过粉红粘帚霉对纤维素进行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现成的柴油气。但还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证实此想法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将做更大规模的测试,进行发酵后让此真菌产生足够多的柴油气来驱动一台小发动机。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利用这种方法来扩大生产柴油气就变得可行了。
现在许多工厂用粮食而不是用植物废料来生产燃料,原因是植物废料中的纤维素难以分解。于是很多人反对植物燃料。如果广泛用粉红粘帚霉发酵本地植物废料,就可以摆脱植物燃料工厂用粮食作原料的困境。斯特贝尔还发现,粉红粘帚霉含有独特的基因,能生产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因此,如果可以把这种基因转移到其他微生物的体内,让其他微生物也能分解纤维素产生柴油气,这样就可以有效扩大能源工厂的规模。
斯特贝尔的研究还有可能揭开石油形成之谜,传统石油形成理论认为,石油是植物被埋在地下,在地壳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根据斯特贝尔的研究,粉红粘帚霉或其他微生物很可能在石油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知识窗》,2009年4期 有删改)
13.下面不属于“粉红粘帚霉”的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粉红粘帚霉可以让植物枝叶发酵,转化为燃烧值特别高的柴油气。
B.粉红粘帚霉产生的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是它战胜其他真菌的武器。
C.粉红粘帚霉分解植物纤维产生的气体富含辛烷。
D.粉红粘帚霉含有能分解植物纤维素并且可以成功转移到其他微生物体内的独特基因。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粉红粘帚霉排出的气体混合物可以直接驱动发动机,成为了机械的主要燃料。
B.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难以分解植物纤维素中的碳氢化合物。
C.许多人反对植物燃料是因为现在植物燃料工厂的原料大多为粮食。
D.深层油田是被埋在地下的植物在地壳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10分)
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停留于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去学习是不行的。
③“仰而思”,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正真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④孔子曾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孔子这句话精辟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5.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列举的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论据不能论证“俯而学与仰而思”的学习研究态度的两项是( )( )(4分)
A.李时珍白天深山采药,晚上对每一颗药草研究得非常深入、细致,历经19年完成《本草纲目》的著述。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D.在近20年的漫长岁月中,爱德华·琴纳在前人研究在基础上经过反反复复的实验研究﹑实践,坚持不懈,最后终于取得天花接种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的成功。
E.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学习知识,更多地要从书本中学习前人的理论。
F.达尔文在航行期间对所见生物与化石的地理分布感到困惑,达尔文开始对物种转变进行研究,并且在1838年得出了他的自然选择理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4分)
转 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展开余下试题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4月上,有改动)
18.整体感知——通读文章,完成以下两个小题(6分):
(1)联系全文,说说题目“转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
(2)请找出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的一句话抄写在下边的横线上。(2分)
19.归纳概括——全文围绕“转身”行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6分)
20.品读赏析——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④段开头对“秦岭深处”一段山路环境的描写,暗示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得“秦岭女孩”“脸上满是羞涩”。
C.从第⑤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对于老年人,即使是可能擦肩而过的乞丐,也应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关爱。
D.第⑦段开头两句“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运用了夸张、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萌生的惆怅。
21.深入探究——本文在选用时对李汉荣的原文进行了改动,删除了下述段落。这段话原是放在②③段之间的。你赞成将它删除吗?请联系上下文发表自己的看法,理由一定要充分(4分)。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高。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老者不见了,这是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一转身,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向何方。
22.拓展延伸——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李汉荣以一颗敏感的心,捕捉“转身”之精彩瞬间,发掘出“转身”的深意。以下是我们初一以来读过的一些名篇佳作中涉及到的几个“转身”的片段,请你从它们(或其它你能联想到的作品)中任选一个进行思考,然后以“转身”为话题写一段感悟在后面的横线上(5分)。
①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都德《最后一课》)
②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③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
上一篇:
县三中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月考试卷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实验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