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47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7]
《隆中对》《出师表》基础过关
《隆中对》《出师表》综合练习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隆中对》节选自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姓名)的历史著作《__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历史著作。
(2)《出师表》作者是______(时代)政治家________(姓名)。“表”是古代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文体。是作者率师北上伐魏时写给后主________(姓名)的一篇表文。这篇“表”中写到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姓名)。南宋诗人陆游高度评价这篇表文,说道“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 ?”
(3)《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着重提出了三条修明政治的主张,即①______ _,
②_______ _,③________ 。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
2、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三国演义》中的两个故事、两条歇后语、两个成语。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 ③东和: ⑤收二川:
②七擒: ④北拒: ⑥排八阵:
5、《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历来被人们所传颂。请列举出我国历史上类似于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及对应的事例。
二、阅读实践
(一)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手?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B.乎:将军岂有意乎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而: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于:曹操比于袁绍 信义著于四海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分) ( )
A.①贤能为之用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②因屏人曰
C.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①然操遂能克绍 ②谓为信然
3、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浏览完整试题B. 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C.国:国险而民附 此用武之国
D.众: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B.利尽南海 利:利用
C.然操遂能克绍 遂:于是,就 D.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惟:惟一
5、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抑亦人谋: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西和诸戎:和西部各族处好关系。
C、不知存恤:不知道爱抚、爱惜。 D、总揽英雄:广泛地罗致各种人才。
6、翻译。
①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
7、列举
①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
②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方针是: 。
8、将文段分为三层,并在下面横线上写出各层内容,以显示诸葛亮严密的推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9、 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 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 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 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0.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2.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3.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 (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1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15.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 ( )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6.“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 )
A.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 B.后汉兴先汉衰的历史事实及原因。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7.诸葛亮写此段文字的主要用意,分析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
A.希望后主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 B.希望后主实行法制,做到赏罚分明。
C.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D.希望后主痛恨桓、灵。
18.对“此悉贞良死节之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就是知道贞良死在什么地方的臣子。 B.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C.这些就是坚贞不屈,死于气节的人啊! D.这就使人知道什么是贞良死节的臣民了。
19.“桓、灵”是指_____________的皇帝。(A.先汉 B.后汉)
20.与“贤臣”相似的是段中哪个词语?又指文中哪些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的主要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对比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依次写出上文中四个“此”的具体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④此人可就见( ) ⑤咨臣以当世之事( ) ⑥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⑦深入不毛( ) ⑧庶竭驽钝( )
2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欲信大义于天下 B、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


展开余下试题C、谓为信然/好为《梁父吟》 D、咨臣以当世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26、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27、甲文中写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什么?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什么?
答:
28、甲文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 _ ,临危委任和_ ______ 。
29、请用6个字概括甲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
30、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甲文段着重记叙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哪两件事?表明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哪句?

(2)乙文段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作简要说明

三、理解运用探究学习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这首诗题为《蜀相》,指的是蜀国丞相 。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文章《 》。
2、“锦官城”指的是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 ”一句也曾提到“锦官城”。
3、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B、就内容来说,诗的前一层写武侯祠,先指出它的所在,用了设问的方式;后描述祠中景象,但不是客观描述,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后一层是主旨所在,先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后述惋惜之情。全诗以“长使英雄泪满襟”作结,含无限深意。
C、这首诗主要是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它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刘备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
四、名著阅读
1、《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 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 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2010年北京市)
2、《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面的习题。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1)【片断一】中的“他”是指 【片断二】中的“他”是指 。(2分)
(2)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60字以内)


3、《水浒》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梁山英雄形象。下面的两个人物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都发生过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在括号里。
林冲:误入白虎堂→( )→( )→怒杀王伦
鲁达:拳打镇关西→( )→( )→大闹野猪林
检测题答案
一、默写填空
1、(1)汉 陈寿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回答、应对 《三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 (2) 三国 诸葛亮 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千载谁堪伯仲间 (3)①广开言路 ②严明赏罚 ③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
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故事 (诸葛亮)空城计或挥泪斩马谡 (曹操)杀杨修或杀吕伯奢
  成语 三顾茅庐 乐不思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答案只要与《三国演义》有关均可)
4、①六出:六出祁山 ②七擒:七擒益获 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 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5、唐朝大将郭子仪受命平息安史之乱或林则徐受命虎门销烟等。
二、阅读理解
(一)1、答案:D和/在(的;呢;表转折) 2答案:C把(为:被/对;因:然凭借/于是;然:然而/这样) 3答案:D士兵。尽:全部取得/尽头;将:将领/率领; 国:地势/地方; 4答案:A(利:物资;遂:竟,终于;惟:不仅) 5、B
6(3)这大概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这个意思吗?(本题要注意“殆”、“资”及反问语气)。 7.①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②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针(“自董卓已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荆州北据汉、沔……智能之士思得明君”);3.归纳策略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将军既帝室之胄……汉室可兴矣”)。 9.兵力(或“军事”、“军队”) 人才、民心(只答一词亦可)、物产(或“物资”)
(二)10:C恢弘:发扬光大。 11、D灭亡(逃跑;通“无”;逃跑) 12、B(秋:时/秋天;盖:大概/ 以:从而/凭借 13、A 14、B 15、D
(三)16.A 17.C 18.B 19.后汉 20.“贞良死节之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21.亲贤臣,远小人 22.说明能否亲贤远小关系到国家的兴亡 23.①亲贤臣,远小人 ②亲小人,远贤臣 ③后汉倾颓 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人。
(四) 24、(1)拜访 (2)到…去,这里有“去拜访”之意 (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4)接近,趋向 25 、A 26、(1)我原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希望在动乱的年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当时一般人没有谁同意他这种比附
2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8、三顾茅庐,白帝托孤 29、报先帝,忠陛下。
30、(1)三顾茅庐、临危受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
三、诗歌:1、诸葛亮 出师表 2、成者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D
四、名著阅读答案:
1、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夜上梁山等(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1)米开朗琪罗 列夫•托尔斯泰(2分。每空1分)
(2)示例:贝多芬备受感情煎熬,又不幸失聪。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中,他不屈不饶,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创作,谱写出伟大的乐章。
米开朗琪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追求完美,夜以继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他贫病交加,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列夫•托尔斯泰虽一生孤独,但坚持追求真理和博爱;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创作了多部不朽著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3分。酌情给分)
3、答案: (林 冲)示例:发配沧州府 风雪山神庙
(鲁 达)示例:大闹五台山 倒拔垂杨柳 (118.122.85.169)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隆中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