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303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39]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赏析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古诗赏析复习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不尽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终要,终当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4.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 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的看法,表现作者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的生活态度
三、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四、阅读古诗《望岳》,完成6-7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 的形象(2分)
7.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2分)
答: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五、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浏览完整试题8.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悲融于一体(2分)
9.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0-11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答:“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七、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13题(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天空 (2分)
1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14—15两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15、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答:《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1分)
答:仍怜故乡水,万 里送行舟
1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 任选一个角度进 行赏析(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18.125.121.31)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人教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