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139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9]
2010年秋九年级教学质量过程监测(六)
2010年秋九年级教学质量过程监测(六)
语 文
班级 学号 姓名
等级转换说明:
一、积累和运用(32%)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A.阳夏 (jiǎ ) 色挠(ráo) 倾颓(tuí) 行阵和睦(háng)
B.桓帝 (huán) 麾下(huī) 间令(jiàn) 宁有种乎(nìng )
C.崩殂 (cú) 羌管( jiāng) 度德(duō) 以头抢地(qiāng)
D.挟持 (xiá) 社稷(jì) 驽钝(nú) 陟罚臧否(pǐ)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3.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D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4、下列四组通假字解释中每组中有一个错误,请找出来在后面横线上改正(2%)
A、①是以先帝简拔(简通“拣”,挑拣) ②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表时间界限)
③寡人谕矣(谕通“喻”,告诉)          
B、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少) ②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
③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C、①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再加上)②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D、①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 ②轻寡人与(与通“欤”,表陈述语气)
③固以怪之矣(以 通“已”,已经)         
5、解释下列加点词并说明用法(4%)
A、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
B、此皆良实(《出师表》) 、
C、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
D、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A.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唐雎不辱使命》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文章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7.默写。(8%)
(1)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2)只恐双溪舴艋舟, 。(李清照《武陵春》)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明作者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
, , 。表明其年纪虽长,但壮心依旧的句子是 。 , !


浏览完整试题(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自己的雄心和报负的句子是:
, 。
(5)范仲淹《渔家傲》中抒发戍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情怀的句子是:
, 。
(6)《陈涉世家》中表明有志者的抱负并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名句是 !最能体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 !
(7)《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品格的句子是: , 。
8.对下列诗词语句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2%)
  A“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此词语言简洁,情意深远,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的形象。
  B“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句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流露出作者对久驻边地、怀念家乡的将士的深切同情。
  D“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表现了李清照已看破红尘。
9.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
10、能力拓展。(6%)
①《陈涉世家》开头同时列出陈胜、吴广二人的姓名、籍贯、表字,文中还写了二人合谋举事等内容,能否据此把本文看成是二人的合传,改名为《陈涉吴广世家》?


②学习完《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你一定了解了许多风流人物,请你用简洁的语句说说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的故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亲爱的同学,你想不想成为风流人物,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成为风流人物呢?(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28%)
(一)(8%)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颗颐!涉之为王沈沈者①!”……客出入愈益发舒②,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①颗颐!(kēyí)涉之为王沈沈者:啊哟?陈涉做大王真阔气啊! ②舒:放纵 ③颛:同“专”
1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2%)
⑴辍耕之垄上( ) ⑵怅恨久之( )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⑷之陈( )
12.翻译文中加线的两句话。(2%)


13.阅读〖甲〗文,说说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2%)

14.阅读〖乙〗文,简析陈涉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2%)

(二)(13%)
〖甲〗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5、比较阅读两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2%)
①甲文中的主要事件可用乙文中的“ ”这句话来概括。
②“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体现了诸葛亮一贯的外交政策,《隆中对》中有一句话可以为证: 。
③甲文中的“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的史实,乙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
④“寄臣以大事”、“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两文中的所谓“大事”指的是 。(用乙文原句回答)
16、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3%)
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 ②臣敢竭股肱之力( )
③以俟大举( ) ④夙夜忧叹( )
⑤当奖率三军( ) ⑥庶竭驽钝( )
1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2%)


展开余下试题咸决于亮 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此臣所以报先帝
咸来问讯 悉以咨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18、.翻译句子。(2%)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译文:
19、.问题探究。(4%)
①所选的两段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体现了诸葛亮的一片赤忱忠心。你认为选文中的哪些话最能体现他对刘备刘禅父子的忠心?


