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352
标签:
鲁人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2]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冗长(rǒng) 商贾(gǔ) 贻笑大方(yí) 皓首穷年(hào)
B.扁舟(piān) 遒劲(jìn) 如椽巨笔(chuán) 崭露头角(lòu)
C.瑰怪(guī) 霎时(chà) 载歌载舞(zǎi) 舐犊情深(shì)
D.狙击(zǔ) 摒弃(bìng) 茕茕孑立 (qióng) 惴惴不安(z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惊蜇 落寞 自行其事 拭目以待
B.焦躁 漫溯 情随事迁 藕断丝连
C.赋予 涅槃 无精打彩 仓皇失措
D.震憾 围剿 涵泳优游 一愁莫展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1)自然数的实物 可能是十个手指,否则我们不会采用十进位制。
(2)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也在被 之列。
(3)“瑶公特”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最缥缈、最 不定的境界之故。
A.原型 提名 捉摸 B.原型 题名 琢磨
C.原形 提名 琢磨 D.原形 题名 捉摸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养生专家指出,由于月饼比较油腻,因此不能过多食用,一定要浅尝辄止。
B.她是晚会上最漂亮的女人,风度翩翩,姿态优美,如坐春风,快活到了极点。
C.整理并研究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是我国文化工作者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D.令人期待已久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终于在圣诞节开战了,真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B.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C.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决定了他的身体是否健康,是否能拥有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D.收购一台报废电梯的价格为五千至两万元,拼装后转手的电梯价格高达六到八万元,而国产普通电梯的价格大约在12万元左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网络文字难以建立书香社会
张炜
眼下我们谈到阅读难免会有一种忧虑,就是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实际上这种忧虑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它在几百年前或更早以前就出现过。因为对比起来,精神的渴求与身体的需要相比,精神必然常常被疏忽,口渴要喝水,饿了要进食,这都是不能拖延的。一旦物质相对匮乏了,或者是对这种匮乏记忆深刻的人,寻找它的欲望就会格外强大,有时就会忘掉精神的需求。不过,忘记了忽略了却不等于完全消失了,它还要埋在心底,说到底这还是心的问题,也就是说,有心就有这种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看,心的渴求是不会彻底废止的。
有一点我们尽可以放心,文学阅读是人类的一个嗜好,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这种阅读。二三十年前,一本刊物的发行量可达几百万份,一本长篇小说会印行100多万册,那时巨大的文学受众已经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了。这些记忆离我们并不遥远。怎么弹指一挥间,这些读者就迅速跑散了,走开了,这可能吗?
浏览完整试题
实际上阅读仍然还是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人类的这个与生俱来的嗜好并没有改变。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网络上的小说一个月就能达到几十万、几百万的点击量,杂志、报刊、书籍的出版也增加到前所未有的数量。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后,印数是一两万、十几万不等,而放到网上以后,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这又使我们不免疑惑:作为纯文学作品,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果真会有几十万的阅读量吗?
原来为数不少的人也就是用鼠标点开看一看,然后就走掉了。他们只是“到此一游”而已。看来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泛泛的、浮光掠影的阅读扩大了。据统计,当下的纯文学印刷量已经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翻了好几倍,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教育程度的普及与提高,不同程度上使总的阅读量都较前大为增加了。看来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
现在的阅读大半是闻不到书香的。这除了因为匆促的浏览,不能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还因为更多是从荧屏上阅读的缘故。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怎么会有香气?比起印刷的书籍,它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遥远了。从荧屏上捕捉一些信息还可以,要慢慢揣摩文字就困难了。
所以,现在知道很多消息的人随处可见,而保持了个人思考力的人就很少了。大家都在说潮流中传来传去的见解,并没有多少自己的主意。因为人在荧屏文字前的思考力是很弱的,而沉入书本的阅读才会引发这种思考能力。看来我们从离开了书籍之后,也就从根本上告别了“书香”这个概念。
可见依恋于现代传媒之类的阅读,在网络上流转的文字,是很难建立书香社会的。相反,这还会使我们匆忙和浮躁,离那样的社会越来越远。
(摘自2011年08月18日《羊城晚报》)
6.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网络文字难以建立书香社会”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荧屏上可以浏览捕捉一些信息,但难以慢慢揣摩文字感受文字深处的蓄藏。
B.在荧屏上阅读电子技术生成的文字,大半是闻不到什么什么书香气的。
C.比起印刷的书籍,网络上流转的文字离大地生长的意义相隔太遥远了。
D.人沉入书本的阅读才会引发思考能力,在荧屏文字前的这种思考力是很弱的。
依恋于现代传媒之类的阅读,
7.关于“阅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眼下阅读印刷书籍的读者越来越少,以前那种万人争读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已经出现了阅读危机。
B.精神的渴求是不会彻底废止的,这世上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文学阅读这个人类与生俱来的嗜好。
C.作为纯文学作品,一部长篇小说放到网上以后,短短的时间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几十万,但为数不少的人只是“到此一游”而已。
