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83
标签:
鲁人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3]
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德州市高中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漫溯(sù) 舐犊情深(shì) 氤氲(yūn) 崭露头角(lòu)
B.矿藏(cánɡ) 含英咀华(jǔ) 旖旎(qǐ) 粲然一笑(càn)
C.青睐(lài) 挥斥方遒(qiú) 熨帖(yù) 苍劲有力(jìnɡ)
D.伺机(cì) 济济一堂(jǐ) 联袂(mèi) 不落窠臼(k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陶冶 彪炳史册 和煦 卷帙浩繁
B.默契 反恭自问 纽带 千钧一发
C.倾泄 煞费苦心 陨石 休养生息
D.温馨 流光溢彩 迄今 知书答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入世十年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充分享受权力,锐意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是各方认可的、成熟的、负责任的世贸组织成员。
B.今年市委主要领导了解到蔬菜滞销的情况后,及时指导有关部门采取“农超对接”措施,切实解决了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等问题。
C.现代社会中富豪阶层通过奢侈品消费来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的做法无可非议,但是我国奢侈品消费中的礼品化趋势却必须加以警惕。
D.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重大胜利,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B.为了争取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面,把我国国民经济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搞上去。
C.联通和电信因涉嫌依靠骨干网的垄断地位,通过价格歧视打压竞争对手,国家发改委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成为首批被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央企。
D.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政务微博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实际,关注民众吃喝住用行等基本需求,从而推动政府工作的科学发展。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今福建武夷山市),北宋婉约词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B.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集中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交通安全教育,教育中小学生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和超员车辆上下学。
C.在《五十大话》中,贾平凹说:“别人说我好话,我感谢人家,必要自问我是不是有他说的那样?遇人轻我,肯定是我无可重处。若有诽谤和诋毁,全然是自己未成正果。”
D.相比《红高粱》,《金陵十三钗》弱化了导演的风格,突出“好莱坞”式的国际化表述——强烈的普世价值和文艺色彩的商业片,这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所青睐的类型。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活理性,君子之道
“君子”是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在《论语》中,孔子讲人生修养有“圣人”“仁人”和“君子”三个境界。“圣人”有至高的政治地位,道德圆满,功业辉煌。“仁人”也就是“志士”,他们没有赫赫的文功武治,但是无私无畏,为民族和社会利益不惜奉献生命。而“君子”,也具有道德信仰,能够恪守人生信条,但是还考虑种种现实的因素,权衡利弊得失,不及“仁人”那样具有自我牺牲精神。三者的道德境界,“圣人”最高,“仁人”次之,“君子”又次之。
浏览完整试题
《论语》中有关君子品格的表述在许多方面与圣人、仁人不同。首先,君子的形象总是文雅的,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需要借助外在的形象获得他人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同;而仁人志士并不一定讲究这一点,他们直接透显内在的生命情怀,以质朴博大的精神打动人,形象如何无关紧要。
君子一般也是博学、有才艺的,讲究礼仪规范。这些也与仁人志士不同,仁人志士以其道德精神和无畏牺牲来贡献社会,知识渊博与否、才艺有否是次要的。而且,他们还往往姿态狂放,不拘束于礼仪规范。
在社会上为人做事,君子与仁人的道德表现也有差异。他们都要求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但是君子的友情和孝敬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仁人志士为民族社会的大业可以忽略这一点。君子所敬的主要是职业事务,仁人志士所敬的则是大事业,他们因为大事业可以不安心具体事务。同样是为政,君子也侧重在行政事务上的诚勉,而仁人志士的精神更多表现在国家政治领域。
作为君子和仁人,最根本的是内在要具备省思、忠信、仁爱、道德的素质。但是君子不像仁人志士那样把仁爱之心扩展到了极限而常常摒弃了一般的礼仪形式,而是在礼仪活动中表达对人的关爱,仁与礼相配相合。君子的道德没有达到为信仰而牺牲的境界,理想也没有仁人志士那样伟大;他们跟现实更近些,考虑怎样做好事,怎样有效果,怎样成为受到尊敬的人。
显然,从《论语》语录看,孔子对于君子与仁人的境界差别有明确的阐述。他反复强调这一点,应当是出于现实的考虑。那些圣人,实现了内圣外王,是历史道德的符号,高不可攀。仁人无私无畏的境界,也是现实社会中绝少数人才可能做到的。而君子,则社会上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所以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倡导君子修养的目的,就是为普通人建立人生的坐标,为全社会设置一个普遍可行的价值原则。
新时代的人文社会建设,也需要教育培养人,但是以什么样的道德境界为目标,社会成员需要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这些问题值得再探讨。实践证明,标准过高,要求绝大多数人超越人类社会道德实践的可能性,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论语》的思想给予我们启示:在全社会可以广泛宣传、个人可以普遍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有关爱他人及社会的仁德之心、也有个人的欲求,有价值信仰、也有生活理性的君子之道。
