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26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1]
福鼎三中2010-2011学年(下)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闪烁(shuò) 放肆(sì) 掠夺(lüè) 钥匙(yào)
B、针灸(jiǔ) 虔诚(qián) 栖息(qī) 瞠视(táng)
C、纨绔(wán) 杜撰(zhuàn) 嫡亲(dí) 蹉跎(cuō)
D、下榻(tà) 东隅(yú) 妃嫔(pín) 憔悴(qiáo)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切磋琢磨 诲人不倦 举一返三 不愤不启
B、暴虎冯河 遁遁善诱 登堂入室 杀鸡焉用牛刀
C、沂水春风 合而不同 过犹不及 中庸之道
D、人杰地灵 巧言令色 文过饰非 名正言顺
3、下面对成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阔天空:大海辽阔,天宇空旷。形容境界开阔,也比喻说话、写文章漫无边际。
B、倚马可待:原形容文思敏捷,很快就能写好文章。现泛指很快就能完成。
C、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腊肉一样。形容菜做得好,很好吃。
D、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4、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5、下列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有:除、拜、出等,表示降职的有:左、迁、谪、贬等。
B、《藤王阁序》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之手,它是一篇骈骊文。
C、词分长调、中调、小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属于长调。
D、《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名为记写竹楼,其实是借此抒写情志。
二、诗歌赏析(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这首词化用的神话故事叫什么?试简要叙述。(3分)
7、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上下片的内容。(2分)
上片: 。下片: 。
8、这首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词作,主旨是什么?(2分)
三、文言阅读及默写(20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9、(2分)对下列两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0、(2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言极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11、(2分)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b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c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d是指秦人。
B、a、b、d相同,都是指唐人;c是指唐以后的人。
C、a、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b、d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a、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b、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2、(2分)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举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了“可怜焦土”一语,但其中并没有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与六国不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13、翻译句子。(2分)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4、课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② ,到黄昏、点点滴滴。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
④ , ,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⑤问君能有几多愁, 。
⑥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四、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在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就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底蕴。
15、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D、“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16、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西方注重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对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17、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1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展开余下试题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C、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五、名著经典(12分)
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完成题目。(7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0、(2分)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未也。尝独立 B、学诗乎?
C、他日,又独立 D、陈亢问于伯鱼
21、陈亢问伯鱼的目的何在?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22、以下二题任选一题加以表述,不超过150字。(5分)
①简述觉新与梅的爱情悲剧。
②简要地描述卡西莫多的外貌特征。
选择第 题
六、语言运用(3分)
23、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
据《羊城晚报》报道。 2月15日 ,德国将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欧洲的大门将向中国敞开,前日在广州举行的瑞士旅游展示会上,瑞士旅游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欧洲有可能作为一个整体向中国公民同时开放。“一下就放开一片”,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向中国公民开放。
七、写作(40分)
24、一曲《常回家看看》唱红了大江南北。缅怀亲情,感受亲情,成了无数在外学习、工作的共同心声。作为中学生,你更多地处在亲情包围之中。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感受亲情》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闪烁(shuò) 放肆(sì) 掠夺(lüè) 钥匙(yào)
B、针灸(jiǔ) 虔诚(qián) 栖息(qī) 瞠视(táng)
C、纨绔(wán) 杜撰(zhuàn) 嫡亲(dí) 蹉跎(cuō)
D、下榻(tà) 东隅(yú) 妃嫔(pín) 憔悴(qiáo)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切磋琢磨 诲人不倦 举一返三 不愤不启
B、暴虎冯河 遁遁善诱 登堂入室 杀鸡焉用牛刀
C、沂水春风 合而不同 过犹不及 中庸之道
D、人杰地灵 巧言令色 文过饰非 名正言顺
3、下面对成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阔天空:大海辽阔,天宇空旷。形容境界开阔,也比喻说话、写文章漫无边际。
B、倚马可待:原形容文思敏捷,很快就能写好文章。现泛指很快就能完成。
C、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腊肉一样。形容菜做得好,很好吃。
D、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4、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5、下列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表示官职升迁的有:除、拜、出等,表示降职的有:左、迁、谪、贬等。
B、《藤王阁序》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之手,它是一篇骈骊文。
C、词分长调、中调、小令。《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属于长调。
D、《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名为记写竹楼,其实是借此抒写情志。
二、诗歌赏析(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这首词化用的神话故事叫什么?试简要叙述。(3分)
7、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上下片的内容。(2分)
上片: 。下片: 。
8、这首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词作,主旨是什么?(2分)
三、文言阅读及默写(20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9、(2分)对下列两句中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0、(2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言极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11、(2分)下列对文中画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b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c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d是指秦人。
B、a、b、d相同,都是指唐人;c是指唐以后的人。
C、a、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b、d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a、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b、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2、(2分)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举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了“可怜焦土”一语,但其中并没有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与六国不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展开余下试题
13、翻译句子。(2分)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4、课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② ,到黄昏、点点滴滴。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
④ , ,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⑤问君能有几多愁, 。
⑥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四、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8分)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在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就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底蕴。
15、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D、“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16、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西方注重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对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17、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1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战”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富。
C、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五、名著经典(12分)
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完成题目。(7分)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0、(2分)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未也。尝独立 B、学诗乎?
C、他日,又独立 D、陈亢问于伯鱼
21、陈亢问伯鱼的目的何在?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
22、以下二题任选一题加以表述,不超过150字。(5分)
①简述觉新与梅的爱情悲剧。
②简要地描述卡西莫多的外貌特征。
选择第 题
六、语言运用(3分)
23、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
据《羊城晚报》报道。 2月15日 ,德国将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欧洲的大门将向中国敞开,前日在广州举行的瑞士旅游展示会上,瑞士旅游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欧洲有可能作为一个整体向中国公民同时开放。“一下就放
上一篇:
城西分校2013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学情调查
下一篇:
初中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福鼎三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