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17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6]
高三语文随堂检测九
高三语文随堂检测(九)
(满分:80分;完卷时间:80分钟) 2012.11.27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 ,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③、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④、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⑤、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吏部掌天下铨衡 铨:选拔官吏
B. 无加镛者 加:超过
C. 俾俊秀入学宫 俾:强迫
D. 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浏览完整试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分)
译文: 。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分)
译文: 。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
柳州开元寺夏雨①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②。面如田字③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所感而做此诗。②沉浮:把信遗失了。 ③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诗歌颔联从哪些角度写雨?请简析。(3分)
(2)请简析诗歌尾联所抒发的诗人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洪培欣语文网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洪培欣语文网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她手里握着一把尖刀,……神态又激动又高傲……那白山羊不时跑到她跟前,耸起两只尖尖的漂亮的金色犄角,做出挑战的姿势。(《巴黎圣母院》)
因为谋杀弗比斯,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伽西莫多把她救进了教堂。克洛德找到了爱斯梅拉达,非礼她。爱斯梅拉达持刀反抗,惊动了山羊。洪培欣语文
B.众皆愕然。一将挺身出曰:“某愿将铁骑三千,去生擒关某,献与丞相!”(《三国演义》) 洪培欣语文网
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即动身寻兄。曹操得报,大惊曰:“云长去矣!”将军张辽自告奋勇带兵追击,被曹操叱退。但张辽最后还是去追赶,结果在古城被关羽斩杀。洪培欣语文网 C.“哦!再不阻止的话,她们为了你要把索漠城抢光呢,侄儿。你吃完了,咱们到花园里去;我有事跟你谈,但那是不甜的喽。”(《欧也妮·葛朗台》)
查理来到索漠城,欧也妮对堂弟表现出异常的关心,她瞒着父亲尽量招待堂弟吃喝得好些。一天用完早点后,葛朗台告诉查理他的父亲已开枪自杀。
D.这时窗外一阵风突然卷起了那竹帘子,拍的一声,直撩上了屋檐去了。接着就是呼呼的更猛烈的风叫,窗子都琅琅地震响。(《子夜》)
冯云卿听女儿说赵伯韬投的是“多头”,又想到这句话:“竹帘上屋面,主人要发财!”决定动用元丰钱庄上那“神圣的”一万银子与眉卿的“垫箱钱”,倾家一掷,也做“多头”。洪培E.他迟疑了一会儿,忽然现出决断的样子说:“我有办法,我要太太照我的话做,我会告诉她说我要接你做三少奶……”(《家》) 洪培欣语文网
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闭在家,在花园散心时,无意中遇到前来替太太折梅花的鸣凤。为鸣凤折完梅花后,觉慧表露了自己的心迹。洪培欣语文网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我们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呢。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
(《红楼梦》)这段话是谁说的?是对谁说的?为何说这段话?
(2)“不!她那件事不能改变我的决心,只能坚定我的决心。她的精神状态促使她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她要跟医士勾勾搭搭,就让她去勾勾搭搭吧,那是她的事,而我要做的是良心要我做的事。”(《复活》) 洪培欣语文网
这是涅赫柳多夫回到莫斯科,从医院看门人那儿得知马斯洛娃因为与医士调情已被调回监狱的消息后的一段心理活动。请简述涅赫柳多夫此前“良心发现”的内容和他决心要做的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 6 分)
9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 分)
①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货,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 梁惠王下》)
②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 卫灵公》)
③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 l)选段①主要体现了孟子什么思想?( 2 分)
( 2)结合上面选段,请概括两位先哲对人的优劣的评判标准的异同。(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洪培欣语文网
①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 高智、 弱小、 群居。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蚁族”,社会该如何看待之?
