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8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6]
四川省资中一中高2014级第三学期半期语文试题
四川省资中一中高2014 级第三学期半期语文测试卷 及答案
本试题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第I 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绦(tāo) 乳臭(chòu)未干 症(zhēng)结 狼吞虎咽(yān)
  B、谄(chǎn)媚 监(jiān)生 按捺(nài) 放浪形骸(hái)
  C、露(lù)面 染坊(fáng) 浸(qìn)染 皮开肉绽(zhàn)
  D、摇曳(yè) 鞭笞(chī) 搭讪(shàn) 安步当(dàng)车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勾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B、峥嵘 谪居 冲波逆折 篮田生玉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
  D、崔嵬 整顿 司马青衫 慢不经心
  3、下列加线的成语运用恰当一项是( )
  A、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B、两个孩子相继出世,使老刘家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加不堪重负。
  C、 如今小学也有外教课,虽然外教刻意放慢语速,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听在耳中还是不知所云。
  D、读古人文章,困难就在于古人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相当吃力。
  4、《红楼梦》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生动传神,下列描写与人物一一对应的一项是( )
  ①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③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神情思,悉堆眼角。
  ④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A、贾迎春 王熙凤 林黛玉 贾宝玉B、贾探春 王熙凤 贾宝玉 林黛玉
C、贾探春 王熙凤 林黛玉 贾宝玉 D、贾惜春 王熙凤 贾宝玉 林黛玉
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6、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7、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


浏览完整试题① 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 引力波是听不到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8、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件事是你去做好呢?还是我去做好呢?
B、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C、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D、这部作品到底应该怎么写?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 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 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 ,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
  10、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11、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 )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1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13、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 假:借用
B、景淳竟死 竟:居然
C、反赆以货,遗归 赆:赠送
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
14、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 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莫舍我 吾宁舍之而受祸
B、然独好周人急 然其行最著
C、 恐为他人得 倘育而为风露所感
D、何以为报 妻卧草中以号
1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第II卷(共10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6、翻译下列文言文。(8分)
⑴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
⑵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风急天高猿啸哀, 。⑵但见悲鸟号古木, 。
⑶ ,塞上风云接地阴。⑷千载琵琶作胡语, 。
⑸同是天涯沦落人, 。⑹此情可待成追忆, 。
⑺ ,此时无声胜有声。⑻如何四纪为天子,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1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沉 默 的 子 弹 (周 海 亮)
不过一束光,他就知道,生命不再属于自己。
  光暗淡,微弱,灰白,转瞬即逝。他正掬一捧水,水送至嘴边,光悄悄划过他的眼睛。他愣住,呆住,僵住,冻住,不敢蹲下,不敢趴下,不敢逃走,甚至,不敢呼吸。他知道那是瞄准镜反射的光芒。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冷酷并且精确。
  他能够想像瞄准镜后面的眼睛。眼睛扣上瞄准镜,他的眉心即刻与十字中心完美地重叠。现在,草丛间隐藏的狙击手随时可以将手指轻轻一勾,让他在瞬间死去。
  甚至来不及挣扎,来不及惨叫。甚至来不及颤抖或者抽搐。他似乎看见子弹从草丛里蹿出,冲开稀薄的空气,螺旋状飞行,将他的眉心刺出一个圆圆的小孔。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然冷峻的脸。
  恐惧排山倒海,将他吞噬。他弯着腰,不敢动。
其实他有两个选择:其一,他一个鱼跃,扑向并且抓起旁边的步枪。填满子弹的步枪被扔在两米以外,两米距离,半秒钟足矣。其二,他一个侧翻,滚向并且逃向与步枪相反的方向。那里有一个茂盛的灌木丛,那些灌木或许可以救他。可是他没有动。他权衡很久,终于放弃。他知道不可能成功——他知道草丛里的狙击手绝不会给他任何机会——这样的距离,瞎子也不会射偏。
他在丛林里度过半个多月。半个多月时间里,他连睡觉都睁着眼睛。每一秒钟他都高度警觉和戒备,头盔压得很低,手指扣紧扳机。他趴在河边的灌木丛里观察很久,直到确信这里就像自家院子一样安全。然后他走出来,缷掉步枪,缷掉干粮,缷掉水壶,缷掉头盔。他需要喝点水,吃点干粮。他需要让他的呼吸变得轻松。他需要让他的心脏正常跳动。他需要将紧崩的神经,放松片刻。
 于是他成为靶子,成为羊,成为猪,成为死去的士兵。百发百中的步枪近在咫尺,此时却更显多余和滑稽。是的,他仍然是兵,只不过他是死去的兵。暂时还活着的死去的兵。这想法令他绝望和悲伤。
  他不知道他们对峙了多久。一分钟?一小时?还是一个下午?他弓着身体,捧着两手,如同在向看不见的敌人讨求一片饼干或者一颗子弹。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似乎真是这样,一分钟、一小时或者一个下午,年轻的兵在意念里被他的敌人射杀过多次。每一次他都闭了眼睛,每一次他都没有倒下。然枪手的枪,迟迟没有响起。
  突然他很想坐一会儿。终是一死,为什么不能舒服一些呢?为什么不能早一些呢?甚至,为什么不能试试运气呢?他慢慢放下双手,草丛不见动静;他慢慢往旁边挪一步,草丛仍然不见动静;他一点一点蹲下,草丛还是不见动静。坐上石头的那一刻他流出眼泪——滚烫的石头带给他前所未有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枪手迟迟不肯将他射杀,这说明,或许,枪手根本不想将他射杀或者他根本不值得枪手射杀。然他仍然不敢拾起步枪。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他试探着抓起干粮袋,又试探着从干粮袋里拿出饼干。枪没有响。他从小河里掬起一捧水,又试探着将那口水喝下。枪没有响。他笑了。他知道现在,只要不去碰枪,他完全可以从容地离开。他向草丛举起两手,向一颗沉默的子弹举起两手。他高举两手退向岸边,又冲草丛做一个滑稽可笑的鬼脸。他再一次看到那束光——只有当瞄准镜轻轻晃动,那束光才会出现——他知道枪手被他逗笑。
  他转身,枪没有响。他将粮袋背到身上,枪没有响。他戴上头盔,枪没有响。他一步步接近灌木丛,枪没有响。他将一只脚踏进灌木丛,枪没有响。突然他认为该给潜伏的狙击手留下一点东西——饼干、罐头、巧克力、烈性酒、钞票……什么都行。枪手放过他,等于救下他。
  他毫无戒备地将手伸进怀里。枪响了。
19、简要赏析下面两句话。(4分)
①小孔散出淡淡的青烟,一缕金黄的阳光从小孔里灵巧地穿过,然后,照上枪手仍然冷峻的脸。(2分)
②当死亡被无限抻长,当死亡带来的恐惧被无限抻长,就等于经历过很多次死亡。(2分)

