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37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5]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到第4页,第Ⅱ卷第5页到第12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或作记号。
3.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姥(lǎo) 落蕊(ruǐ) 含情脉脉(mài) 呱呱(gū)而泣
B.窈窕(tiǎo) 湮(yān)没 雨雪初霁(qí) 羽扇纶(guān)巾
C.噩(è)耗 从(cóng)容 夙(sù)兴夜寐 雕栏玉砌(qì)
D.斡(wò)旋 媲(bì)美 鞭辟(pì)入里 莘莘(shēn)学子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信誓但但 愤世嫉俗 否极泰来 催眉折腰
B.良晨美景 仓惶出逃 变换莫测 神色黯然
C.荒诞不经 慢不经心 饱经世故 莫名其妙
D.殒身不恤 直接了当 名列前矛 吹毛求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B眼看一些正値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心不已。
C.姜夔的《扬州慢》写的是扬州战后的荒凉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黍离之悲。
D.某建筑公司会计陈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一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抱薪救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风风雨雨中,他每天都在山里敲呀、凿呀,他用手锤敲醒了太阳,他又用手锤敲落了月亮,敲得石头都有了感情。
B.他在某杂志学习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李清照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陆游那样和朋友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甚至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从东汉末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统一以前,长期分裂动荡,中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中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融合,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展开在一个较之秦汉时期内涵要繁富得多的背景之上。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上升,文化的昌盛,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这一切又使唐人的精神生活处在相对自由活跃的状态,可以多方面吸取,自由发展,因而唐人精神活动的天地是广阔的,精神生活内容空前丰富。
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特别是唐前期,主导面是积极向上的。唐诗则反映了唐代人的总体风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的事功精神,“济苍生,安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理想,“登高丘,望远海”、“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的广阔胸襟,“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气与热情,这些,作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主调,在唐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浏览完整试题
唐诗中李白式的对权贵的蔑视和傲岸,杜甫式的对国家和人民的忧念,王维、孟浩然式的希企隐逸、爱好自然,岑参、高适式的负气横行、向往边疆,乃至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种旅食京华的辛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那种游子恋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种告老回乡的感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种科场获胜后的狂态.“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那种新婚的羞涩,“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那种宫女失宠的哀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种苦恋,“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那种宗教情绪,无不一一呈露,情态毕肖。
(摘自余恕诚著《唐诗风貌》)
5.对唐诗繁荣的社会基础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对儒释道三教以及各学派采取的兼容并蓄的政策。
B.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代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经济繁荣、国力上升、文化昌盛。
C.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生活天地广阔、内容丰富。
D.唐诗的繁荣是因为唐人的精神文化内涵繁富和精神生活的自由活跃。
6.第3自然段所举诗句的例子,总起来讲说明了( )
A.唐诗对各个人物的各种精神生活的反映是具体细腻的。
B.唐诗具体细腻地反映了各种类型人物的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
C.唐诗对各个人的各种生活侧面都进行了具体细腻的反映。
D.唐诗具体细致地反映了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
7.根据你自己对所读唐诗的体会,结合本文的观点,你认为以下推导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唐诗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
B.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唐人的诗句就较少伪饰和拘束。
C.唐诗既继承了古体诗,又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从而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
D.唐诗对儒释道三教的兼容与吸收,使得后代诗歌非常富有哲理的意味。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州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履,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家灵壁 家:安家
B. 岸谷隐然 隐:隐约
C. 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
D. 则跬步市朝之上 步:行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深可以隐 ②其孰能讥之乎
B.①以与其子孙游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①取山额之怪石 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①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②不出,火且尽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
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资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期末考试
语 文
第Ⅱ卷 第Ⅱ卷总分 总分人
题号 四 五 六 七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不能在试卷上随意圈点勾画。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4分)
译文:———————————————————————————————————。
(2)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6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徐昌图
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词句“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4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2)这首词的下阙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试简要分析。(4分)
