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31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3]
(全国大联考)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详细解析)
(全国大联考)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详细解析)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略谈城乡关系之变
1、从一定意义上说,2A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代社会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表现(A城乡矛盾只是我国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重工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优先”的社会政策,户籍制设置了两种不同的身份体制,分属不同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可以说,这是造成我国城乡之间的劳动生产率、收入水平、消费支出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时期,可称为农民进城的“红灯”阶段,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付出了较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造成了我国1D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现象(D是城乡矛盾导致的结果,而非导致城乡矛盾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开始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了“三元”结构。具有现代因素的乡村工业化,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创造了上亿新增就业岗位,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从而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仍然庞大,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农业就业比重仍居高不下,城乡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这一时期,凸显了限制农村人口进城“黄灯”政策的社会代价。
进入“十五”时期以来,我国政府转向对农民进城开“绿灯”,鼓励大量农民进城。这不同于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前二者将农民固化在土地上,仍然从事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经济收益相对较低的农业活动;而农民进城是促使农民长久性地离开土地、暂时性地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从而开始形成“四元”结构:在农村,农业劳动者和乡镇企业并存;在城市,户籍人口和大量流动性农民工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近年来我国社会面临的市场性的农民工潮、新的发展挑战和社会矛盾,政府相应地做出了政策调整,即从限制型政策转向鼓励型政策,从歧视型政策转向友好型政策。这就大大加速了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使农民工迅速成为城市非正规就业的主体,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在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中,缓解城乡矛盾是一项紧迫任务。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视农民工在城镇的工作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在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面对城乡“四元”结构下的矛盾和问题,3D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内部一体化发展(D“根本途径”文中没有相对的表述,也找不到足够的依据);对农民的基本方针是:“富(农)民为本”。
1、下列对导致我国城乡矛盾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国初期,国家把重工业的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浏览完整试题
B.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都是奉行优先发展城市的政策。
C.户籍制使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
D.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乡之间各种差距持续扩大。
【答案】D
【解析】(是城乡矛盾导致的结果,而非导致城乡矛盾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B.建国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二元”“三元”和“四元”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政府为解决城乡矛盾所作的努力。
C.乡镇企业迅速崛起,部分地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但城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三农”问题依然突出。
D.“十五”时期以来,我国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对进城农民实行友好型政策,城乡之间的矛盾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答案】A
【解析】(城乡矛盾只是我国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虽有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城市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工业化进程,究其原因,城乡“二元化”结构式关键因素之一。
B.乡村工业化,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为乡镇工人,促进了我国社会“三元”结构的形成,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C.鼓励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将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加速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从而有力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D.“城乡一体化”和“城市内部一体化”的发展,既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解决我国城乡矛盾的根本途径。
【答案】D
【解析】( “根本途径”文中没有相对的表述,也找不到足够的依据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绍圣谏官。敦儒志行高洁,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师, 4A将处以学官(译解:打算任命他为学官。处:委任,)敦儒?
上一篇:
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12年北海市语文中考试题及其答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全国大联”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