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40  
标签:鲁人版 高一 必修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对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窥(kuì)探 圭臬(niè) 喟然(kuì)  亢旱(kàng) 刽(kuài)子手
B.拓片(tà) 陨首(yǔn) 押解(jiè) 癸丑(guǐ) 神谕(yù)
C.拔擢(zhuó) 邈远(miǎo) 倔强(juè)  监生(jiān) 戕灭(qiāng)
D.炫耀(xuàn) 炮烙(pào) 惨怛(dá)  窠臼(kē) 熨帖(y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浸渍 颠簸 聒噪  偃仰啸歌 杳无音讯 
B.桀骜  踌躇 屠戳 黄钟大吕 陨身不恤
C.戏谑 暄嚣 缧绁 走头无路 精美绝伦
D.攘袂 惊悸 暖昧 凭心而论 流殇曲水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也许听过、读过父母 儿女婚姻一类的故事,譬如反对爱女嫁给穷小子等等。
②翻阅古代历朝历代凡涉及到描写女性思想观念的文学作品,没有一个女性能像林黛玉那样毫不 自己的真实感情。
③ 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A.干预 矫饰 只要 B.干涉 矫饰 只有
C.干预 掩饰 只有 D.干涉 掩饰 只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对下级的要求不予理睬,对下级的意见置之度外,对下级的困难视而不见,你不是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离骚》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写的。
B.生平到过不少的名山大川,但在我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我家乡门前的小溪。
C.“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具有高自主、高性能、高能效、高安全。
D.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龙年谈龙
韩山元
  生肖中的龙,还有作为节庆表演节目的舞龙,仍旧保留在全世界的华人生活圈当中,它是华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而民俗又是十分顽强的文化现象。
  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看,世上根本就不存在龙这种动物。远古的恐龙,跟华人崇敬的龙,舞龙舞狮的龙,外形完全不同。龙是古代华夏民族(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古人对图腾的崇拜与敬仰,就跟现代人对国旗国徽一样。图腾一词源自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标志”或“它的亲属”。上古氏族社会,人们以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部落的标志,从而建立起认同感,加强凝聚力,于是就有了图腾。


浏览完整试题  在炎黄时代,氏族部落何其多,每个部落的图腾都不同。当各部落要逐渐形成一个华夏民族的时候,用哪一个部落的图腾作为全体共有的图腾都不行,那就需要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新图腾。怎么样的新图腾最能让大家心悦诚服呢?最好是将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面跑的动物各取其一部分,组合成一种虚拟的动物,于是,就有了龙的出现。两千年前汉代的王符称龙是“九似之物”,即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大蛤蜊),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现代学者、诗人闻一多对龙做过深入研究,他说龙是以蛇为身,再结合多种动物而虚拟出来的。由此,我们不得不钦佩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与想象力,能把“陆、海、空”的动物综合起来,“集体创作”出这么一种奇妙无比的动物。
  1970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过“C”型玉龙,后经考古勘查确认,这件玉龙距今5000多年,但其造型简单,没有四肢,也没有鳞片。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45号墓发现了蚌塑龙虎,考古学家测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那是更早的龙的雏形。可见,龙的形象不是一开始就如王符与闻一多所描述的样子,它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再往深一层去想,龙的出现其实是一种妥协、让步与融合的产物,它能维系各部落的和谐。如果每个部落都坚持用自己的图腾作为各部落的共同图腾,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步,那怎么能有龙这个共同图腾的出现呢?可见,要和谐就免不了妥协,没有妥协让步就不会有和谐,这不正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注重与追求“和”的精神吗?
  对龙的崇敬还表现在赛龙舟与舞龙等民间习俗中。据闻一多考证,赛龙舟是古代吴越(江苏、浙江一带)民间祭龙的活动,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舞龙则是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也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体育与文娱活动。从唐代一直到现代,舞龙已是中国人逢年过节常见的体育与文娱表演。中国人出洋,又把这一习俗带到世界各地,妙的是,就跟赛龙舟一样,世界各地舞龙队伍,也有非华人参加了,民俗不分种族与国籍,这不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吗?
