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67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7]
浙江景宁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职高
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40分)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夙愿(sù) 褡裢(tǎ) 储存(chǔ) 步履(lǚ)
B.抉择(jué) 寰宇(huán) 估量(liáng) 觅食(mì)
C.驰骋(chéng) 熨烫(wèi) 皈依(guī) 防御(yù)
D.雾霭(ǎi) 瞳孔(tóng) 呜咽(yān) 濡养(rú)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殷勤(yīn) 秩序(zhì) 眼拙(zhuó) 衣襟(jìn)
B.私塾(sú) 筹划(chóu) 行家(háng) 搀扶(chān)
C.镌刻(juān) 板栗(lì) 忙碌(lù) 不屑(xiè)
D.正月(zhèng) 怔怔(zhèng) 香喷喷(pēn) 鬼使神差(chā)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悠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B.到我八岁时,母亲认准了让我起步走向成才之道已迫在眉捷。
C.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
D.二者作为钢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
4.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能循续渐进。
B.每天黄昏的时候,我都会在迷蒙的暮蔼中奏响《麦绮思冥想曲》。
C.柜台里竖着耳朵,全神惯注地听着母子三人说话的老板和老板娘不见了。
D.一些模样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
5.填入下列各句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颗 落下的种子不会长成树木,但因特殊的条件被催化而 。都过去了,湖畔走不到头的花阴曲径;都过去了,宿舍水房灯下午夜不眠的沉思,还有 的许诺,天真的轻信。告别单纯,从此 地跋涉于泥泞的长途而不怨尤。
A. 偶尔 成熟 轻易 死心塌地 B.偶然 成熟 轻率 心甘情愿
C. 偶尔 成才 轻易 死心塌地 D.偶然 成才 轻率 心甘情愿
6.对于一株新生的树苗,每一片叶子 很重要, 一个孕育中的胚胎,每一段染色体碎片都很重要。 驰骋寰宇的航天飞机, 可以因为一个油封橡皮圈的疏漏而凌空爆炸,你 说它不重要吗?
A.也 对于 而且 也 难道 B.都 关于 甚至 不但 能
C.都 对于 甚至 也 难道 D.也 关于 而且 不但 难道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偷偷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 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
②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 还有香有色,却失去了根。
③老板夫妇不但没感到不协调, 把二号桌放在店堂的中央。
A.如果 虽然 而且 B.只有 虽然 反而
C.只有 即使 反而 D.如果 即使 而且
8.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个厂的领导都很 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②在著名的中医专家特诊部 的大夫,都可以称得上“专家”。
③由于长时间干旱, 禾苗都枯死了。
A.尊重 就诊 以至 B.器重 应诊 以致
C.尊重 应诊 以致 D.器重 就诊 以至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三爷听过,心里却无动于衷对这件事。
B.在学习上,不能孤军作战。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C.十年前,我们在大学里同窗苦读,十年后又在杭州西湖边萍水相逢。
D.他这个留学海外的莘莘学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浏览完整试题10.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青菜、李子、樱桃等水果。
B.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C.在母亲的无限关爱下,使我健康地成长起来了。
D.有没有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11.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句是:
A.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地等待着。(拟人)
B.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刻也像是突然失踪了似地。(比喻)
C.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反问)
D.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反语)
12.下列句式变换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
A.他把包子吃了。(变换后:包子让他吃了。)
B.你怎能这样做呢?(变换后:你不能这样做。)
C.她直到凌晨2点才慢慢睡去。(变换后:直到凌晨2点,她才慢慢睡去。)
D.并非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变换后: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二)名句填空(8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
3.非淡泊无以明志, 。
4.乘风破浪会有时, 。
5.安得广厦千万间, , 。
(三)语言运用(8分)
1.根据下面划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 。
2.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练习。(4分)
2009年的中秋节,某市统一规定放假两天,此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对此有一网站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愚人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的网络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请阅读分析后回答问题:
百分比 调查对象 调查项目 中老年 青少年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73.8% 95.5% 58.3% 70.1%
更喜欢过洋节 26.2% 4.5% 41.7% 29.9%
(1)由上表得出的结论:
(2)你对某市的举措所持的态度及理由:
二、课内阅读(28分)
(一)(12分)
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余步;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的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说,北大人的校园观念既是现实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在北大人的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精魂。
……
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朗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阴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有更多他们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他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
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到这种恒远同时又是不具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
这是一片自由的乡土。从19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扼。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挣。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阻扼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并期许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魂永远绵延。
1.第一节中多处写到校园的“小”,其用意是什么?(3分)
2.为什么说“这里是我永远的校园”?(3分)
3.结合全文,请概括北大精神的内涵。(3分)
4.简要分析划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二)(16分)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父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廿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展开余下试题1.概括本段叙述的中心(不超过20字)(3分)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式?如果换成“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不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好不好?为什么?(4分)
3.“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心横起来”的意思是: 。(3分)
4.“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从上下文看,这里“软”指的是什么?“硬”指的又是什么?(从母亲和“我”两方面回答)(4分)
5.“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从上文可知,这句话中“生命的教育”是指什么样的教育?(2分)
三、课外阅读(12分)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战栗的手:“请原谅,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而且,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嘟哝着说,“这已经是很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1.“我”与乞丐相互握手的基础是( )
A.彼此都是穷人。 B.彼此都是人。
C.彼此都是厄运人。 D.彼此都是老人。
2.乞丐说“这也是恩惠呵”,“这”指的是( )
A.“我”曾努力搜索可施舍的东西。 B.“我”握住他的手。
C.“我”说了“请原谅,兄弟”。 D.“我”的言行所表现的同情心。
3.“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这“恩惠”指的是( )
A.同情 B.理解 C.信任 D.原谅
4.作者不把最后一句写成“我也从他那儿得到了恩惠”,而写成“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其效果是( )
A.强调了“我”与乞丐感情交流的结果。
B.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视为兄弟。
C.强调了通过握手而产生的兄弟般的感情。
D.强调了前文多次说到“兄弟”的一贯性。
四、片段写作(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旱时,人们盼雨,求雨;水涝时,人们怕雨,烦雨;高兴时,人们从雨中听出快乐;烦恼时,人们从雨中品出忧愁;用世者,从雨中汲取奋斗的力量;退隐者,从雨中感悟生命的方向……
请以“雨”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你可以描写景致:根据特定的环境,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的角度,用贴切的词语,生动的修辞状写雨景特点;你可以抒发情感:描写以雨为主体的景物,要特别注意对雨进行动态化的描写,借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你可以抒写感悟:写不同季节或不同地域的雨,或一场雨在不同时段的不同特点,由此感悟世事人生,阐发人生哲理;你可以表达观点:从“雨”的比喻义入手,写人生的风雨,表达自己对人生“风雨”的观点、看法。
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题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
3.非淡泊无以明志, 。
4.乘风破浪会有时, 。
5.安得广厦千万间, , 。
(三)1.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2. (1)由上表得出的结论:
(2)你对某市的举措所持的态度及理由:

