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7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2]
成都市三中高2015届半期考试题
高2015届半期考试题
高一语文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弄堂(lòng)游说(shuì)呻吟(shēn)桀骜不驯(ào)
B.犒劳(kào)浸渍(zhì)揩拭(kāi)殒身不恤(yǔn)
C.尸骸(hái)校样(jiào)削皮(xuē)目眦尽裂(zì)
D.端倪(ní)悲恸(tòng)门闩(shān)长歌当哭(dàng)
1. A【B. 浸渍,zì;C. 削皮,xiāo ;D. 门闩,shuā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寥廓 笙箫 慰籍 黯然泪下
B.苍茫 漫溯 装帧 永保青春
C.偏坦 针砭 纽扣 毛骨悚然
D.烦琐 喋血 踌躇 张灯结彩
2. D【A.慰藉;B.永葆青春;C. 偏袒】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联赛已经进入到图穷匕见的阶段,各种温情和貌似温情已成为过去时,一切开始变得赤裸裸。
B.北京的大学生们纷纷集议,发动救国运动,保全青岛领土。游行的学生只打卖国贼,对非亲日派都秋毫无犯。
C.红的屋顶,尖的屋脊,浓荫茂密的花园,鳞次栉比地散落在一个个柔和的山岗下,倒映在灰绿色的莱茵河里。
D.白岩松作客金沙讲坛,以冷峻的幽默、果断的批驳、放松的闲聊,给了成都市民一个特殊的看世界角度。
3. A【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秋毫无犯:指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作客:寄居在他乡,即远离自己的家乡,在别处工作、学习、生活。】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诗人非常善于用朴实的语言来绘景写情,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全诗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B.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C.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到每盎司290美元以上,直逼“9.11”事件时创下的历史高位。
D.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4.A【B句式杂糅 C不合逻辑 D多重否定不当】
(二)(13分)
5. 从汉字字形观察,“本”字是指事字,原是 ▲ 的意思。“祝”是会意字,本意和 ▲ 有关。(2分)
5.(2分)树根(1分) 祭祀(1分)
6. (5分)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公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民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是
6.(5分)中秋节是农历8月15日,月亮最圆最亮,人们最易思乡念亲、期盼团圆的传统节日。(“时间”、“月亮特点”、“人们感情”、“传统节日”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不是单句则该题不得分)。
7. 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不合乎对联要求的地方,在不增减文字的前提下,请调整顺序,使其合乎对联的要求。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浏览完整试题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改后的对联: ▲
7.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3分)
8. 请阅读下面的新闻素材,写一则不少于50字的新闻点评。(4分)
2010年8月8日 ,“中国达人秀”的节目现场,当两只袖管空空的刘伟走向舞台中央的钢琴时,没有人能想象得到,他接下来要怎样完成弹奏。但是,当他坐上特制的琴凳,10只脚趾在琴键上灵活地跳跃,优美的旋律缓缓从他的脚下流出时,所有人都震惊了。
对于刘伟的表现,评委高晓松用“匪夷所思”来形容:“我们用手弹钢琴都要练习很多年,何况你用脚!”伊能静更是感动到泣不成声,她说自己看到了真正的达人:“真正的达人是用生命展示才华的人。”
面对评委的盛赞和观众如雷的掌声,刘伟只说了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答: ▲
8.(4分)参考示例:生命的精彩演绎在于对自我极限的不断超越。因为这份超越,刘伟完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用双脚弹奏钢琴;因为这份超越,刘伟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为绚烂的美丽。如果我们要追寻自我生命的价值,又何尝不能从中获得启迪,选择一种绽放自我生命的方式而活着呢?(观点明确计1分,阐释清楚计3分)
(三) (6分)名篇名句
9.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 ,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3)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4)(1)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 。
(徐志摩《再别康桥》)
(5)真的猛士, ▲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9.(1) 万类霜天竞自由(2) 复为慷慨羽声(3) 到了颓圮的篱墙(4)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二、阅读与鉴赏(5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穆公访诸蹇叔 诸:兼词,之于
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悖:错误
C.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中:符合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管:钥匙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吾其还也 其谁不知
D.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杞子作为秦国驻防在郑国的将领,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建议穆公里应外合消灭郑国,得到了穆公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
B.蹇叔认为,千里奔袭,容易泄漏消息,疲惫之师也难以取胜,指出师出必败,并预测出遭晋军伏击战败的地点,然而秦穆公利令智昏,坚持进军郑国。
C.吕祖谦认为,当年秦穆公为了与郑国结盟甚至不惜和晋国把关系闹僵,而现在又对郑国发动战争,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本质相同,那就是出于对秦国利益的考虑。
D.吕祖谦指出,秦穆公是个利欲熏心的政治野心家,一旦有人开出比烛之武更诱人的条件,他就会立刻和烛之武翻脸断交,全然不顾两人多年的交情。
(请将10-12题的答案选项按序号填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
(一)10.B悖:叛逆 11.C (A微 要没有 B以 连词,表目的C其 副词 表示祈使;副词 表示诘问 D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12.D(吕祖谦没有指出秦穆公是个利欲熏心的政治野心家。)
【参考译文】: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扬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 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军于是向东进发。


展开余下试题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人名)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料想秦穆公还会翻脸去谋取那种利益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郄。”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南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②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朝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连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爿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巨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成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I}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生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袁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刽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问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④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谍!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请将13、14题的答案选项按序号填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意:料想
B.杀人如不能举 举:例举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
D.会其怒,不敢献 会:恰巧
13. B(举:尽)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组是()(3分)
A.常以身翼蔽沛公 丹不忍以己之私
B.因招樊哙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
C.公为我献之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公乃入 臣乃得以报太子
14. D【才;A.用/因;B.趁机/依靠;C.替/给予】
1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5分)
译文: ▲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分)
译文: ▲
15.(1)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大意3分,“目”“三”各一分)(2)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大意2分,“细谨”“辞”“刀俎”各1分)
16.选文第④段结尾范增的“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一句,实际是作者对项羽失败命运的形象阐释。历史上对项羽的失败历来众说纷纭,请结合文章和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7.你认为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比喻什么?(4分)

