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108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1]
宁海县正学中学2012年12月高三语文综合试卷
宁海县正学中学2012年12月高三语文综合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 蜷曲(juǎn) 厝火积薪(cuò) 色厉内 荏(rěn)
B.谄媚(chǎn) 伺候(sì) 鞭辟入理(pì) 暴殄天物(tiǎn)
C.木讷(nà) 剽悍(piāo) 引吭高歌(háng)飞来横祸(hèng)
D.讥诮(qiào) 翘首(qiáo) 自怨自艾(yì) 量体裁衣(lià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B.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
3.下文选自《江南的冬景》,横线上依次选填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上水的发现,之所以引人关注,关键在于水和生命起源、地外文明等一系列世纪之谜休戚相关。
B.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C.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有人甚至认为是男士的“足球”、女士的“巧克力”,我嘴上虽然没有否定,心里却不以为意。
D.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如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功败垂成,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秋并不是美酒,也并不是名花,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B.《阿Q正传》描写贫苦农民阿Q投向革命,挂着革命党牌子的“长衫人物”却不准他革命,最终被送上刑场的悲剧。
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D.据我个人的经验,把 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写出来,那是极稀有的事。
6.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下图的画面构成及寓意。(4分)
7. 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只填序号即可)(4分)
①池馆重新接草堂 ②宦游西蜀 ③烟尘誓扫还金阙 ④志复中原
⑤诗继少陵 ⑥派开南宋 ⑦更入清风明月 ⑧高吟铁马铜驼


浏览完整试题答:上联:
下联: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9分)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地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 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 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
(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8.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 术范式。
9.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观察、审阅、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交融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可可西里
学群
①这是一种辽阔的宁静,一种深厚的安详。山川大地如此壮美,却又表现得如此平静。在这里,无论你朝哪个方向,无论你走多久,都是这么静美,这样安详,这样无穷无尽。
②我注视着周围的宁静,山 ,一副静思默想的样子。草地、湖泊、大地和天空全都带着静默的神情,我感到,这片土地上藏有某种只有沉默的山和旷远的天才知道的东西。我感觉到了,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些散布在草地上的牦牛和羊,每天看着这些,只是低着头,把大地的静默吃进肚里,然后反刍。仿佛它们从大地那里获得了什么,仿佛他们反刍的是一些伟大的思想。
③是的,在这天空才有的高度上,在这天空般辽阔的宁静里,山水木石,在其间走动的动物无不带上神性。一朵花、一片叶子就像一位先知。因此,羚羊的啃食,牦牛的反刍就有了修炼的意味。
④真的羡慕那些在这里游走的生命;不用开会,不用呼吸污浊的空气,不用忍受噪音,不用在不想笑的 时候作出一副笑的摸样,不用去做那些你并不想做的事情,坚守简单而纯粹的生命。真想变成一头羚羊,一匹野驴,或者哪怕一只兔子,用博大的心脏从这里走过,走过自己的 一生。饿了,就低下头,伸出舌头撩起一把草,用嘴唇捉住,一扯,把大地,把季节,把遍洒阳光和雪花的天空一齐扯动。
⑤我试着像野兽一样行走,一直走道看不见公路看不见汽车的地方。在这里,寂静是可以吸入脏腑的。你响亮地听到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脚步。满世界都是这种声音。
⑥只要有足够的宁静,大地便显出他的神奇。沉静的大地离永恒这样近。在永恒的宁静里行走,那就是朝圣。人用他的脚步向着大地朝圣。我从大地上走过,大地从脚上走进我的血液走进我的体内。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大地走进你以后,就装得下山川人物,就可以把自己的辽阔在原野上铺开。风在我的里面吹拂,河水在里面奔涌,连雪山也牵带着白云移来胸间。
⑦第二天,一场大雪把一片安静纯美的童话扑在可可西里,从辽阔的草地到远处的山。雪山就像童话中的城堡,阳光给他披上一层甜美的红云。野生动物纷纷出场;藏羚羊,牦牛,野驴黄羊,白唇鹿,狼,还有许多鸟类。他们是童话的主角。连天上的白云也忍不住来到童话中,他们的影子在雪地上轻轻悄悄地游移。


展开余下试题 ⑧雪其实是来到地面的天空。天空来到地面上,地面也就成了天空。走在雪地上,每一个脚印都印在天空的洁白上。
⑨唯其高,我们这个星球上总算留住一块不事稼穑没有被耕耘过的地方,好让我们站在高处放眼遥望,灵魂有一个驰骋的地方。
⑩庸常的市井生活,似乎不再缺少什么。它缺少的只是辽阔。人们抵达了许多东西,唯独不能在一片辽阔中静静地抵达自己。
⑾梭罗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如此说来,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大概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了。
11.可可西里这片天地具有怎样的特征?这里的生命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12.第⑦、⑧段写雪景。请简要分析这里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怎样的效果。(4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我从大地上走过,大地从脚上走进我的血液走进我的体内。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