②仿照示例,取材课文(不限哪篇课文),任选一题,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文字,组成对联(对偶句)。示例:刘玄德茅庐求贤谋大事,诸葛亮隆中应对展才智。
(1)诸葛亮南阳躬耕享盛名, 。
(2)徐庶新野进言举卧龙, 。
(三)阅读《杜子谏楚庄王》,完成20—21题(7分)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①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智②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足乔③为盗④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杜子:楚臣姓杜者,一本作庄子。 ②智:见识。 ③庄足乔:战国时楚国农民起义领袖。 ④盗:古时对农民起义的蔑称,可译成“造反”。
2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2)杜子谏曰( )
  (3)政乱兵弱( ) (4)故知之难(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臣患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故曰:“自见之谓明。”

2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答:
 三、写作(任选一题作文 40%)
文题一: 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都在告别。告别父母,我们在叮嘱中感受亲情的温馨;告别朋友,我们在不舍的体验中学会成长;告别昨天,我们在流逝的遗憾中学会珍惜;告别忧伤,我们在案前进中获得久违的快乐………告别是一种仪式,它宣告旧的已然过去;告别也是一种蜕变,它意味着新的变化即将开始;告别更是一种出发,他催促我们朝着新的目标不断前行。在一次次的告别中,我们由青涩走向成熟。
请以“在告别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2)文体自选。(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文题二.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不管是草莽英雄陈胜,还是誓死卫国的唐雎;也不管是礼贤下士的刘备,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头百姓,都不乏英雄人物。虽然,时间的长河已淘洗了几多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然而英雄的事迹,英雄的气概却还长驻你我心中。
请你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010年秋九年级教学质量过程监测(六)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B  2、C 3、D 4、A③明白,懂得 B①缺点 C②苍鹰 D②表疑问语气 5、(1)“亲近”和“远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善良老实的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3)“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名词,作状语, (4)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6 A 7.(1)过尽千帆皆不是 (2)载不动许多愁(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D 9、A 10、①不能。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未发挥积极作用。②示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幼年时随叔父避乱荆州。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始出山,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被任命为丞相,后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留有《诸葛武侯集》.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借得东风等流芳百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玄宗统治的盛唐,即开元、天宝年间度过的。在他流传下来的九百多篇诗中,大部分鲜明地表现了他对封建权贵的轻蔑,对腐朽统治的揭露和对疾苦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赞美。他的诗歌个体俱佳,影响深远。
  武则天:她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她是中华帝国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
  居里夫人:她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但是更令世人钦佩和崇仰的是她那伟大无私又谦虚质朴的高尚品格;她在科学探索中表现出的坚毅刻苦、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 
 ③、略,只要抓住愿望、自信、努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
11、.⑴去;往 ⑵助词,无义 ⑶结构助词相当“的”字 ⑷去,到 12、⑴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⑵客人在宫里进进出出,越来越放纵,常常谈论陈涉贫困的故事。 13、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 14、.陈涉违背了当初“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背弃原来兄弟,丧失人心,所以失败。
(二)
15、①临崩寄臣以大事;②外结好孙权;③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④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①通“嘱”,嘱托;②辅佐;③等待;④早;⑤鼓励,勉励;⑥平庸的才能 17、.C 18、政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处理裁决。 19、①〖甲〗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 例(1)刘玄德茅庐求贤传佳话 (2)苏轼密州出猎思冯唐
(三)
20、(1)攻打、讨伐(2)规劝、劝谏(3)军队(4)所以 21、(1)人的智力(或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眉毛。(2)所以说:“能看见自身的不足就是明智。” 22、知人易,知己难。真正的明智是具有“自知之明”。
   《杜子谏楚庄王》参考翻译: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规劝道:“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为何呢?”楚庄王说:“越国的政治混乱军队软弱。”杜子说:“我害怕人的智慧就如眼睛一样,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疲弱。庄足乔在我境内造反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大王你国家的政治混乱军队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如眼睛的道理。”楚庄王就停止了征伐越国的计划。所以了解某事的困难,不在于看见别人(怎样),而在于看见自己(如何)。所以说:“能看见自身的不足就是明智。”
三、略 (110.190.143.11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0年秋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