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27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6]
南县一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南县一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问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供养(ɡōnɡ) 经传(zhuàn) 弃甲曳兵(yè) 间不容发(jiān)
B.便宜(biàn) 吞噬(shì) 皮开肉绽(zhàn) 翘足而待(qiáo)
C.惫懒(bèi) 蹂躏(lìn) 少不更事(ɡēnɡ) 模棱两可(lénɡ)
D.朱拓(tà) 祷告(dǎo) 心宽体胖(pànɡ) 厚古薄今(báo)
2. 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不测之渊
B.峥嵘 嫡居 冲波逆折 篮田生玉 约从离衡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 追亡逐北
D.崔嵬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啼血 锲而不舍
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D)
A.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B.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C.鸟类和人类,从凤蝶产卵到成虫的时代,一直都在跟凤蝶作对。
D.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2万多倍,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必需的。
解析:在“2万多倍”后加“的磁场”
4.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B.本来雌凤蝶生了很多的后代。可是这些后代,能够长大的却如数家珍。
C.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 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
D.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短篇小说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春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等典故的使用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解析:“贺知章”为“杜甫”;“白居易”为“贺知章”。
二.课内语段探究(18分,每小题3分)
(一)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6.脂砚斋所说的“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相对应的一句是 ( B )
A.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
B.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C.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D. 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二)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


浏览完整试题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

7.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A. 偏僻——古怪,不合群
B. 乖张——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
C. 皮囊——作皮袋,指人的躯壳。
D. 辜负——本义是背负、对不起,这里有浪费的意思。
8.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9.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 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 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 《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三)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10、案上的几本书点明了( C )
A.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爱好和兴趣
B.鲁四这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保守和无能
C.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迂腐和顽固
D.鲁四这个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思想和修养
11、对这段文字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环境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
B.人物描写,点明鲁四老爷的政治身份和思想基础,揭示主人公悲剧的社会环境。
C.环境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
D.场面描写,写出鲁四老爷对儒家哲学思想有专门研究,理论层次比较高。
三. 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17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3分)
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13.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4分)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14. 古诗默写(10分,每空1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画。 《琵琶行》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 《兰亭集序》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8)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四.文言文阅读(21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河东凶亦然 (凶:洪水浩大,来势凶猛)
B、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敬爱兄长)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
D、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D)
A、焉:①尽心焉耳矣;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以: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
C、之:①填然鼓之; ②作《师说》以贻之
D、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②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17.对“河东凶亦然”中“然”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
A、“然”指河东凶。 B、“然”指河内凶。
C、“然”指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D、“然”指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于河东。
18.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体现了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不具备上述性质的一项是(D)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展开余下试题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9.翻译:(9分,每句3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忠诚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手执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渔网不进入鱼塘(捕鱼不赶尽杀绝)那么鱼和鳖就怎么也吃不完了。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且慎重舍取的原因。
五.文学作品阅读(19分)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20.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答:小时候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但战争使他梦想破灭;(2)努力学习,希望出国,但政治运动使他梦想破灭;(3)儿子在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但意外失踪使他梦想破灭;(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就是“好望角”。(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
答:(1)老船夫是个有追求的人。他遭遇战乱、失学,后来又丧子、丧妻,历经磨难,但始终抱有理想和追求,行军途中他怀揣地图册,不时摸一摸。(2)老船夫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小说中他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后的顿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等表现出他的开朗和豁达。(3)老船夫是一个坚毅质朴的人。他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的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刚毅、质朴。(每条2分。其中形象概括1分,分析1分)
  
22.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1)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 (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每条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答出三点即可)
  
23.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5分)
答: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刚性、韧性的人格美。(2)当理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视现实,珍惜当前。(主题3分,理由3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来阐述)
六.作文(60分)
24.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有“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诗句,这里的“少年”是指年轻人,“心事”是指心中的梦想,是对人生的一种追求。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年轻人正该壮志凌云;一蹶不振,老是呜呃叹息,是谁也不会怜惜你的。
请联系自身实际,以“少年心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温馨提示:问卷考完后由考生保管,不要丢失了,老师要讲评试卷的】 (211.143.18.4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南县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7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