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07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九年级第二次素质考试
制卷人:王为 得分
[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分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 ,左臂悬敝筐。 ②更深月色半人家, 。
③ ,只有香如故。 ④因思杜陵梦, 。
⑤ ,元是今朝斗草赢。 ⑥ ,坐断东南战未休。
(2)根据提示默写古诗词名句(4分)。
①人们常把愁怨比作连绵不断的江水,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创意出奇,以 , 的词句物化了自己内心的哀愁。
②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揭示自己和征人思念家乡,但因没有达到建立军功的目的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③辛弃疾《破阵子》中表达中国古代社会读书人最高政治理想的句子是 , 。
④苏轼在《江城子》中以 , , 。表达自己立功报国、杀敌为国的豪情。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小题(9分)。
朋友如啤酒,味浓而易碎;朋友如花香,芬芳而淡稚;朋友如秋天的雨,细溺而又满怀诗意;朋友是十二月的梅,纯洁而又傲然挺立。朋友不是画,它比画更xuàn( )丽; ;朋友应该是诗──有诗的飘yì( );朋友应该是梦──有梦的美丽;朋友更应该是那意味深长的散文,写过昨天又期待未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xuàn( )丽 飘yì(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文中划波浪线句子从句式上看是 句,从修辞手法上看是 句。赞颂朋友比画更灿烂美丽(2分)。
(4)联系上下文,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在横线上补充恰当语句(2分)。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3.下列两个句子均有语病,请予以改正。(2分)
(1)神舟七号升空,中国航天员实现太空漫步,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鉴于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蔓延,我国也发现多例输入性确诊病例,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全力控制疫情在我国传播。
4.表达运用(6分)。
(1)考试结束不久,你作为学校广播站的一名小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考满分的同学,原先设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英语的能力?”但看到他的父母也在场,你发现这个问题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问题。
①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 。(2分)
②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2分)。
(2)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学校设立了“心愿墙”,许多同学用对联的形式表达了对灾区人民和祖国60华诞的美好祝愿。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政通人和,共助汶川重建。 下联: , 。(2分)
5.综合性学习(8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某校文学社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举办一次读书周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分)。
浏览完整试题
【故事会】小方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请你分别写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2分)。
孔子: 。 孟子: 。
【辩论台】小刚主持了一场“网上阅读”辩论会。正反方辩词如下,请改正辩词中的语病。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反方:“网上阅读”弊大于利。○1网上阅读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我们中学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2目前中学生热衷于网上阅读值得肯定。○3网上阅读如果缺乏自律,不能正确对待是容易染上网瘾的。因此,我们中学生还是要坚守“书本阅读”。
正方辩词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应把“ ”改为“ ”。(1分)
反方辩词中画横线句的第 句(只填句子序号)不能证明反方观点。(1分)
【阅览室】有一幅题为《武大郎开店》的讽刺漫画,店中的小二都比掌柜武大郎矮,店内对联的横批是“王伦遗风”。请你结合《水浒传》的相关情节,说说这一横批的含义。
(2分)。
二、阅读(55分)
[一](18分)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6.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鲁迅《故乡》)
7.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2分)
8.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
9.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展开余下试题
10.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2分)
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味。
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
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
11.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二](16分)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 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③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2. 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__________;“茅屋”象征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3分)。
13. 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2分)
14. 第②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5. 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2分)
16. 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5分)
[三](21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屛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尤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名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7.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贞良死节之臣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贞良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1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深入不毛: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固以怪之矣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1.【甲】文中写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又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一席话。【乙】文中也写到“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些表明刘备是个
人;从诸葛亮向刘氏父子的进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个 人(4分)。
2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中第二自然段正体现了前句中“ ” 一词,乙段中最能体现他“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
23.诸葛亮对刘氏父子可谓“忠心耿耿”,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去世以后,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都对他的“忠”赞不绝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作为21世纪的一名中学生,你是怎么看待诸葛亮的“忠”的呢?不说出来与大家交流(3分)。
三、写作(55分)
24.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里唱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其实,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有的路通向庸俗,有的路通向高尚,有的路通向平凡,有的路通向辉煌。想要走好人生之路,需要你的勇气,需要你的智慧,需要你的实干,需要你的创新,需要你把握机遇……怎样走好人生之路,彰显个性,实现价值?答案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路在脚下”。
展开余下试题
请以“路在脚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语文答案
一、1.(1)①右手秉遗穗②北斗阑干南斗斜③零落成泥碾作尘④凫雁满回塘⑤疑怪昨宵春梦好⑥年少万兜鍪 (2)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绚丽 飘逸 (2)稚改为雅;溺改为腻 (3)否定句 比喻句 (4)示例:朋友不是歌,它比歌更动听 (5)解释说明 3.(1)将“之”改为“中国”;将“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改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4.(1)①显得唐突(冒失),不礼貌②示例:叔叔、阿姨有没有辅导你学英语?或你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助你学英语?或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 5.留言栏:示例: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等等。 故事会:示例:孔子──周游列国;杏坛讲座;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等等。 孟子──孟母三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辩论台:将“拓展”改为“提高”; ○2 阅览室:示例:王伦本是梁山首领,他不愿比自己强的林冲(或晁盖)等人入伙。这一横批讽刺嫉贤妒能(或不能容忍别人)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风气,或人)。
二、[一]6.①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②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闰土的生活日益窘困,因而他的脸色已经变作灰黄;老妪生活得到了改善,原先枯瘦憔悴的容貌也变了。③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化。活泼可爱的闰土变得像石像一般,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和麻木;而老妪“连皱纹都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是因为她有了“好心情”,“返老还童了似的”。 7.称呼的变化意味着感情的变化,村里人称少女“小人精”,是他们认为少女住到老妪的家里是为了老妪的钱,认为她精明,表明了村里人对少女的提防和排斥。称她为“小妖精”是人家认为老妪经她的蛊惑,才将房子“赠送”给她了,流露出的是他们的“同仇敌忾”之情。作者把村里人对少女的敌意融于称呼的变化之中,真是匠心独运。 8.①少女为老妪买了一套寿衣。②回应了上文村里人说的“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的无端猜测。③少女真正把老妪当作自己的奶奶,尽了孝心,表现了少女的心灵之美。 9.①表明对村里人种种行为的不满和批判。②衬托出老妪和少女的善良和仁爱。③折射出在商业化大潮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呼唤抛开了金钱和利益的最纯真的感情的回归。10.D
11.本题为开放题,应尽可能肯定学生回答的合理之处。①这是一个新造的旅游景点,所以水车并不老。②水车见证了老妪和少女之间纯真的感情,这种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远流长,是古老的,也是永恒的。
[二]12.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清贫的物质生活;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13.凡•高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斯宾诺莎因为在乎科学的良心。 14.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使论证更加严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5.道理论证(或者讲道理、引用论证) 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要求:必须是道理论据)
16.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三]17.B 18.①平民②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③奔走效力④不长草木 19.A 20.(1)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装着酒水来欢迎将军呢?(2)先帝在世时,每当与我议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行为感叹、痛心和遗憾的。21.刘备:虽遭挫折却雄气勃勃,思贤若渴,急于求计。诸葛亮: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22.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3.略 三、写作。略 (114.106.41.162)
上一篇:
九年级2012——2013第一学期第一次素质考试
下一篇: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九年级第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