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模拟卷

阅读:124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1]
河北省冀明中学会考模拟15
语文会考模拟(十五)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nì),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mù)。
B.两个人都悚(sǒng)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ch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 箭也似的飞去了。
C.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wǎn)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 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D.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cuō)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 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cǒng)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墓冢 敷演 饿殍 烙尽职守 B.灌浆 笔杆 蛩居 激浊扬清
C.赭色 寒喧 贫瘠 怨天尤人 D.寥廓 静谧 养拙 铩羽而归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所填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两代的矛盾”中,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 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 。
②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 才能享受这一点 吧。
③尊严就是最能使他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 、受 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A.暴躁 清福 不可思议 B.急躁 清福 无可非议
C.暴躁 幸福 无可非议 D.急躁 幸福 不可思议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 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个小册子言不及义, 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 网”,老年“网虫”的人数激增。
B.海盗,这个一度濒临消亡、后来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传奇小说中的词,再一次从我们的记忆深处搜罗出来。
C.以色列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飓风强度与闪电频率有关,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 今后预测腿风天气的准确率。
D.通过《高考1977》还原了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变革,也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祭 奠与怀念。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方便群众“五一”乘车,日内将开辟红庙至动物园、前门、东大桥、丰台、北太平庄至 颐和园、香山至卧佛寺六条游览路线。
B.那美丽的故事还说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就会有成群喜鹊飞上银河搭桥,牛郎、 织女这对有情人才能在鹊桥相会。
C.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D.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 一月……等等都融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


浏览完整试题7.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8.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9.下列被打乱的句子重新排列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语言对于他们便是一种工具,②生活对于他们就是一片园地,③大凡在这种生活里不存在的愿望,④用这科语言无法道出来的思想,⑤为这种语言未曾表达过的意念,⑥由这科 生活导不出的方式和方法,⑦自然不会形成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
A.①②③⑥④⑤⑦ B.②①③④⑥⑤⑦
C.②①③⑥⑤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的文体。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 和豪放两派,前者婉约清丽,后者豪迈奔放。
B.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之一,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等。
C.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他的作 品具有“含泪微笑”的风格和“出人意料的结局”。
D.高尔基和托尔斯泰都是俄国作家。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 平》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一些环境保护论者以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开发的一科叫特温戈的小型车为例, 证明了只要不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大大降低其产品的燃料消耗,世界汽车工业将会取得怎 样的成就。
②绿色和平组织已经构想出一种环保型样车SmILE(“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该纽织希望这一概念能流行起来。这种汽车主要靠高于正常压力的增 压器增加汽缸的动力或使混合燃料注入汽缸。一些专家说,这是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 和提高燃料效率的好办法。
