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35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5]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统考试题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12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或作记号。
3.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gě) 冰屑(xiáo) 莅临(lì) 颓圮(pǐ) 屏息以待(bǐng)
B.青荇(xìn) 干练(gàn) 奴隶(dì) 菲薄(fěi) 长歌当哭(dàng)
C.机械(xiè) 浸渍(jìn) 游说(shuì) 不惮(dàn) 殒身不恤(yǔn)
D.河畔(bàn) 舔舐(shì) 解剖(pōu) 谄媚(xiàn) 以飨读者(xi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佳肴 嬉笑 风华正茂 欣然前往 份内之事
B.悠长 纽扣 婆娑起舞 泪下沾襟 绿草如茵
C.洋溢 原谅 凄婉迷茫 默无生息 拨除杂草
D.废墟 母指 心智健全 胆战心惊 启承转合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识。
B.越菲等国对中国新版护照如此强烈抵制,其实,越南也罢,菲律宾也罢,是利用中国护照做文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们知道,在与中国较劲南海主权不断败阵之后,越菲不断地变换策略。
C.淘宝四钻卖家“朱朱美国代购”店主告诉记者,她就碰到过看不懂英文却要求她在美国代购保健品的老年买家,正如她所担心的,代购过程中居然出现许多问题,尽管她事前做了很多解释说明,最终对方仍然买错了商品,还迁怒于她,给予差评,让她深感冤枉。
D.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演讲时,回忆了自己童年的峥嵘岁月:我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因为年幼体弱,干不了重活,只好到荒草滩上去放牧牛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梁任公先生作了一次演讲,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在举国欢庆“东方红”升空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太空,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C. 华莱斯假如真的取得了查理•达尔文已经取得的成果,而且已经把它写成了论文,那么,华莱斯对“万谜之谜”的解答,岂不会登载在某一期刊上并在几个月内寄到“达温宅邸”来吗?
D.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5.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叫《春秋左氏传》,是记载春秋的历史传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较之《国语》,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B.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新词新语反映了新时代、新生活和当下的流行文化。
D.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纪实文学形式,传记写作主要根据调查研究和传主个人回忆等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叙述和说明。


浏览完整试题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6-8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漫”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传》)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永远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而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尤为重要。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独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D.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述了他如何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7.对“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的原因解说错误的一项
A.华罗庚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很难再有发展的空间。
B.当原有的研究领域已快穷尽时,改行使他选择的范围就不一样了。
C.华罗庚永不满足,追求卓越,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D.在研究数学时,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
8.不是华罗庚的数学教学的特点的一项
A.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
B.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C.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
D.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1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而之燕,谓之荆卿。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荆轲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秦王见燕使者咸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稍:逐渐


展开余下试题B.丹而不知所委命 委:发布
C.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D.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 提:投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子受而舍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数困于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燕君臣皆恐祸之至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丹曾先后在赵国、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不友好,他就逃回国。想报复秦,但燕国弱小,力量不济。
B.秦将樊於期流亡到燕国,鞠武反对把他留在燕国,希望送他到匈奴,以削除秦攻打燕国的借口。
C.太子丹想派人去劫持秦王,使秦兵撤军回去;或是杀死秦王,让其国内混乱,合纵破秦。
D.荆轲迟迟未成行去秦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见面信物,接近不了秦王。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第Ⅱ卷 第Ⅱ卷总分 总分人
题号 四 五 六 七
得分
第Ⅱ卷(主观题,共117分)
1.答第Ⅱ卷时,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或作记号。
2.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四、(22分)
12.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4分)
译文:                                    
                                         
                                         
(2)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3分)
译文: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6分)
月 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③,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杜甫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②鄜州:今陕西富县。③虚幌:洁白透明的帐子。
(1)请评析颈联“湿”“寒”二字的妙处。(2分)
答: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4.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选择其中6空填写,每空1分)
①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 , ?”这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其博大的胸怀。
②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③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的学习态度,提出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的学习规律,强调“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的学习方法。
④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⑤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l8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亲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展开余下试题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家刘心武主要通过回忆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种种关心和照顾,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的舐犊深情。
B.文中的母亲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独到之处,她不是把孩子紧紧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将孩子“放飞”,只有敢于“放飞”,孩子将来才会真正有出息。
C.对于母亲给予的爱,作者并不是当时就理解的,而是在经历过种种的人生体验之后,才领悟到这种高层次的母爱。
D.作者写自己被母亲“放飞”后的种种痛苦感受,描绘了自己心灵成长的艰辛,目的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母爱,就是能为子女作长远打算的爱。
E.本文文字朴实无华,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歌颂母亲,却能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母子之间那种浓郁的深情。
1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文章的结尾一段“母亲将我放飞以后……”其中“放飞”一词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2分)
答:
(2)文中共写了母亲的三次“放飞”,请作简明概括。(3分)
答:                          
  
17.细读具体内容,回答问题。(6分)
(1)“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2分)
答:
                                       
(2)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却给孩子订“几十种报刊”,你能从中悟出母亲的“育子”之道吗?(4分)
答:
                                      
                                      
18.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请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6分)

                                     
                                     
                                     
六、(13分)
19.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请用对联的形式给这则新闻拟写标题。(4分)
大公网8月27日讯 我国伦敦奥运会金牌运动员代表团圆满完成三日访港行程,昨天下午乘船前往澳门。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昨天下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中国飞鱼”孙杨、“超级丹”林丹、“跳水皇后”吴敏霞、“女飞鱼”叶诗文等明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答:                                      
                                       
20.根据下面这首诗的形式,请任选其他三季中的某一季,抓住季节特点进行仿写。(可不押韵)(4分)
冬天
冬天是一览无余的旷野,
没有包装、掩饰和色彩。
冬天是北风中树的枝干,
直白,自然,真切,实在。
答:                                    
                                      
                                       
                                       
                                      
21. 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请向读者推荐名著《论语》或《大卫•科波菲尔》,写出推荐理由。(5分)
推荐《 》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距离”:有实的距离,有虚的距离;有空间距离,有时间距离;有的距离需要保持,有的距离需要改变。或许你有关于距离的刻骨铭心的故事,或许你有对距离的独特感受,或许你有对距离的深刻的思考。
请以“距离”为题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命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资阳市2012”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