今天,全世界的华人还需要“龙”作为共同的图腾吗?这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不过我们至少能看到,生肖中的龙,还有作为节庆表演节目的舞龙,仍旧保留在全世界的华人生活圈当中,它是华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
(选自《联合早报》2012年1月27日,原文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和现代人对国旗国徽一样,古人对龙有着特殊的崇拜和敬仰之情。
B.龙是让华夏各部落都能接受、能让大家都心悦诚服的一种图腾。
C.将多种动物各取其一部分组成一种虚拟的动物,有广泛的认同感。
D.龙是把“陆、海、空”的动物综合起来,“集体创作”出的奇妙动物。
7.下列各项中,对龙的文化内涵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表明我们的祖先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
B.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和”的精神,赛龙舟与舞龙的活动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C.表明我们的祖先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也架起了与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桥梁。
D.表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的精神的重视和追求。
8.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肖中的龙和表演节目中舞动的龙都是世上不存在的动物,但它们是华人传统民俗的一部分,是一种文化现象。
B.由河南濮阳较早发现的蚌塑龙虎,到内蒙古赤峰市发现的“C”型玉龙,表明龙的形象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C.赛龙舟和舞龙起初都是祭祀活动,赛龙舟早在屈原之前就有了,而舞龙作为一种体育和文娱活动最早始于唐代。
D.生肖中的龙和舞龙依旧是华人民俗的一部分,但今天却很难肯定地说全球华人仍需要以龙作为共同崇拜的图腾。
三、课内文言文(12分,每小题3分)
9.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矜 ①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②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属 ① 屈平属草稿未定 ②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贤 ① 群贤毕至 ② 举贤以自佐
D.薄 ①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② 门衰祚薄
10.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所 ① 某所,而母立于兹 ② 及其所之既倦
B.之 ① 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② 蚓无爪牙之利
C.而 ① 呱呱而泣 ②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D.虽 ①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11.下面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具以表闻 ②谗谄之蔽明也
B.①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①垣墙周庭 ②历职郎署。
D.①邪曲之害公也 ②足以极视听之娱
1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则告诉不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课内文言文翻译(10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分)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3分)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14.古代诗歌阅读(6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3分)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5.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但以刘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展开余下试题(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屈原列传》
(4)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氓》
(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6) ,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五.语言运用(12分,每题4分)
16.下列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 。 , , 。 ,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命的给予,并不断用心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
①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 ②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
③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 ④上帝给了他残缺的肢体
⑤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芳香的心灵 ⑥霍金就是这样一只苹果
A.⑥④⑤①②③ B.③①②⑥④⑤ C.①②③⑥④⑤ D.①②⑥④⑤③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风靡数十年的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将迎来第六次改版,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的直接原因。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想搞明白“我能穿越回过去吗”“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2012是世界末日吗”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

18.参照例句,以其他老师的身份分别给同学写两则毕业赠言。
例句:语文老师——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不可以有句号。
答: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9~22题。
一 只 鹭 鸶
陈所巨
童年的一个雪天,我们被饥饿困扰,家里委实找不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我和母亲以及还在襁褓之中的弟弟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父亲回来,他是到湖滩上挖野荸荠去了。虽然我们明白,这么大的雪,天又特别冷,湖滩肯定是冻住的,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地等待着。那种时候,能够充饥的东西,惟有等待和希望。
中午以后,父亲的身影才在我们久久等待的视野中出现。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父亲说,那是只冻得快要死了的鹭鸶,在雪地里,一伸手就逮住了。
父亲把鹭鸶放到地上,它浑身颤抖,连站都站不稳。我蹲下来抚摸它的羽毛,它并不害怕,它是连害怕的力气也没有了。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在这种冰雪封冻的天气,这只鹭鸶真的太可怜了。
我感到了一阵袭来的饥饿,就抬起头来问父亲:“挖到野荸荠了吗?我饿。”
  父亲眼里掠过一丝无奈:“地冻得太硬,刨不动。”说着将目光移向母亲:“把这只鹭鸶杀了吃了吧,孩子太饿。”
母亲显得十分犹豫,她信佛,从不杀生。衣服上落只虫子,也轻轻掸掉,不肯碾死,何况要杀这样一只可怜的鹭鸶呢?