③用于SmILE的双缸发动机是由瑞士温科AG公司为雷诺特温戈这样的小型汽车设计的。但是环境保护论者认为,使用四缸发动机也是可能的,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型号的SmlLE车油 耗减半。有些人认为,像温科AC公司研制的发动机可能经受不住汽车每天行驶的磨损。针对 这种观点,SmILE设计者说,这种发动机不会比任何一种传统发动机磨损更快,它有一个先进 的冷却系统,其平均活塞速度甚至比类似的传统汽车的活塞速度还要低。不管怎样,目前大 多数汽车早在发动机用坏之前就已经报废了。
④对特温戈的改进并不局限于发动机。对车身及底盘的改造在风洞试验中使空气动力特 征提高了30%。米什林公司设计的特殊轻型齿轮辋和轮胎使汽车行驶的滚动阻力提高了35%。由于采用了体积更小的发动机,重量更轻的散热器、蓄电池和排气系统,并且改变了座位、悬架、刹车和油箱的构造,特温戈减轻的重量超过了195公斤。绿色和平纽织认为,在不影响 汽车的安全性能的情况下,使用纤维复合材料对特温戈这样的车进行全面改造,车的重量还 能减80公斤。尽管玻璃钢和碳素纤维强化塑料零件被用于更具流线型的车身,SmILE设计者说,它们的制造方法即使使用钢材,汽车的总重量也不会增加。
⑤该车设计者说,降低燃料消耗对车的驾驶和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发动机的最高速度、 灵活性和加速能力与原来的特温戈相比毫不逊色,或者还要出色。他们说,用于研制SmILE的 技术用于其他品牌的汽车也同样容易。
11.第②段文中画线的“概念”一词指的是( )
A.不追求汽车的大体积和大功率,并降低燃料消耗。
B.体积小、智能化、重量轻、效率高。
C.小型车特温戈和SmILE。
D.使小型发动机充分发挥性能和提高燃料效率。
12.从本文看,下列反映SmILE的发动机的特点的一组是( )
①使用了高于正常压力的增压器。 ②油耗低,比传统发动机更耐磨损。
③具有先进的冷却系统。 ④体积较小,燃料效率较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以下理解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温科AG公司专为特温戈设计的发动机也用于SmILE。
B.法国雷诺公司使特温戈减轻的重量超过了195公斤。
C.SmILE的车身使用了玻璃钢和碳素纤维强化塑料零件。
D.降低燃料消耗对各种汽车的驾驶和性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6题。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 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 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魁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 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 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 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 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 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 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 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 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 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 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 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展开余下试题14.从全文看,第一段引述许多作家作品要阐述的主要意思是( )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
B.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C.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魁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D.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我们及后人反复品味。
15.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
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C.过去“左”的阅读公式使许多经典名著丧失了生命。
D.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
16.对“名著需要重读”的“重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
B.破除陈旧的阅读方式,用开放的阅读心态去阅读。
C.破除简单化的思维格局,用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去阅读。
D.为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的文化性格而阅读。
(三) 苦闷灵魂的呼声
陈孝全
1922年初春,朱自清为生计所迫,应允了第六师范校长郑鹤春的聘请,从浙江一师只身到台州教书,把妻子和儿女留在杭州。六师学生很朴实,对朱自清慕名已久,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但3月间,一师同学来信要求朱自清回去,因为他的家小也还在那里,于是决定回杭州。六师的学生得知消息坚决挽留,盛情难却,他只好答应他们:“暑假后,一定回台州来!”
一师的同学对朱自清的回来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他们正酝酿成立“湖畔诗社”。朱自清对湖畔诗社给予大力的支持,于5月18日写了《读〈湖畔〉诗集》一文,这是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正值此时,朱自清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阵汹涌的波涛,这一灵魂震颤绝非偶然,而是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想当初,五四青年学生们,为改变中国的历史面貌,满怀激情,奔走呼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风流一时。他们满以为经此狂飚扫荡,祖国河山必然焕发一新,猗伟之声定将充沛于宙合。谁知狂潮一退,依然荒滩一片。各系军阀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面对如此现实;和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朱自清感到惶惶然了,当年为他那么热情歌颂的五四“金粒”种子,在中国土地上并没有开花结果呵!黑夜漫漫,风雨沉沉,光明路径又在何方?他从心中进发出一声呼告:这样莽荡荡的世界之中,到底哪里是他的路呢!
