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
一、语文基础知识(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全对的一组是( )(3分)
A.彳亍(chìchù) 忸怩(niǔní) 青荇(xíng ) 颓圮(pǐ)
B.漫溯(shuò) 洗涤(tiǎo) 租赁(rèn) 立仆(bū)
C.籼(xiān)米 谦逊(xùn) 莅(lì)临 瞋目(chēn)
D.长歌当(dàng)哭 忍俊不禁(jìn) 载(zǎi)歌载(zǎi)舞 水门汀(d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沧茫 殒落 针砭 凄惋
B.家俱 消行 黯然 纽扣
C.彩虹 抉择 徬徨 肯求
D.不假思索 直冲九霄 再接再厉 泪下沾襟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 )于死者毫不相干,( )在生者,( )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
A.尽管 但 却 倘使 B. 尽管 但 却 虽然
C.虽然 但 也 倘使 D. 虽然 但 却 倘使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每到四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梨花就风华正茂地绽放开来,小村庄就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
C.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然不同
D.读完这篇文章,包身工遭受的各种非人的待遇,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英国的告别仪式日期是30日下午在港岛平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B.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喊叫的受难者了。
C.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D.晚年梁启超学贯中西,在清华大学就任导师,深受欢迎,每逢上课,教室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走廊,过道,门外都挤满了学生。
6.填在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 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 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 山坡上树木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 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 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 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 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作品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形式上的束缚,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
B.报告文学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但有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虚构。
C.《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核心是“仁”.
D.《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狄更斯。小说的主线就是叙述大卫的成长历史,忠心耿耿的女仆艾米莉始终无微不至地爱护着他。


浏览完整试题8.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例句: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悲欢苦乐;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它荡漾着情感的波涛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着征程的挫折辉煌。
————————————————————————————————————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
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①。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
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③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
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C.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身,亲自
D.楚王阴令羽诛之 阴,阴沉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3分)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⑵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4分)

⑶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
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①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②。
注:本词作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①百户:古代朝廷庆典,百户聚会,饮酒欢庆
②维摩: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
(1)词中“拍碎双玉斗”典故源自教材哪篇课文?结合上阕内容,分析作者情感。(6分)
(2)下阕作者为何感叹人生“蹉跎”?(6分)
14.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 ,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3)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刺秦王》)
(4)太子及众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5)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记念刘和珍君》
四、文学类文本类阅读(25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4)题。(25分)
小上海1972
田洪波
其实,1972年的秋天与往年没什么两样,几阵秋风扫过,便吹黄了绿叶,摇弯了稻穗。
但对于16连的小上海许鸣久而言,母亲病危的电报讯息犹如无垠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于他19岁的心间。他扔下刨粪的锄头,面冲西南方向虔诚地跪下,凄惶地向着碧蓝的天宇喊了一声“我的亲娘啊”!


