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3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1]
紫琅中学高三年级周考教师版
高三年级周考语文试卷 4.16
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噩耗/好学    曝晒/曝光   落后/落枕 属文/前后相属
B.轨迹/滚雷 洋溢/谥号 烙印/炮烙 亲家/相亲相爱
C.淀粉/惦记 悲怆/沧海 瓜蔓/蔓延 瓦刀/砖瓦建筑
D.附和/荷载 凯旋/觊觎 褫夺/吓唬 雕刻/龙王鲷
1.B【解析】 B.guǐ/gǔn,yì/shì,lào/luò,qìng / qīn;A.hào,pù/bào,luò/lào,zhǔ;C.diàn,chuàng/cāng, wàn /màn,wà/ wǎ;D.hè,kǎi/jì,chǐ/hǔ,diāo。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未能达到5A级景区标准,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
B.最近众多的准妈妈提前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D.对于多数“90后”而言,发生于他们出生之前的事情,如果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瓜葛,便只是教科书和互联网上的“存档”和“传说”而已。
2.D(A.偷换主语。 B.表意不明。 C.语序不当。)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企业公共关系”中“双向交流”的四项内容,每条不超过6个字。(4分)
信息双向交流在企业公共关系中非常重要。要使企业与社会公众相互间达到充分的了解就要沟通企业的情况。有的企业十分注重情感投入,通过建立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友善关系,以求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与信任。有的企业积极确立适应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观念,进而通过沟通取得社会认同与支持。当然,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和谐相处也取决于双方在价值导向上的一致性。在这方面,企业还要通过沟通引发和指导社会公众,以提升社会公众生活质量、指导消费并改变生活方式。
3.①沟通情况②沟通情感/情感投入③沟通观念④沟通价值导向(每个1分,共4分)
4. 2012年2月12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许多爱好文学的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纪念杜甫的活动。请将下面简要介绍杜甫的文字补充完整,并在网上发帖写下自己的感言(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50字)。(5分)
(1)杜甫在唐代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为 (四字短语概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便是杜甫抒情名篇《______________》中的名句。(2分)
(2)感言: ▲ (不超过50字)
4.(5分)(1) 沉郁顿挫或现实主义,《旅夜书怀》 (各1分)
(2)感言示例:你用滚烫的文字,叙写了一个不朽的传奇;你用诗人的良心,记录了一个动荡的历史;你用诗人的道义,鞭挞了一个腐朽的王权。
(内容恰当2分,紧扣纪念杜甫展开,如歌颂杜甫成就,表达怀念之情等;修辞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浏览完整试题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以其集归之 归:属于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
C.不牵世俗趋舍 牵:被牵连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5.A ( 归:还给)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肯定苏子美文学才华、文学追求的一组是 ( )
①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②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④时人颇共非笑,而子美不顾也
⑤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⑥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6。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7.D ( “攻击驱逐他的人……”不当)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
8.(1)(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3分。见遗:被遗弃;宝之:以之为宝;于一时、于后世: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
(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 (4分。苟:如果;及:赶上;治世:太平时代;其:难道;各1分)
(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
(3)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3分。患:担忧;讽勉:规劝;近古:学习(或接近)古文传统;各1分】
三、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首联中与“夕次”的“次”相照应的词语有哪些?(3分)
9.(1)落帆、停舫(2分);逗、临(1分)。
(2)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2)反衬(对比或者衬托)(1分)。夜幕降临,人雁归宿反衬作者客居不眠的惆怅(1分);景中寓情(借景抒情)(1分),借人归雁下表达羁旅乡思之情(1分)。
(3)从全诗来看,作者“未眠”原因有哪些呢?(4分)
(3)作者漂泊异乡(1分);景色凄凉(触景生情)(1分);孤独寂寞(1分);夜忆秦关(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2)自经丧乱少睡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 ,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4)行到水穷处, ▲ 。(王维《终南别业》)
(5) ▲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6)今年欢笑复明年,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7)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8) ▲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分享如秋光
闫 琰
①我曾到过9月的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呈现出淋漓尽致的收获景象。路两旁盛放着九月菊,粉的、紫的、白的,在风中轻轻摇摆。金黄色的稻田绵延铺展,9月温暖的阳光把一切镀上一层金黄,这样饱满的色泽让人想起油画里令人沉醉的田园风光,美得让人说不出话来。


展开余下试题②我也曾体会过南方的秋,含蓄又明媚。天空高远,树木青黛,迟开的花儿开的从容而又倔强;秋水波澜不惊,湖面清透如镜。驱散最后一缕暑热,清新的空气浸润着人们身上的每一个毛孔。
③人们客居城市,纷繁杂扰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生命的真相,过多的注意力被倾注到结果上。人们计算对枝繁叶茂的失去,计算有没有获得谷粒满仓的收获,计算收割了多少别人所给予的爱。人们总在盘算得与失,消耗着我们的安宁与真实。
④我们的内心总逃不过俗世生活的困扰。我们会情不自禁拿别人的生活跟自己比较,根据优劣来决定自己幸福的心情;有时是我们匆忙的赶路,忽然间丢失了曾今的同伴和自己。也有时是因为我们完美的理想主义,却每每触碰到现实的坚硬和残缺而不堪一击。不知不觉中,我们在负重前行,疲惫不堪。在生命这条单行道上,我们疲惫前行,一路索取算计,只把自己走到最终,剩下形影相吊。
⑤是我们忘记了。
