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47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0]
成都市六校联考高二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成都市六校联考高二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试卷说明:
请将1-4题, 9-14题涂在机读卡相应位置,其它题的答案请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盥洗(ɡuàn) 戳穿(chuō) 两靥(yè) 敛声屏气(bǐnɡ)
B.悚然(sǒnɡ) 执拗(niù) 间或(jiàn) 瘦削不堪(xiāo)
C.谬种(miù) 炮烙(pào luò) 搭讪(shàn) 咬文嚼字(jiáo)
D.抚膺(yīng)锦瑟(sè) 吮血(shǔn) 遂心(suí)
2. 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咨嗟 迷罔 漂伦 飞湍瀑流争渲豗
B. 放诞 草窠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C. 懵懂 俨然 榫头 间关莺语花底滑
D. 潦倒 杜撰 脉博 艰难苦恨繁双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B.他说年轻时也曾“轻狂”过,少不更事的他棱角很多,看不惯很多事情;而现在自己可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都多了份泰然。
C.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D.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B.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C.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国际上许多有眼光的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D.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5. (1)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2) ,生长明妃尚有村。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____________,只有年年鸿雁飞。
(6)或因寄所托, 。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4分)
6.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7.“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2分)
浏览完整试题
《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4分)
8. 我们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从中国诗人诗作中选材,仿造例句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4分)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沦落的无奈。
仿句:
二、阅读与鉴赏(共5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9.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10.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可能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翻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缙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展开余下试题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左右复问 辟:使……避开
B.苟有过,盍不早正 盍:何
C.泾卒固悖慢 悖:谬误
D.宿以老,数乞谢事 事:事情
13.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宿疑而讯之 ②拔剑撞而破之
B.①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 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①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 ②歌以赠之
D.①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宿在担任湖州知府时,前任太守花钱大兴学校,待其离任时,一些官员又“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胡宿毫不留情地进行责备。
B.胡宿在做宣州通判时,有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的案件,经过他单独而仔细地审问,终于弄清事情的真相,使这一冤案水落石出。
C.对于“北方”、“捕鱼伐苇”、“侵诬尺寸”引发的争端,胡宿主张“外和”,不必动用军事力量,必要时让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申明即可。
D.在处理泾州卒欲作乱一案中,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当面对胡宿义正词严的告白时,包拯就将相关官吏赶走了事,免得授人以柄。
15.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4分)
译文
(2)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4分)
译文: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译文:
(三)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回答16—17题。(7分)
易水怀古
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易水怀古
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16. 请说明贾诗的尾联和马诗结尾句使用的抒情手法有何不同。(3分)
17.请结合诗句说明两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4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8—21题(22分)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B.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C.“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D.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E.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展开余下试题
19.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主人公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20.小说在第④段和第⑥段中两次写到妻子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情节结构、艺术手法、主题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对小说进行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0分)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件雨衣。爸爸将雨衣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成都市六校联考高二第三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高二)第三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削xuē。C项炮páo。D项遂心suì。
2.D 【解析】 A.罔-惘 伦-沦 渲-喧 B.潇---萧C.全对D.博—搏 双—霜
3.A【解析】A应为:不由自主 D.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4.C.【解析】A.句式杂糅,“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B.“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搭配不当。D.语序不对,应是“设计、建造”
5.略
6.(1)“光临”改为“回到” (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其他意思相近也可) (3)“高足”改为“学生” (4)“欣赏”改为“高兴”
7.林黛玉,贾宝玉 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8.参考:(1) 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2) 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9. D【解析】D“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是推测不是肯定。题干的“渐渐不再流行”过于绝对。
10.C【解析】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
11.B【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B项中的“这”指代内容不当。
12.D(事,职务,官位)
13.A(表示承接;B动词,到;助词,“的”; C原因;目的;D在;表比较)
14.D(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不对,包拯是想袒护相关官吏的;赶走了事不对,而是立即对相关官吏作出处理。)
15(1)(你们)却暗中围观,等待他离开就指责他,这难道是古人想批评指责人的意思吗?(阴拱以观,暗中围观;1分。俟,等待;1分。谤,指责;1分。大意1分)
(2)忧患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地方,生于人们不重视的地方。(得分点:之,用在主谓之间,忧患之来,译成忧患来的时候;1分。隐微,隐蔽细小的地方;1分。忽,不重视的地方;1分,大意1分)
(3)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备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得分点:既:已经,1分;其:自己1分;译对大意1分。
12.【参考译文】
胡宿,字武平,是常州晋陵人胡宿为人清廉谨慎,忠诚朴实,内刚外柔考中进士,担任扬子县尉县内发大水,老百姓被淹,县令不能救援,而胡宿率领公家以及私人的船只施以援救,使数千人活了下来因为这件事,有人推荐他担任馆阁校勘,又升任为集贤校理担任宣州通判时,有一个杀人的囚犯,将要处以死罪,胡宿对案件有怀疑而审问他,囚犯害怕遭受杖刑而不敢讲话胡宿就支开身旁的人再问他,过了很长时间囚犯才说:“早晨我准备到田里去,县里的差人就把我绑起来送到官府,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胡宿就调出案卷细细审阅,研究他原来的供词,原来是一个妇女与她的姘头一起杀害了自己的丈夫,却抓住了一个平民来告状。
胡宿担任湖州太守,前任太守滕宗谅大力兴办学校,花费钱财几十万,宗谅离职后,通判、部属都一起怀疑他的动机,认为是欺诈,不肯把这件事写入州志胡宿讥诮他们说:“各位先生们协助滕侯很长时间了,如果他有过错,为何不及早纠正呢?却暗中围观,等待他离开就指责他,这难道是古人想批评指责人的意思吗?”于是在座的那些议论的人都非常惭愧而道歉这以后湖州的学校在东南一带最有名气,胡宿出的力最多他又带领百姓修筑了百里石塘,防止水患,老百姓称之为胡公塘,读书人为他修建了生祠。
唐介被贬到岭南,皇帝派遣朝中使护送他前往。胡宿说:“事情有不可预测之处,唐介如果不幸在半路上死了,那陛下就要承受杀了正直大臣的名声”。皇帝悟过来,派人追回了使者。
泾州的士兵因为军饷不能按时发给,放出难听的话,并且想扇动作乱,事情发生后交给法律处理,朝廷命令弹劾三司的官员三司指使包拯袒护不弹劾胡宿说:“泾州的士兵固然犯了法,然而应当发给他们的军饷,超过了八十五天不给,负责发放军饷的官员怎能没有罪呢?包拯不知道自省,公然抗拒命令,纲纪更被荒废了”包拯害怕了,马上就弹劾了有关官员。
胡宿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曾亮任雄州太守,赵滋专门负责管理界河事务胡宿上奏英宗说:“忧患一来的时候,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的地方,产生在人们不太重视的地方。自从赵滋担任守边官员,北地人捕鱼伐苇草,一概禁止,因此常
上一篇: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下一篇:
伦教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成都市六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