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384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4]
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2011级语文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寥廓/潦草 钗钏/树杈 结怨/结石 救赎/穷兵黩武
B.喋血/通牒 徇私/殉情 处置/处方 驻扎/安营扎寨
C.鲰生/急骤 峥嵘/挣扎 绯红/绯闻 积攒/攒三聚五
D.易帜/炽热 目眦/恣意 悄然/悄寂 强调/强颜欢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踟蹰/踌躇 扭捏/忸怩 编篡/纂改 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B.沙洲/九州 宫阕/上阙 榆阴/荫蔽 沧海桑田/白云苍狗
C.瞋目/嗔怪 赁屋/凭空 缘分/股份 铤而走险/挺身而出
D.锁钥/钥匙 莅临/翌日 谙熟/喑哑 阴谋鬼计/诡计多端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跌宕起伏的2011年已落下了帷幕,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其中的得与失,各有体味,亦是它们在2012年走向的基础。
B.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C.我隔壁一家人与人交往十分慷慨,从不吝啬,被人称为大方之家。
D.河上本来有一座小桥,山洪爆发时,被冲毁了。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一些外国的组织或个人来华非法测绘多以生态环境考察、探险、旅游、考古等形式进行,其隐蔽手段对我们大多数人是非常陌生的。
B.中国现代诗歌发扬与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吸收了外国诗歌的有益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C.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D.上个月,我校高80级校友,著名数学家、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永川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为此,学校号召全体同学向陈永川校友学习,为以后能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而不懈努力。
5、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 )
A.燕王拜送于庭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大王来何操 D.以其无礼于晋
6、下列语句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和戴望舒是活跃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人。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提倡闻一多的“三美”主张,以“文坛才子”著称;戴望舒是现代派代表诗人,受西方象征主义影响,以“雨巷诗人”著称。
B.课文《鸿门宴》的精彩描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郭沫若将《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准确定位。
C.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程度。
D.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现代学者认为,“六书”的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只不过是用字的方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当文坛充斥“笔盈盈”
许朝军
近年来,中国文坛频频发生抄袭事件,自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之后,又陆续揭露出海默的《中国城市批判》抄袭易中天的《读城记》,河南省原作协主席张宇的小说《蚂蚁》抄袭夏泊的《离散的音符》……曾推出薇薇比《寻找前世之旅》的博弈中天老总孙业钦接受采访时提到,据他估计,国内80%的网络作家都有抄袭的现象。
浏览完整试题
针对文坛频发的抄袭现象,目前读者借用了一个新词“笔盈盈”来形容抄袭。据悉,“笔盈盈”是网友们在搜索薇薇比的抄袭证据时,无意中发现在一篇中学生的作文里,错将“笑盈盈地竞相怒放”打成了“笔盈盈地竞相怒放”,此后,这句话竟被许多人照抄了。网友查证发现,在《女娲神石》、《琴怡馆》等至少8部作品中均有“笔盈盈地竞相怒放”这样的字句,至此,“笔盈盈”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词,用来讽刺那些抄袭者在拷贝之后,连错别字也一并拷贝进作品中而不动一点脑筋的行为。
本应是最能体现创作力和生产力的文坛,竟然大量充斥类似“笔盈盈”这样的抄袭现象,这不能不让喜欢文化和文学作品的人大倒胃口。一旦文坛上“笔盈盈”泛滥开来,其恶劣的后果就是文学创作和创新不再被重视,而抄袭和吃现成的则成为一种流行恶习。与创作的呕心沥血和殚精竭虑相比,这种信手拿来再加上不怎么费心思的“创作”行为,不仅不用付出应有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在经济和名誉等方面能够得到大收获。文坛“笔盈盈”的抄袭行为是对创作者个人权益的恶意践踏和对别人创作成果的巧取豪夺。倘若这种畸变发展成为一种风气,对于那些辛勤的创作者而言,更是一种刺激性的腐蚀剂,那么最终毁掉的则是文坛的科学繁荣,毁掉的将是文化的健康发展。
文坛充斥“笔盈盈”抄袭现象,很大程度与目前国内文坛普遍存在维权难的问题分不开。不少作家的作品刚一面世,就被一些“剽客”瞄上,即便是创作者这边有确凿的证据,但“剽客”那边却与出版方一起互相推卸责任,甚至采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所顾忌态度。倘若维权进入司法程序,又遭遇举证难、花费精力多、维权成本高、诉讼对象难以确定、审理过程复杂等难题,也常常使维权者望而却步。特别是目前有关法律对抄袭、剽窃者一般只采取道歉、赔偿、停止销售作品等处罚措施,却没有对出版者连带责任的追究机制,因此,抄袭者即便被揭发也仅付出较小的经济代价,这更让抄袭者肆无忌惮。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文坛必然是独创占据主流的文坛,一个繁荣的文化市场必然是正气战胜抄袭等不正之风的市场;而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成果的标志,也往往是创作的精品而不是那些畸形的“笔盈盈”。所以,面对文坛充斥“笔盈盈”抄袭现象,我们有必要高擎打假大旗,向“笔盈盈”恶劣行为开刀。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7、下列有关“笔盈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文坛频发的抄袭现象,读者发明出一个新词——“笔盈盈”,用来讽刺那些“剽客”的不正当行为。
B.“笔盈盈地竞相怒放”一句被许多人照抄并经网友查证后,“笔盈盈”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词。
C.有人将“笑盈盈”一词误写成“笔盈盈”,那些不动脑筋的抄袭者就原封不动地将错别字一并拷贝进作品中。
D.有人估计,国内大部分网络作家都有“笔盈盈”现象,长此以往,将毁掉文坛的科学繁荣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8、下列选项不属于“笔盈盈”抄袭现象存在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目前国内文坛普遍存在一种维权难的问题,又遭遇各种法律上的困惑,使得维权者望而却步。
B.不少作家的作品刚一面世,就被一些“剽客”瞄上,“剽客”与出版方抱着无所顾忌的态度。
C.目前有关法律对抄袭、剽窃者一般只采取道歉、赔偿、停止销售作品等处罚措施,惩罚力度不够。
D.那些抄袭者肆无忌惮地抄袭,对于辛勤的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刺激性的腐蚀剂,并带给创作者深深的伤害。
9、对文中第五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拥有富有生命力的文坛和繁荣的文化市场的主要因素是:独创占据主流,正气战胜抄袭等不正之风。
B.如果出现繁荣的文化市场,那么一定是正气占据了市场;如果是不正之风占据了市场,那么文化市场将可能不健康。
C.文坛“笔盈盈”的抄袭行为直接导致文坛没有创作的精品,缺少生命力,文化得不到健康发展。