“不,不能杀它,它太可怜了。”我大声说。
父亲说:“我们没有吃的,你不是很饿吗?”
“我不饿,一点也不饿,你别杀它。”我赶忙说。
“它快饿死了,我们没东西喂它,它反正要饿死的。”父亲坚持着。
“不,我喂它,它不会死。”我护住鹭鸶,扳开它的长喙,撮了些唾液吐进去,鹭鸶缩动长脖子,贪婪地吞咽着。
见我如此,母亲就说:“别喂了,口水喂不活它,我们不杀它吧。”
我把鹭鸶放到一只旧竹筐里,筐里垫了些干草。我想着等到天晴,鹭鸶能够觅食的时候,就把它带到湖滩去放了。
那是最难熬的一夜,两天没吃进一点食物的胃先是疼痛,接着似火烧火燎,以后就麻木了,身上一阵一阵地渗冷汗。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小声地叹息。
天刚亮。母亲摇醒我,说:“快起来,鹭鸶死了,是饿死的。”
我来不及穿衣就跑到竹筐边,鹭鸶真的死了,倒在干草上面,脖子垂向一边。
母亲烧了些开水,将鹭鸶冲烫了几下,拔去羽毛,然后剖开肚子,将内脏扒出来洗净。那只可怜的鹭鸶的胃囊里,除了几粒玛瑙色的砂粒外,什么也没有。它大概也已经饿了好多天。
鹭鸶自己死了,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鹭鸶太瘦,肉很少,母亲就烧了半锅汤,每人一小碗。
那是我们家的一顿美餐。
许多年以后,我仍忘不了那只鹭鸶,是它救了我们,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鹭鸶被我们吃了的第二天雪就停了,天气转暖,第三天,父亲就从湖滩上挖回了一些野荸荠。
后来,我们长大了,母亲年老了。那年她身染重病,临终之前喊我到床边,说:“记得那年大雪天的那只鹭鸶吗?是我扭断了它的脖子,我是罪过太深啊……”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的连走路都不肯踩死虫蚁的善良的母亲,不忍心让我们挨饿,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受着多少折磨啊!
(注)陈所巨(1948——2005),安徽桐城人。当代诗人,散文家。
19.本文情节可谓尺幅微澜,扣人心弦。请概括一下,文中出现了几次情节上的波折?(4
分)
20.品味下边各句中的加线的词,指出他们的表达效果。(4分)
(1)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
(2)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
21.如果将画线的句子中的“朦胧”和“不止一次”去掉,对表现人物心理有无影响?为什么?(4分)
22.你是如何看待母亲临终之前的忏悔的?(6分)
七.作文 (60分)
23.因为生命之中不能缺少爱,所以我们要带着爱上路;因为勇气可以克服在生命道路上遇到的重重困难,所以我们要带着勇气上路;因为梦想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色彩斑斓,所以我们要带着梦想上路……
请以“带着 上路”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一、(15分)
1、B(A.窥探kuī 刽子手guì;C.倔强(jué) 监生(jiàn);D炮烙(páo) 熨帖(yù)
2、A (B.屠戮 殒身不恤;C.喧嚣 走投无路;D. 平心而论 流觞曲水)
3、D(干预:过问别人的事。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矫饰:故意造作来掩饰,和“掩饰”相比,突出了“故意造作”。只要:表示充分条件,往往和“就”连用。只有:表必要条件,往往和“才”连用。)
4、C(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置之度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置若罔闻”。闲言碎语:贬义词。不合语境。此处宜用“只言片语”。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在一起。不合语境。此处宜用“参差不齐”。)
5、B (A、句式杂糅,去掉“写的”,或者去掉“的作者”。C、成分残缺,“具有……的优点”;D、有歧义,到底是我十来岁,还是你十来岁。)
二、(9分)
6、A (只是说明古人对龙图腾的感情,并不是龙成为图腾的原因。)
7、D (“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是创造龙文化的前提,“文化交流”是龙文化的现实影响,都不属“龙的文化内涵”。)
8、B (河南濮阳的蚌塑龙虎发现于1987年,而内蒙古赤峰市的“C”型玉龙发现于1970年,所以“较早发现的蚌塑龙虎”有误,应为“发现的较早的蚌塑龙虎”。)