②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度, 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
③“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蚁族”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洪培欣语文网
展开余下试题
④其次,“蚁族”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因此,“蚁族”的出现,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洪培欣语文网
⑤最后,“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需要大批的人才--大学生。应看到的是,“蚁族”的出现证明“80 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洪培欣语文网
⑥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蚁族”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更是社会的风险,如果任由其叠加,形成积聚效应,不但对个体是一种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形成隐患。洪培欣语文网
10.下列关于“蚁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蚁族”,是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洪培B、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被称为“蚁族”,是因该群体和蚂蚁“高智、弱小、群居”等特点类似。洪培欣语文网
C.劳动力过剩,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社会流动乏力,是“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
D.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
11.请简要概括本文论述的问题。(2分)洪培欣语文网
12.请简要分析本文②-⑥的论述思路。(4分)洪培欣语文网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洪培欣语文网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换季诗
洪培欣语文网刘心武洪培欣语文网
⑴夜深人静,在电脑上敲完一段文字,疲倦如同水浸般透过全身,于是去卧室睡觉。这才发现,被子已经换成厚的了。洪培欣语文网
⑵睡在洁净温暖的被子里,只觉得一丝丝秋野的馨香,氤氲在鼻息中。
⑶这才意识到,老伴又忙活了一天--进行换季的安排。清洗干净、晾晒完毕的薄衣,叠起放入衣柜深处,又将深秋冬季要穿的衣服,一一晒过,再挂在衣柜外层成为一排。还有鞋子的倒换,凉鞋一一擦拭干净,用报纸裹好,放到床底大抽屉里,换出那里面仲春时藏入的厚鞋,先放到阳台上过风。最麻烦的是床上用品的倒换,薄被子的被套要安排清洗、晾晒和保存,厚被子和薄被子的被瓤则都要晾晒一番后,薄收厚用;被子的被套呢,她晾晒最下工夫,她自己最喜欢阳光的气息,因此提前许多天,等秋阳最旺的时候,里外两面倒换着晒得透透的,她说在雪白的被窝里,满是阳光的气息,会有串串美丽的梦境。她知道我最喜欢田野的气息,所以我的被套,她是前些时特意带到乡间书房,在爬满青藤的窗外,在柳树和柿子树之间系上绳子,迎着晚玉米大田的来风,晒出特殊风味来的。
⑷自己总觉得,作为一个退休金领取者,还能写作,还能出书,挺不错的。但往往也就在忙活自己那些事情时,忽略了老伴的创造性劳动。
⑸每年两次,她以多病瘦弱之躯,在我们家里,完成换季的劳作。虽然有保姆小杨的协助,但其中的大量工程,是她不舍得让别人代劳的。我知道,她是把那一系列琐碎的劳务,当作写诗来进行的。而今年的换季诗,还没有写完。
⑹第二天,我有意识暂且搁下自己的写作,问她,我能帮些什么忙?她笑了,表扬了我,命令说:你把那衣柜顶上的箱子搬下来吧!我脸上有些发热。那本应该是不待她说,我自己就该主动去做的。当然,我不去搬,她或许会求得小杨的帮助,但小杨其实已经不小,来时是个少女,现在已经是有丈夫儿子的少妇,发了福,登高取物已经不那么灵便。小杨闻声从厨房里跑出,抢着要搬那箱子,我和老伴都笑说我们自己也该动动,我搬下那箱子,又主动擦拭掉箱盖上的灰尘。
⑺那是装儿子东西的箱子。儿子已经娶媳妇,买房买车另过。当然,我们这边还保留着儿子的床铺。还要给儿子的床铺实行换季安排。也还要略备几件儿子来时可供穿用的衣服。这是老伴最后的一首换季诗。儿子从小就喜欢熊。连小杨都笑说他是属熊的。厚被瓤早给儿子晒蓬松了,老伴找出有许多小熊图案的被套来,让我帮她拿到阳台上去晾晒。儿子在许多方面跟我不同,比如喝茶,我最喜欢喝绿茶,最不喜欢花茶的那股气息,儿子却只喜欢喝香片。我欠起脚协助老伴晾晒儿子的被套,她一再地让我“往南一点”,我开头不明白,后来一眼瞥见南边窗台上的那盆茉莉花,恍然大悟--她是想让那被套多吸收些茉莉的香气。
⑻我在电脑上敲出了一些文字,谈论的是我自以为很重大的事情。老伴的换季诗,在这个有着如许多重大事物的世界里,是否太渺小、太卑微?
