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37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4]
常宁二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选做题训练
常宁二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选做题训练
一、选做题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已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易文言选段,或为已译古文,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为理解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的内涵题。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二、选做题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析材料
3、明答案
三、重点单元选做题练习
(一)儒道互补
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②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
③孟子曰:“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ǎn)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注】 ①餂:探取,取利。 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 公冶长》)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②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②反:反问。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4分)
(3)结合语段,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2分)
(4)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4分)
3.选做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3分)
答: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





浏览完整试题 4、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D二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选做题训练
一、选做题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已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易文言选段,或为已译古文,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为理解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的内涵题。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二、选做题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析材料
3、明答案
三、重点单元选做题练习
(一)儒道互补
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②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
③孟子曰:“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ǎn)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注】 ①餂:探取,取利。 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 公冶长》)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②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②反:反问。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4分)
(3)结合语段,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2分)
(4)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4分)
3.选做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3分)
答: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



4、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D二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选做题训练
一、选做题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已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易文言选段,或为已译古文,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为理解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的内涵题。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二、选做题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析材料
3、明答案
三、重点单元选做题练习
(一)儒道互补
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②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
③孟子曰:“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ǎn)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注】 ①餂:探取,取利。 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 公冶长》)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②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②反:反问。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4分)
(3)结合语段,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2分)
(4)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4分)
3.选做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展开余下试题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3分)
答: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



4、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D二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选做题训练
一、选做题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已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易文言选段,或为已译古文,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为理解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的内涵题。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二、选做题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析材料
3、明答案
三、重点单元选做题练习
(一)儒道互补
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②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
③孟子曰:“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ǎn)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注】 ①餂:探取,取利。 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 公冶长》)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②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②反:反问。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4分)
(3)结合语段,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2分)
(4)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4分)
3.选做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3分)
答: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



4、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D二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选做题训练
一、选做题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已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易文言选段,或为已译古文,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为理解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的内涵题。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二、选做题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析材料
3、明答案
三、重点单元选做题练习
(一)儒道互补
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②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
③孟子曰:“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ǎn)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注】 ①餂:探取,取利。 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 公冶长》)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②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②反:反问。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4分)
(3)结合语段,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2分)
(4)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4分)
3.选做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展开余下试题(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3分)
答: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



4、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D二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选做题训练
一、选做题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已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易文言选段,或为已译古文,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为理解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的内涵题。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二、选做题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析材料
3、明答案
三、重点单元选做题练习
(一)儒道互补
1.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 季氏》
②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 卫灵公》
③孟子曰:“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tiǎn)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注】 ①餂:探取,取利。 ②穿逾:指行窃。
(1)“侍于君子”的人说话有哪些注意事项? 请从正面简要概括。(6分) ?
(2)根据②③两个选段,简要分析孔孟的言语观。(6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① 。”(《论语• 公冶长》)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②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孟子• 离娄上》)
【注】①是用:因此。希:同“稀”,少。②反:反问。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2分)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4分)
(3)结合语段,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孔子“远怨”的方法。(2分)
(4)请简要分析儒家“反求诸己”的修养观。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体会。(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4分)
3.选做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2分)
①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 3分)
答: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



4、阅读下面下面选段,回答问题。(12分)  
①、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论语•阳货》)D二中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选做题训练
一、选做题设题特点
1、材料特点:
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已学经典中的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易文言选段,或为已译古文,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
文白夹杂、短小浅易文言、已译古文
2、提问特点:总分值9分左右;往往设置两道小题,呈梯度:第1小题为理解传统文化概念和思想的内涵题。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理解(重古:古人之诠释,古代之内涵)
探究(重今:今人之看法,今世之用途)
二、选做题解题步骤
1、审题干
2、析材料
3、明答案
三、重点单元选做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常宁二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