三、
9、C 都是“贤德有才之人”(A、①顾惜 ② 怜悯B、① 编写 ②嘱咐D、①迫近 ② 浅薄 )


展开余下试题10、D都是“虽然”(A.①地方 ②助词,和动词一起构成所字结构B. 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定语后置的标志C、①表修饰②表顺承)
11、C “垣墙”“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①“闻”使动 ②“明”形容词用作名词B、①“内”“外”名词作状语 ②“一”意动D、①“邪曲”形容词用作名词②“极”,形容词用作动词)
12、B
四、
13、(1)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则”,但是,1分;“日笃”,一天天加重,1分;“告诉”,申诉,1分;语意通畅1分。)
(2)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无”,无论,1分;“自为,自佐”,为自己、辅佐自己,1分;语意通畅1分。)
(3)所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通“故”,所以,1分;“一、齐”,看做一样、看做相等,1分;语意通畅1分。)
14、古代诗歌阅读(6分,每题3分)
(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 (1分)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分析2分)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1分)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有农家“倾家事南亩”的景象。这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2分)
15、名句默写(每句1分,共8分)
⑴日薄西山 ⑵ 气息奄奄 ⑶ 尤使我耳不忍闻 ⑷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⑸靡室劳矣 ⑹ 夙兴夜寐 ⑺ 清流激湍 ⑻ 仰观宇宙之大
五、(12分,每题4分)
16、 D(①句“只因”和②句“所以”构成一组对使用的关联词,说明①②句就为一组,且应放在最前面;④⑤⑥都是议论霍金的,应为一组,其中⑥句紧承观点句,应放在前面;③句是陈述生活对每个人的给予,与横线后“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活的给予”一句相连接,应在最后。由此确定答案为D)
17、 孩子的问题与以前不同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或,因孩子的问题与以前不同,《十万个为什么》将再版。)(每多两字扣一分)
18、示例:英语老师——人生要多想现在式、进行式、将来式,不能总想过去式。
数学老师——人生有曲线、抛物线,但绝对没有直线。
六、(18分)
19、父亲雪天觅食空手而归,却意外逮住了一只鹭鸶;(1分)父亲要杀死它,“我”竭立保护;(1分)当全家人备受饥饿时,鹭鸶真的死了,家人得以渡过难关;(1分)母亲病重时吐露真相:原来鹭鸶是信佛的母亲亲手杀死的。(1分)
20、(1)“裏”有“卷”的意思,使无形的冷风具有立体感,突出了父亲觅食的艰辛。(2分)
(2)首先,它与“水滋滋”、“泪”相呼应;(1分)其次表现出鹭鸶生命的微弱,倾注着作者的怜悯之情。(1分)
21、有影响(1分)。“朦胧”与“我”备受饥饿的煎熬相照应(1分)“不止一次既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1分)更写出了母亲在信仰与母爱的矛盾抉择中心灵上所受的折磨。(1分)
22、在信佛的母亲看来,那只鹭鸶的死是自己对生命的屠杀,是不可饶恕的罪过。(2分)可当年,为了生存,违心地杀死他。几十年来,她为此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2分)母亲临终前的忏悔,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平凡母亲的善良与坚忍。(2分)
七、
23、作文按高考标准要求评分。 (222.134.58.254)
标签:鲁人版 高一 必修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一下学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