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1096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2013年中考语文综合模拟题四
2013年中考语文综合模拟题四
一、识字、写字(1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选做5个题,共5分)
(1)荒谬 ( )(2)嘘嘘( )(3)吊唁( )
(4)伎俩( )(5)藩篱( )(6)绮丽( )
2、根据拼音写汉字。(选做5个题,共5分)
(1)suí( )靖(2)寒jìn( )(3)箱qiè( )
(4)尴gà( )(5)愧zuò( )(6)zhě( )皱
二、经典诗文积累(25分)
3、依据原文填空。(选做4个题,共4分)
(1)岐王宅里寻常见,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不戚戚于贫贱,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5)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艳门太守行》)
(6)池上碧苔三四点, 。 (晏殊《破阵子》)
4、根据提示填空。(选做3个题,共6分)
(1)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渲染战斗的激烈,同时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 .。
(4)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
5、默写课文。(共15分,(1)(2)题必做,各5分;(3)(4)题选做其一,5分。不写题目和作者)
(1)默写韩愈的《马说》
(2)默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一二段或三四段。
(3)默写何其芳的《秋天》
(4)《关雎》、《蒹葭》
三、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随风吹笛》一文,回答文后问题。15
⑴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⑵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⑶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⑷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⑸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浏览完整试题
⑹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原来竹子洒过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⑺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⑻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⑼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⑽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⑾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才知道,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⑿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⒀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⒁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⒂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阅读第⑴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3
答:
2.第⑿段中加点的“双重的组合”指什么?3
答:
3.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波澜起伏。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3
答:
4.依照第⒀段画线句,用“人能……,但永远……”的句式仿写。3
答:
5.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
答:
(二)阅读《航天技术减缓气候变化》一文,回答文后问题。13分
①当今的航天时代,尖端的航天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笔记本电脑、防抖摄像机、婴儿尿不湿、方便面、真空包装食品、冷光源灯,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品,最初都是应用于航天的高新技术,现在已为普通民众的生活造福。
②50多年来,航天技术已经催生了许多有助于改善环境和节能减排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例如,天基卫星导航系统有助于减少海陆空运输工具,尤其是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遥感技术使风力涡轮机的发电效率更高;气象卫星的信息有助于太阳电池阵产生更多的电能。在过去几年中,欧洲航天局(ESA)的航天技术及商业转化中心又推出了一些有助于节能减排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
③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风力涡轮机的发电量,法国一家公司利用欧洲航天技术转移计划开发出一种专用激光雷达测量仪器,它能测量出距离地面高度上风力发电机所处位置的风速和风向。这种激光雷达技术就是采用了ESA即将在“风神”遥感卫星上所用遥感器的同类技术,而且这家法国公司在起步阶段曾利用ESA商业孵化中心改进激光雷达的性能。目前基于这种航天技术而研发的更多舣器已在10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气象卫星数据而开发的名叫太阳卫星的监测系统可以精确预测光伏(太阳能)发电厂的电力输出。这些来自气象卫星的信息用于改进光伏电厂各系统运行状态,并能快速检测出其故障。据估计,这些故障会导致发电量每年减少1O%以上。目前这一检测系统已安装在意大利 的若干光伏发电系统中。
④航天技术不但能够为开发可再生能源服务,而且其航天遥感器还可用于减少 工业和采暖锅炉碳排放。这种原先用于航暴器方面的监测技术,现在已被转用于精确控制工业和民用采暖锅炉燃烧状况的监测系统。由于这些锅炉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这种监测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 有害气体的摊放量,确保锅炉燃烧系统保持最佳燃烧状态,从而达到既减少碳排放,又降低燃料消耗10%~1 5%的目的。这项由ESA航天技术转移计划支持而开发的技术,目前已被德国某公司应用于监测工业锅炉和其他各种民用采暖装置。
⑤卫星导航系统也可用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卫星导航系统通常用于为海陆空交通工具和行人指引道路。而现在又有人发明利用这些卫星导航信息减少汽车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众所周知,汽车行驶中如果反复突然加速和突然刹车减速,会使最环保的汽车也增加汽油消耗。一种名为智能“绿色驾驶系统”的产品,能够综合利用卫星导航信息和路况信息,及时告诉司机何时该加速,何时该减速,何时该保持恒定速度。使车辆始终运行在最节油状态;采用这一系统,预计可节省油耗15%—25%。另一种名叫“伽利略经济驾驶”的节能减排装置,可充分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道路地形高度剖面信息来优化车内菜些辅助装置(如发电机、 空调和功率操控系统)的操作,从而节省多达到20%的燃料。据估算,如果全欧洲采用上述节能减排装置,每年可节省燃料20亿升,减少5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展开余下试题
⑥另外,卫星导航也有助于改变生活方式。要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就必须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为此你最好了解你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影响。英国的一些科研人员正在实施跟踪碳排放足迹计划。这一创新概念有助于人们更多地了解每个人每天碳排放的足迹,鼓励人们改变其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从而达到减缓全球变暖的目的。例如,有一种安装在手机上的软件套件,可以根据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及行程距离,计算出出行者的碳排放量,其准确性达到65%。该软件的优点是简便易懂,当你采用步行取代驾车出行时,你会立即看到你为减排所做出的贡献,从而鼓励人们改变生活方式。
1、结合全文,概述航天技术对减缓气候变化有哪些作用?3
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
3、第四段中“由于这些锅炉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一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任选一个加点词作答即可) 3
4、阅读下列三则链接材料,联系全文,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