⑼有点累。且小休息一下。见老伴在衣柜前,手里捧着儿子的几件衣服,望着里面,发愣呢。轻轻走到她身后,一下子明白了。她望着的那一格,原来是专放儿子衣服的,现在空旷了许多。老伴没有发现我,我却发现她眼角溢出了泪滴。我轻轻走开。洪培欣语文网
⑽儿子儿媳妇很恩爱,小两口对我们很孝顺。老伴的换季诗里有色彩,有图案,有气息,有音韵,有浓酽的欣慰,却也有微妙的泪水……谁能说这样的诗句,在人类生存的大义之外呢?洪培欣语文网
(摘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⑴⑵段作者写自己睡前发现被子换成了厚的,在结构上引出了下文关于“换季”的叙述,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了“换季诗”的诗意。
B.第⑶段作者从侧面在细节上描述了老伴换季时做的种种家务,其中重点写了老伴晒被子,是因为老伴喜欢田野的气息。洪培欣语文网
C.第⑸段划线部分作者说老伴把琐屑的劳动当做写诗进行是因为作者体会到老伴劳动中的创造性与蕴含在劳动中的深情。洪培欣语文网
D.文章第⑻段,作者将自己的写作事业与老伴的“换季诗”作对比,突出了老伴在作者心中的伟大,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文学创作的否定。
E.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朴实叙写将人间真情淋漓尽致的赋予其中,表现出作家对生活细致深沉的体会。
14.从结构上看,文章第⑹段,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帮老伴一起做换季家务的事。(4分)
15.纵观全文,探究作者笔下的“换季诗”蕴含着怎样的“人类生存的大义”。(6分)洪培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15题。
最精彩的表演
梅兰芳正伏在垂着淡青窗帘的南窗底下画兰竹。他这时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位画家来要求了,他画画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追求,说转移也未尝不可。一个艺术家,当被迫必须放弃他的艺术活动时,就必须以另一种艺术活动来填补他的空虚。
展开余下试题
当然,并没有谁不让他表演,恰恰相反,有人巴不得他表演,是他自己谢绝了舞台,千里迢迢移家到香港来过这种淡泊的生活。而且他早已蓄起了胡须,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示他断绝粉墨生涯的决心呢!
他画画的另一个原因是,在他心中活着一些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他需要以这些人做风范,坚定自甘淡泊、不慕荣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做人准则。白石老人是先生的老师与朋友,此刻又想到了他,笔下陡增豪气。这是一种神来之势,把几茎劲竹画得气韵不凡,仪态万方,似乎一阵风要把它刮倒,它却摇了几摇,挺立如初。然而夫人推开镂花门走进来打断了他,她极轻慢地走到他的身边,把不速之客请求见他的事说了出来。
在香港中国饭店二楼一间精雅的餐室里,穿着浅色西装、保持着学者风度的日本电影人川喜多长政与中国同行张善琨,在整肃的餐桌前虚左恭候嘉宾。约定的时间到了,侍者通报梅兰芳已在饭店门前下车。川喜多慌忙站起来,丢给张善琨一个关照的眼色,便走出餐室门外,目不转睛地盯着楼梯口。
川喜多是目睹过梅先生风采的,他甚至感到先生便装时的气度比在舞台上更有魅力。他看过先生演出的京剧作品,依川喜多行家的眼光看,作为先生的代表名剧《太真外传》,无论从清新优美的唱腔,妙曼典雅的舞蹈,光艳绝俗的扮相,响遏行云的歌喉诸方面衡量,都已把京剧表演艺术推向绚烂的极致。至于他在台下,诸如“器宇轩昂”“风度翩翩”等所有常用的形容仪表之美的词句,在表现他的风貌时都显得冗弱无力,以至让人不得不求助于善于状人风仪的《世说新语》。
楼梯下出现了一个老人的伛偻身影,正步履艰难地走上楼来。这是梅兰芳,又哪儿像梅兰芳!川喜多暗暗吃惊,那弯拱的腰背,僵硬的腿脚,黧黑的面目,蓬乱的髭须,板滞的眼光,迟缓的行动,加上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力竭声嘶的嗓音——这哪儿是千万人心中那位艺术之神的风姿!具有锐利观察力的川喜多惊讶之余,确有把握地认出这是先生。先生也认出了川喜多长政——从不计其数有一面之缘的形貌中辨出了这个人。
一方是极道殷切的仰慕,一方是感谢盛情的邀请。那些经精心挑选的中西名菜正一道道搬上桌来。川喜多小心翼翼地问可否喝点酒,先生爽快地说:“嗓子到了这地步,还禁忌什么,再烈一点也可以!”川喜多诚恳地说:“我还有事向先生请教,烈性酒免了吧。”
“其实先生是知道的。”川喜多说,“我从来不拍为日本军方宣传的片子,总得让中国朋友还有点欣赏的兴趣。我们选定了林则徐禁烟的故事,起用的是贵国观众中有巨大影响的明星。这表明,艺术终归是艺术,不该为政治的原因,让明珠沦落在藩溷里。所以我想,先生难道无意让久渴于先生艺术的贵国观众有一个再睹明珠的机会吗?”