②人们抵达了许多东西,惟独不能在一片辽阔中静静地抵达自己。

14.请结合你对全文的理解,简要说明作者为什么把“可可西里”称为“我们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士辛评、郭图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遂去之。彧荐嘉。太祖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 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太祖将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
(选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 有删节)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欲引军还 引:率领
B.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 趣:追求
C.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敌:敌人。
D.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济:渡河。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嘉战略才能的一组是
①太祖召见,论天下事
②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③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④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⑤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
⑥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之所以离开袁绍,是他认为袁绍只是学了周公一点皮毛,诡计多端而做事抓不住要害,喜欢谋划而缺乏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太难了。
B.孙策准备乘曹操官渡作战时袭击曹操后方的许昌。郭嘉判断 孙策树敌众多而又为人轻敌,缺少戒备,一定死在刺客手里。孙策果然被许贡的宾客刺死。
C.郭嘉善于分析敌人内部矛盾。大破袁绍之后,他分析袁绍由于爱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 立继承人,所以必定发生内讧。曹操静观其变,很快就平定了邺。
D.曹操准备远征袁尚及三郡乌丸,部下大都担心刘备袭击许昌。郭嘉分析了刘表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认为即使倾全国的兵力远征,也用不着忧虑。果如其言。
18. 用/给句子断句。(3分)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⑵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7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 茅舍较清凉。
20.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 的高妙之处。(3分)



21.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三)论语精读(6分)
22.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日:“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论语•公冶长》)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2分)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4分)

(四) 古诗文默写(8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展开余下试题(2) 。独上高楼, 。(晏殊《蝶恋花》)
(3)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
(李白《蜀道难》)
(5)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6) ,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四,作文(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2年高三语文测试卷答案
1.D. (A. 蜷(quán) B. 伺cì C. 讷 nè)
2.D. ( A.按捺 B. 耗费 艰辛 C. 震耳欲聋)
3.C.
4.B.(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
5. D(A搭配不当,应为“半醉半开”;B表意不明,“被送上刑场的人是谁”C。句式杂糅。)
6.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1分)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1分)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1分)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1分)
7. 参考答案:上联:②④⑧③ 下联:⑤⑥⑦①
8.D.“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体现西画的艺术范式”,无中生有。
9.C.( A、是“相通”,而不是影响。B、不是“时代”,是“才气、学养、心态”。D、强加因果。)
10. C. (A、原文是:“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不是“创新”。B、没有弃形式。D、时态错误,是“时期”,不是“以后”。)
11. 可可西里这片天空辽阔壮美,宁静安详。这里的生命活得安详平和,自在自得,活得简单而纯粹。(“可可西里的特征”“这里的生命具有的特征”各1分。)
12.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映衬(颜色,远近)。
效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可可西里雪景的纯美,宁静;雪野中野生动物们的自在、安详,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可可西里的赞美之情。(每正确指出一种手法且能结合具体句子作简要分析得1分,答出两种手法 并能简要分析即可得2分。效果2分)
13. (1)我从可可西里走过,我的身心与这片宁静而辽阔的大地似乎完全融为一体,我的生命、我的脚印成了大地的一部分,我的灵魂也获得了大地赋予的宁静和辽阔。
(2)人们实现了自己的许多目标,但惟独没能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像大自然中的旷野和旷野中的诸多生命那样,拥有和谐、安详、淳朴和开阔。
14. ①我们这个世界因有太多的人为痕迹而失去了自然气息,这个世界的人们固然实现了许多功利性目标,但内心也陷入了浮躁、冲突,失去了安闲、平和。因此这个世界需要救赎。② 可可西里是惟一一块未经人类践踏的地方。这里天地辽阔壮美,宁静安详;这里生命安详平和,自在自得,活得简单而纯粹。它可以让人们放眼瞭望,驰骋灵魂,凭此人们既可领悟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能疗治心灵。因此,可可西里可以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救赎。(须从“可可西里的特征”和“我们这个世界的状况”两个方面答题。每方面3分。意思对即可。)
15.(3分)C 敌:抵挡。
16.(3分)D
17.(3分)A
18.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19.(7分)
⑴孙策新近并吞江东,诛杀的都是能得到别人死心效力的英雄豪杰。
(“并”、“得人死力”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整体通顺1分。)
⑵有郭图、逢纪给他们做谋臣,(他们)必定在这期间争斗,急攻他们,(他们)就会互相援助;缓攻他们,(他们)内部就会产生争斗。
(“交斗”、“持”、“缓”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整体通顺1分。)

20.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 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3分。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
21.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3分。3种答法选其一。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22.(1)升(登)堂入室
(2)①共同特点:每则文 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都有抑有扬。②教育特色:针对性。(答“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③评析:略。
23.答案略。
24.作文略。 (218.86.88.3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宁海县正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