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317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7]
桃源一中2012年下学期月考试卷高一语文
桃源一中2012年下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彭迪斌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干(gàn)练 玷(diàn)污 浸渍(zì) 蓊(wěng)蓊郁郁
B. 揪(jiū)出 淬(cù)火 梵(fán)婀玲 颓垣(yuán)断壁
C. 坍圮(pǐ) 忤(wǔ)视 停泊(bó) 游目骋(chēng)怀
D. 愆期(qiān ) 鸷鸟(zhì) 尸骸(hài) 流觞(shāng)曲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葳蕤 子矜 眉梢 谈资 宿兴夜寐
B.奚落 溘死 缥缈 撒谎 踯躅不前
C.磐石 踉跄 沧桑 窒息 绿树成阴
D.闲暇 斑驳 寒暄 慰藉 声名狼藉
3、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象征英国 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
﹙2﹚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________不到十足。
(3)而且又证明着这 是杀害, 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 管制 品尝 不 而 B.管治 赏玩 不但 简直
C. 管治 体味 不但 而且 D.管制 品尝 不只 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C.“认认真真读书,规规矩矩做人。”两句朴实的话语,是校友李卫国先生送给我们全体同学的心灵鸡汤。
D.为了尽快提升同学们的成绩,高一年级组的领导吐哺握发,准备对成绩差一点的同学进行培训补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华裔科学家吴健雄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她被誉为美国物理学界的女中豪杰和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C.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不由得慢了下来。
D.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地走进他的“文化苦旅”。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现代作家,民主战士,字佩弦。其散文洗练秀丽,幽隽温顺而满蕴诗意,读之如月下品箫,故有人称其散文为“月下人生”。
B.《楚辞》是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录而成的,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又是战国时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C.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其中“词牌”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从手法看有“风”“雅”“颂”,从内容看有“赋”“比”“兴”,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7、此处是南岳衡山石柱对联的上联:“七二峰雾失云迷, 好留佳客寻衡岳”,与之对应的下联是( )
A.千余载星移斗转, 不改凭栏认烟霞。 B.千古恨鹧飞鹃啼, 愁锁吴宫怨春深。
C.九千丈风迥雪舞, 喜看飞花落洞庭。 D.一襟星斗焕经台, 不教幽景落人间。
浏览完整试题
二、现代文(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①“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③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④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⑤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⑥六合、泰州、盐城、苏州、淮安等5城市争夺《茉莉花》的属地权,但此次争论的最大焦点依旧是《茉莉花》归属地究竟是扬州还是六合。此次纷争起因主要来自于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何仿。据何仿考证,《鲜花调》除流传于六合外,在苏州、徐州及邻近六合的仪征一带也有流传,但根据约定俗成的惯例,均依据采集地作为民歌的籍贯。
⑦茉莉花啊,茉莉花,真是一朵奇异的茉莉花。
8、下列表述,最适合作为文章标题的一项是(2分) ( )
A.民歌茉莉花的唱法。
B.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C.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D.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的争议。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 ( )
A.茉莉花”民歌“鲜花调”,虽然唱法有很多种,但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流行区域在江浙。
B.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还不会用简谱来记载。
C.由于吸纳了其他艺术成分,《茉莉花》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变化,如江苏与河北南皮的《茉莉花》唱腔不完全相同,但都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由于何仿的考证,争论不已的《茉莉花》的属地权已经尘埃落定,有了明确的说法,得到了争夺各方城市的一致赞同。
10、在文章末尾,作者慨叹茉莉花的“奇异”,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奇异”的表现。(5分)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课内文言文理解,完成11—14题。(每题2分,共8分)
1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亡:灭亡 B.籍吏民,封府库 籍:籍贯
C.忧伤以终老 终老:度过晚年,甚至去世 D.为之奈何 奈何:为什么
12、下列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
A.为仲卿母所遣 B.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秋以为期 D.狗吠深巷中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自名为罗敷 吾属今且为之掳也 B.罗敷年几何 何敢助妇语
C.来归相怨怒 及时相遣归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皆用青丝穿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总角之宴(快乐) 体无咎言(过错) 同心而离居(感情深厚)
