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08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8]
《阿里山纪行》综合练习
  《阿里山纪行》综合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拼音填字成词:
  风mǐ     静mì     líng  听  雄jù 山间
  2.解释下列句中加黑的词语。  (1)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________________  (2)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________________  (3)它堪称山间一明镜:________________  (4)盛夏亭午时分:________________  (5)无可匹敌: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横线上填进恰当的叠词。  (1)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  (2)它真像一________绿地毯,________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4. 4.仿句。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不到__________,何以__________?不到__________,又何以__________?
  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佳句赏析。  (1)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这一句运用________手法,写出了山下与山间的巨大温差,从作者________的角度,突出凉气穿肌透骨的力度。  (2)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________、________,突出树木的“________”和“________”。(3)(3)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作者以拟人化的________描写树木________。如诗如画的比喻,感受深切的________,使森林、古树成了富有________的情境。 6.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文第7小节中引用的唐诗入云深处亦沾衣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歌曲《高山青》在本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物?字里行间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一)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    入车窗又    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入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那也是一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1).文中方框中应加入的动词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  (2).“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阿里山是台湾的一个部分。 B.要到台湾必须先到阿里山。
   C.阿里山是台湾的代表和象征。 D.不到阿里山,没人承认你到过台湾。
  (3).这一段写森林小火车以及森林火车站,主要突出了___________的特点。
  (4).这一段文字简略描写了上山途中所见的景物是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5).“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主要是从___________ 角度写景;“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描写了,这两句描写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1)这一段运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比喻来写潭水的________和林区的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的手法。  (三)  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作者连用三个________,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________反衬________。  (2)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  作者采用________手法,
  运用流畅而节奏鲜明的文字,强调林区的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以有声反衬________,营造一个“静谧的世界”,收到了“________________”(填一诗句)的艺术境界。  (四)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游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____意思,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  (4)作者在整个游程并没有看到“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略 2.(1)请刚从远道来的人吃饭(2)深远的感情(3)可以称为(4)正午;中午(5)对等;相称 3.(1)茸茸 毛毛 濛濛(2)条条 紧紧 4.示例:不到泰山,何以能说到了泰安?不到玉皇顶,又何以能说到了泰山? 不是漂流江上,而是白帆与江水融合为一体,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5.(1)对比 感觉(2)比喻 树躯 树身 大 高(3)比喻 排列之整肃 联想 审美价值 6.说明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7.张旭的《山中留客》8.歌曲《高山青》是本文的内在线索,起到彩线穿珠之效。 9.阿里山风景如画,山高林深,无比幽静;原始森林无边无际,形态万千;青苔密实浓厚,“神木”坚韧挺拔。作者不仅充分抒发了对如诗美景的赞叹之情,还表达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短文阅读
  (1).穿、漫、溢 (2).C (3).古朴 (4).林海、云雾 (5).视觉;触觉;山下山上温差极大,突出阿里山非常高大。(二)(1)明镜 水墨画 清澈透亮 迷人风光(2)由衷的赞美之情 融情于景 (三)(1)比喻 声(有声)静(无声)(2)反复 宁静(3)无声 此地无声胜有声 (四)(1).这一句与文章开头唱《高山青》相呼应,以歌起,以歌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旅游阿里山(3)好像 不是比喻句,“仿佛”在这里表示想像。(4)①作者旅游阿里山不尽然为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言外之意,也是为了欣赏阿里山的美丽风光;②作者在整个旅游中,确实看到了阿里山的风光如画,并为之陶醉,他的赞美出于肺腑之言;③“一方山水育一方人”,看到了山水之美,也等于看到了阿里山的美 (49.83.66.75)
标签: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阿里山纪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