D.我们有必要高擎打假大旗,向“笔盈盈”恶劣行为开刀,绝不能让它占据文坛主流,威胁文化市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家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 [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展开余下试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乃用之,可乎 B.其为君亦犹是也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吾其还也
C.彼知其将反于齐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使毕使于前 拔剑切而啖之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C.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候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第Ⅱ卷(共96分)
四、(共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此时杜甫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虚幌:薄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⑴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⑵两首诗均用一“独”字,请具体分析这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5分)
15、默写。(两题任选一题做,5分)
⑴她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共17分)
木鱼馄饨
林清玄
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但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木鱼。
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
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讯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
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
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
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
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清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节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改动)
16、下列有关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作者由对木鱼声的误会和探究,引出了卖馄饨老人的故事,从而表达了对人生的领悟,构思巧妙到不着痕迹的程度。
B.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开始对木鱼产生了“魔障”是“抑”,明白了木鱼“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是“扬”。
C.“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卖馄饨老人的崇敬,也使前后文形成自然的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
D.文章前面写自己冬日雨天读《金刚经》颇有感悟,结尾说“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意在表明现实生活可以改变人的思想。
E.本文写一个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充满了人性美的温情和馨香,更充满了生活的哲思和厚重感。
17、为什么最初卖馄饨老人的木鱼声会给作者带来“一种神秘的感觉”?(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8、请根据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简笔勾勒的卖馄饨老人的形象。(4分)
答:
19、林清玄曾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结合本文,探究这一思想的内涵。(6分)
答:
六、语言表达(共8分)
20、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请另选两个汉字进行仿写。(4分)
例如: “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
⑴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大学生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
⑵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杯具”。(《南方都市报》)
“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就内容或修辞等任一方面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22、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一个赞许;幸福原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
请以“幸福原来___________”为题目写—篇文章。
写作要求:⑴请先写出完整的题目;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书写清楚工整;⑷不得抄袭和套作;⑸不少于800字。
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2011级语文试题答题卷
(共96分)
注:第Ⅰ卷请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全部答在本答题卷上。
四、(共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⑴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共10分)
⑴在写作手法上,两首诗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首诗均用一“独”字,请具体分析这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默写。(两题任选一题做,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共17分)
16、下列有关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17、为什么最初卖馄饨老人的木鱼声会给作者带来“一种神秘的感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根据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简笔勾勒的卖馄饨老人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林清玄曾说过“所有美的感受都要穿过心灵,就好像海岸溪边的卵石,一切杂质都已流去,只剩下最坚实、纯净、浑圆的石心”。结合本文,探究这一思想的内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8分)
20、(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2011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5:BCADC 6—10:BADCD 11—12:DB
1、B 解析:B、dié/dié xùn/xùn chǔ/chǔ zhā/zhā
A、liáo/liáo chāi/chà jié/jié shú/dú
C、zōu/zhòu zhēng/zhēng fēi/fēi zǎn/cuán
D、zhì/chì zì/zì qiǎo/qiǎo qiáng/qiǎng
2、C 解析:A、编纂、篡改 B、宫阙、上阕 D、阴谋诡计
3、A 解析:A、跌宕起伏:形容音调高低顿挫富于变化,或文章起伏变化,不平铺直叙。也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B、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
上一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
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南充高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