D.有深度的阅读少了,浮光掠影的阅读扩大了,文中对文学阅读的忧虑,主要是因为缺少高品质的阅读者。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精神的渴求与身体的需要相比,精神常常被疏忽,但是忽略却不等于完全消失。
B.现在的阅读仍然还是阅读,读者是永远存在的,问题只是在于阅读的形式改变了。
C.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文明程度的提高,使总的阅读量都较二三十年前大为增加。
D.摆脱了对网络上流转文字的依恋,就会使我们远离匆忙和浮躁,建立起书香社会。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小试勒兵乎 勒:指挥
B.约束既布,乃设鈇钺 约束:纪律
C. 趣使使下令曰 趣:赶快
D.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徇:顺从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见且斩爱姬 不出,火且尽。
D.卒以为将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1.下列句子与“可试以妇人乎”一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B.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相与枕藉乎舟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武因为精通兵法而受到吴王阖庐的接见,阖庐看过他的十三篇兵书,可还是用宫中妇女来试验他的军事才能。
B.孙武把宫中妇女分为两队,让吴王阖庐最宠爱的两位爱姬分别担任各队队长,让所有的美女都拿着戟,然后命令她们。
C.孙武多次重复申明纪律与号令,可是妇人们哈哈大笑,不能执行命令,于是孙武就杀了左、右两队的队长。
D.孙子派使者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可是吴王不愿下台察看,但已经知道孙子果真善于用兵,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分) (《张衡传》)
展开余下试题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2分)(《赤壁之战》)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鸿门宴》)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两纸京书”,指“得复言、乐天书”。
(1)第一、二句诗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请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一句的艺术效果。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荀子《劝学》)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2)师者, 。 (韩愈《师说》)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白居易《琵琶行》)
(5)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五、语言运用(12分)
16.把下列句子填入句中横线处,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 ,
。能不能把二者结合一下呢? , 。
, 。
①于执着中显出超脱 ②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③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 ④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 ⑤于厚重中显出轻灵 ⑥这也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句,使上下文协调一致、匀整对称,个别词语可以变动。(4分)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开放,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润它成长,而不是春雨秋露。
18.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某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不少于50字。(4分)
春运将至,不少人提早踏上返家的归途。12月5日,贵州遵义市4名农民工返家途中在遵义10路公交车上遭遇天价车票,原本1元坐全程的票价,因为他们提了四个大旅行包,车票变成了30块钱。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温暖的苇花
丁立梅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勾肩搭背,亲亲密密。它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于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总是眼前一亮,继而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⑦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可在我看来,它又实实在在温暖了农人的生活。
⑧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⑨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⑩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的天,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⑾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尽管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但它毕竟仍然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看来,只要你为人作过贡献,人们一定会把你记在心里的。
19.文章题目为“温暖的苇花”,从全文看,“温暖”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20.文章第⑦自然段有什么作用?(4分)
2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22.综观全文,平凡的苇花给了作者哪些生活启示?请加以归纳,并选择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
七、写作(60分)
23.请以“那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自定立意;2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3、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一、
1.A(B遒劲jìng 崭露头角lù C霎时shà 载歌载舞zài D狙击jū)
2.B (A惊蛰 自行其是 C无精打采 D震撼 一筹莫展)
3.A
4.C(A望文生义,“浅尝辄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B“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改为“满面春风”D用错对象,“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5.B (A“教育”与“时期”搭配不当 C两面对一面D“大约”与“左右”重复)
二、
6.B(不是原因,只是表象)
7.A(“已经出现了阅读危机”不当,原文是“好像真的出现了阅读危机”。)
