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783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83]
2013年横店高中高二年级下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每小题3分,第7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踯躅(zhú) 箭镞(zǔ) 创伤(chuàng) 廖廓(kè)
B.黏泥(nián) 蹒跚(shān) 痉挛(jìngluán) 虬曲(qiú)
C.脚踝(ké) 黑黪黪(càn) 忧悒(yì) 宿愿(sù)
D.驯服(shùn) 惬意(qiè) 赝品(yàn) 看管(kà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就从三只装着钉书机工具的浅蓝色罐子说起吧,这永远是遗失的东西当中丢失得最神秘的几件。
B. 不但那条通往用麦秸作顶的大窝棚的林荫道,连大窝棚本身也都可以一览无遗了。
C. 两旁的桦树已经被砍伐掉一半的小径上,满地的落叶由于严寒而冻得发黑,全都卷了拢来,在靴子下发出簌簌的声音。
D. 它们红宝石般的眼睛直盯着前方,这时候它们的脚会感觉多么寒冷啊……大地的寒气凛洌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
3.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农奴制我虽然未曾经历、未曾见到,但是,我至今还记得在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家,我对这种制度却有过 。
②炎热的午后,母牛在树下挥动着尾巴;树木把小河 得这样翠绿一片,让你觉得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红松鸡,应该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
③我本来可以站起来,但是, 我站起身来瞧瞧它,十之八九我也说不出它到底是什么; 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了。
A、体会 点染 虽然 因为 B、体会 点缀 虽然 如果
C、体味 点染 即使 因为 D、体味 点缀 即使 如果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庞然大物仿佛禀赋着闻所未闻的无所不在的力量,同时向四面八方撞击。
B.半幽闭的参天树林纹丝不动地挺立着,使你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美轮美奂的禁宫之中。
C.素芭的这种语言琳琅满目,从蟋蟀鸣叫的草地到星空无言的世界,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D.村姑们匆匆忙忙地打扫干净脱粒场,有的扛着抬床,有的拿着扫帚,川流不息地奔走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始终保持清廉的官员,那为妻子看病而背负的将近三十余万元的债务也没有让他对送到眼前的巨款动心。
B.4月7日深夜,日本东北地区的海域发生里氏7.4级地震,引发了人们对仍陷于核泄漏危机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更深担忧。
C.良好的习惯会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助力,课前预习就是学习的良好习惯之一。因为如果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D.北约自从加紧空袭利比亚后,南非政府就出来呼吁其停止轰炸,并敦促有关各方尽早停火,以谈判方式解决利比亚问题。
6.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在《炮兽》“人兽大战”的场景中,就充满种种对照:血肉之躯和钢铁猛兽,理性和野性,智慧和野蛮,灵巧和粗暴,还有斗勇和智取,以及动与静……显示出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
B.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在欧美文坛上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创作上侧重于描写人物意识流动,揭示人类精神存在。代表作除了英国作家伍尔芙《墙上的斑点》外,还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等。


浏览完整试题C.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充满了“有价值东西被毁坏”的悲剧性,而情节设置上的欲扬先抑又进一步凸显了主题的悲剧意味,丹柯这一英雄形象也因此显得丰厚饱满。从审美效果来说,结尾崇高的悲剧色彩更能使作品获得成功。
D.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的“我”,带有冷静的旁观者色彩,更多的是在“显示”故事而不是“讲述”故事,没有过多的主观感受与心理描写,一切景物象征意义,一切情节的内涵全部蕴含在客观的叙述中,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叙事风格。
7.学校以“‘常回家看看’该不该入法?”为主题开展一场辩论赛,请你针对正方的陈述进行反驳。(正方观点—“常回家看看”该入法;反方观点—“常回家看看”不该入法)(4分)
下面是正方观点陈述:在含辛茹苦抚养你的父母面前,再多的理由,也只是借口。任何物质给予,都替代不了亲情,替代不了儿女给老人带来的快乐。当道德的力量确实不足以让少数子女为老人尽孝心的时候,立法的力量能避免更多空巢老人的悲剧发生,能为老人带来更多幸福。将“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是给老人一份法律权利,给儿女一份法律义务,以法律的形式推动亲情走进新时代。
请你针对正方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语言简明生动。(100字左右。)(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在轰动一时的影片《盗梦空间》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梦境世界可由人随意操控。而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现实情况正逐渐向这一步迈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清醒梦”的体验,人类对梦的控制能力正在飞速增强。
“清醒梦”也被称为清晰梦,即所说的“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梦,意指人在睡眠时,大脑中掌管语言和运动的部分处于半清醒状态,甚至拥有清醒时候的思考和记忆能力。