先生等他说完,故意露出惊奇的样子,然后大笑起来,接着一阵剧烈的咳嗽,又努力清了清嘶哑的嗓子,说:“实在感激先生美意。不过,您看我现在的样子——生了几年病,把腰腿都断送了,别说登台,就是走路也不能像常人一样;更要命的是嗓子,怕发展下去连说话也成问题……一个演戏的人,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就惭愧得要死,若到了观众面前,那简直叫我无地自容了……”说到这里,已变成怆然的感慨和沉沉的叹息。
两天以后,川喜多长政飞回上海,向日军报道部报告说:“梅兰芳已经衰老不堪,几乎丧失了所有演出的条件,勉强把他搬上舞台,只能成为笑料,贻羞军部。”日本军部于是打消了强制梅先生演出的计划。
两年之后,梅先生在上海大剧场庆祝抗战胜利纪念公演大会上演出,其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清越的歌喉和光彩照人的形象,再次让兴奋若狂的观众绝倒。
(摘编自陈炳熙《梅兰芳·最精彩的表演》,有删改)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移居香港时,梅兰芳专心画画,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绘画这种艺术活动填补自己的空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要以孤傲高洁的画家形象为风范,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
B.川喜多长政是京剧艺术的行家,他目睹过老友梅兰芳先生的风流神采,但与他相约聚会的梅兰芳却身形伛偻,声音嘶哑,这巨大的反差不免让他陷入深深失望之中。
C.抗战期间,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梅兰芳移家香港后蓄须明志,自我断绝粉墨生涯,甘于淡泊平静的生活,以自己的誓不媚敌、洁身自好来报答祖国和人民。
D.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演,梅兰芳巧妙打扮,极尽疲弱衰老之态,让人觉得他已丧失演出条件,但在抗战胜利公演大会上,他的表演却异常精彩,让观众如痴如醉。
E.本文通过记述梅兰芳谢绝舞台、巧妙拒绝日本人邀演的过程,描写了他在中国京剧艺术上的创新表演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坚贞高洁的感人形象。
14.文章以“最精彩的表演”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15.梅兰芳之所以为人称道,不仅缘于他的精湛技艺,还缘于他的崇高品格,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梅兰芳的崇高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二、语言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石门村的这个方塘,大概有上百年历史了。青石砌岸,铸铁围栏,古柳环保,古色古香,历经风雨而不催。微风乍起, ,也算是村中一景。方塘汇聚了来自大山的涓涓细流,丰丰盈盈地储满了全村人的希望,一年到头,养育着小村子干渴的喉咙。
(1)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
(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兴起一阵波澜 B.涟漪泛起 C.一池碧水泛起涟漪 D.吹皱一池碧水
17、根据下面的介绍,模仿示例句式,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西安轨道交通二号线在设计时考虑的另外两个重点。(2分)
专家介绍说,西安轨道交通二号线停车线采用对称设计,这种设计可以使车站缩短大约70米的长度,从而减少工程投资6000万元。在所有车站都设置了自动扶梯,车站公共区设有自动喷雾灭火系统,在列车与站台之间设置24道电动屏闭门,列车没有到站前轨道会处于封闭状态。乘客无论在站里车里,打手机完全没有问题。
①节省开支; ③
18.阅读下面二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教育部要求全国各地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应成立家长委员会。
材料二:报载广东潮州某校一份家长委员会名单上,列有家长和学生姓名、在家长委员会的职务。这份名单,有三分之二是官员,且都是副处级以上官员,另二分之一全是老板。据有 关人士介绍,这些官员能为学校提供各种便利,老板大都对学校有卓越贡献,即给学校捐资捐物不少。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少于150字)(7分)
高三语文随堂检测(九)答案
1\略
2.C(俾:让)
3.B(②主要是说韩镛遭人忌恨,⑥是说朝廷派往外郡的使者)
4.D (“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很讨厌他们”不当)
5. (1) 傅岩起从吏职起家做官,怎么能完全了解天下的贤才。 (3分。大意1分,“乌”“知
上一篇:
河北省张家口沽源一中2012届高三高考预测语文
下一篇:
福建省宁德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
关于“高三语文随”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