朱自清内心虽是痛苦,却始终没有颓唐,他一直面向人生,苦苦探索,这就如他的知友叶圣陶说的,“佩弦并非玩世,是认真处世”的人。他也主张刹那主义: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之位置。朱自清对俞平伯诉说了自己的懊恼和怅惘,他说自己“因怅惘而感到空虚,只有转向才可以比较安心”。
因为曾答应台州浙江第六师范学校师生暑假结束后要去,因此在9月间,朱自清带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乘轮船到台州去。一时找不到住处,暂住在新嘉兴旅馆,六师同学听到朱老师来了,欢腾雀跃,连夜赶到旅馆探望。
在台州,朱自清很忙,除了教书备课,还要改六师同学们写的文章;同时,杭州一师的同学还不时寄来稿子要他批改。在工作之余,他才整理思绪,继续创作长诗《毁灭》。风也依然,云也依然。
寂静的环境更适于深思反省,检讨过去,计算未来。是呵,时光虽已流逝,脚步却仍须向前!11月7日,他给俞平伯写了一封信,明确今后的生活态度: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进一步解释自己的刹那主义:我的意思只是生活的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们“现在”的生活,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这真是自寻烦恼!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象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
正当《毁灭》于1923年3月在《小说月报》发表时刻,朱自清接受了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的聘请,离开亲爱的台州六师同学,到温州去了。
(节选自《朱自清传》之四,有删改)
17.下列对朱白清“刹那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时间的长河里,每一刹那有它相当的位置,都有它的意义和价值。
B.生活中不必思虑过多,只需求取一刹那的舒服和享乐,回顾与前瞻,都是自寻烦恼。
C.“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的平凡主义。
D.“刹那主义”体现出—种“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务实精神和坚实风格。
18.下列对评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评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评述了朱自清由惶然苦闷而苦苦求索直至确立了“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执著地“只管一步步走”的人生信念的“转向”历程。
B.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
C.评传第7节所勾勒的六师学生向朱自清请教问题的场景,渲染了温馨祥和的研讨气氛,突出了朱自清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特点。
D.从朱自清的工作情状和他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胜任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是成功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一22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日:“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日:“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区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展开余下试题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日:“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问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 问: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 克:能够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B.其待侯君乎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卖吾庐而不售 位尊而无功
21.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人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
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①
【晋】陶渊明
栖栖②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③,夜夜声转悲。
厉响④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⑤遥来归。
劲风⑥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⑦。
23.此诗全篇用__ __ 这一修辞手法,以____ 暗喻___ _ _,以_____明喻______。
24.此诗另外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六句写_ ____,后六句写__ ___,前后对照十分鲜明。
25.“日暮犹独飞”是从____觉角度写,“夜夜声转悲”是从____觉角度写,“厉声思清远”是从____角度进行推测分析。
26.诗中“松”这一形象,其特点是__ ___,根据是“__ _____”,它象征_________。
27.全诗要表达的是对________ _ 的强烈愿望。
2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1)其身正,不令而行; 。 (《论语》)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3)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9.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不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4分) 我是通过由到过杭州的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 叫“人间天堂”游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1)
(2)
(3)
30.现今的网络媒体让读者不再只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以“跟帖”的方式主动参与评论。网友们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有人冷峻思索,理性表达,但也有人破口大骂,或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消极言论。文明上网,人人有责;理性言论,社会受益。请你针对下面的事件发一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10月16日,保定市某单位22岁的实习生李启铭,酒后驾车到河北大学生活区接朋友,将两名女生撞伤(其中一人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还口吐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当地公安局副局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5 CDBDA 6-10 C CC CD
二、(一)11. 本题答案为B。(A.说明追求目标;C.说明名称;D.说明功效。)
12. 本题答案为C。(原文中没有提到第②项中“比传统发动机更耐磨损”只说“这种发动机 不会比任何一种传统发动机磨损更快”。)
13.本题答案为C。(原文中没说SmILE的车身使用了玻璃钢和碳素纤维强化塑料零件,只是 作了比较。)
(二) 14.本题答案为D。(首先要注意题干的提示语从全文看。从全文看,首段谈经典名著值得 “反复品味”,第二段说“名著需要重读”,第三段说怎样“重读”。再从首段看,首句是 领起句,以下列举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概述其成就,目的在于表明经典名著“值得……反复 品味”。可见D项正确。)
15.本题答案为C。(第二段“名著需要重读”是领起句,第2句是一个并列复句,分号前从 作品本身的特点出发说明“需要反复阅读”,分号后从读者的“需要”出发,说明应当重读。 以下“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说明应当重读。A、B、D三项据此编拟,是正确的。原文说 “……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误解,而C项删掉了“鲜活” 二字,语意改变了。
16.本题答案为D。(仔细对照第三段的相关文句可知本题前三项正确。与D项相关的原文是 “培养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人格”,未论及“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该项还删去了“建设 性”这一限制语,使语义有所改变,因而D项不正确。)
(三)17. (2分)[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找准原文有关对应语句。A项的对应语句在第3节,其余三项的对应语句在第6节。朱自清针对当时人们“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的不良现象,而主张“从小处下手”,不务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学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冀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