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551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1]
2012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
2012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
1.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③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 B.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2.选出下面选项中加点的两个“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D.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青,取之于蓝 锲而舍之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
4.下面选项中有两个通假字的是 ( )
A. 木直中绳,车柔 以为轮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其曲中规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下列各句,没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现象的一句是 ( )
A.其曲中规 B.筋骨之强 C.登高而招 D.积善成德
7.加点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车柔 以为轮
C.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D. 吾尝终日而思矣
8.下列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词一项的是( )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 蚓无爪牙之利
C.蟹六跪而二螯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 B. 青,取之于蓝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10.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余嘉其能行古道
1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 今之众人(许多人)
B.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原因)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C.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 无贵无贱(无论,不分)
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从师的风尚) 吾从而师之(接着,然后)
12.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
A.小学而大遗 B.而耻学于师
C.孔子师郯子之徒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3.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 ( )
A.吾从而师之(省略) B.不拘于时(被动)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后)
14.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
B.彼童子之师(那些)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C.余嘉其能行古道(称赞)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记)


浏览完整试题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士大夫之族(类、辈)
15.选出 “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人非生而知之者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作《师说》以贻之
16.选出 “其”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其皆出于此乎B.其出人也远矣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D.吾未见其明也
17.选出加点“则”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B.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8.选出加点“而”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择师而教之 B.犹且从师而问焉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19.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而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20.选出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 ( )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1.选出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 ( )
A.①举酒属客 ②渺渺兮于怀 B.①举匏樽以相属 ②倚歌而和之
C.①杯盘狼籍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适应)
2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壑之潜蛟 C.扣舷而歌之 D.顺流而东也
24.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客有吹洞箫者
2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 )
A.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26.选出对下列 “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A.只有①②同 B.只有①④同 C.只有②③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而又何羡乎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只有①②同 B.只有①④同 C.只有②③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8.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却不知它要停留在何方】
B.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2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暴秦之欲无厌 B.当与秦相较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秦伯说,与郑人盟
30.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①其实百倍(实际上) ②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
B.①然后得一安寝(但是以后) ②至于颠覆(被灭亡)
C.①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能因为)②可谓智力孤危(智商)
D.①至于颠覆(以致)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
31.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D.火尚足以明也
32.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例:李牧连却之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义不赂秦 C.日削月割 D.外连衡而斗诸侯
33.选出对下列句子的句式说明不当的一项 ( )
A.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省略句) B.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D.其势弱于秦 (被动句)
34.选出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
A.①破灭之道也 (原因) ②六国互丧 (彼此)
B.①率赂秦耶 (全都) ②固不在战矣 (原本)
C.①暴霜露 (暴露) ②子孙视之不甚惜 (对待 )
D.①强弱胜负已判矣 (分清)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 (给予)
3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
A.①始速祸焉 (加速) 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B.①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 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C.①诚不得已 (实在) ②革灭殆尽之际 (全都)
D.①则胜负之数 (命运) ②苟以天下之大 (如果)
36.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不赂者以赂者丧
A.洎牧以谗诛 B.苟以天下之大 C.至丹以荆卿为计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六国论》的作者是北宋的苏洵,号老泉,著有《嘉祐集》,与其长子苏轼、次子苏迈合称为“三苏”,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展开余下试题B.《六国论》是一篇 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写作动机是:以六国赂秦而亡的史训,
讽谏宋王朝不要屈服于辽和西夏,一味纳绢输币以求苟安,应当奋起抵御外侮以维
护其统治。
C.《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其作者分别是贾谊、欧阳修、苏洵。
D.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庄子》等。
3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诸侯之所亡(灭亡)与战败而亡者 B.暴霜露,斩荆棘,以(而,才)有尺寸之地
C.举(拿)以予人,如弃草芥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判(决定)矣
4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彼童子之师
C.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作《师说》以贻之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 /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举酒属客 属:劝嘱 不绝如缕 缕:细丝
B.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渺渺兮予怀 怀:心中的情思
C.舞幽壑之潜蛟 幽:深 击空明兮溯流光 击:划开
D.倚歌而和之 和:伴奏 凌万顷之茫然 凌:凌驾
4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齐人勿附于秦
4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可谓智力孤危 B.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C.暴霜露,斩荆棘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8.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C.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49.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文言语句中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快)也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C.君子日:学不可以已(停止) D.非能水也,而绝(横渡)江河
51.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 D.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52.下列何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53.下列文言语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洎牧以谗诛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应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 B.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一个一个地灭亡)
C.与(亲附,结交)赢而不助五国也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长远的谋略)
55.比较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④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5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李牧连却之”中的“却”,活用状况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舞幽窒之潜蚊,泣孤舟之嫠妇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多情自古伤离别
57.下列文言语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A.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古之学者必有师
5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A.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不拘于时,学于余/师不必贤于弟子 D.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
59.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被活用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0.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作《师说》以遗之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识。
6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正地坐着) B.举匏尊以相属(互相嘱托)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滤酒,句中指斟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共同享用)
6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B.李牧连却之/之三子告
C. 洎牧以馋诛,邯郸为郡/挟匕首以备不测 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其皆出于此乎
63.加横线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C.圣人无常师(固定的老师) D.披草而坐(身上披着)
6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B.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吾从而师之
6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6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六王毕,四海一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7、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戍卒叫,函谷举 B.灭六国者,六国也
C.赵尝五战于秦 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68.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几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展开余下试题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E.“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写宋文帝刘义隆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69、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7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2012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基础训练
1—5:DDDBB 6---10:BDCAD 11-15:CCDCC 16---20:ADDCB 21—25:CCBDA 26—30:AABCD 31---35:ADDDD 36---40: AAADB 41---45BAACD 46---50DCAAA 51---55BCDAC 56---60BADBA 61---65BADBD 66---70BA ACDC (202.107.222.130)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2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