⑥且看看这个季节,春生夏长以后,秋季来得自在恬然。古人说秋三月是为容平,这是一个多么难得的季节,丰饶却宽容,春夏努力过的物种都能在这个季节得到相应的回报,自然间最本真的规则在这个季节得到完美体现。
⑦在做不到“出世”之前,且让我们恬然地“入世”。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是狭义者的良药,也是不得志者的坦途。没人责怪一个人的努力向上,就像没人责怪生命朝向太阳。“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唯思利及人”,儒家传世千年,这一点说得极好。《尚书》明确了人生的境界:不是为生活回报了我们什么,而是我们给予了什么,给这个世界分享了什么。
⑧母亲从老家过来住,有她的邮件寄来,很平实的一个信封,是母亲拜的书法老师寄过来的作品,叠得整整齐齐。听母亲说,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享有全国知名书法家的美名,只是身体不好。他总鼓励母亲说,你没事就常带作品过来吧,我这个身体只能用“苟延残喘”来形容,有今天不一定有明天,能指导一点是一点。
⑨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慢慢展开作品,只见豪迈苍劲的字体,挥洒的英武而又潇洒,两行大字为“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步履维艰地爬楼,挥毫泼墨后,又顶着烈日下楼去邮寄。想象里的老人身影和着幽幽墨香,像秋天一般,淡泊宁静。
⑩这正是秋天的独特气质,淡薄而从容,分享而喜悦。一个已向人生之秋的老人,以仅有的生命尽享给予、分享之乐。这种力量,突破躯体的局限,在人群中蔓延开来,让我们隔着遥远的距离,就能感受到它的温暖,如沐秋阳。
⑪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也不是只做加减计算的名利场。秋天到来之时,在纷纷扰扰中开辟出一点属于心灵的空间,带着一颗安宁的心去感受彼此灵魂的微光,灌溉心的土壤。
⑫“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当我站在秋天的路口,看着红叶漫天,落叶纷纷抽离枝头,怀抱着一丝丝秋凉,怀想那些春日里发芽的梦想,夏日里激扬的青春。在秋天,放下渴望收获的心,去静养心灵,分享四季。我看到缓缓流淌在体内的真实和宁静,不为获得才去给予,不为喝彩与人分享,慢慢体味这样一种清甜的香味,远远地弥漫出来,淡淡的,就是灵魂的香味。这也是一种坚强。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①纷繁杂扰的生活使我们忽略了生命的真相。(2分)
11.生命的真相:分享生命过程中的安宁与真实(答淡泊、从容、恬然等亦可)。(2分)
②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2分)
心不是别人的跑马场:摆脱俗世的困扰,开辟属于自我的心灵的空间。(2分)
12.文章第⑧⑨两段写到了母亲收到书法老师的作品,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2.作用:在内容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给人温暖的老人形象,一如秋光的分享,以此来彰显文章主旨;同时在结构上为下文引出作者的观点作铺垫,让行文更起伏多变。(每点2分)
13.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简要分析最后一段在写法上的特点。(6分)
13.修辞:运用了引用、夸张的修辞方式,写出了秋光之美,同时引发了对分享的具体描述。
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既有对秋日里分享四季之美的生动描写,又有对分享秋日的赞美和对秋日分享内涵的深刻感悟。(手法2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4分。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14.联系全文,探究“分享如秋光”的深刻意蕴,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6分)
14.意蕴:秋天具有独特气质,淡薄而从容,分享而喜悦。秋日的分享像作者母亲的老师那样,给人温暖,让人如沐秋阳。人生的秋季里,人人都要用一颗安静的心,不带功利性地去和他人分享四季。(4分,每点2分,答满两点即可)
启示:生活中我们需要敞开胸怀,与人分享世界的美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真心地不带功利性地与
人分享风景、亲情、快乐,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情,让我们的世界撒满阳光。(2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崇尚简单
国 风
读清人刘大魁《论文偶记》。那上面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的东西,皆是简单的。土地质朴无华,但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但能孕育生命。一部《周易》,变幻无穷,玄而又玄,但变来变去,离不开阴阳二卦。《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但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阿拉伯数字只有10个,却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所以,要求得真谛,人们就应向简处着眼。圣雄甘地早就说过:“简单是宇宙的精髓。”
简单是一种美德。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所谓“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诸葛亮说“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司马光教育儿子“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俭则必简,简则必俭。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在这种狂潮下,人变成了一种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没有道德、只顾吞噬物质的机器。在这种私利的驱使下,人们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互助,只有竞争、算计和尔虞我诈的巧取豪夺。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为什么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氢氨?为什么金融家要诈骗?一切都是为了钱,人人都相信他那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金钱崇拜,使得人们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线索取。于是,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空气;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得喝水;只知道往食品中加入毒素,却忘了自己也得吃饭……
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
我有一位朋友,真可谓学富五车,著作等身,青年时代就已成名,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来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下去检查工作,轻车简从,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他有一个信念:物质上追求简单,精神上追求丰富。是的,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单的生活不但可以少给别人添负担,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心轻松下来。“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可以说,简亦为生活之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 (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15.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15.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1分)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简单,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2分)再次,论述了让生活简单一点事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2分)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崇尚简单”的结论(1分)。【若分成三部分得4分】