17.“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息的含意。
18.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8.表达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坚强信念。
(四)(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怀念鲁迅先生
巴金
四十五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决不忘记先生:”可是四十五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
四十五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和一个秋天的清晨,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里我爸爸疤站在先 生灵柩前,透过半截玻璃棺盖,望着先生的慈祥的面颜,紧闭的双眼,浓黑的唇髭。先生好像在安睡。四周都是用鲜花扎的花圈和花篮,没有一点干扰,先生睡在香花丛中:两次我都注视了四五分钟,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看见先生在微笑。我想,要是先生睁开眼睛坐起来又怎么样呢?我多么希望先生活起来啊!
四十五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不管我忘记还是不忘记,我总觉得先生一直睁着眼睛在望我。
我还记得在乌云盖天的日子,在人兽不分的日子,有人把鲁迅先生奉为神明.有人把他的片语只字当成符咒;他的著作被人断章取义、用来打人,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己”们作为装饰品。在香火烧得很旺、咒语念得很响的时候,我早已被打成“反动权威”,做了先生的“死敌”,连纪念先生的权利也给剥夺了。可是我会想到我所接触过的鲁迅先生:在那个秋天的下午我向他告了别。我同七八千群众伴送他到墓地。在暮色苍茫中我看见覆盖着“民族魂”旗子的棺木下沉到墓穴里。在“牛棚”的一个角落,我又看见了他,他并没有改变,还是那样一个和蔼可亲的小小老头子,一个没有派头、没有架子、没有官气的普通人;我想的还是从前的事情,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


展开余下试题我当时不过是一个青年作家。我第一次编辑一套《文学丛刊》,见到先生向他约稿,他一口答应,过两天就叫人带来口信,让我把他正在写作的短篇集《故事新编》收进去。《丛刊》第一集编成,出版社刊登广告介绍内容,最后附带一句:全书在春节前出齐。先生很快地把稿子送来了,他对人说:他们要赶时间,我不能耽误他们(大意)。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拿起笔并不感到它有多么重,我写只是为了倾吐个人的爱憎。可是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我才逐渐明白:用笔作战不是简单的事情。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在他,写作和生活是一致的,作家和人是一致的,人品和文品是分不开的。他写的全是讲真话的书。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进步。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的每篇文章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的确是把心交给读者的。我第一次看见他,并不感觉到拘束,他的眼光,他的微笑都叫我放心。
“忘记我!”这个熟悉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来,它有时温和有时严厉。我又想起四十五年前的那个夜晚和那个清晨,还有自己说了多少遍的表示决心的一句话。说是“决不忘 记”,事实上我早已忘得千干净净了。但在静寂的灵堂上对着先生的遗体表示的决心却是抹 不掉的。我有时感觉到声音温和,仿佛自己受到了鼓励,我有时又感觉到声音严厉,那就是我借用先生的解剖刀来解剖自己的灵魂了。
二十五年前在上海迁葬先生的时候,我做过一个秋夜的梦,梦景至今十分鲜明:我又回到了万国殡仪馆的灵堂。虽然胶州路上殡仪馆已经不存在,但玻璃棺盖下面慈祥的面颜还很鲜明地现在我的眼前,印在我的心上。我看见先生的燃烧的心,我听见火热的语言:为了真理,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敢追求……(有删改)
1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我究竟记住哪些事情?(4分)

19.(1)万国殡仪馆为先生送行的情形(2)文革中先生被利用 (3)自己初次向先生约稿先生对自己的支持(4)走上工作岗位,先生及其作品对自己的影响 (每点1分,共4分)
20.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己”们作为装饰品。(2分)

(2)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2分)

20. (1)文革中, 鲁迅的名字或文章被居心险恶的人利用,抬高自己,打击报复他人。 (2分)(2)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充满了真诚,满含对他人、对民族深沉的爱,给人以指引的作用。(2分)
21.文章反复出现四十五年前送别先生的情形,有什么作用?(6分)

21. (1)贯穿全文,是文章的写作线索。(2分)(2)反复渲染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悼念之情。(2分)(3)突出了先生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影响。(2分)
2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求后人忘记自己?(6分)

22.先生一辈子反对神化,反对奴才,反对奴性,他不愿意把自己塑造成神,成为后人膜拜的对象,那只会培养出新的奴才,所以先生要求后人忘记自己。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你每天拥有新的东西,同时也必然失去一些东西,对于那些失去了的,你还愿意去寻找回来吗?”“假如你用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去寻找一样东西,却总是找不到,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在寻找的过程中,你有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体验吗?”……面对上述提问,相信每个人的回答是不一样的。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我们可能每一天都在寻找。对那些我们曾经拥有并非常珍惜的事物,我们甚至不惜用生命去寻找。从古至今,从小到大,寻找成了一种向往、一种呼唤、一种精神的回归。
请以“寻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题】以“寻找”为题写作,立意有高下之别。你可以“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也可以“寻找”一般的人,而这些是低层次意义上的“寻找”,它注重的是“寻找”的结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友情、亲情、真理、奥秘……它更多的是注重“寻找”的过程。对于那些具有美感和哲理的东西,我们也许能够找到,也许一时还找不到,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寻找”的本身就带着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境界。这才是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寻找”! (182.149.135.16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成都市三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