6.下列有关“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君子”是孔子所讲的人生修养的三个境界之一,是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
B.“君子”能像“仁人”那样恪守人生信条,但不及“仁人”那样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C.“君子”的形象总是文雅的,他们在社会上为人做事更着眼于日常生活,更安心具体事务。
D.“君子”是在礼仪活动中表达对人的关爱,仁与礼相配相合,所以他们跟现实更近些。
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圣人”有至高的政治地位,道德圆满,功业辉煌,但他们只是历史道德的符号,高不可攀。
B.“仁人”虽然没有赫赫的文功武治,但是他们无私无畏的境界是社会上绝少数人才能做到的。
C.仁人志士直接透显内在的生命情怀,以质朴博大的精神打动人,他们都不讲究外在的形象。
D.仁人志士往往姿态狂放,不拘束于礼仪规范,而君子一般是博学、有才艺的,讲究礼仪规范。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君子要求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而仁人志士为民族社会的大业可以忽略这些。
B.从《论语》语录看,君子在形象、才艺和为人做事等方面都与圣人和仁人有着根本的不同。
C.孔子倡导君子修养,应当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是为全社会设置一个普遍可行的价值原则。
D.《论语》的思想启示我们,只有以最低的道德境界为目标,才能达到教育培养人的预期效果。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 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瞻杖策载酒 杖:拐杖
B.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C.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D.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易: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携徜徉而上 北救赵而西却秦
B.不可加以斤斧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子瞻每至其下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展开余下试题
D.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1.下面全都表现苏轼“意适而乐”的一项是 (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九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为后面写重建九曲亭作铺垫。
B.第二段写重建九曲亭有不少困难,所幸一场大风雷雨刮倒一棵大树,创造了条件,九曲亭得以重新建成,苏轼因此感到“最乐”。
C.第三段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自然流露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情绪。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4分)
(2)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3分)
(3)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1)此词咏梅,用词新巧。请结合“红酥肯放琼苞碎”一句具体赏析。(4分)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素质教育不仅是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还是各项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这主要包括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上的知识, , ; , , ; ,而且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属智育范畴,学会做人属德育范畴。
①也就是学会学习
②不仅要使学生增长知识和发展能力
③而且要引导学生增强发展能力
④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⑤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自我增长知识
⑥尤其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答:
17.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文化低保”下一个定义。(4分)
①“文化低保”是相对于生活低保提出的。
②在本质上文化低保与生活低保都是以促进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
③文化低保是政府各相关部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从文化层面对低保群体进行救助。
④从作用上来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了老百姓吃饱穿暖的问题,那么文化低保则是相对于生活低保所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⑤文化低保是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构建“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
“文化低保”是
1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及其寓意。(5分)
答: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应无所住
肖复兴
世上有一些人是应该记住的。如果根本就不知道,是见识的浅陋;如果知道了而没有记住,是心无所持,犹如荒漠,撒下再多的种子,也难以发芽。
在南华寺,我见到了虚云大师。说准确些,是见到了虚云大师题写的一块碑刻,却是见字如面。
南华寺在广东韶关曲江东6公里处,北靠青山,南邻绿水,始建于南朝,有1600年的历史,是六祖惠能弘扬禅宗的道场,香火鼎盛,可谓岭南名寺。我是在快出寺门时,突然看到的这块碑刻,不大,又掩映在树丛之中的墙上,并不怎么起眼。要说应该是缘分,或者说是我的运气。
青石板上镌刻着清秀的四个大字“应无所住”,题款是“虚云时年一百二十岁”。我知道,虚云大师长寿,活了一百二十岁。这是他临终前留给世上最后的一幅墨迹,可以和弘一法师最后留下的“悲欣交集”媲美,一个讲对生死的悟道,一个讲对浮生的心境。据说虚云大师圆寂的时候,老梅枯枝突然开起梅花,而寺中菜园里的青菜尽放出了莲花,想那应该是浮生对他的感情吧。