16.文中引用甘地和司马迁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16.引用甘地的话为本段论据作总结(2分)也是对分论点“至善至美皆简单”的有力论证。(2分)引用司马迁的话从反面论证了“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坚定”的观点(2分)
17.现代社会金钱崇拜使人类陷入了怎样的生存困境?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6分)
17.1.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2.人只知道一味向自然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3.人变成物欲的奴隶,失去心灵的自由。(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我们不必仰视,无需俯视;当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三年级周考语文试卷 答案 4.16
古文参考译文  
我的友人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章把它编为十卷。   
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便把那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作珍宝。虽然它受埋没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辉,已经像丰城地下的太阿、龙泉剑的剑光那样,常常自动地发射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掩盖它。所以,正当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损毁掩盖。大凡人们的感情,忽视近代的而重视古代的,苏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在将来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啊!杜公可以没有遗憾了。”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很奇怪唐太宗将国家治理得兴盛太平,接近三代圣王盛世时代,可是在文章方面,不能革除齐梁等朝浮靡文风的残余习气。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安定,安然无事。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出现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爱惜他吗?可叹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以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外地死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使人替当代那些担任要职应该为国家欢喜地培育优秀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在礼部参加进士考试;看见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而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可子美不顾这些。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不良影响,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从此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了,而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从始至终守定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爱好牵着走,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啊。  
苏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便被免职;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便死了,享年四十一岁。他体格相貌奇特雄伟,远望他感到高不可攀,接近他却感到很温和,时间越久越觉得他值得爱慕。他才能虽然很高,但人们也不太嫉妒他。那些人攻击他驱逐他,意图不全在子美一人身上。全靠皇上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从两三个大臣往下、有人欲借苏子美事件对他们进行株连陷害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就是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杰出人才,现在也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吗?悲痛啊!庐陵欧阳修写下这篇序。  
作文阅卷参考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素材超市】
1、哲学家罗西说:“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宇轩昂,即高贵;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 培根说:“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
2、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中国体育代表的情景:接受脑瘫足球队赠送的球队签名的足球后,在一只足球上为足球队题词签名;观看游泳训练间隙,在泳池边同运动员们亲切交谈,一一询问训练和生活情况;为轮椅篮球队分组比赛开球,“轻轻将篮球抛起”;和智障残疾人一起做比萨饼、包饺子;坐在残疾人中间,兴致勃勃地和他们一起动手做中国结;和残疾人朋友们一道唱起歌来…… 此情此景,我们感到的是总书记平易近人,对残疾人平等相待。一言以蔽之:平视。 (戴炳炎《平视》)
3、2006年6月,浪琴表邀请林志玲到西安宣传,与当地100多位经销商一起吃饭,当一桌一桌的经销商走到台上,和林志玲合照、握手时,身高174公分又穿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总共蹲了八十多次。
4、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国与国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平视是社会的需要,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平视是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朱华贤《平视》)
5、人需要平视。这不仅仅因为我们的双眼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也不仅仅因为我们平直地投射目光符合自然习惯,更是因为我们有着平凡的身份、平正的良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思想、平静的心情。平视,需要良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情感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见的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分寸的准确与合理。平视他人,我们便拥有了真诚牢固的友谊;平视他国,我们便有了平等合作的国际关系;平视他族,我们便有了世界大同的宽广胸襟。平视者不自高、不自傲,不自卑、不自鄙,平平常常守着道德防线,平平稳稳走着人生大道,平平和和唱着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紫琅中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