展开余下试题许鸣久是16连为数不多的上海知青,长着一张眼睛含笑的娃娃脸,因此知青们都习惯喊他小上海。其实这个绰号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小上海为人比较小气,有一次探亲回家,回来时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每月15元的工资收入,他除了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外,就是隔三差五到十几里外的山民家中,采购一些黄豆、花生之类的农产品,宝贝似的寄给上海的父母。
还有一点,知青们也不太买小上海的账。一般田里干活,知青们总能摸到青蛙、泥鳅、黄鳝什么的,尤以小上海抓得最欢。回连队后大伙用锅蒸了吃,小上海总是很在意自己分到的那一份。
小上海的绰号由此在他19岁时传了开来。
小上海秋天回的上海,却是在初冬才回到19连的老巢。
他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尔巴尼亚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
他的左臂上戴了黑纱。
他向队部领导和大家汇报说,他回上海的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倍受打击,几乎一夜就白了头发,他于是每天小心陪着父亲,给他讲连队里的事儿,抚慰父亲心灵上的伤痛,直至假期临近才与父亲抱头痛哭地作别。
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但没人责怪他。
其后的日子,孤苦一人的父亲成了小上海无尽的牵挂,他们开始频繁通信,诉说彼此的思念之情。
这时候的小上海也似乎更小气了。
那会儿的粮食是连队定了量的,个大的每月50斤米,个小的或女同志只有不到40斤。小上海自然就在个小的行列。一天劳动下来,大家常常吃不饱肚子,就有人抱怨着私下里骂娘。
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碗,每餐打两次饭。第一碗饭吃过后偷偷把碗洗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他的把戏很少有人发现,等大家醒过神来时,连队领导已经开始注意地盯住每个人的饭碗了。
北方的冬天经常刮大烟泡。土地连着冰茬很难刨动,这无疑增加了劳动难度,结果在一天夜里,弱不禁风的小上海就被流感击倒了。一连几天高烧不止,还说胡话。
起始,有几个知青战友兴灾乐祸——省吧,这回患病看你怎么省!但连队里有经验的东北战友还是全然不顾这些,一天几趟地往大队合作医疗站跑,自己垫付了药钱,让赤脚医生开回诊病处方,提回来大包大包的中草药,一锅接一锅地煮给小上海喝。服完药,还用一枚铜质小钱,滴上几滴菜油,轻轻为小上海刮背,把小上海刮得哭爹喊娘,全身红紫。然后,用被子把他严严实实捂上,弄得小上海很快大汗淋漓。
几天功夫,小上海就可以下地干活了。那东北战友垫付的药费,也被小上海执拗地一次还清了。但大家发现,大病初愈的小上海更加勒紧了裤带,似要把生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弄得大家都很心疼他。
也许1972年注定要与小上海过不去。在一个休工的晌午,小上海接到了亲属的电报:父病危速归。小上海看到电报眼泪就在脸上横飞,他几乎是跟头把式地离开的连队。
从连队到车站要走大约十里的路程,大家望着漫天飞雪中踉跄的小上海,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一周以后连队接到了他的信。
他在信中告知了回连队的日程,并希望多去几个人到车站接他。连队领导唏嘘着安排了四个人。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小上海的身影是那么的单薄,那么的不惹人注目,但大家还是很快发现了他。他臂戴黑纱,肩上扛着军绿色旅行包,旅行包前后沉甸甸地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他的胸前和背后。看到连队战友,他嘴唇颤抖,一下子瘫在了地上。
大家急忙上前搀扶他,并帮他从肩上卸旅行包。但小上海却用手护着旅行包:“现在全家都在我身上啊!”接着他就泣不成声了。大家这才断断续续知道,前面旅行包里装着他父亲的骨灰盒,后面背的则是母亲的。
知青战友们几乎是一路走一路哭,才把小上海架回连队的。
傍晚,下工回来的知青战友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没有谁指令,每个人都哭泣着跪在了小上海父母的骨灰盒前。
小上海坚持要为父母守灵三天,并且掏出身上的所有钱,让战友去镇上买来了点心和罐头。
事情也惊动了连队领导。他带领大家选取了一块向阳的墓地,在下葬那天悲怆地对大家说:“知道吗,许鸣久其实不是二老的亲生儿子,他是小时候在车站被拣破烂的老人家抱回去的。”
“鸣久!”有人大声叫出了小上海的名字,然后一双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握了上去。
一时间泪雨纷飞。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上海得病,有人为他买药,有人为他刮背,连队战友们都很关心他,战友情谊可歌可泣。
B.作者在全文的构思上更多的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一层层将小上海的“小气”刻画得淋漓尽致。
C.透过《小上海1972》,我们看到了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具有人道主义素质的作家,用他的小说,为那些善良百姓平凡的生命寻找光明和人性救赎。
D.小说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将人物表现得真实而丰满,明快而流畅,自然而准确。
E.《小上海1972》平实的语言彰显出鲜活的人物性格。通篇没有“陌生化”的语言,却能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读到一种意味深长的思想内涵,产生一种阅读快感。
(2)知青们为什么叫他小上海?小上海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6分)
——————————————————————————————————————
(3)文章结尾连队领导的一番话有什么作用?(6分)
————————————————————————————————————
(4)有人说《小上海1972》展现的是从丑到美的剧烈碰撞,大丑即大美。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8分)
——————————————————————————————————————
五.作文(60分)
16.有这样一则犹太谚语:“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只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则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的确,“我”很渺小,置身芸芸众生之中,沧海一粟,轻如鸿毛;可“我”又很重要,立于茫茫天地之间,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对自我的品读与审视,伴随人生的始终,关乎人生的成败。
请以“读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7 C D D C C B C 8.略
9.D (阴,隐蔽、暗中)
10.B(之,动词,到。A.认为/把它作为。C.却/于是。D.于是/趁机)
11.C(A.项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B.是宋义话,“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也是无 中生有。D.“诸候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臣服”也不对。)
12.①派遣将领把守边境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故发生。(“所以”“出入”“非常”各1分)
②军队还没有出战,就看到了兵败的征兆,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败征”1分,“知兵”1分)
③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用膝盖跪在地上前行,不敢抬头
仰视。(“膝行”“前”“莫敢”各1分)
13.(1)《鸿门宴》,用典抒情表达对当朝统治者于国难当头依然醉生梦死的愤慨和国家被列强侵略瓜分的悲痛。 (2)“千金剑,万言策”表明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展开余下试题14.名句默写
(1)万类霜天竞自由(2)因人之力而弊之(3)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皆白衣冠以送之(5)大行不顾细谨 (6)就在沉默中灭亡
15.(1)A、D(5分)
(2)(一)、他长得小,看着一张娃娃脸;为人比较小气;又是上海来 的的知青。(2分,每点1分)
(二)、○1小气:“有一次回家探亲,回来时候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1分)
○2卑微:“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腕,每餐打两次饭。第一碗饭吃过偷偷把碗洗干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1分)
○3弱不禁风:“他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尔巴尼亚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1分)
○4孝顺,懂得感恩:到几十里外的农村给父母买弄产品。后来父母相继过世,小上海坚持要为父母守灵三天,并且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让战友去镇上买来了点心和罐头,不忘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大孝。(1分)
(3)从内容上:交代了小上海的身世,他为之牵肠挂肚的父母相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而是他的养父母,表现了小上海懂得感恩、至孝的伟大形象。(2分)
从情感上:升华主题,使战友们不但消除了对小上海的误会,还敬佩有加。(2分)
从结构上,让原本就趋于高潮的情节有更进一步的突破。使结局出人意料,让人震撼。(2分)
(4)从文学理论的角度,丑和美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作家经常在外在丑和内在美的对比中突显人物形象。一开始文章将小上海塑造成一个卑微、小气的形象,是在故意丑化主人公,但结尾交待了他对非亲生父母的孝顺,凸显了人行的美好。人物外在丑彰显了内在美,这种丑和美的反差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因此“大丑即大美”。(8分,结合文本4分,扣紧题干分析有理4分) (59.60.134.8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济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