这种意识清醒时所做的梦,并非常见的“白日梦”。“白日梦”属于冥想或幻想,不进入睡眠状态中;但在“清醒梦”里,梦主自己能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说,将表层意识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愿望在梦中实现,因此多数有过这种体验的调查对象,会因在梦中实现愿望而具有莫大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一项早年间的统计显示,能多次且自然经历“清醒梦”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须经由训练—如清醒再入睡法、周期调校技巧等才能被引导进入“清醒梦”。
不过最近研究发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中做过“清醒梦”的人数增加了10%至40%。到现在,做出一个“清醒梦”已不是什么稀罕之事,约每8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体验过它的奇妙。
构建了大热银幕影片《盗梦空间》的概念就是“清醒梦”。主角在自己或他人的梦境中穿越游走,制定匪夷所思的场所,捏造梦的发展情节,甚至“一梦套一梦”以达到影响梦中人潜意识的目的。人的梦乡中竟可有巴黎市区翻转折叠、海边高楼接踵坍塌,人们在震撼之余亦开始探究梦背后的神经元与树突。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目前通过名为“大脑起搏器”的设备植入脑细胞,向大脑具体部位发送电脉冲信号,就能将非常原始的信号注入大脑。该方式中,“大脑起搏器”能以脉冲影响特定的神经元,医学上用于减轻类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状,但至少在现阶段,靠它植入较高指令思想还纯属虚构。
人们不能轻易进入他人梦乡,但控制自身梦境的过程却与影片描述相似,可以引导梦中的行为,或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赏梦境的幕布缓缓开启。只不过,现实中的“清醒梦”情形没那么华丽。
美国哈佛大学给出的结果表明,大脑在做“清醒梦”时正在努力工作,大脑一些区域的活动程度与清醒时完全类似,正如影片中人可在梦境里按计划完成任务。
有趣的是,研究还指出,易做“清醒梦”的人拥有类似的性格特征:他们比较富有创造性,同时注重个人责任而不是让社会承担责任。
其实早在1968年,西利亚•格林所著、世界第一本承认“清醒梦”具有科学研究潜质的书就已出版,但至今人们仍对它模棱两可。而不要说“清醒梦”,人们甚至还不十分清楚梦的活动。
8.下列有关“清醒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醒梦”是“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梦,指人在睡眠时,大脑中掌管语言和运动的部分处于半清醒状态,甚至拥有清醒时候的思考和记忆能力。
B .“清醒梦”是一种睡眠状态,不是在冥想或幻想,做梦的人能控制梦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此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C .“清醒梦”最佳的例子就是影片《盗梦空间》中主人公营造的巴黎市区翻转折叠、海边高楼接踵坍塌等“可由人随意操控”的奇幻梦境。
D.“清醒梦” 让大脑在睡眠时还在努力工作,大脑一些区域的活动程度与清醒时完全类似,甚至可以完成一些计划中的工作。
9.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英国《每日邮报》指出,现实情况正逐渐向这一步迈进,越来越多的人已有过“清醒梦”的体验,人类对梦的控制能力在飞速增强。
B.据统计,近年来能多次且自然经历“清醒梦”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须经由训练——如清醒再入睡法、周期调校技巧等才能被引导进入“清醒梦”。
C.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目前通过名为“大脑起搏器”的设备植入脑细胞,向大脑具体部位发送电脉冲信号,就能将非常原始的信号甚至较高指令思想注入大脑。
D.虽然全世界有许多人声称做过“清醒梦”,但要真正让人们认识到“清醒梦”具有科学研究潜质,仍有很多的困难。
10.请概括“清醒梦”和《盗梦空间》中的梦境的异同点(各一点)。(4分)

(二)、外国小说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5分)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展开余下试题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美国]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11.小说取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小说中的“我”可能是个战地记者,也可能
是个共和军人。以“我”作为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作用?试加归纳。(4分)

12.文中反复出现了“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这样的细节。试简析
其表达效果。(4分)



13.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老人始终没有挪动,原因有哪些?请作归纳。(4分)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作者让人物自己对话,对他们的对话也不作判断,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情景去想象说话人当时可能用的说话语气,可能做的举动。
B.作品通过对战争即将到来前战争气氛相当紧张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的揭示,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
C.作品开篇以简单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极赋写实效果的画面,烘托了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
D.文章没有戏剧性,也可以说没有什么故事发生,因而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就没有因果联系,这是现代小说“淡化情节”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E.桥边的这个老人,是本篇小说的结构要点,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在他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内体现了出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13分)