B.毋内诸侯(接纳)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走投无路) 为击破沛公军(为了)
C.处分适兄意(处置) 而听细说(小人的谗言)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
D.行李之往来(使者) 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 愿大王稍假借之(宽容)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10分,共16分)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资治通鉴》)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城之将 干:盾牌,引申为“捍卫”。
B.人主自臧 臧:善,好,活用为“认为好”。
C.阿谀求容 求容:求得宽容。
D.国无类矣 无类:不成样子。
1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圣人之官人 ○2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
○3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 ○4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展开余下试题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C.○1与○2不同,○3与○4相同 D.○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1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思主张选用人才应取其长,弃其短,不能以偏概全。
B.子思认为君主自以为是,而事情又是错的,就会排斥众人意见,助长别人的过错。
C.子思认为卫国“君不君,臣不臣”,君暗臣谄,长此以往,国家就会不像样子。
D.这则材料告诫统治者不要自以为是,否则就会堵塞言路,失去民心。
18、理解翻译下列句子。(1、2句每句3分,第3句4分,共10分)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四、古代诗歌鉴赏默写(15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7分)
泊 歙 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诗词讲究炼字,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一个例字,并说说你的理由。(3分)
20、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又前而为歌曰:“ ,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 《兰亭集序》)
(3)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 (曹操《短歌行》)
(4)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 (《诗经•氓》)
五、现代文阅读 (18分)
阅读《炉火》一文,回答21~24题。
炉 火
臧克家
金风换成了北风,秋去冬来了。冬天刚刚冒了个头,落了一场初雪,我满庭斗艳争娇的芳菲,顿然失色,鲜红的老来娇,还有各色的傲霜菊花,一夜全白了头。两棵丁香,叶子簌簌辞柯了,像一声声年华消失的感叹。
每到这个季节,十一月上旬,我生上了炉火,一直到明年四月初,将近半年的时光,我进入静多动少的生活。每到安炉子和撤火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些感触,季候的变迁,情绪的转换,打下了很鲜明、很深刻的印记。
我的小四合院,每到冬季,至少要安六个炉子,日夜为它奔波,我的家人总是念咕说:安上暖气多省事,又干净。我也总是用我的一套理由做档箭牌:安暖气花费太大呀,开地道安管子多麻烦呵,几吨煤将放在何处?还得有人夜里起来烧锅炉……我每年这样搪塞,一直搪塞了二十一年。其实,别的都是假的,我中心的一条是:我爱炉火!
我住北房,三明两暗。左右两间有两个炉子,而当中的会客厅,却冷冷清清,娇花多盆,加上两套沙发,余地供回旋的就甚少了。客人来了,大衣也不脱,衣架子成了空摆设。到我家做客的朋友们都说我屋子的温度太低了。会客室里确实有点冷清,而我的写作间兼卧室却暖和和的。炉子,成为我亲密的朋友,几十年来,它的脾气我是摸透了。它,有时爆裂,有时温柔,它伴我寂寞,给我安慰和喜悦。窗外,北风呼号,雪花乱飘,这时,炉火正红,壶水正沸,恰巧一位风雪故人来,一进门,打打身上的雪花,进入了我的内室,沏上一杯龙井,泡沫喷香,相对倾谈,海阔天空。水壶咝咝作响,也好似参加了我们的叙谈,人间赏心乐事,有胜过如此的吗?
每晚,我必卧在床上的,对着孤灯,夜读至十时,或更迟些。炉火伴我,它以它的体温温暖着我,读到会心之处,忽然炉子里砰砰爆了几声,像是为我欢呼。有时失眠了,辗转不能安枕,瞥看炉子里的红光一点,像只炯炯的明眸,我心安了,悠悠然,入了朦胧的境界。
暖气,当然温暖,也干净,但是呵,它不能给我以光,它缺少性格与一种活力。我要光,我要性格,我要活力。
我想到七八岁上私塾的时候,冬天,带上个铜“火箱”,里面放上几块烧得通红的条炭,用灰把它半掩住,“火箱”盖上全是蜂窝似的小孔,手摸上暖乎乎的,微微的火光从小孔里透露出来,给人以光辉,它不仅使人触感上感到温暖,而且透过视觉在心灵上感受到一种启示与希望的闪光。,
有这种生活经验的人,会饶有情趣地回忆起隆冬深夜,置身在旷山大野中,几个同伴围在篝火旁边取暖的动人情景。火,以他的巨大热量使人通体舒畅,它的火柱通天而起,在黑暗中给人以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与向前冲击的勇气。在它的猛烈的燃烧中,迸出噼噼啪啪的爆炸,不像一声声鼓点吗?
炉火当然不是铜“火箱”,也不是篝火,可是它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它们发热,它们发光,它们也能发出震撼人心的声响。几十年来我独持异议不安暖气,始终留恋着炉火,原因就在此。
21、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2、文章四、五段描绘了冬季与炉火相伴的两个生活判断,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4分)
23、作者为凸显“炉火”的形象,还写了“暖气”“火箱”和“篝火”,这是怎样的写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24、第四、五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格写“炉火”? 请任选二种简要赏析。(6分)
六、作文:(40分)
25、在我们的生活中,纠结一词的使用相当广泛灵活。它可以当动词,如“最近的工作让我纠结”;也可以当形容词,如“这个电影情节看起来特叫结”;甚至可以当做名词,如“竟不知心中的纠结如何排遣”。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呢?
请以“纠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218.75.147.15)
上一篇:
七年级上半期考试题
下一篇: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1—2012学年度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桃源一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