二、(一)1.
2.

3.

4.

(二)1.
2.

3.
4.

5.
三、1.( )2.( )3.( )4.( )
四、
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一、(一)B C C D B C B C B D B D (二)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非宁静无以致远。4.直挂云帆济沧海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1.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能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2.(1)大多数居民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中老年特别是乡村中老年人尤其如此。(2)赞成。某市的举措尊重了民众意愿,弘扬了传统文化。
二、(一)1.写空间意义上校园的“小”,反衬精神意义上校园的博大。
2.(1)在北大的生活经历是“我”永久的记忆。(2)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3)北大精神是中国魂的代表和缩影,必将随中国魂的绵延不绝而成为永恒。
3.以科学和民族为精神支柱;以丰富的学识、独立的思想、严峻的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和勇锐的抗争精神,影响和引领湖人;以批判的眼光和前仆后继的精神在中国传播文明。
4.首尾呼应,文章开头作者把自己比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命运的安排,落在燕园的土地上,结尾写这颗种子在北大“不在移动”,与之呼应,使文章显得完整而有意趣。
(二)1.母亲倔强坚强(并不软弱),她把软而硬的个性传给了我。


展开余下试题2.反问句。不好,因为改为陈述句,语气就很平淡了,不如原句感情色彩强烈。
3.母亲下定决心,豁出去了。
4.“软”从母亲的角度讲是指课文里说的“她最会吃亏”“她宁吃亏,不斗气”;从“我”的角度讲,指“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是当然的”。“硬”从母亲来说,指母亲在兵荒马乱时坚强、勇敢的行为,从“我”来说指“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讲究,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5.母亲给“我”如何做人的教育。
(三)B C B B
四、示例:
今年的雨异常的多,仿佛因去年下得太少,今年它便争忙忙的来和我们阔别重逢。
  看,小雨下起来了,无声无息,但能够滋润土地。天地间的空气异常清新,中间还夹杂着土壤的味道。也许是因为想早与土地妈妈相见,小雨就像一串不断线的珠子,“哗啦啦”地下着。
  “轰”地一声响雷,中雨落了下来,顿时,于地之间连接了无数细线。风大极了,仿佛打在空中的雨伞能被它吹走似的。一朵朵娇嫩的花在地上晃来晃去,柳树的枝条也随着风势一会儿左,一会儿右。
一声炸雷,大雨从空中无情地“打”了下来,它像一条鞭子,鞭打着世间万物。汽车在风雨中“嗷嗷”地叫着,骑自行车的人在几乎齐膝的水中艰难地前进,房屋的电灯和其它电器都像害怕似的关了起来。这是今年最大的一场雨了……
早春三月的雨,是少年,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裾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里钻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了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片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润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何等的清幽。这完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育星教育网 www.ht88.com (61.153.62.243)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景宁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