鸽 【美】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困惑地审视着。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插瓶放在桌上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他知道魏尔德小姐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识的举动,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春阳透过丛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远处,广场上空时有洁白的鸽子翩然起落。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1929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做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丁斑斑。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展开余下试题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瑕的自尊心,使他豁然一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
此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喂鸽人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起来。“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果腹呀!”
(选自《欧•亨利小说选》,有删节)
15.概括第二段划线处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
16.本文标题为“鸽”,请分析其含义与作用。(4分)
17.如果没有最后一段,小说也很完整,但正是这一段,使小说更有深度。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5分)
三、古文阅读(24分,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武则天)太后信重內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必欲取卓荦奇才,則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辉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改)
1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常止其拜 拜:行跪拜礼
B. 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 审:明白
C.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擢:提拔
D. 悉在公门矣 公门:府衙
1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 ②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① 乃迁秋官侍郎 ② 乃使人复修南阁子
C. ① 久之,卒用为相 ② 杳不知其所之也
D. ① 其人虽老 ②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20.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狄仁杰忠诚正直的一组是
① 仁杰好面引廷争 ② 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
③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⑤ 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
⑥ 百姓为之立生祠。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2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称他“国老”;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
B. 武太后要为朝廷选拔人才,狄仁杰就推荐了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唐朝的名臣。
C. 狄仁杰不仅在选才上认真,而且在用才上也很较真。他举荐张柬之为宰相,然而武太后没有照办,他就敢于当面提出不同的看法。
D. 狄仁杰一生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的爱戴。但他因教子有方,最后损害了自己的名声。
22. 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3—24题。(6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祐元年,欧阳修曾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
23.三、四句除了运用对偶手法之外,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写出怎样的景象?(2分)
24.诗歌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和处世态度?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1)、 ,晴窗细乳戏分茶。(2)、三顾频烦天下计, 。
(3)、塞上长城空自许, 。(4)、云中谁寄锦书来, , 。
(5)、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6)、玉容寂寞泪阑干, 。
五、作文(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晒” 英译为share,有“分享”的意思。当今,“晒”是一种时尚。在网上,如果你自愿把自己的工资条、结婚照、化妆品、成绩单等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公众,与人分享,由人评说,那么,你就是一个“晒客”,你的行为就是“晒”。《我与地坛》晒出史铁生的心路历程,让读者分享了他对命运的感悟;《老王》晒出杨绛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之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光辉;人们呼吁官员要把财产晒出来供大家监督;美国在东亚周边国家搞军演,我们称之为晒肌肉……
在现实生活中,值得我们“晒”的人或事物成千上万,请你就“晒”这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横店高中高二年级下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卷
7.(4分)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3年横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