20、小说倒数第三段:“他深知步枪对他意味着什么,对潜伏的枪手意味着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1、对于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枪响很好,也有人认为枪不必响。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语言文字的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22、英国《太阳报》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结果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
①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②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③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④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四种人的共同特点。(4分)
23、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4分)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有没有驾照?会不会粤语?快来看哦,这儿招人啦!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开业咯。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不见不散哦。


展开余下试题24、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 。(3分)
①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②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③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④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2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四川省资中一中高2014 级第三学期半期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
1.D.A、乳臭(xiù)未干“咽”应读 “yàn”;B、“监”应读“jiàn”,“捺”应读“nà”;C、“露”应读“lòu”,“浸”应读“jìn”。
2、C. A、勾应为钩;B、篮应为蓝;D、慢应为漫。
3、B.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C、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这里是对象用错。D、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4、B(迎春不爱与人争,随和;探春有主见,明事理,有才情,果敢干练;惜春最小。)
5、C. (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的气氛”。成分残缺。)
6、D.“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7、B.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8、C.A、选择问句,第一分句应为逗号。B、倒装问句,问号应该在句未,前面的问号为逗号。D、第一分句虽有疑问词,但它不是疑问语气,因此问号为逗号。
9、A. 是杜甫说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贺知章称他为“谪仙”。
10、B.B项表述的信息源在第六自然段。原文是“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是对双语者形成原因的探究,与题干不符,属于文不对题。
11、C. C项表述的信息源在第四自然段。作者以现今研究的结论表明双语的使用不仅不会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有利于增强认知能力。此项属于转述失当,曲解原文。
12、C.A项推断的信息源在第一自然段,“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据此不能推出“从而避免大脑衰退”的结论,属于以偏概全。B项原文无此观点,属于无中生有。D项推断的信息源在最后一自然段,属于张冠李戴,强加因果。
13、B.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居然”。
14、D.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15、C.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16、⑴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共4分,“延”1分,“居”的用法1分,文意2分。)
⑵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房子四处行走,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被风寒所感染(受到风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丧命。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让她们母子死去。(共4分,“为……所”的用法1分,“死”的用法1分。文意2分)
17、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1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
18、⑴渚清沙白鸟飞回。(2)雄飞雌从绕林间。(3)江间波浪兼天涌。(4)分明怨恨曲中论。(5)相逢何必曾相识。(6)只是当时已惘然。(7)别有幽愁暗恨生。(8)不及卢家有莫愁。
19、 ①“淡淡的青烟”、“金黄的阳光”、“灵巧地穿过”等细节描写,与枪手“冷峻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死亡带给人的惊悚和恐惧。(2分)
②两个“无限抻长”表明了与狙击手对峙的时间很长,而长时间忍受着死亡带来的恐惧,足以让人精神崩溃,与死无异。体现了战争的残酷。(2分)
20、含义:步枪对“他”来说是一种自卫的反抗的开口,对潜伏的枪手来说是狙击的根由。而此刻的步枪,却可能也为“他”招引杀身的祸根。(2分)
作用:这句话既解释了前面“他”的一些举动没有遭到枪击的原因,又为后文他“毫无戒备”的举动而遭到枪击埋下伏笔。因为他没有拿起步枪,所以枪手迟迟没有将他射杀,也正因为如此,他忽略了其中的隐患,因而招致枪击。(2分)
21、 示例:
枪响很好。①枪响使文章前后响应,首尾圆合。小说以紧张对峙气氛开场,“他就知道,生命不再属于自己”,并且通过前面的描写可知,他根本逃不出对手的射杀。②枪响使小说的铺垫显得很成功。因为终究是一死,所以他索性“大胆”迈出一步,试探对手,气氛开始缓和,最后却因为“毫无戒备”的举动,气氛又陡然紧张,枪响了。这就使文章的气氛跌宕起伏,出人意表。③枪响使这篇战争小说更有张力,内涵更丰富。最后的枪响完全是因为为一个小小的误会。可是在敌我生命抉择面前,根本不容许有更多的思考。这就写出了战争所带来的磨灭人性的残酷,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发人深省。(答对两点就给6分))
枪不必响。①枪不必响,因为为敌我矛盾并非生死相拼,小说中,他鼓起勇气迈出了生死关头的一步,没有去拾他的步枪,以示坦诚,而对手也没有射杀他,并且枪手也可能被他逗笑,可以看出枪手并非一定要射杀他。②枪不必响,更能彰显人性,显出温情。从小说的开头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不仅带给人肉体的伤害,更让人心灵饱受折磨。枪不响,就能让与对方在这场严酷的战争中,通过善意的举动,进入人性的交流。战争无情人有情,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资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