材料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材料二: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10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于5月3日落下了帷幕。在本次车展上,有95台新能源汽车亮相,众多汽 车商都将推出新近研发的节能、环保车,突出展示近年来新能源及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及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等最新成果。
材料三:目前,北京市政协向全社会发出“提倡绿色出行、建设绿色北京”的倡议,号召人们选择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小汽车。
探究结果:
(三)阅读《做人当有底气》一文,回答文后问题。12
①一个人立身行事,当有底气支撑。底气足,则事业兴、道路广。
②与人交往,缺少人缘,这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 吸引他人。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 则推,这是因为才气不足。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有人退缩,这是豪气不足。总之,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
④有没有底气,取决于有没有下真工夫、苦工夫、实工夫。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规守纪、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曲意逢迎,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V2 u0 }% K/ i
⑤底气从何而来? {9 _2 _# l% F
⑥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来。人生在世,德为第一。没有良好的人品道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试想,如果做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地位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则必然底气充盈,行为世范。$ L+ V1 n. K7 W k
⑦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欲增强为人做事的底气,必长于学习、精于学习。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益气强能的根本途径。只有拨冗潜学,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做到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才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7 N% o( N6 D, j/ X6 U3 f
⑧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 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
⑨总之,做人需要有底气。一个有底气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B6 B! t7 l- D) R) Y5 o' I: S6 R) ~# q
1.本文的中心论点?2
2.底气从哪里来?选文从3个方面进行论述,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2
9 D1 c- j* N# U
3、选文第七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4、选文第六、七、八段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2
5、结合文意以及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气的看法.
(四)、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回答1~5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
①舍鱼而取熊掌 ②死亦我所恶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3
我的提炼: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用原文回答)3
我的理解:
5.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3
①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与本文观点一致的诗句?并写出诗的题目与作者。
②读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我选第 题,我的联想:
四、写作。(60分)
1、生活是无字书,社会是大课堂。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我们感动,引我们思索,给我们教益,使我们明白一些做人、行事的道理。请以“那一次,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在毕业告别晚会上,有位同学在纪念册上写了这样的一首诗:妈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长大了,总会离开你;老师,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毕业了,总会离开你;朋友,我知道你爱我,可我升学了,总会离开你……亲爱的同学,读了这首诗,你会想到些什么呢?请你以总有离开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展开余下试题
2013年中考语文综合模拟题四答案
一、识字、写字答案:
1、略2、略
二、经典诗文积累。
3、略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
(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略
三、阅读题答案
(一)答案
1、清晰、高扬、穿透力强
2、活的画面和声音
3、①被笛声吸引,②被笛声震撼,③感动于笛声,④遗憾没有录下笛声。
4、例:⑴人能录下昙花翕合花瓣的声音,但永远不能聆听到它绽放生命的欢快。⑵人能绘下劲松参天挺立的英姿,但永远不能再现它破坚石而出的毅力
5、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时刻变化的,人们应该时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生命就会有价值,生活就会有意义。(意思对即可)
(二)答案
1、①服务开发可再生能源;②减少工业和采暖锅炉碳排放;③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后的节能减排效果。
3、不能去掉。“主要”说明锅炉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污染源,还有次要的污染源。(“之一”说明锅炉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污染中的一种,还有其它污染源。)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为了减缓气候变化,人类要改变当前的某些生产和生活方式,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表意相近即可)
(三)答案
1、做人当有底气
2、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来。7 x8 |)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 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 r
3、 道理论证,概括有力的论证了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
4、不能,第5、6、7段与第4段“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中的‘品德’ 、‘素质’ 、‘自律’相照应,如果调换,就不能照应前文,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5、略
(四)、《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
1.①放弃;②厌恶;③比;④通“避”,躲避。2. ①(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生命,选取正义;②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本性,(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3. 舍生而取义;“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或用“鱼”和“熊掌”作比喻)。4.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 ①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梅岭三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②如: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四、写作。略 (123.178.250.50)
上一篇:
2013年度一年级上学期《劝学》过关检测试卷
下一篇:
2013年中考语文综合模拟题五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3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