有意思的是,旁边一位朋友指着这块碑刻上的“住”字对我说:“这是虚云大师故意少写了一笔,应该是‘往’字,应无所往。”立刻,旁边有人反唇相讥:“不对,就应该是‘住’字,《六祖坛经》里有记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两种解释,两种意思,如果是“往”,则来路茫茫心无所依而虚无;如果是“住”,则了无牵挂而心静禅明,即六祖所说最有名的那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对《六祖坛经》一无所知,查了书,知道后者是对的,这是五祖传授衣钵之前,对惠能讲述《金刚经》时说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听后大悟,五祖方才授其衣钵,命其六祖。对惠能,五祖还说了关于衣钵与经法的另外一段话:“法则以心印心,皆令自悟自解,衣乃争端之物,止汝勿传。”以我浅薄之见,这里五祖所说的“衣”,指的就是如今我们越发热衷的名缰利锁、官场上的乌纱帽翅儿。进一步觉得这应该是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进一步解释,精神上的追求,永远高于身外之物的无谓争端,心才能够澄清明净。
虚云大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1935年,南华寺已经一片凋败,时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将军力邀虚云大师来主持修建南华寺,当时虚云大师已经96岁高龄,如唐僧一般徒步游历了印度等地学经取经归来。李汉魂将军邀请三次,都被他婉拒。最后他自己梦见了惠能,觉得是命中注定非来南华寺不可了。于是,他历时十年,艰苦卓绝,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华寺。要知道,这十年中正有抗日战争的八年,战火连绵之中,依然痴心不改,修建古寺,这可是巨大的工程,该是多么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今建筑的修建,我们还有这样的耐心和韧劲吗?我们的房地产早就一夜恨不高千尺了。
在参谒南华寺时候,我听说了关于虚云大师这样一件往事,心里对他更加景仰。日本鬼子的战火即将烧到南华寺的时候,是虚云大师将寺中五百木雕罗汉,都藏在了大雄宝殿的三宝佛像的肚子里,逃过了战火一劫。这五百木雕罗汉可是南华寺的宝贝,北宋的作品,全部紫檀,高50公分,和大雄宝殿墙上的立体泥塑的五百罗汉相对应,须眉毕现,极为罕见,如今成了国宝。为了保险,这个秘密只有虚云大师一人知道,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打扫大雄宝殿的卫生时,才偶然发现了三宝佛像肚子里的秘密。“应无所住”,是指个人的修行,洗去尘心;而面对国家面对正义尊严的时候,佛心所向,则是另一番景象。
展开余下试题
1935年到1942年这7年中,虚云大师都在南华寺,也就是说,从96岁到103岁,他都在这里,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百年寿辰。战乱的绵延与繁重的修建南华寺之中,不知道是否有人为他祝寿。在大雄宝殿的旁边,见到一株拥有250年树龄的菩提,禁不住心中一动,想起古罗马的哲人奥维德,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变成守护神殿的一株树。这株枝叶参天的菩提,应该就是虚云大师的寿像。我仰头观望,初冬的天空分外高渺,夕阳辉映下,树冠袅袅升腾起一团红云。
19.结合全文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4分)
20.虚云大师是如何践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4分)
21.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处划线部分。(4分)
(1)如今建筑的修建,我们还有这样的耐心和韧劲吗?我们的房地产早就一夜恨不高千尺了。
(2)我仰头观望,初冬的天空分外高渺,夕阳辉映下,树冠袅袅升腾起一团红云。
22.对于“应无所住”这种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与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2题。
“最慢的是活着”——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说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则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 ?
乔: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 ?
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19.联系全文看,乔叶是为什么写作的?(4分)
20.请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画横线的空白处补写出陈劲松提的两个问题。(4分)
21.这篇访谈以乔叶的小说题目“最慢的是活着”为题,文中乔叶也说“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她的这种态度?(4分)
22.文中说,“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 请结合文本和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森林里举办歌唱比赛,夜莺获得冠军,鸟兽们都向他表示祝贺。狐狸说:“夜莺小姐,您的歌声美妙绝伦,恐怕再也没有谁比得上了。”夜莺说:“的确是这样,我靠着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桂冠。”狐狸非常吃惊:“你怎么可以自己这样说?你应该说我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努力。”夜莺也非常奇怪:“我说的不是事实吗?连自己的成绩都不敢正视,怎么可能有更大的进步?”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
1.C(A.崭露头角lù B.旖旎yǐ D.伺机sì)
2.A(B.反躬自问 C.倾泻 D.知书达理)
3.B(A.应该为“权利”。C.应为“无可厚非”。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应为“不绝于耳”)
4.D(A.成分残缺,应为“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B.语序不当,应为“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我国国民经济搞上去”。C.结构混乱,应为“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
5.D(A.括号应在“崇安”后面。B.省略号不能与“等”并用。C.问号改为句号。)
二、
6.D(强加因果)
7.C(“他们都不讲究外在的形象”说法太绝对了,文中说“仁人志士并不一定讲究这一点”)
8.C(A.君子与仁人都要求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B.“有着根本的不同”表述不当D.“以最低的道德境界为目标”错)
三、
9. D(易:交换)
10.(均为代词“我”A.表修饰/表并列B.它的/他C.用/因为)
11. C(③⑥句不属于。)
12.D(并非以乐景写哀情,也并非抒
上一篇:
高一必修二语文学科参赛试卷
下一篇:
涟水一中高二语文周练二
标签:
鲁人版
高三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德州市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