答: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任选一题)
⑴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②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③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 , , 。
⑵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短歌行》)
③陆游《书愤》“ , 。”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17题。
春天里的村庄
田遇春
①三月的日子,风,呼啦啦的吹得树枝摇曳不定,云彩如漂。那伴随着冬天的寒冷一夜间被吹得飘飘袅袅遁去,阳光走出阴冷的日子,把一颗炽热的心挂在窗口,一脸的笑意写在蔚蓝的天空,一身的轻松洋溢在春风里。
②融进焦枯的原野,才发现小草的生命已经萌动。挤进街道,热情的春风已把人们的冬衣卸去,流动着一条彩色的河流。臃肿沉闷的冬天悄然离我们远去,青春亮丽的色彩涌动着一股激情的热流,燃烧的不仅是一轮春阳,生命的激流都在燃烧,放射出压抑后的奔放。
③我被春风吹进村庄,才发现已是一个姹紫嫣红的青春季节。梅花已在春雪飞舞的日子凋谢,变成了爱情的果实挂在枝头。接踵而至的是桃花,经不住春天帅气的诱惑,娇娆的艳丽不能躲藏在枯枝荒草中,犹如美丽的女子不能潜藏在深闺里,而要惊艳出世,色震寰宇般的,探出一颗粉红娇艳的脸庞,一个媚眼激荡在村庄的早晨。迎接她的是一轮和煦的骄阳,还有惊叹的目光。一阵初春的柔雨飘飘而至,裹带着温暖的风。润润的雨丝从远方而来,是倾慕芳菲的骄丽,还是为桃花增添亮色,谁也无法知晓,只有春雨知道,只有桃花知晓。一夜春风过,朵朵桃花红。最为抢眼的是农家小院的那份春光外泄、一枝红桃出墙的娇羞景致。村边的一条小溪流得清爽,也流得悄然无声,只有溪边洁白的院墙点点桃花伸出头来,把一个姣美的芳容亮给溪流,让我几度回眸。几只蜜蜂经不住桃李芬芳的诱惑,风情万种地远道而来,拥抱在花丛中,亲吻在花蕊里。丛丛翠竹傲然向上,拥抱着白墙青瓦,伸进红桃白梨丛中,在风的推搡下,摩肩接踵地嬉戏于其中;嫩黄的柳絮起舞在水边,与深红的木瓜花、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各显芳容,把一个农家院装扮得五彩缤纷,春色满园。菜园里翠绿的青菜和白菜郁郁葱葱,一个年轻的姑娘正舞动着一把长柄水瓢,飘洒的伞形水网在夕阳下七彩光亮,跳跃着珠圆滴露,菜园子倏忽间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几个妇女蹲在溪边洗着晚餐的菜肴,交谈着家长里短。浓浓的生活气息弥漫在碧水花间。
④我正悠然地坐在春天的田埂上,用发现美的眼光欣赏这一切。怦然心动的是偶然的发现让我责怪平时的孰视无睹。任何事物只要用心发现,都有动人之处。
⑤村庄的春天自有特色,山村的春色比城市更具青春。冰冷的水泥建筑对春天的降临无动于衷,生硬的水泥路面并不会欣赏春天的到来,一脸的阴沉犹如借债不还。流水一样的车流吐出的尾气把个春天的气息驱赶得一干二净,人们只有从彩色的人流中来判断春天的到来。
⑥田野的风光依然诱人。一望无际的绿,勃发的生命力显示了春的力量,春天一路高歌,在高山之巅,在河水之畔,在田野乡村,天地之间流动着暖暖的春意,浓浓的色彩,流进了村庄,流进了田野,流进了河流,流进了人们心里。花开了,水暖了,树活了,草醒了,人们的心情特别地好。农家最为勤劳,早早地就忙在田野上,肥料堆积在庄稼地里。水稻的秧苗在春分节令里就撒在田里,惊蛰节令忙着育蔬菜的苗,南瓜辣椒豆类一应俱全。
⑦ 走进春天,心里顿时温暖起来,人们都希望生活就像春天一样,桃红柳绿,姹紫嫣红;但春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该来她就来了,靠发号施令是无济于事的。但心中的春天是要靠自己创造的。把那些莫名的心烦意乱之事抛在春天的阳光里,人生得意只有一二,不得意岂止八九。开心的事少,烦心的事多,油盐柴米酱醋茶,这就构成了生活,一个囊括了酸甜苦辣咸的五味瓶,伴着你我走过一生。
⑧我在三月明媚的村庄边上顿悟出冬夏秋无法理解的含义。我在桃红柳绿的季节里把心里的絮语倾洒在村边沟旁菜园里;让心里洒满春天的阳光,让丝丝春雨浸润心田血液;让思想随着烂漫的春光铺洒在字里行间;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朗朗地走进生活的空间。在你经历过无数个春夏秋冬以后,对生存的意义会有更多的解析,也会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
⑨春天的村庄富有浪漫,更富有自由和诗意。与城市的春天有天壤之别。她是那么散淡、恬静。毫无喧闹嘈杂,就这样悄悄地绽放,无人赞赏没关系。难怪村庄的天空是明净的,那是简单纯朴的生活熏染了这片天空。在那个晚霞万丈的夜晚,春天就这样走进村庄。没有大惊小怪的诧异,也不会像诗人一样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就这样一句淡淡的话,一切含义都蕴藏在朴实平淡之中。
14.从全文看,作者描绘的春天里的村庄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答:
15.文章第 ⑤段描写城市的春天,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6.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1)一个年轻的姑娘正舞动着一把长柄水瓢,飘洒的伞形水网在夕阳下七彩光亮,跳跃着珠圆滴露。
答:
(2)花开了,水暖了,树活了,草醒了,人们的心情特别地好。
答:
17.作者说“在你经历过无数个春夏秋冬以后,对生存的意义会有更多的解析”。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存的意义”的理解。(6分)
答:
六、(15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4分)
画家用交错的点线,浓淡的笔墨,形体气势的开合,明暗虚实的互映,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物体形象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开合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9.《长江日报》2010年1月24日 报道:1月23日、24日两天,上海市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华大学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记者发现,六所高校中,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众多考生、教师的关注。
请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20.请参照诗的第二节,在画横线处补上恰当的诗句。 要求:化用唐诗宋词的句子,语意连贯且表达富有诗意(6分)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在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雏鹰学翅,起自逆风飞舞处;英雄本色,显于沧海横流时。
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往往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一样严酷,但严峻的条件或环境更能激发出人的潜力和斗志。
请以“逆风飞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自选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400
800
资阳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A姥mǔ 脉脉mò B 霁jì D媲pì)
2.B ( A 但但—旦旦 催— 摧 B 晨—辰 惶—皇 换—幻 C慢—漫 D接—截 矛—茅 )
3.B(“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在句中对象不当)
4. A(B“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C “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 D 不合逻辑,“也不能像陆游那样和朋友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应与“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对调。)
二、(9分,每小题3分)
5.A 6.D 7.D
三、(9分,每小题3分)
8.C(冲:要冲,交通要道)
9. C(C项,结构助词,的。A项,①代词,代指灵壁张氏园;②副词,表示反诘。难道。B项,①连词,表示目的;②连词,表示并列。D项,①连词,表示并列,②副词,将)
10.D(“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之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有误。从原文“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与隐退都是赞赏的。)
参考译文
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牵而不愿退处。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
上一篇: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九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下一篇:
重庆市南坪中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上期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中二年级”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