8. A (B原文是“问题在于其他,比如说阅读的形式改变了”C原文为“教育程度”,且无“二三十年” D逻辑推理不当)
三、
9.D(示众)
10.C(A被/却 B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D用/来)
展开余下试题
11. C (判断句式,余皆为状语后置句)
12. D(“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有误)
四、
13.(1)(张衡)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去,屡次被公府征兆不就职。(重点:举、不行、辟)(2)一会儿,烟雾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重点:张、定语后置)(3)特意派遣将军把守关口,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与意外变故的发生啊。(重点:故、出入、非常)
14. (1)衬托或对比。(2分,答“比喻”或“双关”得1分)(2)以景结情(借景抒情)(2),通过描写渲染商山的妍丽春色,抒发了作者既奉召西归又捧读友人书信时的愉快之情。(2分)
15.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锲而不舍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闻道有先后
(3)悟已往之不谏 泉涓涓而始流
(4)别有幽愁暗恨生 相逢何必曾相识
(5)纵一苇之所如 羡长江之无穷
五、
16. ④②⑤①③⑥(4分,错一处不得分)
17.它不是在花坛暖房里开放,而是在冰天雪地里怒放;滋育它成长的不是春风秋露,而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每句2分,4分)
18. 示例:(1)回家之路本该承载着情谊,承载着温暖,然而,“天价车票”却给回家的路带来了阵阵凉意。遵义10路公交车的做法是对农民工的歧视,理应受到谴责。(2)对于农民工的回家之路,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同情、关爱,应该尽最大努力清除那些现实的或潜在的制度障碍、人性障碍,给予他们想要的温暖、安全和方便。(4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其他观点合情合理也可)
六、
19.①冬阳下密密层层的芦苇的花看起来温暖;②装点我的住处令我感到温暖;③编制成各种实用物品,温暖农人的生活。④编成艺术品,温暖人的记忆。(4分,答出三点即可)
20.承上启下。(2分)承接上文,父亲的态度与我和来客的态度形成对照,引起下文作者对老家苇花的温暖回忆。(2分)
21.运用拟人修辞,赋予芦苇花以人的品性,真切生动地写出了芦苇花讲团结的形象特征;(2分)运用叠词,使语言具有音乐美、节奏美。(或: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使语言生动活泼。)(2分)
22.生活启示:①人应该讲团结精神;②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于平淡与平静;③寻常的物,换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④只要有爱,人类便能够生生不息;⑤只要你为人作过贡献,人们一定会把你记在心里的。 (3分,答出3点即可)
个人认识:略。3分,根据表达酌情给分。
七、作文评分要求
等级 得分 立意 文体 选材 结构 语言 书写
一类 60—51 切合题意 鲜明 典型新颖 严谨 流畅优美 工整
二类 50—42 符合题意 明确 充实得当 完整 流利通顺 清楚
三类 41—36 基本合题 基本清楚 单薄平淡 残缺 基本通顺 潦草
四类 35—0 偏离题意 模糊不清 空洞无物 混乱 语病较多 难辨
[说明] 1. 评分以立意、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自选文体的要求。 2.文章在不偏离题意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42。在此基础上,发现有亮点,分数适当上浮;有不足,分数适当下调。3.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上不封顶;不足字数(篇幅在2/3以上),每少50个字扣1分。4.文章字数不足400或确认为抄袭,得分不超过20分。
【参考译文】
孙子名武,是齐国人。因为他精通兵法受到吴王阖庐的接见。吗?”孙子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用妇女试验吗?”回答说:“可以。”于是阖庐答应他试验,叫出宫中美女,共约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阖庐最宠爱的两位侍妾分别担任各队队长,让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然后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吗?”妇人们回答说:“知道。”孙子说:“我说向前,你们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左,你们就看左手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右,你们就看右手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后,你们就看背所对的方向。”妇人们答道:“是。”号令宣布完毕,于是摆好斧铖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经宣布的号令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就击鼓发令,叫她们向右,妇人们都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还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又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然后击鼓发令让她们向左,妇人们又都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现在既然讲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于是就要杀左、右两队的队长。吴王正在台上观看,见孙子将要杀自己的爱妾,大吃一惊。急忙派使臣传达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用兵了,我要没了这两个侍妾,吃起东西来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杀她们吧。”孙子回答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为将,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然后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纪律的要求,再没有人敢出声。于是孙子派使臣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可以下台来验察她们的演习,任凭大王怎样使用她们,即使叫她们赴汤蹈火也办得到啊。”吴王回答说:“让将军停止演练,回宾馆休息。我不愿下去察看了。”孙子感叹地说:“大王只是欣赏我的军事理论,却不能让我付诸实践。”从此,吴王阖庐知道孙子果真善于用兵,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这其间,孙子不仅参与,而且出了很大的力啊。 (218.56.138.22)
上一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下一篇:
初中四科联赛语文试题
标签:
鲁人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一年级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